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5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外交、思想理论与科技文教课件(51张)
专题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 、 外交 、思想理论与科技文教 - 2 - 高考命题 规律 “ 现代中国的政治、外交、思想理论和科技文教 ” 属于命题的低频区域 , 考题数量较少甚至没有。在 “ 命题角度 1 ” 中 ,2018 年出现了一道考查 “ 现代中国法制 ” 的试题和一道考查 “ 现代中国外交 ” 的试题 ; 在 “ 命题角度 2 ” 中 , 对新中国教育考查较多。 - 3 - - 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对外关系与祖国统一 1 .(2018 全国 Ⅰ ·30)1948—1949 年夏 , 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 , 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 : 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 ; 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 ; 也可以等一等 , 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 ) A. 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 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 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 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夕 , 欧美国家试探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中共中央的态度有两层信息 : 一是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 , 二是按照自己的需要确定建交的时间 , 两层信息的共同点就是独立自主 , 故 A 项正确 ; 当时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只是试探中国共产党的态度 , 尚未放弃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 也未形成具体的针对即将成立的新政权的外交政策 , 故 B 、 C 两项错误 ; 新政府需要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 只是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 , 故 D 项错误。 - 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8 全国 Ⅲ ·30)1956 年 , 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 :“ 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 , 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 , 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 这反映了当时 ( ) A. 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 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 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 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 实行 - 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共八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主要任务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 题干政治报告中指出开展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必然与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密切相关 , 故 C 项正确。新中国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是 1954 年宪法制定之后 , 与题干时间不符 , 故 A 项错误 ; 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是对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表述 , 故 B 项错误 ;“ 依法治国的全面展开 ” 是在改革开放时期 , 与题干时间不符 , 故 D 项错误。 - 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6 全国 Ⅰ ·31)1965 年 , 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 由 1957 年的 17.9% 上升到 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 , 我国 ( )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 封锁 - 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注意 “1957 年 ”“1965 年 ” 两个时间信息。切入点是 “ 外交背景 ” 。从材料信息看 ,1965 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与 1957 年相比 , 有了较大提高 , 这与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有关。新中国成立后 , 外交上采取 “ 一边倒 ” 方针 , 经济体制和政治制度受苏联影响较大 , 且中国大陆的对外贸易对象多为苏联和东欧国家 ,1965 年中苏关系恶化 , 双边贸易由此锐减 , 而中国大陆和西方国家的贸易额相对上升 , 故选 B 项。 1965 年 , 中国尚未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 排除 A 项 ;C 、 D 两项不符合史实。 - 1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 .(2019 广东深圳模拟 ) 有论者认为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 “ 推翻与帝国主义合作的统治政权 ” 的运动 ,“ 本质是一项中国民族的救亡运动 ” 。由此判断 , 新中国的成立 ( ) A. 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独立 B.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C. 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 D. 只能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 本质上是一项中国民族的救亡运动 ” 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 故 A 项正确 ; 新中国成立是中华民族振兴的转折点 , 但尚未实现振兴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强调的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 故 C 项排除 ;D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 1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9 江苏南通高三调研 ) 著名报人徐铸成回忆道 , 对于《共同纲领》不提社会主义的疑问 , 周恩来解释说 , 今天应集中力量于新民主主义建设 , 发展包括民族资本主义在内的四种经济成分。如过早写出社会主义 , 易在国内外引起误会。周恩来的解释在当时有利于 ( ) A. 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建设新中国 B. 推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 C. 落实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方针 D. 尽快结束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的局面 - 1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 今天应集中力量于新民主主义建设 , 发展包括民族资本主义在内的四种经济成分。如过早写出社会主义 , 易在国内外引起误会 ”, 这说明周恩来的解释在当时有利于避免误会 , 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建设新中国 , 故 A 项正确 ; 《共同纲领》的提出是在 1949 年 9 月 ,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是在 1953 年 , 故 B 项错误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方针提出于 1956 年 , 故 C 项错误 ;D 项说法错误。 - 1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 新中国成立后 , 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农村进行了 “ 谁养活了谁 ” 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 从猿到人 ” 的社会发展史教育等 , 同时 , 也注意将大张旗鼓地宣传与深入细致的工作相结合。这些做法 ( ) A. 适应了新生国家政权巩固的需要 B. 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C. 揭开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改革的序幕 D. 表明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 问题 - 1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 “ ‘ 谁养活了谁 ’ 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 从猿到人 ’ 的社会发展史教育 ”“ 大张旗鼓地宣传与深入细致的工作相结合 ”, 可知主要为了对农村进行思想改造 , 以适应新生国家的需要 , 故 A 项正确 ;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 , 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所述思想教育不属于教育改革的范畴 , 故 C 项错误 ; 农民问题是重要的议题 , 但不是革命的中心问题 , 故 D 项错误。 - 1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 毛泽东指出 :“ 有了人大 , 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人大的代表性当然很大 , 但它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 , 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 ” 这表明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 ( ) A. 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部分 C. 与人大职能有很多重合部分 D. 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 - 1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材料阐述的是政协制度的地位 , 没有涉及其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 , 故 A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 ”, 说明它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 故 B 项正确 ; 根据材料 “ 有了人大 , 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 ”, 说明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确立 , 因此政协已经转变为统一战线组织 , 职能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 与人大职能没有重合部分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只是在阐述政治协商制度的地位和存在的必要性 , 没有涉及它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 , 故 D 项错误。 - 1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 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时 , 斯大林迫使我国签订了一项秘密的《补充协定》 , 规定在苏联的远东和中亚地区、我国的东北和新疆 “ 不给予外国人以租让权利。并不许第三国的资本或其他公民以直接或间接形式所参加之工业的、财政的、商业的及其他的企业、机关、会社与团体的活动 ” 。该《补充协定》 ( ) A. 有利于我国开展独立自主外交 B. 有助于 “ 一五 ” 计划的开展 C. 影响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 D. 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 1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 “ 斯大林迫使我国签订 ” 可知受苏联压迫而非独立自主 , 故 A 项错误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于 1950 年 , 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一五 ” 计划开始于 1953 年 , 故 B 项错误 ; 由材料 “ 斯大林迫使我国签订了一项秘密《补充协定》 ”“ 不给予外国人以租让权利 ” 可知苏联以超级大国的姿态影响中国外交活动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没有涉及美国对中国的孤立政策 , 故 D 项错误。 - 1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成为今天有广泛共识的国际交往准则 , 从其提出和倡导的环境看主要是因为 ( ) A. 适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 缓和了美苏争霸的紧张形势 C. 为中国发展创造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D. 适应了不同类型国家的互相交往需要 答案 D 解析 冷战结束后 ,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时 , 美苏还处在冷战中 , 故 A 项错误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未缓和美苏争霸的紧张形势 , 故 B 项错误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时 , 美苏还处在冷战中 , 国际环境并不和平稳定 , 故 C 项错误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不同类型的国家和平共处 , 适应它们互相交往的需要 , 故 D 项正确。 - 2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 自 1956 年 11 月开始 , 周恩来总理连续访问了越南、柬埔寨、印度、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和锡兰 ( 今斯里兰卡 ) 等国。 1960 年又访问了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越南和蒙古 6 国。这表明 ( ) A.“ 一边倒 ” 外交政策取得实效 B. 美国已调整了对华政策 C. 外交政策的调整服务于国家建设 D. 新中国综合国力显著 增强 - 2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印度等国家为资本主义国家 , 并非社会主义阵营 , 故 A 项错误 ; 美国调整对华政策始于 1972 年 , 这时依然继续对华实行孤立政策 , 故 B 项错误 ; 从 1956 年我国开始进入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为了给国家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 周恩来总理多次访问周边国家 , 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 故 C 项正确 ; 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应该在改革开放后 , 故 D 项错误。 - 2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2019 广东深圳二模 )1963 年底至 1964 年初 , 周恩来应邀访问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 今埃及 ) 、索马里等非洲十国 , 就国际局势、不结盟运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经济援助与合作等事宜进行了近两个月的交流。这一系列的外交活动 ( ) A. 促进了 “ 求同存异 ” 思想的形成 B. 有利于改善新中国的外交环境 C. 标志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D. 