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鄂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鄂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Word版)

鄂州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中期末质量监测 高 二 历 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与宗法制运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 A.平民 B.诸侯 C.贵族 D.官僚 ‎2.1754年,乾隆皇帝在改建承德避暑山庄丽正门时,以满、蒙、汉、维、藏五种民族文字题写门额。后来,又下令将清朝祖陵的石碑亦用上述五种民族文字镌刻。其意在表达 A.民族主义的思想 B.民族平等的愿望 C.国家一统的理念 D.孝亲敬祖的情感 ‎3.学者米健认为,“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即公民法)所能逮及。……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已势在必行。”材料最能说明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的完善 B.市民法不再保护罗马公民的利益 C.罗马法以保护封建私有制为核心 D.平民的斗争是罗马法发展的动力 ‎4.1832年英国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1867年、1886年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普选权;20世纪,女子逐步获得普选权。由此可知英国议会改革的实质是 A.消除阶级和性别的差别 B.议会权力的不断扩大 C.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D.享有民主的主体范围扩大 5. 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联邦成员代表组成,其票权分配如下表:‎ 邦国 普鲁士王国 巴伐利亚 萨克森 符腾堡 巴登 黑森 梅格棱堡—许威林 票权 ‎17‎ ‎6‎ ‎4‎ ‎4‎ ‎3‎ ‎3‎ ‎2‎ 由此可见,德意志帝国 A. 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 B.普鲁士在帝围拥有特殊的地位 C.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D.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6.民国初年,袁世凯为笼络康有为,召他主持清史馆。康有为力辞道:“我若修清史,则袁世凯首为罪人,如此必不为所容,因此不可赴任。”康有为认为袁“首为罪人”,主要指袁世凯 A.出卖维新派人士 B.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 C.逼迫宣统帝退位 D.倒行逆施,复辟帝制 ‎7.梁漱溟在《论学生事件》一文中对于青年学生火烧交通总长曹汝霖私宅、痛打驻日公使章宗祥的公开质疑:“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意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纵是国民公众的举动,也不能横行,不管不顾。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下列与作者观点一致的是 A.在法律制度的框架之内从事爱国活动 B.反对五四运动 ‎ C.在法律制度的框架之外从事国民运动 D.维护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8.“至今军阀作恶如故也,列强横行且有加而无已也……中国革命,不能不承认为世界革命中之一部,而实行三民主义,则共产主义即在其中矣。吾辈死者,但知中国革命与国际革命,不能分而为二,则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岂有纷争之必要……”(摘自张秀章《蒋介石日记揭秘》)该日记内容反映出蒋介石 A.同意与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赞成国共两党合作 C.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D.已经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9.1917年4月,普列汉诺夫等人指责列宁的“四月提纲”是“说梦话”,只会以酿成社会灾难而告终。之后考茨基发表《无产阶级专政》一书,认为“只有靠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大规模发展,只有靠资本主义创造的并且集中在资本家阶级手中的巨额财富,社会主义才会成为可能。”这说明部分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 A.应该采取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 B.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C.十月革命后俄国应重点发展生产力 D.社会主义革命须依靠资产阶级 ‎10.“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这个宪法”的制定 A.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历程 B.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C.推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D.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提到:“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中美开始结盟对抗苏联 B.国际形势影响美国对华态度 C.中美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D.利于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2.1943年,好莱坞拍摄反映苏联的电影,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拍摄反映苏联的电影,如《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这一变化反映了 A.美苏由盟友走向对抗 B.好莱坞拍摄影片需经政府同意 C.美苏“冷战”的开始 D.好莱坞影片受大众审美观影响 ‎13.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王道和民主政治 B.仁政和道德教育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和法制 ‎14.“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C.强调了地理环境对民主制度的影响 D.政治文明完全由地理环境左右 ‎15.1956年1月,党中央就知识分子问题召开专门会议,周恩来强调应给知识分子更多的权利,对他们的观点应给予充分的尊重。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体现党对知识分子的关怀 B.调动广大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A. 促进文学艺术工作的发展 D.纠正在以前工作中对知识分子造成的伤害 ‎16.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急速老化,人类在逃离太阳系,去往新家园过程中遭遇木星引力吸引,险些与木星相撞的故事。这一情节涉及到的近代自然科学原理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 B.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17.学者李泽厚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说:“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此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提倡个人自由、人格尊严 B.达到了思想解放的目的 C.忽视了个体的自由与解放 D.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18.孙中山指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此处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A.主张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的科学社会主义 B.采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D.“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 ‎19.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由张梓昌领衔研制的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1959年,由张效祥教授领衔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万次。这反映出 A.当时中国科技人才大量涌现 B.当时中国科研出现“左”倾冒进现象 C.新中国计算机技术落后于欧美等国家D.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取得突破 ‎20.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 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间喜剧》是该类文学的代表作 B.