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时1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时1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业】

课时规范练1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 ‎1.193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向中共满洲省委发出《关于满洲士兵工作的指示》,指出要“抓住有利时机,建立游击队和开辟游击区”。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积极组织抗日活动 C.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D.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2.美国记者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指出,“对日本人来说,上海事件是卢沟桥事变和日本以前的全部政策的必然结果,当威胁和政治压力未能使他们控制华北时,他们便动武了”。据此可知(  )‎ A.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加速了“上海事件”的爆发 B.日本借发动“上海事件”打击南京国民政府统治 C.“上海事件”的爆发迫使蒋介石发表了庐山谈话 D.“上海事件”使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3.(2019全国Ⅱ卷“超级全能生”联考,14)日军侵华的罪行,有制造大屠杀与惨案(如南京大屠杀),有放火与轰炸(如重庆大轰炸),有细菌毒气战(如731部队)等。现在我国各地建立有关日军暴行的纪念馆,就保存了大量真实的史料。这表明(  )‎ A.抗战相持阶段日军罪孽深重 B.日本政府承认在华所犯罪行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D.日军侵华罪行累累不容忘记 ‎4.(2019广东六校第二次联考,30)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国民党第一、二、五战区等虽然都部署了大股部队留驻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但多以失败而告终,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则获得了重大发展。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  )‎ A.军队的武器装备不同 B.游击战战略地位不同 C.作战地域的分布不同 D.抗战指导思想的不同 ‎5.(2019四川雅安三模,29)1942年10月,国民政府就晚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分别开始与美、英两国进行谈判。美、英经过协商,主动提出废除两国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美、英做法意在(  )‎ A.维护中国国家主权 B.激发中国抗日的热情 C.调解国共两党矛盾 D.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6.(2019福建厦门二模,30)1942—1943年河南发生大饥荒。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发出“不饿死一个人”的号召,采用教育民众互助友爱、组织开展纺织运动、协助灾民发展生产等方式,安置了25万涌入边区的灾民。这主要反映出(  )‎ A.恶劣的战时环境导致灾情扩大 B.抗日根据地适时调整了工作重心 C.新民主主义经济模式正式确立 D.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战争胜利的根源 ‎7.以下为日本天皇某一公告内容节选:“朕深鉴于世界之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该公告(  )‎ A.继续垂涎中国领土 B.抹杀日军在华暴行 C.建议中日和平谈判 D.体现了中国的胜利 ‎8.(2019湖南衡阳一模,29)1945年9月,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创作和发表了漫画《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反帝斗争取得完全胜利 B.和平成为民心所向 C.媒体积极参与反战运动 D.国共签订和平协定 ‎9.(2019江西重点中学联盟第一次联考,30)解放战争爆发之初,西方媒体通过计算国共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数量、控制的区域等数据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共产党支撑不过半年必定灭亡;而毛泽东却作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这主要是因为毛泽东(  )‎ A.看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 B.充满对战争胜利的必胜信心 C.发现了西方数据来源不准确 D.预判了国际形势对我党有利 ‎10.(2019四川德阳一模,20)1945年,美国政府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1947年5月,美国已“把中国放在了应给予援助之国家的顺序表中相当低的地位”;到1947年下半年,美国决定将日本重建为美国在东亚势力的重要基地。促使美国调整政策的中国因素是(  )‎ A.国民党政权的瓦解 B.新中国的成立 C.民主革命胜利发展 D.抗日战争的胜利 ‎11.(2019湖北武汉调研,30)1948年,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中共中央发表“五一口号”,将初稿第24条“中国劳动人民和被压迫人民的组织者,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万岁”,修改为“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这种修改是为了(  )‎ A.促成战略决战 B.扩大统一战线 C.转移工作重心 D.实现民族平等 ‎12.1949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失守前要求各国大使馆先迁往广州,而后再迁往台湾,但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则受美国国务院之命留南京观望数月。美国此举(  )‎ A.有试探新政权外交政策的意图 B.意在表明国民政府已失去了民心 C.试图争取中国共产党人的好感 D.顺应了解放战争大局已定的现实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反法西斯纪念日统计表 纪念日 时间及设定 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每年1月27日,联合国2005年设立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 每年12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设立 日本广岛核爆炸遇难者纪念日 日本政府每年8月6日举行 诺曼底登陆纪念日 旨在纪念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 欧洲胜利日 ‎1945年5月8日24时,德国无条件投降书签订,英国、法国、奥地利、波兰等国家以5月8日为纪念日 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 由于时差的关系,德国无条件投降书签订的时候,苏联已经到了5月9日,因此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都以5月9日为纪念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每年9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设立 材料二 在历史教科书中,1983年之前一般没有涉及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问题。198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大学历史专业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编《中国现代史·下册》,开始正面提到了这种作用: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同时,中国人民也对全世界人民的解放斗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长期斗争及其胜利,大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影响和推动了各国特别是被压迫民族的进步。‎ 在今年的抗战胜利纪念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提法: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它从战争进程的角度点明了中国的作用,对于提升抗日战争的意义是有益的。‎ ‎——以上资料根据李良玉《正确的历史观念与完整的 历史书写——关于抗战史研究的几个问题》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七种纪念日设立意图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抗日战争研究发生变化的背景,并说明中国设立两个纪念日的意义。‎ ‎14.