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高二10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临汾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测试 历史试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指出:(西周)“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据此可知当时: A.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 B.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 C.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 D.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 2.钱穆先生谈到秦朝时说:“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里他认为: A.秦政是从血缘世袭发展到宗法世袭 B.秦朝的专制统治应该得到全面肯定 C.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 D.秦政是从礼乐治理发展到法律治理 3.太学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发展到东汉时期,太学生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30000余人。其中考核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 A.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B.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C.使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 D.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 4.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长期对峙。这其中就有得益于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上述材料可以反映出 A.南北方经济差距逐渐缩小 B.南北对峙阻断了经济文化交流 C.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 D.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 5.宋代《清明上河图》中提到“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王家罗锦匹帛铺”“孙家正店”“赵太丞家药肆”等;《东京梦华录》也有“张家酒店”“东鸡儿巷郭厨”“郑皇后宅后宋厨”“王道人蜜煎”等记载。这说明宋代 A.工商业首创商标制度 B.工商业经营已有品牌意识 C.城市坊市制度被打破 D.工商业大多集中在居民区 6.下表选自唐代典籍的某些记载,这些记载可以作为史料来实证唐代 典籍 记载内容 《旧唐书·玄宗纪》 (741年)禁九品以下清资官置客舍邸店车坊(车坊,经营车马出租业务的店栈) 《全唐文》卷八十一 公主家有庄宅邸店,宜依百姓例差役征课 《唐会要》六十九 天宝九载(750 年)十二月敕,郡县官僚共为货殖,竟交互放债侵人,互为征收割剥黎庶 《唐会要》八十六 大历十四年(779年)七月今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杨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 A.基本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城市布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C.有不少官僚涉足商业活动 D.唐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7.《礼记·王制》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唐宋以后,又有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观酺”,如康熙时,举办“千叟宴”,并在全社会旌表高寿老人。这种现象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具有鲜明的等级差别 C.是道德教化和政治宣传的需要 D.是宗法观念在生活方面的体现 8.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 A.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 B.理学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官方哲学 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 D.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9.下表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人均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嘉庆十年(1805年) 209 034 196 6.38 嘉庆十六年(1812年) 325 630 897 4.56 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 402 397 560 2.18 A.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B.国家人口政策变化 C.耕地面积逐步减少 D.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10.某学者在其著作中指出: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世学者产生了一系列的误解。误解之一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一人促成的;误解之二是,从此禁绝了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这反映出 A.对历史事物的不同解释会影响历史结论 B.学术研究对历史现象的解释缺乏客观性 C.史学研究无法正确揭示历史事物的本质 D.相关学者的解释都不符合历史事实 11.《申报》于1876年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文多篇,大加倡导。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寥寥。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府积极推行重商政策 B.社会各阶层认同工业文明的优势 C.社会变化推动观念更新 D.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12.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间接说明了 A.服饰穿着具有强烈的政治气息 B.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 C.政治运动推动社会生活的变化 D.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 13.1931年后,国民党利用各种纪念日来建构和推广“孙中山崇拜”。1935年,孙中山诞辰六十九周年纪念大会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大礼堂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多种多样,政府和民间皆参与。国民党纪念孙中山的主要目的在于 A.缅怀孙中山过去建立的丰功伟绩 B.借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C.打着孙中山的旗帜进行反帝反封建运动 D.塑造形象凝聚人心以抵御外敌入侵 14.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主动对华提供贷款,三次贷款共25000 万美元,年息均为3厘; 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再次主动给中国3亿美元贷款,年息1%,分10 年还清。苏联的这两次主动对华贷款 A.都与当时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有关 B.都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C.都明显提高了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 D.都长期影响了中国基本国策的制定 15.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英日从中国攫取最大利益的出发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提供有利条件 C.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D.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6.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的出现 A.推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B.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C.有利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有利于团结农民阶级共同抗日 17.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这一政策的制定是基于 A.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 B.解决人民温饱的需要 C.国家经济困难的应对 D.