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人:高二历史备课组)‎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题2分,共56分。)‎ ‎1. 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是( )‎ A. 克己复礼 B. 礼法兼用 C. 民贵君轻 D. 选贤举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战国中后期”、“最能体现”,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克己复礼”,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儒学思想,C项“民贵君轻”是战国时期孟子的儒学思想, D项“选贤举能 ”战国时期墨家的思想,三个选项都没有体现题干“思想领域融合”。进一步可知,“礼法兼用”是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思想主张,该思想即体现儒家与法家观点相融合,符合题干“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中后期的融合·荀子的思想主张 ‎2.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孟子“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体现的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材料体现不出个人独特的性格,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反对礼教的束缚,主张反抗专制制度,故C项和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孟子 ‎3.儒家思想之所以能长期作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主要是因为古代中国长期流行 A. 君主专制 B. 重农抑商 C. 重文轻武 D. 闭关锁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董仲舒发展了儒学,使其适应了君主专制集权统治,汉武帝确立起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使之在古代中国长期流行,A项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是从战国开始,封建政府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基础推行的经济政策,与儒学无关,B项错误; 重文轻武只是宋代一国的治国方针,C项不符合题意;闭关锁国是明清时期的外交政策,不能解释儒学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原因,D项错误。‎ ‎4.下表反映的现象表明,唐宋元时期 史料 出处 颜子既云亚圣,须优其秩。‎ ‎《唐会要·卷三五》,唐玄宗诏令 颜子去圣人,只毫发之间。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 程颐、程颢《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颜子亚圣,犹不能无违于三月之后。(孟子)真可谓命世亚圣之才矣。‎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加封……颜子兖国复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 ‎《元史·卷三四》,元文宗诏令 A. 理学思想成为官方哲学 B. 民本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C. 官方与民间思想相互影响 D. 封建王朝压抑学术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二程和朱熹对颜子地位的论述到元代被官方确认,说明官方与民间思想相互影响,故C项正确。唐代没有形成理学思想,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民本思想,故B项排除。宋元时期理学思想成为官方哲学,封建王朝压抑学术思想说法错误,故D项排除。‎ ‎5.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A. 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B. 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C. 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D.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明清时期尽管已经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但由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所以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洞见了专制制度的弊端,却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来替代,故选C。A项和B项均非根源性因素,排除;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了,但进步思想家们还是提出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进步思潮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透过历史现象看到本质,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来审视各个选项。‎ ‎6.下图为清中期杰出画家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一块瘦石,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簧,墨有浓淡,层次分明。该画作属于 A. 人物画 B. 花鸟画 C. 文人画 D 工笔画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图文材料可知,郑板桥的《竹石图》,诗画一体,注重意境,是典型的文人画,故C项正确,人物画的对象主要是人物,A错误;花鸟画绘画的对象是花鸟,B错误;工笔画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画法,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等,D错误。‎ ‎7.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 曲辕犁;釉下彩绘;政事堂;“颠张醉素”‎ ‎②‎ 耧车;司隶校尉;素纱禅衣;“蔡侯纸”‎ ‎③‎ 井田制;工商食官;司母戊大方鼎;甲骨文 ‎④‎ 定时炸弹;“知行合一”;都察院;《西游记》‎ A. ②③①④‎ B. ③①②④‎ C. ③②①④‎ D. ③④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①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等产生于唐代。②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耧车等为汉代的新生事物。③项,据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等为先秦人民的创举。④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定时炸弹等为明代的发明。综上所述,其正确顺序为③②①④,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ABD选项排除。‎ ‎8.《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赞颂周族祖先开拓之功的《生民》《公刘》《大明》等篇章出自《诗经》中的 A. 《风》‎ B. 《雅》‎ C. 《周颂》‎ D. 《商颂》‎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A 项,《风》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其中也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B项,《雅》分为《小雅》和《大雅》两部分,著名篇章有《生民》《公刘》《大明》等。故B项正确;C、D项,《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故C、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9.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 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 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 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 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文字材料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把握。在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受到西方侵略,中国人民走上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故本题选择D项。