【历史】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第一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第一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第一附中 2019-2020 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政治制度示意图,该制度称为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 行省制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从天子到士,是层层分封的体现,故选 A;郡 县制是与分封制不同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 B;分封制下,诸侯享有世袭统治权,是相对独 立的政治实体,尚未形成君主专制,排除 C;行省制是元朝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 D。 2.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母范”主要提供钱“范”的标准样板,造出“子范”后用于 大批量铸钱。秦朝“钱范”折射出的重大意义在于 A. 对后世铸造工艺影响深远 B. 规范了铜钱的轻重和大小 C. 确立外圆内方的钱币形制 D. 统一铸币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反映出,秦朝统一了全国货币样板,属于经济上的统一措施,有利于加强 了中央集权,D 正确;ABC 都是秦朝“钱范”的影响,但不是最重大意义,排除。 3.下列属于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①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②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③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 ④采取九品中正制选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北宋吸收前朝教训实行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设立通判监督地方长官,同时设立转 运使消除地方财政基础,. ①②③正确;九品中正制选官是魏晋时期实行,北宋是科举制度, 选择 A 项正确。 4.明初废丞相后,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百司,政务繁忙。因此明成祖设立 A. “中外朝”制 B. 内阁制度 C. 军机处 D. 密折制 【答案】B 【解析】西汉武帝时实行“中外朝”制;明朝初年,明太祖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忙,设内 阁以备顾问;清朝雍正时期设军机处以强化皇权;密折制度是清朝雍正皇帝的最为辉煌耀政 绩之一,在给皇帝的奏折内附奏机密要事,主要是揭发一些贪官污吏的不法行为以及民情动 向等等,这些密事只有皇帝一人知道,从而使官员们处于相互监督、彼此牵制的境况。故选 B。 5.在古雅典公民大会上,“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言……,所有的人都可以当选任何职位,所 有的人都可以在雅典卫城山下中心广场举行的市政会议上投票”。这反映出古雅典政治的突 出特征是 A. 城邦至上 B. 直接民主 C. 轮番而治 D. 人人平等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言”“所有的人都可以当选任何职位”“所有的人都 可以在……市政会议上投票”体现了雅典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这是直接民主的体现,故 B 项正确。城邦至上是指个人相对于城邦而言,是微不足道和不值一提的,个人离开了城邦就 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材料没有体现这一主旨,故 A 项错误。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 治与被统治,材料没有体现这一主旨,故 C 项错误。雅典民主的范围是以公民身份为前提, 人人平等中的“人”的范围不明确,故 D 项错误。 6.下面是《十二铜表法》主要内容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内容可知,《十二铜表法》 A. 利于调解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B. 对奴隶主贵族的特权进行抵制 C. 是奴隶主剥削奴隶的有力工具 D. 成为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示意图中的信息反映了《十二铜表法》的核心内容是解决罗马公民私人 之间的商品生产及民事关系,这为调节罗马公民之间关系提供了法律依据,故 A 项正确。《十 二铜表法》主要是维护贵族利益,B 项说法错误,排除。CD 两项本身正确,但从上图内容 无法得出,故 CD 两项排除。 7.英国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 向的近代宪政体制。其成果体现在 A. 1787 年宪法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权利法案》 【答案】D 【解析】英国经过“光荣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权利法案》,奠定了君主立宪制 基础,D 正确。A 是美国宪法。B 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文献。C 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文献。故 排除 ABC。 8.美国联邦党人弗希尔曾说:“州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对其它州态度冷摸,往往还带着仇 视、恐惧和厌恶.”1787 年宪法中解决这一问题的制度设计是 A. 三权分立制 B. 民主共和制 C. 责任内阁制 D. 联邦制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州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对其它州态度冷漠,往往还带着仇视、恐惧和厌 恶。”反映独立之初的美国各州相对独立的弊端。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权威,美国实行 联邦制,故选 D。三权分立制反映的中央政府权力之间的关系,排除 A;民主共和制是美国 的政体,与材料无关,排除 B;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民主政治的特点,排除 C。 9.《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中说:“鸦片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整个中外关系至此 逆转,旧格局随条约缔结而俱逝,中国被不情愿地拉入到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以 上内容属于 A. 历史事实的叙述 B. 历史过程的描述 C. 历史原因的分析 D. 历史结论的阐释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结果是中国被不情愿地拉入到国际资本主义 的世界体系中,故 D 项正确。历史事实的叙述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 何功能性定位,故 A 项错误。历史过程的描述是指对历史发展的过程性描述,故 B 项错误。 历史原因的分析是指对历史事件发展的原因分析,故 C 项错误。 10.范文澜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概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宗派、等级、 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 征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最能体现这些特征的是 A. 金田起义 B. 永安建制 C. 天京变乱 D. 颁布《资政新篇》 【答案】C 【解析】材料说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 领导集团的内讧,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突出表现,故选 C;金田起义、永安建制无法体现农 民阶级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排除 AB;《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不属于农民阶级局限性,排除 D。 11.下图为中国近代某团体用于联络的“信物”拓片,使用该“信物”的团体是 A. 拜上帝会 B. 兴中会 C. 义和团 D. 中国同盟会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保清灭洋”可知是义和团,故 C 项正确。拜上帝会是洪秀全创立,掀 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故 A 项错误。兴中会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故 C 项错误。