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 18.1954年毛泽东在电报里开列了10种中外各类宪法的书目,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在京的中央委员抽时间阅读。它们分别是:1936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1918年苏俄宪法;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法国1946年宪法。材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订 A.主要受苏联宪法的影响 B.以资本主义宪法为反面材料 C.具有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 D.确立了社会主义原则 19.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 A.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延续意识形态外交 C.拯救了美国的衰落 D.奉行国家利益至上 20.某学者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 A.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解决农村的生产经营权 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21.在古希腊,一般城邦都禁止不婚,斯巴达还惩罚晚婚。结婚不是公民的私人事务,生育下一代是公民的责任。公民的教育、生活方式,包括服饰、饮酒、娱乐等都受到控制。由此可见,在古希腊 A.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 B.城邦意识对社会多方面的渗透 C.每个人都有着平等的社会地位 D.规范公民行为以维护社会稳定 22.《世界文明史》曾提到“罗马公民最可贵的特权就是他的身体、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他在涉讼之时可不受刑罚或粗暴对待,罗马法最值得赞美的是它保护个人对抗国家。”从中可以看出罗马法的价值主要在于 A.鼓励公民个人对抗国家 B.保护罗马公民享有特权 C.防范公权力侵害私权利 D.个人权益高于国家利益 23.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的象征。然而从技术史的角度看,早在公元1世纪末,古罗马的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在文艺复兴时代,赫罗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蒸汽机的基本知识为更多欧洲人所了解。上述现象主要说明 A.经济发展是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 B.古代罗马科技水平技术高超 C.人文主义者重视发展科学技术 D.工业革命始于蒸汽机的发明 24.1917年4月,普列汉诺夫等人指责列宁的“四月提纲”是“说梦话”,只会以酿成社会灾难而告终。之后考茨基发表《无产阶级专政》一书,认为“只有靠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大规模发展,只有靠资本主义创造的并且集中在资本家阶级手中的巨额财富,社会主义才会成为可能。”这说明当时部分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 A.应该采取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 B.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C.俄国应该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革命运动须依靠资产阶级 25.智者高尔吉亚声称:雄辩者能够说服“议事会”采用他的政策,能够使“顾问委员会”采纳他的财政计划,能够在“审判官法庭”前面成功地非难他的对手;智者普罗泰哥拉也说他所传授的是:“在处理私人事务中精明慎重和在城邦事务中能言善辩,行动果断”。对材料理解最正确的是 A.演说是获得城邦政治权威的唯一途径 B.雅典民主政治推动了演说术的发展 C.演说和辩论是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 D.城邦民主是以雄辩为主的虚假政治 26.马丁•路德废除了教士的豁免权以及牧师、僧侣、修女不交纳赋税、不履行城市义务的权利,从而把他们纳入了正常的社会生活。通过培训市民出身的传教士进行布道,减少了圣礼和繁琐的宗教仪式,提高了传教的质量。这反映了德国宗教改革 A.破除了宗教对人们的束缚 B.倡导因信称义宣扬理性主义 C.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 D.关注民众疾苦体现人文主义 27.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几种意见及最终方案,这些意见及最终方案体现了 意见一 意见二 最终方案 反对一人执掌大权,认为一人掌权,总统形同英国国王 总统应该有足够大的权力来钳制国会可能出现的独断和多数暴政 总统实行任期制。总统有对国会议案的否决权,有权任命官员、与外国签约,但必须得到参议院的同意 A.国会是联邦政府权力中心 B.民主与妥协是美国宪法的特征 C.美国总统应该对宪法负责 D.联邦政府的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28.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充分体现了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在经济方面照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互为支撑,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最终促成了德意志工业化的迅速实现。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专制集权符合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C.容克阶级在政治上能够自我近代化 D.1871年宪法基本符合当时德意志国情 29.《剑桥美国史》:“在冷战的背景下,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单化,美国的主要威胁来自里根所称的‘邪恶帝国’苏联。1991年苏联的解体摧毁了这个框架,开启了通往乔治·布什乐观地称为‘新世界秩序’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也许不可避免地注定是一条混乱之路。”这段话旨在强调 A.冷战客观上缓和了国际局势 B.美苏对抗导致世界秩序稳定 C.新旧秩序转换中的局势动荡 D.美国主导新世界秩序的重建 30. 二战后美国实行“廉价货币”政策,大量美元涌入欧洲,同时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恶化,造成美元贬值的压力,动摇了人们对美元与黄金固定兑换比价的信心。1960年 10月,伦敦黄金市场价格猛涨,美元大幅贬值,形成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此次危机表明 A.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缺陷 B.美苏两国冷战加剧 C.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D.战后国际金融秩序混乱 31. 1977年10月,苏共中央通过了关于新宪法的决议,随后举行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通过了苏联新宪法。勃列日涅夫胜利地宣告:世界上第一个全民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大法通过了,苏联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事实已经由宪法固定下来。“新宪法”的通过表明苏联 A.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B.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僵化的斯大林模式 C.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受到束缚 D.人民的利益得到一定的保障 32.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指出:“反全球化人士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反对全球化,他们是在反对某种同他们真正信念、价值观相背离的全球化,其中有对南北差距拉大、分配不均的忧虑,有对几个大国主宰世界的不平,也有对目前这个缺少意义、经济效率的日益世俗世界的不满,以及为了维护自身的狭隘民族利益甚至是无政府主义。”该学者的观点是 A. 反全球化追求的是另一种不同的全球化 B. 反全球化者对全球化表现出不在乎 C. 反全球化运动就是在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D. 全球化有利有弊,是一把双刃剑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3小题,18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明朝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至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 《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明清时期还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下设主要官员有按察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疏略》 材料二 西方国家的问责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关,是责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西方国家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国民性,因而这种监督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有力量。 ——《西方官员问责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强化的特点和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明清时期和近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进行简要评价。(8分)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东西方监察制度对当今监察工作的启示。(2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2小题,16分) 材料一 (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和社区、私人慈善团体进行;救济重点在照顾处于困境中的大工业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他说:“联邦政府一干预,这种保险或干预,就会一成不变地堕落为仅仅的布施。”“对我们国家的理想和精神来说,自愿自觉的行动总比国库里拨出款来要强上千倍。” ——黄安年《罗斯福和1935年社会保障法》 材料二 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如果私人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未能为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和为不幸的人提供救济,那么,那些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遭遇困难的人就有一种要求政府予以援助的权利,他宣称“所有的人”,都有权“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 ——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美利坚合众国成长史》 材料三 1933—1939年,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180亿美元。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的造成了美国政府的连年赤字……1936年财政年度的赤字为43亿美元,……但客观效果却使整个国家的境况有所好转,大大减轻了失业者的贫困和痛苦。 ——温荣刚《罗斯福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胡佛和罗斯福在社会救济方面的主张有何不同。(8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提供“工作”和“救济”,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评价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举措。(8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2小题,18分) 材料一 黄宗羲(1610—1695),其父黄尊素系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受酷刑而死。黄宗羲在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对阉官的斗争,中年又出生入死地进行抗清的武装斗争。在他的主要著作《明夷待访录》中,开篇便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主张建立一种开明的君主政体,即设置掌实权的宰相或政府首脑,与天子共议朝政。他认为天下之治乱系于法之存亡。他反对残苛的非常之法,主张贤人本着宽简之法尽量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社会公平,即古代所谓的贤人政治。该书通过抨击家天下的专制君主制度,向世人传递了光芒四射的民主精神,这在当时黑暗无比的社会环境下是难能可贵的。 材料二 孟德斯鸠(1689—1755),出身贵族世家。1716年,孟德斯鸠继承了其伯父在波尔多议会议长的职务。其著作《论法的精神》完成于1748年,在该书中,他鲜明地表达了对英国君主立宪资本主义形式的欣赏和认可。他认为,在专制政体下,君主任意生杀豪夺,为所欲为,反复无常;人民无任何规则可遵循,所以,专制政体的原则只能是恐怖。他主张法治,反对人治,他认为是法律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强调法律作为人类理性的体现,是一个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基础。该书被称为继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之后又一部对人类法律文化影响深远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书中阐述的理论和原则对后世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芳《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的比较》等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主张的异同。(8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在当时对本国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分析产生不同影响的主要原因。(10分) 临汾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测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B 4.A 5.B 6.C 7.C 8.D 9.D 10.A 11.C 12.C 13.D 14.A 15.C 16.B 17.A 18.C 19.D 20.D 21.B 22.C 23.A 24.B 25.B 26.C 27.B 28.D 29.C 30.A 31.C 32.A 二、非选择题 33.(1)特点:加强立法,巡视法规系统化,巡视由度规范化;巡视系统多元化,巡视范围扩大、效率提高;巡视官员之间可相互监督。注重内部反腐。(6分) 原因: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逐利风气日盛,官员腐败现象严重。(2分,言之成理即可) (2)不同:即清期最高统治者不受监督,近代西方对所有公职人员进行监督;明清时期是官员內部的监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还通过新闻媒介实行社会监督;明清时期监督的目的是保障君主权威和地位,近代西方是保证民主制度的落实。(4分,任答两点即可) 评价:都有利于防止官员腐败、改善政治风气;都有利于建设良好社会秩序,推动社会进步,但由于目的和所处时代、方式不同,在效果上存在明显差异。(4分,言之成理即可) (3) 启示:必须加强对公权的约束和监督(或应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借鉴他国监察制度,取长补短;根据形势变化,调整监察内容和方向;发挥制度和社会作用,建立完备的监察网络。(2分,任答两点即可) 34.(1)不同主张:责任承担者: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社区和私人慈善团体而不是由联邦政府来进行,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负有社会救济的责任。(4分) 救济对象:胡佛认为救济的重点应是大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罗斯福认为救济应面对所有人,尤其是面临困难和不幸的人。(4分) (2)措施:举办救济;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4分) 评价:减轻了弱势群体的贫困和痛苦缓解了失业压力,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或有助于维护美国的民主制度);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造成了美国连年的财政赤字(4分) 35. (1)同:都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反封建的民主成分(或主张限制君权);都强调法律的重要性。(2分) 异:政治思想上 :黄宗羲仍固守中国古代明君贤臣的模式;孟德斯鸠主张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勾画出资本主义未来社会蓝图。法律思想上:黄宗羲的法治思想并未完全脱离传统的人治轨道,其实质是主张推行儒家的德治;孟德斯鸠的理论体系延续了西方的法治精神,主张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法治社会。思想体系上:黄宗羲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孟德斯鸠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6分) (2)影响:黄宗羲的政治法律思想影响较小,未能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在中国引起深刻的社会革命。(2分)孟德斯鸠的政治法律思想影响较大,打击了专制世俗统治,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2分) 原因:黄宗羲生活在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市民阶级力量弱小,无力冲破封建专制思想的控制和封建理学的正统地位,因此反映市民阶层要求的黄宗羲的主张影响有限。(3分)孟德斯鸠生活在17、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敢于冲破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神学的束缚,因此,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孟德斯鸠的主张对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3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