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广西百色市田阳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广西百色市田阳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试卷(解析版)

广西百色市田阳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 ‎6月月考试卷 ‎1. 许停云《万古江河》记载:”春秋战国时代,齐国的青铜制器皿在山东各处出土者不少。大致可见的趋势,齐器中的礼器越到晚期越少,日用器则相对日益普遍。青铜器的器形与纹饰也越来越多姿多彩,井且越晚越多装饰性与趣味性”这可以说明青铜器 A. 礼仪性的淡化 B. 广泛用于平民生活 C. 神圣性的增强 D. 完全成为艺术珍品 ‎【答案】A ‎【解析】据题意可知,齐国青铜器皿中礼器越来越少,日用品相对普遍,器皿的器形和纹饰越来倾向于装饰性和趣味性,由此可以说明当时青铜器礼仪性的淡化,故选A;“广泛用于”过于夸张,排除B;当时青铜器中礼器越来越少,器形与纹饰趣味性增加,说明神圣性在弱化,排除C;D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故选A。‎ ‎2. 下图是从战国到晚清时期牛耕图 据上图可知,中国古代 A. 精耕细作的生产观念 B. 民为邦本观念的传承 C. 重农政策的渊源流长 D. 农耕技术的发展缓慢 ‎【答案】D ‎【解析】从战国到晚清,牛耕始终是农业方面的主要耕作技术,说明农耕技术方面没有质的变化,发展缓慢,D正确;题干与精耕细作无关,排除A;民为邦本是古代民本思想,题干材料不属于思想领域内容,排除B;材料与政府政策无关,排除C。‎ ‎3. 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对外来农作物的命名,这一命名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我国古代外来农作物名称的变化 时期 名 称 秦汉——唐宋 胡萝卜、胡荽(香菜)、胡椒、胡瓜(黄瓜)‎ 唐宋——明清 番薯、番茄、番椒、番豆(花生)‎ 清以后 洋椒、洋芋、洋葱、洋白菜 A. 自然经济的不断解体 B. 贸易体系的逐步转换 C. 天下观念的不断改变 D. 朝贡关系的强弱变化 ‎【答案】B ‎【解析】据表格内容可知,我国外来农作物的命名上由多用“胡”到多用“番”再到多用“洋”,反映了我国对其他民族态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基于贸易体系的转变,即由朝贡贸易到近代化的商品贸易的变化,故B项正确;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A项;清以后外来农作物多用“洋”,实际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华夷”观念和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关系被打破,而不是改变,排除CD两项。故选B。‎ ‎4. 明末清初,男性文人笔下出现了一大批勇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她们或满望爱情大胆追求,或山河且变誓死死守节。同时,女姓作家亦显露出不同以往的平等意识、自我关怀乃至优于男性的家国情怀。这一现象 A. 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 B. 体现了男女平权的发展 C. 得益于女性经济的独立 D. 反映出自我意识的觉醒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三纲五常的观念不断受到冲击。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大批勇于抗争的女性形象,以及女姓作家的平等意识、自我关怀等,正是这一社会转型趋势的表现,故A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男女平权,故B错误;此时女性经济还未独立,故C错误;材料信息还不足以说明自我意识的觉醒,故D说法错误。‎ ‎5. 1867年,针对西方在修约过程中的非分要求,李鸿章“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1881年,驻外公使曾纪泽利用西方“可随时修约”的规矩,赴英外交部“谈商改条约之事”。这反映出 A.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B. 国际环境利于外交斗争 C. 外交平等成为国人共识 D. 对外交往增强主权观念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在外交活动中利用国际法争取外交权利,说明近代对外交往活动增强了国家主权观念,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国际地位并没有提高;B选项错误,此时期列强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不断扩大资本输出,抢占殖民地,这种国际环境不利于中国展开外交活动;C选项中“国人共识”的表述绝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6. 下图为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刊行译书分类示意图。它主要表明当时 A. 翻译的书籍类型多种多样 B. 向西方学习思潮开始兴起 C. 学习西方更注重实用技术 D. 社会科学思想于中国无益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洋务运动时期书籍大部分介绍西方军事、工艺制造和机械工程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自身统治,故C正确。翻译的书籍类型多种多样的说法比较片面,没有体现材料主旨,故A错误。早在洋务运动之前林则徐魏源等人就关注西方,学习西方,故B错误。本项与所学知识相悖,先进技术也有利于中国技术的进步,社会科学思想对中国是有益的,故D错误。‎ ‎7. 如下图为某时期香烟和火柴盒上的组图案。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知识界揭露日本灭亡中国野心 B. 经销商发布广告促销产品 C. 企业家唤起民众抗日救亡意识 D. 共产党广泛进行抗日宣传 ‎【答案】C ‎【解析】由香烟盒上的“‎918”‎和火柴盒上的“‎77”‎等信息可知,这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企业家唤起民众抗日救亡意识的意图,故C正确;这不是知识界的行为,故A错误;经销商发布广告促销产品不是材料表达的实质,故B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共产党的行为,故D错误。