推动社会主义阵营力量的壮大 - 2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1955 年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 “ 求同存异 ” 方针 , 与材料中时间不符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中中国对非洲十国进行交流 , 有利于中非外交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 使中国获得更多非洲国家的支持 , 因而有利于改善新中国受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孤立的外交环境 , 故 B 项正确 ;1961 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 与材料时间不符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中埃及、索马里等非洲国家均非社会主义国家 , 因而中国加强与这些非洲国家的外交联系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壮大无关 , 故 D 项错误。 - 2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2019 湖北八市联考 )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 , 中国的对外援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对外援助显得更为 “ 低调 ”, 在此期间 , 援助补贴下降 , 对外经济联络部被降级 , 部分臃肿的援助项目遭到审查。对外援助相对于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也相当克制 , 相对突出受援的特征。这种变化反映出 ( ) A.“ 左 ” 倾思想严重干扰中国外交的发展 B. 中国物质匮乏无法提供更多的对外援助 C. 对外援助由政治导向为主转向多元需求 D. 不结盟外交政策导致中国援助对象减少 - 2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 “ 部分臃肿的援助项目遭到审查 ” 说明减少 “ 左 ” 的干扰 , 故 A 项错误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后 ,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 故 B 项错误 ; 结合材料和所学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可知 , 对外援助的变化反映了从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服务于政治到服务于经济建设的需求 , 故 C 项正确 ; 不结盟外交强调独立自主、和平相处而不是援助对象的变化 , 故 D 项错误。 - 2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 某学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 , 粗略地绘制了中美关系发展趋势图 , 下列对 a 、 b 、 c 、 d 四段关系出现起伏的原因 , 分析正确的是 ( ) A.a 段是由于美国长期坚持独立的侵华政策 B.b 段是由于中美战时同盟关系和 “ 铁幕 ” 演说 C.c 段是由于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孤立政策 D.d 段是由于世界局势的变化和中日关系的推动 - 2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A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 故错误 ;b 段是抗日战争期间 , 美国援助中国抗战 , 两国关系友好 , 故 B 项错误 ;c 段是新中国成立后 , 美国敌视中国 , 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两国关系不断恶化 , 故 C 项正确 ;d 段是 1972 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缓和 , 故 D 项错误。 - 2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2001 年 , 海峡两岸达成使用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 , 各自不悬挂五星红旗和青天白日旗 , 而只悬挂各自公司旗 , 开通了两地直航航线。这反映出 ( ) A. 大陆提出 “ 一国两制 ” 理论 B. 通过协商解决了香港问题 C. 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D. 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 C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 “ 一国两制 ”, 故 A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海峡两岸达成 …… ”, 指代大陆与台湾 , 故 B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使用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 , 各自不悬挂五星红旗和青天白日旗 , 而只悬挂各自公司旗 , 开通了两地直航航线 ”, 属于两岸达成的经贸往来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没涉及台湾当局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 , 故 D 项错误。 - 2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2 .1982 年 7 月 24 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中写道 :“ 今日吾弟在台主政 , 三次合作 , 大责难谢。 ”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 中国共产党首倡第三次国共合作 B. 解决台湾问题时机已经成熟 C. 中国大陆希望用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 D.“ 一国两制 ” 得到了两岸同胞的高度认可 答案 C 解析 中国共产党首倡第三次国共合作是在 1981 年 9 月 , 故 A 项错误 ; 解决台湾问题时机已经成熟的表述与史实不符 , 故 B 项错误 ; 由材料 “ 今日吾弟在台主政 , 三次合作 , 大责难谢 ” 并结合 1982 年的时间信息 , 可知中国大陆希望用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 , 故 C 项正确 ;“ 一国两制 ” 得到了两岸同胞的高度认可的表述过于绝对 , 故 D 项错误。 - 3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0 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以及新中国的科技文教 1 .(2017 全国 Ⅱ ·31)1977 年 , 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 27.3 万人 , 至 1988 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 206 万人 ,2001 年增长至 719 万人。在此期间 , 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 ) A. 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 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 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 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 普及 - 3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教育。从材料信息看 , 我国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都有显著发展 , 这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 由此可知 , 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 故选 C 项。 A 项错在 “ 解决 ”; 材料没有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排除 B 项 ;D 项错在 “ 普及 ” 。 - 3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7 全国 Ⅲ ·31) 右图为 1954 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 , 这一作品 ( ) A. 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 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 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 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绘画艺术。从图片来看 , 作品反映了 1954 年我国开展扫盲教育的现状 , 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色彩 , 故 C 项正确。