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分宜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 历史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分宜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 历史 (word版)

分宜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段考 历 史 试 卷 第Ⅰ卷(选择题 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 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 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2、井田制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但董仲舒曾大加赞赏井田制,以儒者自居的王莽也试图恢复井田制,甚至朱熹在自己的著作中也对这种制度称慕不已。这种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儒家学者的复古主义 B.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 C.井田制适合古代社会 D.井田制是仁政的标志 ‎3、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A. 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B. 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 C.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D. 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4. 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 )‎ A. 春秋时期 B. 西汉 C. 南北朝 D. 北宋 ‎5、宋代出现了“交子”。“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据此可知“交子”‎ A. 源于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 B. 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C. 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 D. 具有一定“防伪”功能 ‎ ‎6、汉代各地都市中的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离产地较远。这说明汉代 A.官营手工业从事一定的商品生产 B.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C.跨区域长途贩运贸易有明显发展 D.墓葬中存在突破身份等级的趋向 ‎7、“物勒工名(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生产的器物上)”本是官营手工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有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将自己的名字或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这反映了 A.民营手工产品大多假冒官营产品 B.民营手工业与官营争夺市场激烈 C.官营手工业已落后于民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注重提高自身知名度 ‎8、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货币发展,以唐为界,这之前的“半两”钱、“五铢”钱,以重量为名。从唐高祖颁行“开元通宝”起,不再标识重量,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阻碍工商业的发展 B.税收政策转向以征收货币为主 C.土地兼并逐渐加剧 D.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 ‎9、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之一是徽商,徽商经营成功后,往往是一手抓票子,一手执“红顶”,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A.商业发展打破封建专制统治 B.商人为官导致政治的腐败 C.奢侈之风严重破坏社会风气 D.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0、清雍正元年,明令以银两支付官俸:“米每石,自五钱至一两;豆每石,自五钱至九钱七分;草每束,自三厘至九厘二毫不等。均照从前额定各地方价值,折给官兵,自行采买。”之后,用银两支付俸给的范围扩大了。据此可推知 A. 官员腐败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B.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俸禄改革 C. 货币赋税已取代了实物赋税 D. 为强化集权克扣地方的军费 ‎11、中国古代的秦、汉、唐、明都有过大规模强制迁徙豪富的事情,涉及几万人,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权势再大的官僚地主,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他的土地就被全部没收。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 迁徙富豪是整顿吏制的主要手段 B. 土地不允许自由买卖 C. 土地私有权实质上没有法律保障 D. 土地经营权完全自主 ‎12、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主要说明了 A. 汉唐实行严格的坊市分离制度 B. 坊市制度的内涵具有时代特色 C. 从汉到唐的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 商业活动开始突破时空的限制 ‎13、以国都为中心向四方辐射是中国古代交通网的主要特点。鸦片战争后,港口与交通的有机联接则成为中国近代交通体系的主要形态。这一转变主要反映了中国 A.中央集权的削弱 B.传统观念的改变 C.经济结构的变动 D.交通工具的革新 ‎14、19世纪,华商以个人名义附股于外商企业和官督商办企业者十分普遍;19世纪末开始,华商附股外人和官督商办的企业明显减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 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实业救国思潮的促进 D.洋务运动的推动 ‎15、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16、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A.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17.国家资本企业和私人资本企业类别比较表(1942年)‎ 由上表信息可知 A.国民政府改善人民的生活以备抗战 B.民族资本主义在抗战时期全面萎缩 C.统制经济政策最大限度保障了战备 ‎ D.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18. 晚清上海的报刊上,曾开展过一场有关于俭与奢问题的讨论。其中,有人认为“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盖自有其道也。此道若得,则上下皆富矣,何至有患贫之时?区区节俭又何足道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B. 传统观念受到洋务思想冲击 C. 西式生活方式传入的影响 D. 节俭传统不利于国货的销售 ‎19、1675年,一位西班牙人说:“整个世界在为西班牙工作,让伦敦满意地生产纤维吧;让荷兰满意地生产条纹布吧;让佛罗伦萨满意地生产衣服吧……我们的资本会满足它们的。唯一可以证明的是,所有的国家都在为马德里训练熟练工人,而马德里是所有议会的女王,整个世界服侍她,而她无需为任何人服务。”这实际上反映了当时西班牙 A.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B.最终走向衰落的必然性 C.已完成了商业革命进程 D.控制了世界的商品贸易 ‎20.恩格斯曾说:“欧洲地理上的发现——纯粹为了盈利,因而归根结底是为了生产而作出——又在气象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学(人体的)方面,展示了无数的直到那时还得不到的材料。”恩格斯意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直接推动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形成 B.丰富了欧洲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C.大大刺激了东西方精神文化的交流 D.为科学研究和考察提供了事实依据 ‎21、 “17世纪和18世纪末的荷兰人没有选择现代化道路。他们没有迷恋于持续的增长,也没有注重定向问题……即成为‘西方理性主义专有的’标记的精神问题。他们却保持着——经纪人的理想。”材料认为荷兰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是 A.海上贸易垄断权的丧失 B.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民族国家 C.过度扩张并卷入欧洲争斗 D.没有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22、有研究表明,工业化前,英国农民是大众的主体,农民的购买力代表着国民的消费水平。