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19世纪40年代、60年代的特征,故排除A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反侵略而不是批判中国传统,故B项错误。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要求,是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故C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 ‎10.晚清时期有思想家提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该主张 A. 本质上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思想 B. 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 C. 否定了传统文化,主张全面向西方学习 D. 提倡维护传统文化,反对西方学说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材料认为“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等措施,证明该思想家主张培养贯通中西的通才,这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故B 符合题意;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思想主要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但没有论及中西体用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C是主张全盘西化,是新文化运动期间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观点,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并非反对学习西方,故D不符合题意。‎ ‎11. 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 A. 《时务报》 B. 《新青年》‎ C. 《民报》 D. 《申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中关键找到关键词,本题关键词是胡适和陈独秀。这两个人的文章使得毛泽东不再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也就是说抛弃了立宪派的思想。因此是有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的主站点就是《新青年》,因此选择B选项。‎ ‎【考点定位】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青年》‎ ‎12.20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该学者旨在 A. 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 B. 提倡使用白话文 C. 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 D. 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反映出,说古文没有必要,说白话文一目了然,更容易理解交流,所以B正确;AC与材料无关;材料明显反映了学者提倡使用白话文,所以D错。‎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学 ‎13. 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A. 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 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 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参与政府管理,故A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故排除;材料信息体现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等体现出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的认识 ‎14.抗战时期,八路军领导下的地方抗日武装,有根据地的县大队、区小队、村民兵小组等,在当时被称为“土八路”。这一史实突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中的( )‎ A.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C. 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 D.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八路军领导地方抗日武装,有根据地的县大队、区小队、村民兵小组等”可知,反映的是除了军队抗战外,还有人民群众的抗战。结合所学可知,中共的抗战路线是人民战争的路线,即依靠军队和发动农民群众力量来抗战,这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故A不正确;统一战线思想是指是指不同集团的人为了相同目的结成的共同阵营,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也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提出的,且与材料无关,故D不正确。‎ ‎15.将下列毛泽东的作品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论十大关系》‎ ‎④《新民主主义论》‎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②③‎ D. ①②④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论人民民主专政》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著作(1946—1949年);《论十大关系》发表于1956年;《新民主主义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由此可知正确的时间先后顺序应为①④②③,故C正确,排除ABD项。‎ ‎16.延安时期与改革开放新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期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其主要表现分别是 A.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B. 毛泽东思想萌芽、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 C. 毛泽东思想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 毛泽东思想成熟、邓小平理论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延安时期与改革开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故D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依法治国”方略是邓小平理论的具体内容,A项涵盖不全面,故错误;毛泽东思想萌芽是在国民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毛泽东思想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下列理论创新成果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是( )‎ A.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 以人为本 C. “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 D. 全面、协调、可持续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个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故C正确;A是三个代表的内容,排除;BD不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排除。‎ ‎18.横向打通模块,制作年代尺有助于历史学习。根据下列年代归纳史实,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条件 B.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C.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有利于我国外交的发展 D. 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在中国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取得成功后,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及随后与107个国家建交,故C符合题意;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90年代,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载人航天技术,故B不符合题意;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朝朝多极化方面加速发展,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故D不符合题意。