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0届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2020届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020届襄阳五中、夷陵中学、钟祥一中三校 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 ‎24.钱穆认为:“春秋时代,实可说是中国古代贵族文化发展到一种极优美、极高尚、极雅致的时代”。这表现在 A.礼乐政治具有的审美意义 B. 孔子教育的政治功利化倾向 ‎ C.以民间歌谣表达利益诉求 D. 诸子百家极力宣传古典文化 ‎25.在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通常伴随着国家瓦解,这种现象引起古代学者的反思,并逐渐形成“强政权,弱国家”的解释性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强政权”一方面巩固了国家统一,另一方面弱化了国家本身的凝聚力。下列制度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 ‎26.在宋代的布帛、茶、盐等重要商品的大宗交易中,商人之间,尤其在客商(行商)和铺商(坐商)之间相当盛行赊买和赊卖。这说明 A. 国家普遍推行茶盐官营制度 B. 社会商业信用体系逐步形成 C. 商品销售方式出现重大变革 D. 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监督 ‎27.下表为明朝和意大利市民阶层生活习俗状况 生活习俗 明朝中后期 意大利 衣 追求新颖和出格,尽显奢靡之态 材料和装饰奢侈华丽 食 讲究排场;多样化和精细化 使用叉子(中世纪仅贵族使用);精细化 住、行 民舍逾制;骑马、坐轿 简朴 这反映了 A.东西方服饰文化相互影响 B. 新的经济形态迅速发展 C.封建等级观念受到了冲击 D. 新兴市民阶层崇尚奢侈 ‎28.晚清时期,中国曾兴起重商主义思潮。曾国藩1862年就提出“商鞅以耕战,泰西以商战”的观点,郑观应则进一步指出“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这表明 A.传统抑商政策不能适应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中国工业化的起步阶段与西方有类似之处 C.近代中国重商主义具有经济民族主义特点 D.洋务民用企业的发展突破了中体西用观念 ‎29.经过1906-1907年共和与专制、民权立宪与开明专制等论题的大论战,共和民权思想在中国知识精英阶层赢得了胜利。1908年后,“批判的武器”进一步推动了“武器的批判”。这表明 A.清末新政客观上传播了革命思想 C.国民觉醒促进救亡图存 B.民主与科学成为文化斗争的武器 D.思想启蒙推动反清斗争 ‎30.毛泽东说“边区是民主的根据地,是实施三民主义最彻底的地方”,“粉碎了人民不关心政治或人民政治程度不够不能行使民主权利的谬论”,这体现出 A.工农运动的发展推动国民革命 B.土地革命激发农民革命积极性 C.民族战争时期民主政治的发展 D.民主人士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 ‎31.1984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93年中央ll号文件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反映出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自上而下推行 B.体制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C.乡镇企业的兴起推动农村产权改革 D.市场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32.在古希腊竞技场,公众对运动员的评价除了给胜利者极高的荣誉外,就是对他的身体大加赞颂,公众的评价使身体不再囿于个体的生命范围之内,它是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形象标识,甚至是地位的象征。这说明古希腊 A.实现了身体和精神价值的统一 B.追求个体的全面发展 C.公民崇尚城邦利益至上的原则 D.身体意识的理性觉醒 ‎33.下面图示反映的是19世纪中后期德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情况。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国家统一推动了工业化 B. 工业布局比较合理平衡 C. 以重工业带动工业革命 D. 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34.列宁在1912年指出:“是否会有一场革命并不仅仅取决于我们自己,但我们要做该做的工作,我们的工作不会白做”。列宁该做的工作可能是 A.创建俄国无产阶级政党 B.指明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C.开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5.《西方文化史》认为“17世纪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深信可以运用力学原理说明一切,不仅钟表是机器,动物、人类、甚至国家也不过是一部机器,他们都可以用力学原理加以解释。……它告诉人们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据此判断牛顿力学体系建立的意义在于 A.完成对自然界认识的理论综合 B. 奠定了国家制度的理论基础 C.推动了工业生产中的技术革新 D. 启发人们对社会的理性思考 ‎41.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保护公民权利的宣言书,也是解决民商事纠纷的基本依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 20—30 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所颁布的《中华民国民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民法典。它是中国近代社会二十余年政治激荡、经济生活的需求以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在制度领域的回应。‎ ‎——摘编自:谢冬慧《民国民法典编纂及其当下镜鉴》‎ 材料二 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代表了我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的最高成就,不仅借鉴了西方民法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也充分考虑到了我国的传统和当时的国情,不仅立法内容趋于完善,立法技术也较前一时期有了很大改进,它揭开了我国民法法典化新的篇章……由于历史因素的限制,最终导致这样一个法典化的进程更多地停留于形式上,而未能很好的与现实相结合、未能真正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说,它是失败的。