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湖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湖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浙北G2期中联考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试题 命题:嘉兴一中 审题:湖州中学 考生须知: ‎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导致梭伦这一态度的主要因素是 A.雅典国家的最终形成 B.全面平等的民主制度 C.财产等级的严格区分 D.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 ‎2.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提名具有丰富的处理军事事务经验的托尔为国防部长,民主党占据多数的参议院对此加以否决。虽经布什多方做工作,终未挽回。参议院此举 A.捍卫了宪法赋予的职权        B.加强了国会的立法权力 C.反映了多党制斗争激烈        D.体现了权力中心在国会 ‎3.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流行词汇是比文献更响亮的证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下表是世界近代史上不同时期的部分流行词汇,其中19世纪中期的流行词汇是 时期 流行词汇 ‎15、16世纪 新航路、新教 ‎17、18世纪 革命、殖民扩张 ‎19世纪中期 A.工业家、社会主义      B.理性、危机 C.相对论、浪漫主义     D.垄断、罢工 ‎4.右图漫画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某一历史事件,丘吉尔背后是希特勒的影子。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改变了对德国绥靖政策 B.该事件标志冷战的正式开始 C.漫画对该事件持否定的态度 D.创作目的是反对法西斯主义 ‎5.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提出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通过“缓和、谅解、合作”逐步实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最终走出“雅尔塔”。这一对外方针的提出 A.从根本上动摇了美苏两极格局 B.受到了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影响 C.表明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 ‎ D.标志国际政治格局开始向多极化发展 ‎6.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该历史学家 A.否定了航海家的作用         B.关注到殖民扩张的内在动力 C.意在提高资本家政治地位       D.强调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侵略性 ‎7.17、18世纪是英国迅速崛起的世纪。下列重大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纺纱机 ‎ ‎②英国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 ‎③沃波尔开创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先例 ‎ ‎④牛顿撰写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正式出版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8.20世纪30年代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向公众提出了公民应该享有“免于匮乏的自由”,因为真正自由的人,必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罗斯福提出这一自由,意味着摆脱贫穷不再是个人的行为,这说明罗斯福 A.主张创新自由制度以活跃经济      B.意在鼓励民众摆脱贫穷 C.强调政府应承担社会保障责任      D.唤醒人们自信推进改革 ‎9.二战后,在法国看来,建立包括法、德参加的欧洲联合组织,有利于将联邦德国纳入共同的利益之中和欧洲的监督之下,加强欧洲的世界地位,而法国在欧洲联合组织中的主导作用则有助于凸显其世界大国地位;在联邦德国看来,加入欧洲联合组织,有利于消除法国对德国的成见和疑虑,取信于国际社会以重新崛起。基于这种观念的转变,法德两国 A.一致接受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B.共同协商以推进德国实现统一 ‎ C.联合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通过主权让渡推进区域一体化 ‎10.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最初只是由各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举行首脑会议,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这些变化说明 A.全球经济治理引起各国高度关注    B.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 ‎ C.经济全球化开始获得强劲的动力    D.政治多极化有利于经济全球化 ‎11.有人说,16世纪“这种大部分来自意大利的‘新文化’使一种新的语言——法语——像美丽的鲜花,盛开在塞纳河(法国北部大河)两岸,法语终于变成了文学语言”。这表明当时 A.法国已经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中心    B.启蒙运动进一步发展了人文精神 C.文艺复兴运动逐渐在法国扩展开来    D.法语成为欧洲人文学者的通用语 ‎12.爱因斯坦曾言:“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剩不下。”爱因斯坦的理论 A.建立的信息网络大大缩小时空距离    B.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C.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D.主要论证时间和空间可以单独变化 ‎13.右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主要参战国伤亡人 法国 ‎1:28‎ 德国 ‎1:32‎ 英国 ‎1:57‎ 俄国 ‎1:107‎ 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A.法国在战争中伤亡人数最多 ‎ B.战争给欧洲带来巨大的人口伤亡 ‎ C.战争凸显了核武器的巨大杀伤性 ‎ D.俄国率先退出了一战 ‎14.1916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的一年,符合这一年情况的是 ‎ ‎  A.同盟国处于进攻状态     B.战争局势有利于协约国 C.协约国开始使用坦克     D.同盟国控制制海权 ‎ ‎15.国际联盟曾是现代世界的重要组织。下列关于国际联盟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美国和苏俄(联)始终没有加入 ②强调大国一致的原则 ③其总部曾设在日内瓦万国宫 ④带有大国 ‎ 控制和强权政治色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6.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④被排斥的孤独者。