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历史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考试范围:岳麓版必修二1-13课;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I卷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孟子梁惠王》载:神农,斲(音灼)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故号“神农”。这表明 A. 我国原始社会农业生产工具简陋 B. 当时中国社会处在新石器时代 C. 农业是我国最早的社会生产部门 D. 中国农业是从神农时期出现的 ‎2.《睡虎地秦简金布律》载道(贾市居列者及官府之吏,毋敢择行钱、布(法定货币$择行钱、布者,列伍长弗告,吏循之不谨,皆有罪。”这说明秦 A. 商业发展较为迅速 B. 重视规范市场秩序 C. 坚持实行轻罪重罚 D. 严密控制民间买卖 ‎3.从汉朝开始,我国古代牛耕经历了由二牛三人方式到二牛一人方式,又由二牛一人方式到一牛一人方式的演变过程,以后逐步推广。这种演变反映出 A. 牛在农业生产中地位重要 B. 北方农业人口因战乱不断减少 C. 农业生产方式开始革命性变化 D. 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4.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写道:“……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材料反映出 A. 封建社会土地兼并比较严重 B. 土地私有造成农民极端贫困 C. 小农经济抵御灾害能力较差 D. 当时农民赋税负担非常沉重 ‎5.“‎ 宋代商人是足智多谋的。他们创造性地并广泛地使用多种金融和销售的惯例来扩大自身获得资本的途径,同时还更加高效地对其加以使用。尽管这些惯例中有许多早在12世纪之前就出现了,但是作为例行的习惯,它们在12世纪的史料中方才出现。”材料中的“创造性”是指 A. 刀币 B. 交子 C. 票号 D. 房契 ‎6.棉花虽在西汉中期已传入我国边疆,可是在长时间内,棉布在我国内地居民的衣着材料中仍不占主要地位。为改变这种状况,在技术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A. 东汉的杜诗 B. 宋代景德镇的瓷窑工匠 C. 元代的黄道婆 D. 明代的丝织机户 ‎7.宋元时期主要港口政府都设有专职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负责管理、征舶税、收舶货。政府还制定了《市舶则法》,规定商人出海贸易必须先提出申请,经市舶司批准,始能成行。外国商人领取市舶司颁发的“验符”或其他官方凭证方可从事贸易活动。可见宋元时期()‎ A. 政府注重规范海外贸易 B. 强调内外贸易平衡 C. 开始设立对外贸易机构 D. 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8.“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 A. 克服商业危机 B. 扩大海外市场 C. 对外倾销商品 D. 追逐商业利益 ‎9.下面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数量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直隶 ‎14‎ ‎132‎ ‎82‎ ‎527‎ ‎43‎ ‎537‎ 山东 ‎42‎ ‎104‎ ‎64‎ ‎1126‎ ‎74‎ ‎1583‎ 陕西(关中)‎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45‎ ‎459‎ ‎51‎ ‎545‎ ‎43‎ ‎976‎ 福建(不含台湾)‎ ‎19‎ ‎131‎ ‎15‎ ‎205‎ ‎39‎ ‎511‎ 广东 ‎—‎ ‎—‎ ‎72‎ ‎1270‎ ‎71‎ ‎1959‎ A. 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 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 北方经济超过南方 ‎10.下面是鸦片战争前后我国茶叶和生丝的出口量变化表。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30年代(年均)‎ ‎40年代(年均)‎ ‎50年代(年均)‎ 茶叶出口 约五千万磅 约七千万磅 近一亿磅 生丝出口 约一万包 约二万包 约四万包 A.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大幅度提高 C.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D. 西方侵略者控制了当时的海关 ‎11.1884年,洋商在报告中说:“洋针不久以前在中国还当作珍奇物品出卖,现在已经普遍使用了。然而人们还是把它当作奢侈品来买的。”材料说明 A. 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贫困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 C. 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 外国商品与中国习俗不相符 ‎12.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B.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 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 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13.下表是全球能源结构变化表,造成煤炭与石油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项目 ‎1928‎ ‎1950‎ ‎1990‎ 煤 ‎75%‎ ‎50%‎ ‎30%‎ 水力 ‎8%‎ ‎17%‎ ‎14%‎ 石油、天然气 ‎17%‎ ‎30%‎ ‎50%‎ A. 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 B. 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 C. 电气时代电力资源取代了煤炭资源 D.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新能源的运用 ‎14.下表是美国钢铁业统计情况表 下列选项中对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A. 重工业发展速度迟滞 B. 企业的生存环境有所好转 C. 私人垄断时代的到来 D. 工厂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 ‎15.某同学为写历史小论文设计了下面提纲,据此判断这篇论文的主题是 A. 能源革命与人类生活 B. 物质文明与环境问题 C. 科学进步与征服自然 D. 工业革命与社会转型 ‎16.学者徐进功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的对外贸易研究认为,十年间进口商品位次变化最大的是棉制品,1928年居第一,1931年居第四位,1936年居第十位。这一变化能从侧面反映出 A. 官僚资本主义日益膨胀 B. 当时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 C. 当时棉纺织业发展较快 D. 经济危机最先波及棉织业 ‎17.