(2019河北沧州联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时段)‎ ‎“新中国”一词内涵的历史发展脉络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康有为为改变清王朝危机,设想在巴西建立和管理殖民地时首次提出了“新中国”的概念,希望通过向外移民来挽救民族国家危机;梁启超也提出了“新中国”一词,这源于其对戊戌变法失败的思考 ‎1907年 美籍传教士威廉·蒲鲁士作《新中国在演进》一书,揭示某些洋人活动的殖民性、有害性及其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冲突,并从这些冲突中凸显“新中国”出现的必要性 ‎1910年 陆士谔写理想小说《新中国》,该书以幻想形式对未来新中国进行了设计和构建,希望建立一个立宪民主的现代化新中国 辛亥革命时期 ‎《新中国报论自由真理》中提道:“人群之自由者文明也,外国惟文明故人群之自由胜”‎ 五四运动前后 国人纷纷提出建设“新中国”,各种“新中国”构想的呼声覆盖全中国,特别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观的推动下,“新中国”一词的涵义进一步深化,囊括了民族独立的内容 ‎1921年后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概念和实践两方面深化了“新中国”的内涵,并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新中国”一词的无限能量释放出来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新中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 ‎——摘编自史宏波、黑波《近代以来 ‎“新中国”名词的历史考察》‎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时间(时段)提取信息,围绕“‘新中国’一词的内涵”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课时规范练1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1.B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逐渐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末,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时间可知,指示发生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共中央主张在东北建立游击队和开辟游击区,这是组织抗日活动的体现,故B项正确;1938年,八路军一一五师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这是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故C项错误;1937年9月,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B “上海事件”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当威胁和政治压力未能使他们控制华北时,他们便动武了”,“上海事件”是日本在威胁、政治压力无效后,‎ 对国民政府进行的军事打击,故B项正确;蒋介石庐山谈话发表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故C项错误;材料侧重于“上海事件”爆发的原因,故D项错误。‎ ‎3.D 题干中“南京大屠杀”是在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发生的,故A项错误;题干中未提及日本政府的态度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未提及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等抗日力量的精诚合作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反映了针对日军侵华的罪行,“现在我国各地建立有关日军暴行的纪念馆,就保存了大量真实的史料”说明日军侵华罪行累累不容忘记,故D项正确。‎ ‎4.D 国民政府敌后政府军的装备要远远优于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民兵的装备,故A项错误;国共两党游击战战略地位的不同只是两党游击战发展状况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国共两党发动游击战的地域都是在敌后,故C项错误;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始终处于辅助地位并且执行的是片面的政府军抗战路线,而中国共产党则在洛川会议中将游击战提升至战略高度,执行的是人民抗战路线,故D项正确。‎ ‎5.B 美英的出发点在于维护自身利益,故A项错误;由材料“美、英经过协商,主动提出废除两国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可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后中美英都是同盟国,美英意在通过此举激发中国的抗日热情,故B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故C项错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于1942年1月,故D项错误。‎ ‎6.D 题干没有提及灾情扩大,故A项错误;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安置25万灾民,不是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调整,故B项错误;新民主主义经济模式的确立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故C项错误;当大饥荒发生之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正确的方式,“安置了25万涌入边区的灾民”,使得25万灾民免于被饿死,这会使得广大民众更加信任中国共产党,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的根源,故D项正确。‎ ‎7.D 根据材料“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是日本天皇《终战诏书》的一部分内容,表达了日本天皇愿意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终战的意愿,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8.B 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标志着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故A项错误;由漫画内容《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及时间“1945年9月”,可知在抗日战争结束后,要求和平反对战争成为民心所向,故B项正确;材料是丰子恺先生创作的漫画,不是媒体,故C项错误;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订“双十协定”,故D项错误。‎ ‎9.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作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主要是因为毛泽东看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故A项正确;解放战争爆发之初,国共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数量、控制的区域来说,中国共产党处于弱势,不符合战争胜利必胜的条件,故B项错误;西方媒体论断主要是对中国国情不了解,故C项错误;解放战争爆发之初,国际形势对中国共产党不利,故D项错误。‎ ‎10.C 国民党政权的瓦解是在1949年4月23日,故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在1949年10月1日,故B项错误;1947年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被粉碎,美国降低对中国的援助,与此同时,美国开始扶植日本,故C项正确;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1945年9月2日,故D项错误。‎ ‎11.B “修改为‘中华民族解放万岁’”更有利于团结国人,缓和矛盾,故A项错误;这种修改强调民族性,有着更广泛的社会基础,故B项正确;1948年处于大决战的关键时期,‎ 工作重心没有发生变化,故C项错误;“1948年”为国共两党的对立时期,无法实现民族平等,故D项错误。‎ ‎12.A 材料中司徒雷登的目的是试探新政权的外交政策及对美国的态度,故A项正确;美国驻华大使的去留不能代表中国的民心,故B项错误;争取好感在于实际行动,并非仅仅是材料中的“观望数月”,故C项错误;虽然材料中“留南京观望数月”,但美国最终没有承认新中国,故D项错误。‎ ‎13.参考答案:(1)意图:以史为鉴,缅怀反法西斯战争业绩;珍爱和平,警惕法西斯主义;尊重生命,凸显人性;各国政府均有特定的政治考量。‎ ‎(2)背景:政治上拨乱反正;经济上改革开放;思想文化方面重新提出“双百”方针;两岸关系改善。‎ 意义:强调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与作用;呼吁各方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谴责法西斯暴行。‎ ‎14.参考答案:示例 论题: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新中国”的基本内涵。‎ 阐述: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此背景下,康有为首先提出了“新中国”的概念,具有鲜明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意图。此后,仁人志士们不断丰富“新中国”的内涵,五四运动后,反帝反封建成为时代主流,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也成为“新中国”的基本涵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历经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由此诞生,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人民获得了解放,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总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新中国”的基本内涵。‎ 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确定选题角度,如挽救民族危机、近代化、立宪民主的现代化等,并根据选题角度拟出相应论题,如新中国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与近代化进程等;其次,根据论题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如从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可提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从《新中国在演进》和理想小说《新中国》中可提取近代化等;最后,根据提取的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表述成文。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