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C.中国“文革”后的伤痕文学具有类似的文学手法 D.这类文学在英国的代表是雪莱 二、非选择题(21题14分,22题11分,23题15分,24题15分。23、24题任意选做一题。)‎ ‎2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材料二 宪法规定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隔2年所选出之议员组成。南方州和北方州之间的矛盾反映在黑奴如何计算“联邦比例”的问题上,南方州主张黑奴应计算在内,但纳税时黑奴则不算人口;北方州主张黑奴应计算在纳税人口中,不计算在“联邦比例”中。最后,1787年宪法规定:众议院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黑人按人口的3/5计算。 ——根据《美洲史》和1787年宪法整理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产阶级与王权妥协的表现并分析这种妥协所产 ‎ 生的影响。(6分)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建国初期存在的三对矛盾。指出1787年宪 法调和这些矛盾的方法。(8分) ‎ ‎ 22.(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的思想之必要,正如骏马之于骑士,既然最好的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那么最好的语言就适合于最好的思想。然而,最好的思想只能来自天才和学识,所以最好的语言只适合于才识兼备的人。我们记得,我们往往把俗语写诗的人称为诗人。 ——摘编自(意大利)但丁《论俗语》 材料二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终于使原始基督教中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德文圣经先后被译成法语、英语、匈牙利语、芬兰语等多种民族语言,可以说民族语言的圣经版本,完全粉碎了天主教会束缚圣经的这把“拉丁锁——拉丁语。因此,民族语言在宗教领域的深入,是对天主教 会传统权威的侵犯和否定。从此,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彻底丧失了对中欧、北欧和西欧的精神、文化的支配权。 ——摘编自陈永麟《马丁·路德的圣经研究与翻译》 材料三 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化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摘自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年)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但丁的主要观点。(不得照抄原文)(2分) ⑵根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的意义。(4分) 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适和陈独秀在文学革命中的主要贡献。(2分)‎ 综合以上材料,概述语言革新的积极作用。(3分)‎ ‎ 2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周忱(1381-1453),吉水人。宣德五年,迁忱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始至,召父老问逋税故。皆言豪户不肯加耗,并征之细民,民贫逃亡,而税额益缺。忱乃创为平米法,让人户按照纳税多少平均分担增耗,又请工部颁发铁斛,让各县依式制造。宣德七年,周忱命各府支给,建仓收贮,名曰“济农仓”,除去用于赈贷贫民耕作食用之外,“凡陂塘堰圩之役,计口而给食者,于是取之;江河之运可怜遭风涛亡失者,得以假借”。 ——摘编自项怀诚《中国财政通史》 材料二 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用足。其弊或与商争息,虽刘晏、赵开不免焉。若周忱,止为江南贫民平赋,减耗耳,而疏剔之余,不可胜用,……谁谓理财无大道乎?然忱善用人,其均算苏赋以况钟,条画挽以平江伯迪,知忱所以不劳而功也。 ——《明史》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周忱财政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⑵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忱财政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9分) ‎ ‎ 24.(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谭嗣同,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 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戊戌年间,倘若谭嗣同南逃或东渡,不曾喋血于菜市口,又会如何?东渡的话,他有完备而激进的革命思想,不难成为黄兴、蔡锷和宋教仁这些湖湘英杰的老大哥,或许能更早地掀起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高潮;南逃的话,他有哥老会的掩护和唐才常等至交好友的追随,或许能集结南方的武装力量,将清王朝衰弱的命脉震成重伤。如果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一起逃跑,也不失为明智之举。这样,一来可以为变法保存有生力量,有望他日东山再起,为中国尽力,又可以减少牺牲。但是,不管谭嗣同的选择如何,都已经成为历史,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仍然视他为英雄,戊戌变法的流血牺牲者。 ——有关谭嗣同之死的质疑和解惑 ⑴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谭嗣同对维新变法的贡献。(9分) ⑵结合中国近代相关史实,评析如果谭嗣同与梁启超等人一同东渡日本,是否会转变 为资产阶级革命者?(6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C 2.C 3.A 4.D 5.B 6.C 7.A 8.B 9.B 10.D 11.B 12.A 13.B 14.C 15.B 16.D 17.C 18.D 19.D 20.D 二、非选择题(21题14分,22题11分,23题15分,24题15分。23、24题任意选做一题。)‎ ‎21.⑴表现: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限制国王权力。(或答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统而不治。)(2分)‎ 影响: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确立了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维护了英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4分)‎ ‎⑵矛盾: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3分)‎ 方法:①中央与地方:采用联邦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2分)②大州与小州:设参众两院。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2分)③南方与北方:南方黑奴按3/5折算计入人口比例(或承认奴隶制度)。(1分)‎ 22. ‎⑴观点:语言是传播思想的工具;好的语言应由才识兼备的人掌握;提倡使用俗语。(2分)‎ ‎⑵意义:宣传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精神;否定、打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以及对欧洲精神、文化的支配权;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新教的传播,解放了思想。(4分)‎ ‎⑶贡献: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当议》,并提倡使用白话文。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2分)‎ 作用:有利于传播新思想,推动思想解放;有利于新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有 ‎ 利于唤起民众,推动社会变革。(3分)‎ ‎23.⑴主要内容:创立“平米法”;建立“济农仓”。(6分) ⑵主要原因: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负担,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善于用人,其政策得到 ‎ 有效贯彻;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趋势。(9分)‎ ‎24.⑴贡献:著书宣传变法;开办学堂培养变法人才;创办报刊及学会宣传变法维新;倡导开矿、修铁路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壮大维新力量;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为宪政流血牺牲。(9分)‎ ‎⑵评析:他不可能转变为孙中山、黄兴一样的革命者。他从小深受儒学的影响,立宪改良思想牢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彻底与封建主义决裂,所以作为资产阶级一员的谭嗣同的政治活动不可能如材料所述的把清政府统治命脉震成重伤。这一切都是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决定的。(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