中国同 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 D 项错误。 12.了解历史事件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要素。据下图判断,它记录的历史事件应是 A. 兴中会成立 B. 中国同盟会成立 C. 湖北军政府成立 D.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答案】B 【解析】从材料“1905 年”“日本东京”“孙中山”等信息可以得出,图中记录的历史事件应是中 国同盟会的成立,故 B 项正确;A 项是 1894 年成立,排除;C 项是 1911 年成立,排除;D 项是 1912 年成立,排除。 13.《2004~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 12 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 各项主题中,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 A. 党的创立,开天辟地 B. 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C. 秋收起义,转战农村 D. 万里长征,战略转移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沪浙红色旅游区”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在上海和浙江嘉 兴召开,故 A 项正确。南昌起义在江西南昌,秋收起义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长征是撤 离长江南北各苏区到达陕甘苏区,故 BCD 项错误。 14.下列两枚邮票所反映的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阶段性特征是 A. 从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 B. 从空想到科学 C. 从一国革命到多国革命 D. 从理论到实践 【答案】D 【解析】第一枚邮票是纪念《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 生,工人运动从此有力科学理论指导;第二枚邮票是纪念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际,故选 D;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国际工人运 动从和平斗争发展到暴力革命,从经济斗争发展到政治斗争,排除 A;1848 年《共产党宣 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工人运动理论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排除 B;C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 排除。 15.有同上搜到某一历史事件的一组关键词,其中有“列宁”、“四月提纲”、“攻打冬宫”等。这 一历史事件应该是 A. 马克思主义诞生 B. 巴黎公社革命 C.俄国二月革命 D. 俄国十月革命 【答案】D 【解析】1917 年 4 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发表“四月提纲”,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7 月,临时政府使用武力镇压革命,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11 月 6 日,在布 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起义次日晚,波罗的海舰队的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开进涅瓦河口,打响了向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发起攻击的号炮,8 日凌 晨,攻占冬宫的战斗胜利结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其他三项均不是列宁领导的,排除。 16.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法制建设不断走向完善,下列法律文件的相同点是 A. 都规定了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 B. 都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原则 C. 都体现了人民主权和宪政原则 D. 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答案】C 【解析】《临时约法》《1954 年宪法》《1982 年宪法》三者比较,《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性 质的宪法,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1982 年宪法》是我国 建国以来的第四部宪法,都是体现了宪政原则;《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 则,《1982 年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都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故 C 正确;《临时约 法》《1954 年宪法》没有提出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故 A 错误;《临时约法》是资产阶 级性质的宪法,没有体现人民民主专政,故 B 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性质 的宪法,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原则,故 D 错误。 17.1937 年《国民政府令》宣布,陈独秀“爱国情殷,深自悔悟,似宜宥其既往,借策将来。 故依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第 68 条,将其有期徒刑 8 年减为 3 年”。已入狱 3 年的前中共领 袖因此获释。这件事 A. 得益于社会各方人士积极营救 B. 归因于陈独秀狱中省悟深刻 C. 表明国民政府共赴国难的姿态 D. 表明国共两党之间尽释前嫌 【答案】C 【解析】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以陈独秀“爱国情殷”的理由将前中共领袖释放,表明 国民政府联合共产党共同抗日的态度,故 C 符合题意;A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 不是 陈独秀获释的主要原因,排除;D 表述太绝对,由于阶级立场不同,国共两党不可能尽释前 嫌,排除 D。 18.下表是 1947 年 2 月上海《大公报》对 586 位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统计 问题 赞成人数 反对人数 对美军驻华的态度 4 538 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 61 464 对民国宪法的态度 124 381 对内战的态度 34 535 该调查说明 A. 中共在内战中已占上风 B. 《大公报》坚决反对国共内战 C. 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 D. 民众失去对国民政府的信任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多数民众对美军驻华、美国现行对华政策、对民国宪法和内战 持反对态度,结合“1947 年 2 月”和所学内容可知,这反映了当时民众对国民政府失去了信 任,故选 D 项;由民众的政治态度上看不出中共在内战中已经占据上风和美国的政策,排 除 AC 项;《大公报》是做了一次民意调查,没有体现《大公报》的立场,排除 B 项。 19.1954 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部宪法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和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共同繁荣原则 C. 人民民主原则 D. 民族平等原则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故 C 符合 题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1953 年由周恩来提出的外交原则,故 A 不符合题意;共同繁荣 原则和民族平等原则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则,故 BD 不符合题意; 20.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正式制定,以下关于这部文件性质的表 述,正确的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纲领 B. 社会主义性质的成文宪法 C.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D. 