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分层检测:(20)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能力提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分层检测:(20)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能力提升)

第七单元测试 (能力提升) 1、毛泽东在 1958 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 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即使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 不少科学家还是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划。这主要说明了( ) A.“两弹一星”的开展是国内外形势所需的结果 B.“大跃进”运动有利于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发展 C.我国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实现国防现代化 D.应该将发展国防高科技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 2、“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昆仑狮醒仰天吼,扬子龙腾动地风。自古知兵非好 战,而今仗剑镇枭雄。紫烟隐约方程式,青史明标科技功。”诗中描述的新中国科技成就( ) A.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 B.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C.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D.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科技领域的浮夸现象 3、下框内是新华社对我国某一项科学技术成果发表的评论。根据评论内容和所学知识判断 这一科学技术成果应该是( ) 新华社电: ......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 巨大的鼓舞,给......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 的迷梦......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C.“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市场 D.中国“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 4、被西方媒体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 A. 籼型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B. “银河”系列计算机的诞生 C.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D. “神州”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5、“在越南,由于中国杂交水稻的亩产能达到 420 公斤,足足比当地品种高出 120 公斤,杂交 水稻的种植面积有近 1000 万亩;在美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有 600 万亩,比当地品种增产 20%以上。”材料意在说明( ) A.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国际上具有优势 B.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得到国际一致推崇 C.中国杂交水稻在全球得到大面积种植 D.中国杂交水稻解决了世界性饥饿问题 6、 1983 年,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亲自挥笔写下“银河”,并题诗一首:“亿万星辰汇银河, 世人难知有几多。神机妙算巧安排,笑向繁星任高歌。”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B.中国航天人流下了许多辛勤的汗水 C.中国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问世 D.21 世纪初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果令人备受鼓舞 7、 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 C.细胞学说的提出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8、1988 年,中国政府先后批准建立了 53 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又先后制定了“星火 计划”“863 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重大项目攻关计划、重点成果推广计划等 一系列重要计划,并建立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制度。这主要表明我国( ) A.“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B.优先发展航天和国防科技 C.体制改革向科技领域扩展 D.科技发展新格局逐步推进 9、关于“双百”方针,毛泽东指出:“它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在国家需要 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上提出来的。”当时“中国的具体情况”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 C.改革开放政策已经确定 D.国民经济比例出现严重失调 10、著名美术专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之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 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作一番思考。其所 以如此,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 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所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谈到这个‘福音’, 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这说明了“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 ) 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B.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 C.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D.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11、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台湾歌星邓丽君的磁带通过走私进入大陆,在民间广泛流行。1980 年中国音协召开西山会议,焦点是邓丽君的歌曲是靡靡之音、黄色音乐的讨论与批判。这反 映了( ) A.大陆“双百”方针在恢复中受到“左”的思想干扰 B.虽然“一国两制”构想已经提出,但两岸关系依然紧张 C.邓丽君的歌曲格调不高,不符合大陆“双百”方针的精神 D.邓丽君作为“台独”势力的代表遭到大陆的抵制 12、1978 年 3 月,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把“双百”方针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实 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这 一法律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B.邓小平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 C.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左”倾错误得到全面纠正 13、“文革”结束后,党在总结社会主义时期的科学、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时,明确要处理好 的三个关系中,最根本的是( ) A.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 B.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 C.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D.文艺、政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1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史研究伴随着电影理论与批评的转型,从学术史的角度进入一个 观念变革、视野洞开的“重写”时期。从电影史“重写”可以看出( ) A.国内电影市场基本被外国占领 B.带“左”倾思想的电影不允许观看 C.华语电影的拍摄水平参差不齐 D.