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以教会或传教士个人名义创办的中外文报刊多达170种,约占同时期我国报刊总数的95%,几乎垄断了我国的新闻事业。据此可知 A. 办报是外国对中国近代文化侵略的主要方式 B. 近代中国报刊业的起步深受西方国家的影响 C. 中国近代传媒几乎全部被外国人控制 D. 外国人在中国办报的目的主要是传播宗教 ‎18.我国的电报历史可追溯到‎1871年4月18日,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外滩开设电报业务,从此拉开了中国电信历史的序幕。然而“清廷将外来的电报视作异端邪教”,直到10年后,我国才有了第一条民族电报线。这说明 A. 落后的思想观念阻碍了社会发展 B. 电报超越了近代中国的需要 C. 当时中国开始出现近代通讯方式 D. 近代通讯不利于清政府统治 ‎19.“道光末年,(湖南平江)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万金,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材料表明 A. 中国茶叶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B. 列强势力开始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C. 中国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传统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遭到破坏 ‎20.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 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B.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 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21.中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A. 沿海地区便于发展工业 B. 沿海地区的人们思想开放 C. 开埠最早,小农经济瓦解最早 D. 沿海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22.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 电报业 B. 大众报业 C. 铁路交通业 D. 轮船航运业 ‎23.1899至1911年,新增私人资本总额9350万银元,厂矿企业410家。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A. 洋务运动的刺激与诱导 B.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 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兴起 ‎24.从1927年到1935年以前,民族工业中资本超过100万元的大厂寥寥无几。1935年以后,资本100万元乃至1000万元以上的工厂不断出现。从1935年7月到1936年6月,棉纱生产增长50%,火柴增长191%,水泥增长78%。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国民政府政策措施推动 B. 官僚资本实现经济垄断 C. 帝国主义放松对华侵略 D. 日本对华侵略不断加剧 ‎25.‎1938年10月24日,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组织的“宜昌大撤退”被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从宜昌抢退出的单位,既有金陵兵工厂这样的大型军工企业,也有大型纺织厂等民用企业,还包括科研单位和文物。日本攻陷宜昌的时候得到的是一座空城。以“宜昌大撤退"为代表的企业内迁 A. 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 B. 促使西部工业水平领先全国 C. 表明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D. 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II卷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周礼》把“百工饬化八材”和“商贾阜通财贿”与“三农生九谷”等农业活动并列为“任万民”选择的“九职”。《史记》引《周书》,说农工商虞都是“民所衣食之原也”。‎ ‎——《略论重农抑商的历史根源》‎ 材料二: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有不少商人趁战乱物资供应紧张而抬高物价。秦统一中国以后他们虽有收敛,但到了汉初,一些商人乘经济凋敝、物质奇缺之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牟取暴利,兼并农民。《汉书》中的《食货志》记载:“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羸,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斤卖必倍。”‎ ‎——《秦汉“重农抑商”的历史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三:据史书记载,明朝中后期,苏州丝织业分化日益扩大,有的已拥有织机20〜+0余张、雇工数十人,其主人已被认为是“以机抒起家”“室至数万金”,甚至“百万金”的作坊主了;雇工们自己没有织机,专以出卖劳动力为生,属于“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计日受值”者列。‎ ‎——《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新论》‎ ‎(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材料中关于农业和商业地位的认识。‎ ‎(2)针对材料二中商人的不法行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推行的具体经济政策及其根本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我国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简要说明历朝统治者大都实行了类似于汉武帝采取的政策,工商业还是能不断发展并获得突破的原因。‎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自美洲发现以来,一直到现今,其银矿出产物的市场,都在逐渐扩大。第一,欧洲市场已逐渐扩大。……新大陆的白银看来就是以这种方式成为旧大陆(欧亚大陆)两端通商的主要商品之一的。把世界各相隔遥远地区联络起来的,大体上也以白银的买卖为媒介。‎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民族工业脚下的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以上摘自《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后,产自美洲新大陆的白银对欧洲、亚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影响。‎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下面是1913年和1920年中国本国资本和外国在华资本比重表。