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12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皖南八校高三联考)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与西方国家进行了多次交涉,承诺保证它们在中国的利益,甚至向英国保证不在上海地区用兵。这反映出日本( ) A.希望西方国家配合作战 B.充分利用了列强间矛盾 C.大肆出卖中国国家利益 D.企图从外交上孤立中国 解析:选D。从材料中日本对西方国家的承诺可知,此举会使日本获得西方国家的支持,避免西方国家干涉日本侵华,会使中国失去国际支援,故D项正确。 2.(2019·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调研)“这次战争证明,欧洲海战陆战的方法不仅白人能用,黄人也能用;贵国非常之进步,最使我惊醒,我们中国长夜迷梦,会因为贵国打击而破灭,然后大步进入醒悟阶段。”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解析:选B。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西化程度更高的日本击溃了“中体西用”的清王朝,而这场战争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故B项正确。 3.(2019·山西省45校联考)“战争重组了新的东亚国际关系……大清国原始制度被震撼,大中华汉民族为中心的一代有识者,毅然投身角逐乱世的政治舞台。”上述材料中的“战争”指(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选C。根据材料“战争重组了新的东亚国际关系……大清国原始制度被震撼,大中华汉民族为中心的一代有识者,毅然投身角逐乱世的政治舞台”可以判断此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改变了亚洲传统的国际关系,日本地位上升,中国地位急剧下降,故C项正确。 4.(2019·保定高三摸底)1896年,朝鲜正式照会清政府,从此正式成立朝鲜帝国,结束以前的朝贡藩属关系。这能反映出( ) A.清政府主动放弃对朝鲜的控制 B.日本侵略计划的失败 C.朝鲜开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 D.中国实力在一定程度上的削弱 解析:选D。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签订《马关条约》,被迫放弃对朝鲜的控制, 故A项错误;日本实际上控制了朝鲜,其侵略计划得逞,故B项错误;朝鲜结束与清政府的朝贡藩属关系,但处在日本控制下,并不是一个主权国家,故C项错误;甲午战争后中国在日本的武力威胁下被迫放弃对朝鲜的控制,体现出中国实力在一定程度上的削弱,故D项正确。 5.(2019·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新文化运动 解析:选C。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的“动弹”是太平天国运动,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的“动弹”是洋务运动,故B项错误;甲午之战后中国人民的“动弹”是维新变法,故C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人民的“动弹”是辛亥革命,故D项错误。 6.(2019·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联考)清政府下令不许地方绅士自行救灾,救济灾荒均以国家为主导,以免引发社会治安问题。到了光绪初年,来自江浙等东南沿海的地方绅士,开始跨越江南,进入华北地区去救灾。这说明( ) A.民间救灾开始居主导地位 B.晚清中央权威趋于衰弱 C.政府的救灾政策发生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解析:选B。据材料“到了光绪初年,来自江浙等东南沿海的地方绅士,开始跨越江南,进入华北地区去救灾”可知,到光绪初年,民间参与了救灾,突破了“不许地方绅士自行救灾,救济灾荒均以国家为主导”的限制,说明晚清中央权威趋于衰弱,故B项正确。 7.(2019·河南省中原名校质检)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认为:“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 A.革命任务不明确 B.指导思想不科学 C.革命目标不清晰 D.具有空想性 解析:选B。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出其反帝的革命任务是明确的,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以宗教发动群众,指导思想不科学,最终导致惨败,故B项正确;义和团驱逐洋人的革命目标是清晰的,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出民族矛盾情况严重的时代特征,其能够广泛调动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并非空想, 故D项错误。 8.(2019·北京朝阳区期中)陈旭麓说:“近代经济改组的过程,来自西方的轮船火车夺走了船夫、纤夫、脚夫、水手、店员的饭碗。据估计,1900年前后,仅北京周边的穷民之中,‘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4万人以上。”据此分析,义和团运动( ) A.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反洋教斗争激化的结果 B.蕴含着以“争权利”为诉求的反抗意识 C.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清朝政府的统治能力 D.表现出中华民族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 解析:选B。材料反映义和团运动的参加者大多是“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外的文化冲突,与反洋教斗争激化无关,故A项错误;中国失去利权,加剧底层民众的贫困,义和团运动蕴含着以“争权利”为诉求的反抗意识,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对清政府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因民众的生存需求而起,与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无关,故D项错误。 9.(2019·湖北省四地七校联盟联考)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列强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以镇压义和团为名,八国联军武装侵略中国。这两次战争的不同点是( ) A.列强勾结发动侵华战争 B.疯狂掠夺中国人民财产 C.条约设定侮辱国民人权 D.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化 解析:选C。两次战争都由多个列强发动,故A项错误;两次战争后都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大量赔款,故B项错误;《辛丑条约》规定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侮辱了国民人权,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没有类似规定,故C项正确;两次战争都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化,故D项错误。 