建设性与开放性的学术环境已形成 15、新时期以来,邓小平强调:“无论如何,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讨论,一定要坚决执行‘百花 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了的,现在重申一遍,不允许 有丝毫动摇”。据此我们可以判断( ) ①“双百”方针得到恢复 ②新时期文化事业走上了健康的轨道 ③“双百”方针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 ④文化事业成为我党的工作重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6、1949 年后,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取代了西方教育理论,成为中国新的经典。在当 时,对苏联专家提出疑问或持不同意见者被视为落后者甚至反动者,国内的大学也按照苏联 的大学模式重新进行了院系调整,理工科的比例迅速上升。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教育( ) A. 完全脱离中国的实际 B. 存在教条主义的倾向 C. 为“双百”方针的提出奠定基础 D. 背离了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初衷 17、新中国成立以后,依据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 全部收归中央;1950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篡和发行,并 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这些举措( ) A.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 B.肃清了传统教育思想 C.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D.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 18、 “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 资产阶级。” 上述关于教育发展的指示最有可能出现在( )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9、1970 年 6 月,中央提出恢复“文化大革命”后业已停止的高等学校招生, 招生对象是具 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招生办法是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 结合。 这种做法( ) A.实际上恢复了高考制度 B.导致教育质量大幅下降 C.贯彻了新的教育方针 D.体现了拨乱反正的要求 20、新中国实行的高考制度在“文化大革命”中中断。高等学校在 1966—1969 年未招 生,1972—1976 年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入学,1977 年恢复高考。这一变化( ) A.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 B.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C.体现了教育公平秩序的重建 D.标志着拨乱反正的彻底完成 21、“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新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 ③恢复高考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④①③ B.②③④① C.④③②① D.④①②③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各国出现的科技成果。 时间 国家 科技成果 时间 国家 科技成果 1945 美国 原子掸爆炸 1972 美国 重组 DNA 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46 美国 电子计算机 诞生 1974 中国 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粘组合南优 2 号 1954 苏联 第一座核电 站建成 1977 日本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 1957 苏联 第一颗人造 卫星上天 1981 美国 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1964 中国 第一颗原子 弹爆炸成功 1997 英国 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降羊“多莉” 成功 1969 美国 “柯波罗Ⅱ 号”登月 1999 美国 首次成功制造人工 DNA 分子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基本内涵包括: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哪怕是极 其有限的进步都必然要付出代价。社会发展代价分为必然性代价和人为性代价。必然性代价 是指与发展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一定要做出的某种投入或者导致的某种损失、牺牲, 是不可避免的;人为性代价是因主观方面或人为的因素等造成的某些损失,这些代价是可以 减少甚至是避免的。社会发展代价的付出不应是任意的。而应被控制在科学合理的“度”内, 否则就会抵消甚至湮没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成果。 ——摘编自牛西平《试论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概括 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科技发展的特点, 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当今科技进步的代价是否被控制在合理的“度”内谈谈你 的认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6 年 5 月 2 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 花都让他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他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又说:百家争 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两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 要这个。他还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范围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 去说,不去干涉他们。 材料二 1956 年 5 月 26 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向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医学 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系统阐述了党中央提出的“双 百”方针。在自然科学工作方面,他指出:在某一医学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学说上,贴上 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 就是错误的。在文学艺术工作方面,他指出:限制创作的题材“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 社会只许写新人物等等,这种限制是不对的。” 材料三 1965 年 11 月 10 日,经过毛泽东审定批准,上海《文汇报》发表了经江青秘密策划 授意姚文元写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并让全国各报刊转载。文章发表后, 立即遭到了历史学界、文艺界及其他各界的强烈反对,纷纷指责姚文元的文章对吴晗的批判 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12 月 21 日,毛泽东同陈伯达等谈话时却说,姚文元的文章“很 好,缺点是没击中要害。《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1959 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这样把《海瑞罢官》同彭德怀的问题联系起 来,使它直接具有政治性质了。 ——《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双百”方针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3.分析材料三给文艺事业带来的危害。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我们应如何坚持“双百”方针?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 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 们学校的现象。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材料二 1977 年的中国没有冬天。这一年冬季和 1978 年夏季报考大学的人数,竟高达 1180 万!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居然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考卷。