‎ ‎8. 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经常以美国视角描述中国。以下图片可以反映出新时期中国 ‎ ‎ A. 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C. 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D. 始终受到西方媒体的质疑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中国的新面孔”“中国赢了”等信息可以看出中国的发展,从“中国的泡沫”“钉子户”等信息也可以看出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说明新时期的中国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故答案为C项;中国尚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排除B项;材料中也有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肯定,排除D项。‎ ‎9. 在古代雅典,选出的官员在上任之前要由”500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官员(包括500人议事会成员)在卸任之时,还要经过卸职检查,这时如有公民就其任职行为提出指控,陪审法庭会依法进行审理。这反映了雅典 A. 以陪审法庭为政治核心 B. 实现了对公共权力的监督 C. 注重维护官员的合法权益 D. 通过分权制衡来防止专制 ‎【答案】B ‎【解析】据题意可知,古代雅典的官员在就职和卸任时都要接受审查,说明当时雅典对公共权力进行了监督,故选B;雅典的政治核心是公民大会,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对官员的监督,而不是维护其合法权益,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分权制衡,排除D。故选B。‎ ‎10. ‎ 文艺复兴前夕,意大利的市民阶层重视自由,因为没有自由就不能携带商品走南闯北;敢于冒险,因为害怕漂洋过海.商品就缺乏广阔的市场;主张宗教宽容,因为不敢和异教徒接触.就会失去可观利润;重视理性.因为没有理性就会破产。这说明意大利 A. 经济的发展催生人文主义 B. 理性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C. 宗教改革摆脱教会的束缚 D. 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没有自由就不能携带商品走南闯北……商品就缺乏广阔的市场……不敢和异教徒接触.就会失去可观利润……没有理性就会破产”可知重视自由理性、主张宗教宽容等具有人文主义特色的思想观念产生于经营商业发展经济的需要,故A项符合题意;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主流思想,排除B项;宗教改革发生在文艺复兴之后,排除C项;题干信息不能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现象的出现,排除D项。故选A。‎ ‎11. 1933年斯大林指出:“党似乎在鞭策国家,使它加速向前奔跑”,“必须催赶国家,因为它落后了一百年,落后带来了致命的威胁。”这一观点 A. 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局面 B. 体现了苏联实现工业化的紧迫感 C. 成为苏联开始工业化依据 D. 严重脱离了苏联经济落后的国情 ‎【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苏联在当时面临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要想保护革命取得的成果,必须加快工业化步伐。B正确;材料指的是要进行工业化建设,不是加快农业建设,A错误;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的召开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C错误;苏联当时国情决定了苏联要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因此符合国情,D错误。故选B。‎ ‎12. 20世纪60年代,美国漫威公司创造了绿巨人浩克这一漫画人物形象,情节是苏联间谍在实验中搞破坏,主人公由于受到伽马射线辐射而变成了绿巨人。这一艺术创作反映出 A. 美国民众对于苏联崛起的恐惧 B. 漫画人物形象塑造受到时代影响 C. 美苏两极对抗扩展到文化领域 D.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文化事业发展 ‎【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美国影视形象的塑造刻意地针对苏联,这反映了在时代大背景下美国影视公司的冷战思维,故选B;材料无法反映民众的情绪,排除A;材料仅反映了美国一方,无法体现美苏双方,排除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故选B。‎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前期,由于人口激增,内地人地矛盾不断尖锐,于是便出现了向人烟稀少的边远或未经开发的深山老林地区的“长时间,大规模”的流动现象,至鸦片战争前后,由内地诸省迁往边远省份人口总计有700万~800万。同时,游民队伍也在与日俱增,不断扩大。嘉庆八年,滞留北京街头的“无业贫民”就有8万人之众。四川省“游民极多”,仅成都“每日清晨城门启后,四门进城者不下两万人”。苏北一带每到秋冬之际,“游民百十为群”,乞食四方。流民、游民的大量存在,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胡焕庸、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上册 材料二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国失业现象愈发严重,为了吸引欧洲移民来美国,186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鼓励外来移民法》,1861年至1920年掀起两次移民高潮,移民人数猛增到2350万,有大约93%是熟练工人,85%的人年龄在14岁到44岁之间,并且以男子居多。美国历史上的移民潮不但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使得美国在短短一百多年里能够迅速崛起;同时也促使美国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成为拥有十分多样化的种族及民族。