10.(2019·衡水金卷)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为四大类别: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改善性四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 ) A.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惩治附和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 D.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 解析:选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目的是防止中国人民的反帝,带有预防性,故B项正确;中国向侵华各国赔款带有赔偿性,故A项错误;惩治附和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带有惩罚性,故C项错误;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带有改善性,故D项错误。 11.(2019·全国Ⅰ卷“超级全能生”联考)观察右图漫画,它( ) A.揭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序幕 B.反映了英法争夺中国的尖锐矛盾 C.刺激晚清朝廷掀起了洋务运动 D.促进了以救亡为主题的民族觉醒 解析:选D。材料漫画反映的是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A项是鸦片战争,故A项错误;材料中不仅仅是英法争夺中国,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C项错误;甲午战后,随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人民兴起了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民族意识觉醒,故D项正确。 12.(2019·太原期末)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这一变化( ) A.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 C.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解析:选B。《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促使列强转而扶植在华代理人,故B项正确;“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与近代列强侵略事实不符,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是列强侵华的进一步深入,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9·湖北省百所重点学校联合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9年,法国政局发生变化,共和派的刚必达、茹费理内阁接连执政,鼓吹殖民扩张。法驻越海防领事公开叫嚣:“法国必须占领东京(越南北部地区)……一旦欧洲各国企图瓜分中国时,我们将是一些最先在中国腹地的人。”《申报》似乎感知到这一脉动,相继抛出四篇评论,指出了安南(越南)局势的危险:“今安南之于法人……设有不和,西南境上若广西、若云南,逦迤三四千里,骤议防堵有此大力量乎?”……1882年,李维业率(法)军攻占河内。 ——摘编自彭利芝《中法战争期间的〈申报〉舆论》 材料二 1883年至1885年爆发的中法战争,使清政府内部出现两种不同观点,一派主张同法国作战,认为国家通过洋务运动,自身经济、军事实力都比鸦片战争时期有所提高,不应再屈辱求和;另一派主张同法国讲和,认为同资本主义列强相比,还十分落后,同法国作战不可能取胜,不可力战。鉴于上述两种观点,清政府左右不定,难于决策,于是决定进行两方面准备, 一面派兵防御,一面寻求机会求和。 ——摘编自兰森《中法战争时期清政府内的和战之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发动侵略“安南”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政府对中法战争的态度。综合上述材料,从影响战争胜负的角度,说明中法战争给我们的启示。 解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法国发动侵略“安南”的战争原因应该从法国政府的政策及“安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两个方面分析。(2)第一小问态度,评价一个问题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全面评价,根据材料二可以提出清政府的态度是“一面派兵防御,一面寻求机会求和”,这一策略一方面具有灵活性,两种情况兼顾,但是也反映了决心不坚定,在对法战争时缺乏主动性,影响了战争结果。第二小问启示,根据材料二信息从影响战争胜负的根本原因、重要因素、思想认识、外交等方面思考。 答案:(1)原因:法国共和派内阁上台,积极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抢占侵华的先机;越南与中国西南腹地相邻,便于进一步侵略中国。 (2)评价:清政府采取“一面派兵防御,一面寻求机会求和”的策略,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政策的灵活性,但政策摇摆不定,影响对法战争的决心。 启示:国家实力是战争胜负的根本,要不断增强国力;战争决心是影响战争的重要因素;必须统一内部的思想认识;注重外交的作用。(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形成了富含特色的条约制度。 《南京条约》签订场景 材料一 湖北利川县教堂买地一案,法领事悻悻来见,词气暴横。经臣援引指出,法国条约法文并无准其买地之语,明白揭破,严词驳斥,该领事竟无词以对,气焰立沮,默然而去。 ——张之洞 材料二 彼族要求之事,无非上侵国家利权,下压商民生计,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 ——李鸿章 根据上述材料,提取一个有关条约制度的主题,并加以简要分析。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图片及叙述可知,其主要陈述了条约制度被中国认识并且利用来维护中国利益,所以可以从条约制度影响的角度进行阐述,可以突出条约制度对中国的积极影响,也可以辩证地来看待条约制度。如条约制度改变和改造了中国,这个论题则是辩证地来看待条约制度的影响。 答案:示例 主题:条约制度改变和改造了中国。 分析:条约制度是西方列强入侵的产物,一方面,西方利用和滥用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等国家主权,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 中国士大夫逐渐认识到条约制度重要性,被迫遵守条约规则,甚至利用其来维护国家利益;在对条约制度的理解和深化过程中,对西学认识深化,进而学习西方法律,顺应世界潮流。总之,条约制度改变和改造了中国,使中国在苦难与悲痛中被迫卷入世界现代化历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