1745年英格兰一位富裕的农民被描写为“享有人生一切舒适”,如下表为英国农民一日三餐统计表。‎ 郡 早餐 午餐 晚餐 周末 ‎1‎ 汉普郡 牛奶、面包、咸猪肉 面包、奶酪、啤酒、马铃薯、白菜、萝卜 面包、奶酪 增加鲜猪肉 ‎2‎ 北安普顿郡 腌肉、奶酪 面包、啤酒、烤肉、布丁 腌肉、奶酪加少量啤酒 这表明英国 A.圈地运动并未牺牲农民利益 B.工业化牺牲了农民利益 C.工业化依靠资本的原始积累 D.社会转型依赖农业进步 ‎23、对下面表格的解读,正确的是 ‎1820—1870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A.美国到1870年一跃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B.法德第一次和解推动了两国工业的迅速发展 C.英国工业生产能力在工业革命之后急剧衰退 D.广阔殖民地是影响英国工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24、下表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概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收入概况 工种数 典型工种例举 最高 ‎9‎ 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等 居中 ‎16‎ 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等 最低 ‎6‎ 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等 A.垄断现象导致了高收入群体出现 B.工业革命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C.机器生产催生了新的技术行业 D.国家干预政策调节着收入分配 ‎25.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率先通过大规模投资发展出大企业模式的美国和德国更有效地利用了这些资本密集的技术及其后续的创新,从而保证了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 A.美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最多的国家 B.资本集中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 C.技术和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垄断组织产生 D.大规模的投资必然会推动技术的进步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大题共3题,满分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 材料三 在美国,由于农场规模巨大和缺乏足够的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取代马匹的拖拉机一天能拉旋转式犁翻耕多达50英亩的土地。联合收割机能自动的收割庄稼、打谷脱粒,甚至能自动的将谷物塞进布袋以供应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因而农民受农业革命的影响并不亚于工匠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有哪些?(8分)‎ ‎(3)据材料三,分析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推广的原因和影响。到了近代,西方的农耕技术为什么会领先世界?(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据其在游记中自述,他1271年自威尼斯出发,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1295年回到意大利,以下是其行程示意图。‎ 材料二 1792年9月受英王委派,马戛尔尼使团从英国朴茨茅斯港出发前往中国。1793年6月抵澳门,7月在舟山登陆,1794年9月回到英国。下图是其航行路线图。‎ 综合以上两则材料,提取相关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初,英国的棉纺织品主要来自印度,它成为英国社会非常喜欢的东西。棉纺织工业在英国是完全崭新的工业,既没有毛纺织工业的特权,也没有其重重束缚,因此,容易接受新技术。当时的一位经济学家指出:棉纺织工业“用在产品的原料价值,在制造过程中增长了百分之一千到百分之五千”。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请求国会“准许一切人出卖或购买棉纺织品”,并请求降低消费税,议会批准了他的请求。‎ ‎——摘编自陈紫华《一个岛国的崛起:英国产业革命》‎ 材料二 工业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市场是商品贸易的场所,世界市场的物的表现就是世界范围内的商品贸易,它必然包括商品、对商品贸易的需求、商品贸易的渠道与途径、商品贸易的规则等因素。‎ ‎——摘编自吕宁《工业革命的科技奇迹》‎ ‎(1)根据材料一概述英国棉纺织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市场“物的表现”的视角,概括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表现。(10分)‎ 分宜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段考 历 史 答 案 ‎1-5D BCCD 6-10ADDDB 11—15CBCAD 16—20ACABD 21—25DDDCB ‎26【答案】(1)特点: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 ‎(2)变化: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 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剩余大量劳动力);养牛成本较高。‎ ‎(3)原因:农场规模巨大、劳动力缺乏。影响:农产品形成世界市场。领跑原因: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工业革命的影响。‎ ‎27【答案】示例一 论题:欧洲经济中心发生转移。‎ ‎13世纪东西方交往只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或陆上丝绸之路,地中海地区是必经之地,地中海是当时欧洲经济中心。随着新航路开辟,地中海不再是必经之地,欧洲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逐步成为海上霸主。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马戛尔尼从英国出发沿着新航线来到中国反映了欧洲经济中心发生了巨大变化。‎ 示例二 论题: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东西交通方式。‎ ‎15世纪以前,东西方交通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路交通和航海相结合,从马可·波罗的行程路线和耗时可以反映出需要多次中转,非常不便。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可以绕过好望角直接航行至中国。马戛尔尼的行程路线和耗时可以反映出东西方交通方式越来越便利,航海交通逐步取代陆路交通成为中西交通的主流。‎ 示例三 论题:从民间交往到官方交往。‎ 汉代以来,丝绸之路多以民间商贸、文化、宗教、艺术交流为主,官方交往很少,马可·波罗来华属于个人行为。地理大发现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特别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急需扩大市场,进而推动英国向世界各地扩张商品市场。英国派出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企图打开市场。这反映出中西交往逐步由民间交往发展到官方交往。‎ 示例四 仅依据一则材料得出马戛尔尼访华。‎ ‎18世纪的清王朝,经济繁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18世纪中后期,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打开中国市场,英国政府派遣马戛尔尼为使,意图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马戛尔尼访华事件是工业革命发展的产物。(可供选择的角度:欧洲人世界观、地理认知的变化;从马可·波罗来华与马戛尔尼来华建立因果关系;对马可·波罗来华事件提出质疑;从欧洲人的两次来华路线进行比较;元、清两代都城的角度;元、清两朝的国际地位;从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的角度;两次来华的航海知识技术比较的角度;从泉州、澳门、舟山等地切入论证中国东南沿海的经济状况等均可)‎ ‎28【答案】(1)主要原因: 需求的推动; 属于新兴工业,束缚少,接受新技术快; 利润高; 政府的政策支持; 发明家的技术革新。(答对四点满分)‎ ‎(2)表现:工业革命给世界市场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商品;‎ 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扩大了对商品贸易的需求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为商品贸易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亚非拉国家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开拓了商品贸易的渠道;‎ 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完善了商品贸易的规则。‎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