‎ ‎19. 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 “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 “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 “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 “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双百方针”的含义是,鼓励科学理论领域百家争鸣,文艺创作领域百花齐放。只有D符合这一精神。ABC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0.对于下图这幅宣传画所反映出的历史事件,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广大知识青年经受了一定的锻炼 B. 大批知识青年在青春年华失去了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 C. 造成国家人才的断层,给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带来相当的困难 D. 体现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图片信息可知,所反映的事件是文革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是新时期邓小平提出的教育发展方针,与图片信息无关,故D符合题意;ABC均是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正确描述,与题意不符。‎ ‎21.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柏拉图则提出“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对人的认识与普罗泰格拉的不同从侧面反映出 A. 城邦对个人的道德要求越来越高 B. 神学对城邦的控制渐趋松动 C. 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日渐暴露 D. 人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更加强调人的理性和“精英”、“贤人”治国等,古代希腊哲学家对人的道德和素质越来越关注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普罗泰格拉时期的将人放到社会和自然的中心位置不同,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忧虑从侧面反映出了雅典直接民主制度的局限性正在日益暴露出来,C项正确;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两位思想家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不能说明城邦提高了对个人道德的要求,A项错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深层剖析“人”的学问,与城邦受神学控制与否无关,B项错误;对人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只是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思想的正面分析,D项不符合题意。‎ ‎22.“汲取古典文化的精华,创造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新的文化体系和上层建筑”的是( )‎ A. 文艺复兴 B. 启蒙运动 C. 智者运动 D. 宗教改革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汲取古典文化的精华,创造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新的文化体系和上层建筑”可知,所述思想运动是借助复兴古典文化,实质是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正确;BCD均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 ‎23.“(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这表明宗教改革有助于 A. 加强教皇的宗教权威 B. 弱化民众的宗教信仰 C. 摧毁教会的思想专制 D. 扩大天主教会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有助于摧毁教会的思想专制,故C符合题意;宗教改革否定教皇的宗教权威,A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弱化民众的宗教信仰”的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并未体现“扩大天主教会的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 ‎24.启蒙运动是众多因素汇聚而成时代必然产物,下列对其产生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B. 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普遍确立 C. 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D. 近代自然科学的逐渐兴起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的思想基础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经济基础是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科学原因是近代自然科学的逐渐兴起;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普遍确立是在启蒙运动以后。由此可知,B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ACD 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 ‎25.伏尔泰很赞赏中国的儒家文化,认为中国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种崇高旗帜。他提出:“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材料表明伏尔泰 A. 汲取儒学思想,维护法国社会秩序 B. 借助中国儒家文化,打击旧制度旧观念 C. 倡导文化多元性,促进东西方交流 D. 受中国文化影响深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伏尔泰之所以赞赏儒家文化,是因为认为儒家文化“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种崇高旗帜”,可以判断,伏尔泰借助中国儒家文化打击专制制度和宗教观念,故B项符合题意;伏尔泰借助儒家思想,不是为了维护法国现有社会秩序,而是对旧制度、旧秩序的冲击,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没有要把中国文化用于欧洲,把欧洲文化用于中国的文化交流,C项不符合题意;伏尔泰是利用中国儒家文化反对旧制度,是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没有“深刻”影响,目的更不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D项不符合题意。‎ ‎26.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举起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这一思想主张的源头是( )‎ A. 古典人文主义 B. 中国传统文化 C. 康梁维新思想 D. 欧洲启蒙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启蒙思想家为将要取消封建制度的新社会提出了种种设想,虽然对未来的政体设计上有所差异,但都主张实行宪政民主、三权分立、人权自由、公民平等、法律至上等,新文化运动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举起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故D正确;古典人文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民主与科学”的内容 ,排除A、B;康梁维新思想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因此不是源头,排除C。‎ ‎27.“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A. 康德 B. 伏尔泰 C. 孟德斯鸠 D. 卢梭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属于考查材料理解能力与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从材料的理解看,材料中强调的自由是“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实际上是强调理性的重要性,而专门论述“理性”的思想家是康德,所以选A项。B、C、D选项都没有强调出理性的绝对意义,故排除。