‎ ‎——摘编自:赵虎《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研究》‎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20世纪九十年代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1世纪 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民法典》制定的背景?并谈谈你对民国民法典的认识。(12分)‎ ‎(2)根据材料三,归纳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8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民国和新中国民法典编纂给我们当下的启示。(5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政治制度的设计和发展是一个关系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根本性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这样,政治制度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活力。“照搬照抄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吸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 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好是坏、是优是劣,没有千篇一律的标准。不能有意无意地以西方的评判标准来评判本国的政治制度。……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那后果不堪设想!最后要么就是跟人家后面亦步亦趋,要么就是只有挨骂的份。‎ ‎——黄小钫《坚定中国政治制度自信》‎ 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皇朝统治下国家对社会与民众的控制,须通过官僚机构的设置及有效运作来实现,由此产生的经费支出, 主要内容之一即官员的办公经费, 亦即所谓 “公费”,其来源渠道、数额分配与标准、实际用途等, 不仅与政府体制息息相关, 而且与吏治状况密切相连。在清朝的行政和财政体制内未设专项办公经费定额。雍正朝规定京师部院及所有武职官员均有公费,外官则统一为养廉银,取消其他陋规。嘉道以后政务日趋繁杂,养廉银入不敷出,各级衙门往往自行筹款,或向下需索,以 “公费”、“津贴” 、“规费” 等种种名义解决公务开支,导致吏治败坏、贿赂公行,祸及民生。清季官制改革后期, 借度支部清理全国财政之机,直省公费问题与吏治整顿再度提上议事日程, 然资政院通过的决议与公费标准未及实施,摧枯拉朽的辛亥革命风暴已至。 ‎ ‎——摘编自关晓红《晚清直省“公费”与吏治整顿》‎ (1) 根据材料分析晚清直省 “公费”问题的由来。(9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晚清直省 “公费”改革迟迟不能实行的原因。(6分)‎ 4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扣球”是1949年美国制定的关于核战争绝密作战计划的代号。该计划设想美军于1957年1月1日发起全面进攻,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军及其盟军退守莱茵河以西,经6个月至两年的准备后大举反攻,最后占领苏联。由于苏联核能力发展比预计的要快得多,这项“扣球”计划遭到多方批评而搁浅了。1955年3月16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就台湾海峡局势发表谈话称,一旦中共在金门、马祖扩大战争,美国将动用原子武器。1957年,美国公开在朝鲜半岛部署核武器。年底,又在台湾部署了能够携带核弹头的地对地“斗牛士”导弹,射程可及中国大陆的华东、华中和华南各省。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美国军舰开始为往返于台湾、金门之间的国民党军舰只护航,毛泽东则下达福建前线部队命令:“金门海域,美国人不得护航。如有护航,立即开炮。切切此令!” ‎ ‎ ——摘编自李大光《锻剑——20世纪武器的进步与战争的演变》、摘编自谭一青《唇舌之剑:中国近代以来的军事谈判》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扣球”计划搁浅的原因。(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全球核战略的意图和影响。(9分)‎ 47. ‎[历史——进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山南底村。抗战时期,她就担任过村里纺花织布小组的组长。一嫁到西沟村,她就积极参加劳动。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时,她成了副社长。当时不平等的报酬挫伤着妇女的劳动积极性,很多妇女只愿意干“家里活”,不愿出门参加社会劳动,这成为阻碍妇女地位提高的关键。为了让妇女得到真正的解放,申纪兰走家串户,向妇女宣传“劳动才能获得解放”的道理,同时努力做男社员的思想工作,积极争取男女同工同酬。不久,全国妇联、山西省妇联的同志来到西沟村。一是考察,二是帮着申纪兰出谋划策。在妇联的支持下,申纪兰带领西沟村妇女提高劳动技能,还设立了农忙托儿所,使妇女能专注劳动。到1952年,西沟村已经实现了“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西沟村的这一创举被《人民日报》记者写成《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的通讯文章发表,申纪兰因此名扬全国,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摘编自学习强国《“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初心不变 奋斗不止》‎ ‎(1)根据材料概述申纪兰的先进事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申纪兰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进行评述。(9分)‎ ‎【三校6月联考历史参考答案】‎ ACBCC DCBDC CD ‎41.(1)背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民法法典化的根本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共和民主政体的确立,国家形式上的统一和政府能力的增强则为民法法典化提供了保障;西方法学思想的传播和世界各国民法法典化浪潮的冲击;固有民法的历史局限性是民法法典化的内在动因;清末民法法典化的影响;政法精英及优秀人士的推动。