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①是美国,②是日本 B.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 C.②是日本,③是英国 D.①是苏俄(联),④是德国 ‎17.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 ‎  ‎ 史实 结论 A ‎ ‎1914年6月 塞尔维亚首府发生萨拉热窝事件 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 B ‎ 华盛顿会议签订《五国条约》 ‎ 日本取得与欧美列强平等地位 ‎ C ‎ 近卫文麿上台组阁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D ‎ ‎“海狮计划”被迫不定期推迟 ‎ 希特勒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18.面对德国的进攻,波兰、法国迅速溃败。其共同原因,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①军队部署不当 ②军事装备落后 ③德国采用新战术战法 ④英国宣而不战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③④‎ ‎19.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时,下列正在发生的事件是 A.苏联正在进行莫斯科保卫战 B.德国正在执行“曼斯坦因方案”‎ C.美国国会刚刚通过《租借法》 D.日本正执行“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计划 ‎20.下图是二战某一时期的欧洲地图(局部)。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1939—1940年 B.1940—1941年 C.1942—1943年 D.1945—1946年 ‎21.二战时期某文件称:“在纳粹暴政被最后消灭之后,他们希望建立和平,使所有国家能够在它们境内安然自存,并保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惧和不虞匮乏的自由中,安度他们的一生。”这一文件 A.标志着二战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     B.促进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C.说明英法等国开始放弃绥靖政策     D.大大加强国际反法西斯整体力量 ‎2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随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同盟国在各大战场迎来了军事上的转折与反攻,以下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阿拉曼战役 ②瓜岛战役 ③库尔斯克战役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④②①③‎ ‎2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其表现不包括 ‎ A.诞生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B.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C.促使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 D.为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奠定基础 ‎24.关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原因,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从外国到中国,人们都有 不同的解释。我国学者以往多从社会制度上寻找,近年来则侧重于从20世纪20—30年 代美国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和特征上去找原因,将研究重点更多地放在当时的财富过于 集中、经济过热、疯狂的股票投机等具体的经济问题上。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大危机的原因分析不可能取得定论 B.社会制度分析方法已无法解释经济危机 C.历史研究需要尽可能做到客观全面 D.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更接近于历史真相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5题20分,26题18分,27题14分,共52分。)‎ ‎25.(20分)法制建设和法治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 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是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 尤其是考虑到当时存在这样的观念: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携带它自己的法律。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 ‎1649年,克伦威尔等下议员之所以选择公开审判查理一世的程序,不仅仅是为了遵守普通法传统、防止未来的暴政,更是为了让全世界见证他们进行的是正义的事业。 ‎ 审判查理一世的庭审节录: ‎ 国王查理一世:“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这是古老的、合法的世袭权力,我绝不会违背这项托付的。我也不会对新的非法权威作出回应,这违背了上帝对我的托付:所以你要先告诉我你们的权力来源,否则我无可奉告。” ‎ 法官布拉德肖:“法庭现在以英国人民的名义要你答复,因为英国人民把你选为国王的。……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国王的即位宣誓就意味着契约的开始履行。当然,先生,这一约束是相互的,你是他们忠实的君主,他们是你忠实的国民”。 ‎ ‎——摘编自杰弗里·罗伯逊《弑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 材料三 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一)立法权力;(二)有关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力;(三)有关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力。‎ ‎……‎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引自1748年首次出版的法国某启蒙思想家代表著作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十二铜表法》“保守”的主要表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使罗马人制定《万国法》的主要因素。(7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查理一世和布拉德肖的观念冲突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审判查理一世的背景,并指出上述审判对其后世法律发展产生的影响。(8分)‎ ‎(3)写出材料三的作者和出处(著作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评价材料三所反映的主要学说。