作品具有明显的写实色彩 , 不具有文人画的特点 , 故 A 项错误。同时期的西方主要流行现代主义绘画 , 故 B 项错误。作品具有明显的写实风格 , 不具有艺术想象力 , 故 D 项错误。 - 3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 . 孙中山在天下为公的理念下 , 发展出自己的三民主义理论 : 民族、民权、民生 , 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 , 但其民生主张带有 “ 空想 ” 色彩。 “ 空想 ” 主要是因为 ( ) A. 基本上不变更土地所有性质 B. 根本维护土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C. 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 D. 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 举措 - 3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孙中山民生思想中平均地权并未涉及改变土地所有性质 , 因此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被剥削地位 , 也无法解决农民的根本问题 , 故 A 项正确 ;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非地主阶级 , 故 B 项错误 ; 民生带有 “ 空想 ” 色彩是因为民生主义本身具有局限性 , 故 C 项错误 ; 民生主义也有具体的措施 , 即平均地权 , 但它并没有真正满足农民要求 , 所以得不到农民响应 , 故 D 项错误。 - 3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 孙中山认为 , 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 , 先哲之遗业 ; 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 “ 天下为公 ” 的自治共和时代 , 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据此可知 , 孙中山意在 ( ) A.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 C. 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 D. 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了 “ 共和 ” 的渊源 , 未体现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反映了共和制度是历史传统 , 未涉及民主共和的实质 , 故 B 项错误 ; 根据 “ 先哲之遗业 ”“ 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 ” 可知孙中山认为民主共和是政治传统 , 意在为其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反映了孙中山意在为他的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 , 并非继承发展儒家文化 , 故 D 项错误。 - 3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 下表是某学生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笔记提纲 , 这主要反映出这一时期毛泽东 ( ) A. 解决了革命领导权、同盟军等问题 B. 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 C. 将新民主主义理论发展到新的阶段 D. 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奠定中国特色民族制度的基础 - 3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中国共产党解决了革命领导权、同盟军等问题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后 , 而题干所反映的是 1949 年之后的事情 , 故 A 项错误 ;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是在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 与题干所反映的时间不符 , 故 B 项错误 ; 解放战争时期 ,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 , 毛泽东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 , 与题干所反映的时间一致 , 故 C 项正确 ;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 “ 一五 ” 计划与三大改造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 与表格的内容不一致 , 故 D 项错误。 - 3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2019 广东佛山高三一模 ) 董必武在中共八大上发言时指出 :“ 党中央号召公安、检察、法院和一切国家机关 , 都必须依法办事。我认为依法办事 , 是我们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环节。 ” 这一思想 ( ) A. 提供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法律保障 B. 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行依法治国的方针 C. 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形成 D. 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法学理论宝库 - 3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 因此董必武关于依法办事的观点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法学理论宝库 , 故答案为 D 项 ; 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法律保障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宪法 , 排除 A 项 ; 依法治国的方针在改革开放后提出 , 排除 B 项 ; 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形成是在 21 世纪初 , 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 , 排除 C 项。 - 4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2019 河北武邑高三模拟 )1952 年 3 月 , 毛泽东在修改中共中央统战部的一个文稿时写道 :“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 , 即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存在的时期 ”“ 不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有自己的立场和思想 ” 的想法 , 是 “ 脱离马克思主义的 , 是一种幼稚可笑的思想 ” 。这表明毛泽东 ( ) A. 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重大的发展 B. 承认当时国内存在阶级对立和斗争 C. 认识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 D. 认为资产阶级应该保留自己的立场 - 4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材料大意 :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 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有自己的立场和思想 , 表明毛泽东认识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 , 故 C 项正确。 - 4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 有学者指出 , 之所以说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新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继承 , 首先在于这两大科学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这里的 “ 立论前提 ” 主要是指 ( ) A. 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 B. 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 C. 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 D. 