‎ ‎28.下列不属于卢梭浪漫主义思想的是( )‎ A. 尊重自然 B. 人生而自由 C. 凸显个人情感 D. 对不同文明的宽容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生而自由的思想属于启蒙运动的思想之一,不属于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故B符合题意;ACD均是卢梭浪漫主义思想的内容,与题意不符。‎ 二.材料论述题(29题18分,30题16分,31题10分,共44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民本思想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其思想渊源,就广义而言,主要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民本”、“仁政”思想以及道家的“无君论”。而黄宗羲新民本思想之“新”,就新在超越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君以民为本”、“臣为民请命”的“为民作主”旧范式,而提出了“民为主,君为客”的主权在民、君须为民服务的新思想,提出了以“天下之法(公法)治天下”的民治主张,而这是“以君权为核心”的传统民本思想所无法企及的。‎ ‎——吴光《论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性质、内容、渊源及其现代意义》‎ 材料二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于是他们重搬儒术,利用当时迷信孔子的社会心理,把孔子乔装打扮,拼命神化,从而塑造出“托古改制”的孔子,以对抗“述而不作”的孔子,依援孔子儒经实现他们的维新大业。可以说,维新派的“迷恋传统文化”,是依据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欲托孔子以行其术”。‎ ‎——摘编自汤志钧《再论康有为与今文经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民本思想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重搬儒术”的原因。‎ 材料三 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被冲破,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刺。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1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三,指出文艺复兴运动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的历史贡献。‎ ‎【答案】(1)特点:思想来源多样化;突破传统民本思想;批判专制,具有民主色彩。(学生答出主权在民、民治等也可酌情得分.任答两点即可)‎ 原因:中国有迷信孔子的传统社会心理;可以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力量比较弱小,尚不能提出科学的纲领。‎ ‎(2)使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贡献:把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传播了人文主义精神;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勃兴等。‎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据材料“黄宗羲民本思想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就新在超越了传统民本思想的”、“‘民为主,君为客’的主权在民、君须为民服务的新思想”加以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据材料“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利用当时迷信孔子的社会心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据材料“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回答即可得出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的意义的相关知识加以回答即可得出:把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传播了人文主义精神;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勃兴等。‎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 ‎ 韩愈创导的新儒学,经过唐末、五代、宋初的沉寂以后,到北宋中叶的仁宗初年,新儒学又重新开始在宋代文化学术舞台上兴起。活跃在宋真宗和仁宗初年的晁迥,“通释、老书,以经传傅致,为一家之说”。吸收佛、道二家学说,成为后来新儒学“宋学”的学术取向。‎ ‎——摘编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五 晚清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代,儒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受到西方的挑战,也被迫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西方的冲击一方面激活了儒学中的文化因素,使之与时代的变动相结合,形成主动追随时代进步的学术风尚。晚清儒学本着经世致用的原则,不断接纳西学,并受到西学的改造,在这一改造的过程中,儒学与西学在中国学术文化的地位上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历史轨迹,儒学由最初的有选择地接纳西学到中体西用,再到中西融合的新学,完成了自身的近代化。‎ ‎——摘编自孟富国《浅析晚清儒学的近代化及其动因》‎ ‎(1)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儒学与宋代新儒学的共通之处,并加以简要评价。‎ 材料六 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2)材料六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答案】(1)共通之处:实现文化融合、交流。评价:宋代新儒学巩固了儒家的独尊地位,使儒学得以复兴,有利于巩固统治与安定社会秩序,但没有摆脱传统文化的弊端;晚清儒学接纳了西学,实现了自身的近代化,但未能有效应对西学的冲击,也未能摆脱民族危机。‎ ‎(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据材料“吸收佛、道二家学说,成为后来新儒学‘宋学’的学术取向。”,“儒学由最初的有选择地接纳西学到中体西用,再到中西融合的新学,完成了自身的近代化。”加以回答即可得出,二者均呈现交流,融合的特点;第二小问,结合宋明理学的评价和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的评价的相关内容加以回答即可,回答时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从积极和局限两个方面加以回答。‎ ‎(2)第一小问,由材料“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 ‎,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可以得出其观点为,评价历史人物,不应该以现代人的眼光苛求古人,应该将其放在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加以辩证的分析。第二小问,结合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三权分立的意义等加以回答即可得出:三权分立,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31.论述题 材料七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综合材料一至材料七,根据材料七,选择一个主题,谈谈你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及作用的认识。‎ ‎【答案】示例 ‎①观点:传统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论证: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②观点:不同文化交流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论证: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 ‎③观点:传统和交流都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解析】‎ ‎【详解】首先依据材料“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做出解释。”归纳出相应的观点,侧重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作用,文化交流对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作用,或者二者兼有,即传统文化和文化交流均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结合材料一到材料六所涉及的思想,选取适合不同观点的史实加以论述即可。‎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