新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 【答案】C 【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 1949 年制定的一部临时宪法,而非正式宪法, 故选 C,排除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临时宪法,不是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革命纲领,排除 A;1954 年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成文宪法,排除 B。 21.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当 时中国大陆这样做的缘由除了加强两岸联系、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外,另一直接原因是 A. 全国拨乱反正的需要 B. 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的需要 C. 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需要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需要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 1979 年,这一年中美建交,这也是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国人民 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的原因,选项 D 正确;拨乱反正与祖国统一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排 除 A;选项 B 是 20 世纪 90 年代的事情,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1982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 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C。 22.《尼克松回忆录》记载“我知道,在 1954 年那次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 使他深受侮辱。(现在)我走下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与此相关的史实是 A. 日内瓦会议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万隆会议中美建交 C. 万隆会议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日内瓦会议中美建交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54 年周恩来参加了日内瓦会议,根据“尼克松”“一个时代结束了, 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可知,“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指 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 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 A 符合题意;1955 年召开万隆会议,排除 BC;1979 年中美建交, 排除 D。 23.建国前夕,毛泽东明确提出,“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 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下列各项 体现该理念的是 A. 不结盟 B. 开展多边外交 C. “一边倒” D. 改善中日关系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建国前夕”“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建立后,在 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 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这就是“一边倒”,故 C 项正确;AB 项是新时期 外交方针,排除;D 项是 20 世纪 70 年代的外交成就,排除。 24.香港、澳门回归的根本原因是 A. “港澳同胞渴望回归”B. “九二共识”的提出 C. 中英、中葡的努力 D.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答案】D 【解析】香港和澳门成功回归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故 选 D;AC 是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解决台湾问题时形成“九二共 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排除 B。 25.下表为 1949 一 2005 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家数示意图(单位:个)其中与 1980 年 建交国家数飙升相关的是,当时中国 A. 大力倡导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奉行对外开放与不结盟 C. 逐渐实现了中美和中苏关系正常化 D. 积极参与新型区域合作 【答案】B 【解析】80 年代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调整了外交政策,政治上实行不结盟政策,经 济上全面开放,推动外交活动的开展,故 B 项符合题意;中国建国后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故倡导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是材料中 1980 年建交国家数飙升的原因, A 项不符合题意;1972 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89 年中苏关系正常化,与材料中 1980 年时间 不符,C 项不符合题意;1991 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 2001 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是中 国参与新型区域合作的主要表现,与材料时间不符,D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 二、判断题 26.隋唐推行的三省六部制即三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同时在三省体制下,皇帝的最后 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这又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皇权专制。 【答案】正确 【解析】据所学可知,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和皇帝负责审 核(审核通过交给尚书省;未通过驳回)---尚书省执行。三省六部制分分割削弱了宰相权力, 有利于加强皇权,加强了决策的民主性,提高行政效率。将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 行的程式中,体现了皇帝一定程度上受制度性制约,故说法正确。 27.公元前 6 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民主 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答案】正确 【解析】公元前 509 年,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登记制度,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 公民民主权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基础,本题正确,选择 A。 28.《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 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答案】错误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法国总统行使行政权,总统是 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间接选举产生,故材料中说法错误。 29.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无产阶级的革命任务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 阶段,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主张以暴力的方式取得政权。 【答案】错误 【解析】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无产阶级的革命任务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 的第二阶段,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但幻想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故判断为错 误。 