革命伟人的特殊经历 答案 A 解析 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 , 都是对中国国情的科学分析 , 都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 故 A 项正确 ; 这两大科学理论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且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 故 B 项错误 ; 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科学分析基础上形成的理论 , 故 C 项错误 ;D 项并非是 “ 主要 ” 方面。 - 4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2019 北京丰台高三模拟 ) 下列言论的共同诉求是 ( ) A . 实现民族独立 B . 完成民主革命 C. 关注人民生活 D . 消灭封建势力 - 4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表可知 , 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 , 毛泽东提出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 满足农民土地需要 , 邓小平主张发展社会生产力 ,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三者的主题皆为关注民生问题 , 故 C 项正确。 - 4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2018 吉林百校联考 )1964 年 10 月 19 日 , 《参考消息》援引合众国际社东京 17 日电 :“ 红色中国 …… 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 ” 这说明当时中国 ( ) A. 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 B. 具有了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 C. 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 D. 科教兴国取得了重大成就 - 4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1964 年我国国防事业刚刚发展 , 没有建立起全方位的国防体系 , 故 A 项错误 ;1964 年 6 月 , 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导弹研制成功 , 具有了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 , 但与材料时间不符 , 故 B 项错误 ;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成功 , 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 , 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 打破了西方核垄断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在军事技术上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就 , 不是科教兴国的直接体现 , 故 D 项错误。 - 4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2019 广东惠州高三调研 ) 从 1952 年秋开始 , 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 , 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 , 院校数量从 201 所减少到 181 所。这表明 , 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 ) A. 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 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 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 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当时新中国刚成立 , 面临的任务就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 因此教育就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 培养大量的人才 , 故 D 项正确。 - 4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1977 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文件《关于 1977 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中 , 规定了高等学校新的招生政策 : 废除推荐制度 , 恢复文化考试 , 择优录取。这是我国当时 ( ) A. 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B. 扩大办学自主权的需要 C.“ 科教兴国 ” 战略的需要 D. 教育界拨乱反正的需要 答案 D 解析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 故 A 项错误 ; 恢复高考是推动教育发展 , 选拔人才 , 而非扩大办学自主权 , 故 B 项错误 ;1995 年提出 “ 科教兴国 ” 战略 , 故 C 项错误 ; 恢复高考是教育界拨乱反正的需要 , 故 D 项正确。 - 4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1957 年 , 王蒙因其作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批评官僚主义而被划为 “ 右派 ” 。 1962 年 , 毛泽东对此说 :“ 反对王蒙的人提出北京没有这样的官僚主义 , 中央还出过王明、出过陈独秀 , 北京怎么就不能出官僚主义 ?” 由此可见当时 ( ) A. 中央对 “ 左 ” 倾思想曾予以纠正 B.“ 双百 ” 方针得到了全面落实 C. 党的工作重心是反对官僚主义 D. 文艺领域彻底清算了 “ 左 ” 倾路线 - 5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A 项与材料中 “ 批评官僚主义而被划为 ‘ 右派 ’ 。 1962 年 , 毛泽东对此说 …… 北京怎么就不能出官僚主义 ” 的表态相符 , 故 A 项正确 ;“ 双百 ” 方针并未能坚持贯彻下去 , 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 , 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 , 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 , 全面落实与材料中 “ 批评官僚主义而被划为 ‘ 右派 ’ ” 不符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中 “ 毛泽东对此说 ”“ 北京怎么就不能出官僚主义 ” 不等于将反对官僚主义作为党的工作重心 , 故 C 项错误 ; 彻底清算了 “ 左 ” 倾路线与材料不符 , 以后还不断发展到 “ 文化大革命 ”, 故 D 项错误。 - 5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2 .20 世纪 80 年代 , 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 , 往往讲述 “ 大时代的小故事 ”, 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 , 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的美好渴望。这一变化 ( ) A. 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 成长 B . 体现了传统道德的回归 C. 得益于新技术手段的 运用 D .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 趋势 答案 D 解析 20 世纪 80 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才刚刚起步 , 消费市场也刚刚起步 , 故 A 项错误 ; 此时传统道德还占据统治地位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只是讲述了电影的表现技巧以及要表达的思想 , 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主要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特别是 21 世纪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中 “ 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 , 往往讲述 ‘ 大时代的小故事 ’ ”, 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 , 故 D 项正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