为了解决 77 级考生的考试用纸问 题,中共中央决定,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 1978 年的春天来得更早。1978 年 3 月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会上宣布中共中央的 观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和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 “没 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在 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他还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 话……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请回答: 1.材料一对我国的教育做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这种“教育革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2.从材料二中你对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你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改平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指导方针。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的发展是在当时 美苏争软和中国国防力薄弱的情况下进行的,故 A 项正确;B 项说法错误;根据材料“当时 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可知,当时我国并不是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实 现国防现代化,故 C 项错误;中共八大已经提出当时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 不是发展国防高科技,故 D 项错误。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可知其指的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故A项正确;材料与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 与中国进入航天时代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是成就而非主观臆想的大跃进,故 D 项错误。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国防科技成就,材料中“垄断空间技术”说明是航天技术.中国成功 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标志中国进入航天时代,故 B 项正确;A 项不属于空间技术领 域的成就,故 A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际市场”.故 C 项错误;D 项与题意不符,故 D 项错误。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联系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可知杂交水稻的出现和推广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故 A 正确。 BCD.三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CD。​ ​ 故选 A。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与越南、美国当地水稻品种相比,中国杂交水稻产量更高,因而被引进种植, 这反映了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目前在国际上具有优势,A 项正确。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依据材料中“1983 年”“银河”“神机妙算” 等可知,反映的是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研制出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1 号”.故 C 项正确。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1946 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正式诞生;细胞学说是德意志科学家施莱登、施旺 等提出的;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人法拉第发现的,A、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科技发展新格局。材料中的各个项目都是与科技有关的, 说明中国科技发展出现了新的格局,D 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 1995 年, A 项错误;53 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不只涉及航天和国防科技,B 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出体制改革向科技领域扩展的内容,C 项错误。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结合唯物史观考查“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1956 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 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即将展开,为了调动一 切积极因素,中共中央在思想文化领域实施了“双百”方针,故 A 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 在改革开放后.故 B 项错误;改革开放政策确定于 1978 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故 C 项错误; 材料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无关.故 D 项错误。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査“双百”方针的作用。“百家争鸣”指在学术方面,不同学术流派可以自由争论, 自由发展,所以选 C 项;A 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双百”方针的实施必须在我国社会主义宪 法范围之内,不能违背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排除 B 项;D 项不符合史实,“双百” 方针的实施受到 政治运动的严重干扰,排除。 11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双百”方针。1980 年是改革开放初期,“双百”方针已得到恢复, 但通过材料可知当时大陆音乐界仍受到“左”的思想的影响,对一些符合人民大众口味的流 行音乐存在偏见,A 项正确。 12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双百”方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 1978 年底,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三个面向”提出于 1983 年,故 B 项错误;“文革”时期“双百”方针被破坏,“文革”结束后 国家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以法律形式确保文艺科技事业的发展,故 C 项正 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左”倾错误思想,故 D 项错误。 13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尊重文艺创作与科学研究的规律,防止文艺和科学问题政治化,这是“文革”的教 训,B、D 两项排除;在这三个关系中,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最根本的。邓小平指出:“我们的 文艺属于人民。”故选 C 项。 14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的“双百”方针。材料体现不出“国内电影市场基本被外国占领”, 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左”倾思想已经逐步得到了纠正,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华 语电影的拍摄水平,故 C 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双百”方针重新确立,文学影视领域又出 现了繁荣的景象,从学术史的角度进入一个现念变革,视野洞开的“重写”时期,即建设性与 开放性的学术环境已形成,故 D 项正确。 15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 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 主义文化的方针。1956 年 5 月 2 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双百 方针。我党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不是文化事业,所以排除④项。 