30.《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由此掀起了瓜分 中国的狂潮。 【答案】错误 【解析】1901 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之后列 强可以通过控制清政府来获得更多的侵略权益。以“三国干涉还辽”为标志,“列强掀起瓜分 中国的狂潮”是在 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所以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31.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 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答案】错误 【解析】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故本题答案 是:错误。 32.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 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答案】正确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 年 1 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 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毛 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故本题表述正确。 33. 下图所示的这枚珍贵邮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辉煌的时刻,成为中国人民经过八年 抗战终于取得伟大胜利的见证。 【答案】正确 【解析】邮票中的“中华民国卅四年九月九日”即 1945 年 9 月 9 日。该日,中国战区日本投 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34.1949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答案】错误 【解析】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故答案为:错误。 35.1979 年,为了解决香港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于 1997 年得到成功 运用。 【答案】错误 【解析】20 世纪 80 年代初,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于 1997 年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故答案为:错误。 36.1954 年的日内瓦会议和 1955 年的万隆会议,是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走向国 际舞台的外交实践。 【答案】正确 【解析】中国以“求同存异”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多边外交的指导原则,以亚非拉国家为 立足点,超越意识形态,在多边外交中扮演了务实协调者的角色。1954 年的日内瓦会议是 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5 年的万隆会议是为了讨论亚非国家保卫和平、争 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问题,两次会议都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走向国际 舞台的外交实践。故题干正确。 37.1972 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答案】错误 【解析】1979 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故答案为:错误。 三、材料阅读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历史学家曾估算,如果让所有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手牵着手,长度可以从南 京到达杭州,延展距离约两百英里长。他们身上的血共重达一千两百吨。厂体可装满两千五 百节火车车厢。 ——摘自张纯如《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 年南京浩劫(THERAPEOFNANKING)》 材料二 抗日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全民族的解放战争,是建立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 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之上的。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 一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近代以来中国一直面临争取民 族独立和实现近代化两大任务,抗日战争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而这一大 步又同时为推进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及人教版教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的罪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答案】(1)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的细菌人体实验,齐齐哈尔毒气事件等。 (2)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国共两党两个战场互相配合等。 【解析】(1)根据“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得出南京大屠杀,结合所学,还可列举潘家峪惨案、 七三一部队的细菌人体实验、齐齐哈尔毒气事件等。 (2)原因:根据“抗日战争……是建立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之 上的”得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根据“国共两党合作为主体”得出国共两党两个战场互 相配合等。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全部美国武装力量 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 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确 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1972 年) 材料二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迅速增长,推 行同美国争夺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并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严重威胁中国安全;长期的越 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 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关系的焦点及美国的承诺。 (2)据材料二,概括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 【答案】(1)焦点:台湾问题 承诺:一个中国;从台湾撤军 (2)原因: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美国霸权地位削弱;苏联威胁中国安全;中 国需要解决台湾问题;长期对抗使中国与西方外交基本隔绝 (3)意义:有利于打破中国外交孤立的僵局;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言之有理,酌情 赋分) 【解析】(1)由材料“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和“台湾是中国的一 个省,……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从而归纳出中美关系的焦点及美 国的承诺。 (2)由材料“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迅速增长,推行同美国争夺霸权 的积极进攻战略,并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严重威胁中国安全;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 济衰退,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 “两个中国”的阴谋。”,可以分别从中美方面不同角度归纳。 (3)结合所学,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可以从中国、美国和国际局势等方面归纳,可以答 为:有利于打破中国外交孤立的僵局;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