(5分)‎ ‎2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 中世纪时,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的居民,只是最后——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利,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由公民(仅指19世纪末叶以前有财产的公民)组成。1815年以后,在欧洲各地爆发了一系列民族反抗运动,民族主义立即强烈地表现出来。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结束这场大战的一些和平条约一般都建立在民族主义原则的基础上,民族主义已在整个欧洲获胜。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材料二 ‎ 一战前后的欧洲地图 一战前的欧洲 一战后的欧洲 材料三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民族主义发展到顶点。在欧洲人看来,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是相互重叠的词汇。民族主义者认为,对本民族的热爱,就是对国家的热爱。因此爱国主义成为了具有相当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民族主义口号,并被统治者利用来进行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极端民族主义与沙文主义、排他主义和种族优劣主义等联系在一起,最后发展为法西斯主义。‎ ‎——高全喜《论民族主义》‎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一战后德国和奥匈帝国的版图发生了怎样的变更?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的思潮是如何在材料二的版图变更中得到体现的?(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应如何认识材料一中的思潮?(4分)‎ ‎27.(14分)世界主要大国的态度、行为对二战爆发和结束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我们认为昨夜签订的协定……构成两国人民愿望永不再投入彼此之间战争的象征。我们业已决定采取协商的办法来处理可能有关我们两国的一切其他问题……从而对欧洲的和平作出贡献。‎ ‎——《英德宣言》(1938年9月30日,慕尼黑)‎ 材料二 他(希特勒)还同尚未准备好与德国作战并对西方失去了信心的苏联达成了协议。苏联正想吞并波兰、波罗的海诸国和芬兰的部分领土。在希特勒入侵波兰时,苏联也发动了他们自己践踏《凡尔赛和约》的战争。‎ ‎——(美)皮特·N.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第三版)》‎ 材料三 出席会议的各大国同意如下:‎ ‎……‎ ‎(四)注意到“霸王战役”应于1944年5月发动,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此项战役应在登陆器材的数量允许的比例范围内着手准备。 ‎ ‎(五)三国军事参谋官员鉴于欧洲的战役一触即发,同意从此须继续密切联系。‎ ‎……‎ ‎——苏美英三国德黑兰总协定(1943年12月1日)‎ ‎(1)请写出材料一中“协定”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协定是否“对欧洲的和平作出贡献”?(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愿意与希特勒达成协议的原因及其后果。(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黑兰会议的主要内容及该会议对打败德国法西斯的重要贡献。(4分)‎ 浙北G2期中联考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A A C C B D C D A C C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B C A B D C D C B D A C 二、 材料题 ‎25.(1)主要表现: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如“同态复仇”);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4分)主要因素:商业和帝国发展导致生活日益复杂;民族法律观念下外事裁判官的长期司法实践结果;需要部分承认被征服地区民族利益或给外邦人以必要的法律保护。(3分)‎ ‎(2)冲突之处:查理一世主张君权神授,王权神圣不可侵犯;布拉德肖主张主权在民,君民按照社会契约相互制约。(2分)背景: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起来反对国王,并在内战俘虏国王;启蒙运动的兴起。(4分)影响:传播了社会契约、法律至上、人民主权等思想;推动资产阶级法治时代的到来。(2分)‎ ‎(3)作者和出处: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2分)评价:三权分立学说是古代希腊、罗马政治理论的发展,它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3分)‎ ‎26.(1)主要内容:欧洲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发展。(2分)‎ ‎(2)版图变更:德国的部分领土并入波兰(或写波兰走廊)及捷克斯洛伐克,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3分)奥匈帝国瓦解为奥地利、匈牙利,部分领土并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3分)‎ 体现: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按照民族自决原则,一些地区实现民族独立:如波兰的独立,捷克斯洛伐克的诞生。极端民族主义——民族复仇情绪蔓延:如法国要求对德国严厉处罚;德国人对战后的《凡尔赛和约》不满,产生浓烈的民族复仇情绪。(6分,“民族独立”、“民族复仇”各2分,史实各1分。)‎ ‎(3)认识:‎ 民族主义能加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国家发展;但极端民族主义则是战争的祸苗,对民族、国家和世界均是极大危害(4分,辨证分析、言之成理即给分)‎ ‎27.(1)名称:《慕尼黑协定》。(1分)观点:没有对欧洲的和平作出贡献。(1分)说明:该协定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第二年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进一步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写出两点给2分)‎ ‎(2)原因:与德国作战的准备尚未完成;对西方失去信心(未能与英法共建欧洲集体安全);想吞并波兰、波罗的海等诸国;避战自保。(4分)后果:使德国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局面,大战一触即发。(2分)‎ ‎(3)内容: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就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重要问题交换了意见。(2分)贡献:根据这次会议决定发起的“霸王行动”,使德国陷于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中,加速走向灭亡;苏美英三国加强了军事合作,加速了欧洲战事的结束。(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