16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新中国的教育体系是仿照苏联来建设的,这种模式是几乎完全复制,没有考虑到中国 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始终存在,所以本题答案选择 B 选项。A 选项错在“完全” 二字上;C 选项错误,“双百方针”针对的是文学艺术领域;D 选项错误,理工科实际上是有 利于大规模的工业建设。 17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举措加强了国家对教科书的管理和控制,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故选 A 项。材 料信息仅涉及对教科书的管理和编审,无法体现对义务教育的影响,故 B 项错误;材料信息无 法体现肃清了传统教育思想,故 C 项错误;这些举措有利于人民教育的发展,但无法说明建立 了真正的人民教育,故 D 项错误。 18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根据“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判断,这应当出现在“文革”时期,故选 D 项。 19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1977 年恢复高考,故 A 项错误;从招生对象及办法来看,“文革”期间高校招生对象素 质不高,故 B 项正确;“文革”教育体现了阶级斗争的特点,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教育执行 “左”倾思想,故 D 项错误。 20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事业的发展。1976 年,“四人帮”倒台标志“文化大 革命”结束,排除 A;改革开放始于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 B;材料中群众推荐,领导 批准, 学校复审”体现了高等学校招生中人为因素占主导,而高考通过严格考试择优录取,体 现了公平公正,故选 C;拨乱反正在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面展开,排除 D。 21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科教兴国”战略出现于 1995 年;②出现于 20 世纪 50 年代;恢复高考是在 1977 年;“三个面向”出现于 1983 年, 故先后顺序是②③④①。 22 答案及解析: 答案:1.特点:以高新科技为主;美国和苏联科技优势突出;中国奋起直追世界科技潮流。 原因:世界科技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二战的影响和推动;美苏战后争霸的推动;美国经济实 力的强大;政府对科技的重视;中国遭受科技威胁和歧视。 2.认识一:科技进步的代价被控制在合理的“度”内。科技进步尽管产生了生态危机、贫富 差距、殖民扩张、拜金主义等消极现象;但是毕竟带来了更多的积极成果。如社会经济迅速 发展,政治文明不断推进,人们思想不断解放,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 认识二:科技进步的代价并没有被控制在合理的“度”内。科技进步导致了社会经济迅速发 展,政治文明不断推进,人们思想不断解放,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等,这 些都是不可否认的积极成果。但是,科技进步带来的生态危机、贫富差距、殖民扩张、拜金 主义等消极现象,已经变成了全球性的难题,至今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仍然没有建立,人类共同发展依然面临严重的挑战。 解析:1.第 1 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电子计算机诞生、人造卫星上天,DNA 和克隆 技木等”看出科技创新表现在电子信息、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上,得出以高新科技为主;分析 表格可知出现国家最多的是美国和苏联,结合当时的两极格局,得出美国和苏联科技优势突 出;表格中出现了中国在原子能和杂交水稻上的科技成就,说明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也 有了显著发展,取得一定成就, 得出中国奋起直追世界科技潮流。第二小问原因:首先分析高 科技为主的原因,结合20世纪40年代的时代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和二战的影响导致 核能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得出世界科技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和二战的影响和推动;接着分析 苏美具有优势的原因,苏美的冷战和军备竞赛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得出美苏战后争霸 的推动;同时美国科技尤为突出是因为二战结束后美国是第一经济强国,为科技发展提供经 济支持,且美国政府政策重视(如星球大战计划),得出美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和政府对科技的 重梘;最后分析中国奋起直追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受到西方的封锁,军事上有压力,发 展核能是为了提高国防实力维护国家独立,得出中国遭受科技威胁和歧视。 2.第 2 问,根据材料“科技应被控制在科学合理的‘度’内,否则就会抵消甚至湮没发展所 带来的积极成果”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这个观点。观点一:科技进步的代价被控制在合理的 “度”内。强调科技的发展利大于弊,科技的进步性体现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政治文明不断 推进,人们思想不断解放,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等;局限较为次要,如生 态危机、贫富差距、殖民扩张、拜金主义等消极现象;认识二:科技进步的代价并没有被控制 在合理的“度”内。强调科技的发展弊大于利,科技发展的局限性如科技进步带来的生态危 机、贫富差距、殖民扩张、拜金主义等消极现象,已经变成了全球性的难题,至今没有得到有 效地解决。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仍然没有建立,人类共同发展依然面临严重的挑战,而其进步 性是次要的,如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政治文明不断推进,人们思想不断解放,社会生活日新月 异,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等。两种认识论据类似,只是强调的角度不同。 23 答案及解析: 答案:1.强调必须实施“双百”方针。2.“双百”方针是指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 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3.伤害了许多知识分子,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正常发展。 4.正确处理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双百方针的有关问题: 第(1)问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这一问不难; 第(2)问考查“双百”仿真的含义,要抓住两个领域; 第(3)问考查“双百”方针实施过程中的曲折和影响; 第(4)问考查对“双百”方针的认识和态度,要注意坚持正确的态度,正确认识文艺与政治、 经济、人民生活的关系。 【点评】 本题对于“双百”方针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考查,学生需要根据材料和教材知识进行总结归 纳。 24 答案及解析: 答案:1.错误估计: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统治了学校,必须在“文化大革命”中彻底改 变这种现象。 后果:“左”倾错误统治了教育阵地,教育事业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段时期内 出现“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 2.信息:高考制度的恢复,带来很大的社会反响;中央进一步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 看待:“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反映了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对科学技 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中的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3.提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教育要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指导方针。 解析:第(1)问,抓住材料一中的“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这 一信息进行分析。 第(2)问,注意分析材料二中的第一段话和第二段话分别介绍的是 1977 年恢复高考和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 第(3)问可先概括出材料三的中心思想“发展教育事业”,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