‎ 时间 本国资本 在华外国资本 ‎1913年 ‎19.74%‎ ‎80.3%‎ ‎1920年 ‎29.6%‎ ‎70.4%‎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商人呈请开矿办厂,“只要资本实在”,“无有糾葛,符合注册条例章程,皆放行或令示保护。封建性的所谓专利垄断被逐步废除。辛亥革命后,政府所颁布的《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等条例,主张商业经营自由,把专利权明确限于工艺品的首先发明和改良者,取消了建厂专办之权。‎ ‎——《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20年中国资本构成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一变化的原因。‎ ‎.‎ 高一期中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D 4、D 5、B 6、C 7、A 8、D 9、A 10、A 11、A 12、D 13、 B 14、C 15、B 16、D 17、B 18、A 19、C 20、C 21、C 22、A 23、B 24、A ‎ 25、 D 二、 材料解析题 ‎26、【答案】(1)农商并重。‎ ‎(2)经济政策: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征收重税等。‎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 ‎(3)经济现象:资本主义萌芽。‎ 原因:商业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工商业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不以人的阻碍为转移,即使历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这一趋势也是无法逆转的。‎ ‎【解析】(1)根据材料“说农工商虞都是“民所衣食之原也”。”可知体现的是农商并重。‎ ‎(2)结合所学,汉武帝统治时期,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如盐铁专营、征收重税等。结合所学,汉武帝采取的经济政策一方面是要维护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是要维护社会稳定,安定人心,巩固统治。‎ ‎(3)第一小问,由材料“苏州丝织业分化日益扩大,有的已拥有织机20〜+0余张、雇工数十人”结合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进行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关于认识,需要结合商业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进行展开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27、【答案】(1)对欧洲,引起了价格革命,扩大了欧洲市场;同时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削弱了封建贵族势力。‎ 对亚洲:欧洲用白银购买亚洲商品,白银大量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发展。‎ 对世界: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通过商品贸易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各地区联系成一个整体。‎ ‎(2)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机器大生产冲跨了落后地区的传统手工业;资产阶级凭借廉价商品,征服落后地区;资产阶级强迫世界各民族都要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等西方文明。‎ ‎【解析】(1)影响:根据材料“自美洲发现以来,一直到现今,其银矿出产物的市场,都在逐渐扩大。第一,欧洲市场已逐渐扩大。”可知,其经济影响是对欧洲,引起了价格革命,扩大了欧洲市场;还可以补充其政治影响,即同时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削弱了封建贵族势力。对亚洲:根据材料“新大陆的白银看来就是以这种方式成为旧大陆(欧亚大陆)两端通商的主要商品之一的。”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即欧洲用白银购买亚洲商品,白银大量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发展。对世界:根据材料“把世界各相隔遥远地区联络起来的,大体上也以白银的买卖为媒介。”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世界影响是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通过商品贸易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各地区联系成一个整体。‎ ‎(2)主要影响:根据材料“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可知,其影响是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根据材料“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民族工业脚下的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可知,其影响是机器大生产冲跨了落后地区的传统手工业;根据材料“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可知,其影响是资产阶级凭借廉价商品,征服落后地区;根据材料“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可知,其影响是资产阶级强迫世界各民族都要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等西方文明。‎ ‎28、【答案】(1)在华外国资本比重下降,但仍占主体地位;本国资本比重上升,但数量仍然较小;中国本国资本的增长速度高于外国在华资本。‎ ‎(2)辛亥革命扫除了阻碍投资于近代企业的一些障碍;中华民国放宽了投资办厂的限制,采取了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利用商品手段对中国的侵略暂时放松;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解析】(1)依据材料“本国资本1913年19.74%,1920年29.6%”“外国资本1913年80.3%,1920年70.4%”可归纳出中国资本构成的状况。‎ ‎(2)依据材料“辛亥革命后商人呈请开矿办厂”“辛亥革命后,政府所颁布的《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等条例,主张商业经营自由,把专利权明确限于工艺品的首先发明和改良者,取消了建厂专办之权”并结合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利用商品手段对中国的侵略暂时放松,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可知原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