(6分,任答三点)‎ 认识:民法法典化是近代民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其诞生具有重要意义。是近代民法法典化的最高成就,为后世的民法法典化提供有益借鉴,推动我民法法典化进程走向深入。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4分)但是该法典具有明显的弊端,由于中国近代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以及中国政局的不稳定,导致该民法典未能与现实很好的结合,没能真正的发挥其作用。(2分)‎ ‎(2)特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是动因;民法典制定进程不断加快;民法典内容不断完善。(4分,任答两点)‎ 有利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4分)‎ ‎(3)启示:民法典的编纂必须密切关注传统和国情;重视立法者的素质;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直面社会现实。(5分)‎ 41. 示例一:政治制度设计要符合本国国情和实际。‎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和实际,只有符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才具有生命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充分尊重本国君主制传统和社会经济状况,最终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实现了英国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辛亥革命后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政府。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在中国由于不符合国情,革命成果最终被袁世凯窃取而失败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根据中国国情与实际,构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的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 因此,设计一国制度必须充分尊重国情和实际,在此基础上吸收他国经验,融入本国制度建构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一国政治制度的茁壮成长与发展。‎ 示例二:不能以西方的评判标准作为政治制度评价的唯一标准。‎ 对一国政治制度的评价不能以西方的标准为唯一标准,应该与以该制度是否符合国情,是否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改善人民福祉为评判标准。‎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学习美国式的三权分立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的建立并没有给中国社会带来真正的独立、民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反而带来民国时期政治斗争和中国社会进入军阀割据混战;1927年国民党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基本采用西方的政治模式,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也没有实现中国社会的独立、民主和现代化。蒋介石政府倒行逆施,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不但没能的赢的人民支持反而被人民最终推翻。虽然南京临时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采用西方的政治模式,从历史影响的角度来看,其最终是失败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虽然不符合西方民主政治的标准,但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却极大的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极大改善民生福祉,‎ 实现了中国的繁荣、民主、富强,赢得了人民的广泛认同和衷心拥护,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成功、进步的。‎ 总之,我们不能以西方标准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我们有制度自信,为丰富和发展政治制度的评价标准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45答案:(1)“公费”问题关系政府治理与体制稳定;清朝的行政和财政体制内没有直省官员公费的规定;政务日趋繁杂,养廉银入不敷出;官员为解决公务开支,向下需索导致吏治败坏。(任3点9分)‎ ‎(2)吏治腐败与财政混乱,缺少适当监督机制;改革牵涉多方利益,加重社会负担, 激化内外矛盾;晚清中央集权遭到削弱,中央与地方权力博弈的结果。(6分)‎ ‎46答案:(1) ‎ 搁浅原因:战后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彼此势均力敌;苏联核技术迅速发展,核平衡局面形成;核战争的危害和风险过大。(6分) ‎ ‎(2)意图:通过核威胁、核讹诈,获取军事优势和全球利益;遏制、削弱社会主义力量。(4分)影响:对抗加剧,导致国际关系紧张,加剧地区动荡和冲突;引发核军备竞赛,陷世界于核战争危险之中。‎ ‎47答案:(1)抗战时期,积极劳动,支持抗战;带领西沟村妇女提高劳动技能,争取并实现男女同工同酬;宣传“劳动才能获得解放”的思想,努力提高妇女地位;(6分)‎ ‎(2)(背景),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民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内容),申纪兰在西沟村经济建设和妇女解放、提高妇女地位方面做出巨大贡献;(评价)申纪兰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是对热爱劳动、奋斗不止、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时代精神的弘扬;有利于新中国妇女思想的解放和地位的提高;利于促进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9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