由于在就业、宗教和民族问题上的矛盾,1920年以后,美国彻底结束了自由移民的时代,开始实行有配额的限制性移民政策。‎ ‎——摘编自世界人口网《美国人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人口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的中国与1920年前的美国人口增长最大的不同,并说明这种不同给两国带来的不同后果。‎ ‎【答案】(1)特点:人口增速加快、呈直线上升趋势。原因:清代前期,国家统一;社会持续稳定和生产力的发展;税制的改革(摊丁入亩);高产农作物的引进。‎ ‎(2)不同及后果:中国:人口增长主要为内增长。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流动,促进边区开发、民族融合,增强中华文明的内聚力;人地矛盾尖锐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流民、游民剧增,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美国:外来移民增长是其人口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和成熟劳动力;促进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及文化的多样性;促使美国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带来就业压力及种族问题,开始限制移民。‎ ‎【解析】‎ ‎(1)关于“特点”,由材料“人口激增,内地人地矛盾不断尖锐”,可得出人口增速加快、呈直线上升趋势。关于“原因”,可以从国家统一、社会经济发展、税制改革和高产农作物的引进等角度作答。‎ ‎(2)关于“不同”,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外来移民是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清前期中国的人口增长主要是内部增长。关于“后果”,根据材料,可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作答,清前期的人口增长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使中国文明具有很强的连续性、稳定性、内聚性,另一方面,也对环境、社会稳定等带来不利影响;而美国大量移民的增长不但造成其长期的种族问题、民族偏见,同时也成为各种文明的大熔炉,进一步促进了美国的发展。‎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阶段 类型 代表作 特色 秦汉时期 远古神话 ‎《燕丹子》‎ 幻想方式、叙事方式 魏晋南北朝 志怪小说 干宝《搜神记》‎ 以写神仙鬼怪为主 志人小说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以人物的琐阅轶事为主 隋唐时期 传奇小说 白行简《李娃传》等 以才子佳人和帝王将相为主 宋元时期 话本小说 ‎《三国志平话》等 白话小说出现,以平民为对象 明清时期 短篇小说 三言二拍、《聊斋志异》等 以白话为主,以市井小民为对象 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西游记》等 章回体,白话小说,题材众多 ‎——整理自孙宏哲著的《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透析》‎ 上表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古代小说体现出世俗化的发展趋向。‎ 阐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表现为由神话志怪转向オ子佳人,再到市井平民,说明小说的服务对象日益世俗化;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产品市场化;隋唐以后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壮大,为小说市场化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从而也促进了小说的描写对象面向广大的市民阶层,以白话为主,古代小说走向世俗化。‎ 示例二论题: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日益走向成熟。‎ 阐述:中国古代隋唐以前小说处于萌发阶段,小说多以幻想神怪和人物的琐闻轶事为主,说明小说创作还没有成熟;隋唐以后小说创作由短篇转向长篇、由上层社会对象转向平民阶层,尤其是明清长篇小说的大量创作,说明小说创作日益成熟;这是因为小说创作在隋唐朝以前还是文学创作的末流分支,而宋代及以后小说开始面向市场创作,因而作家开始将小说创作作为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加大了对小说创作的研究与发展,从而促进了小说创作的日益成熟。‎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从小说特色和类型两个角度提取论点。从小说特色角度,中国古代小说逐渐向世俗化发展,由此可以提出观点:中国古代小说体现出世俗化的发展趋向。论证过程结合材料,并对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进行解释。具体而言,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表现为由神话志怪转向オ子佳人,再到市井平民,说明小说的服务对象日益世俗化;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产品市场化;隋唐以后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壮大,为小说市场化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从而也促进了小说的描写对象面向广大的市民阶层,以白话为主,古代小说走向世俗化。从小说类型来看,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日益走向成熟。具体阐释可结合材料信息,并对不同时期小说类型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具体论述过程如下:中国古代隋唐以前小说处于萌发阶段,小说多以幻想神怪和人物的琐闻轶事为主,说明小说创作还没有成熟;隋唐以后小说创作由短篇转向长篇、由上层社会对象转向平民阶层,尤其是明清长篇小说的大量创作,说明小说创作日益成熟;这是因为小说创作在隋唐朝以前还是文学创作的末流分支,而宋代及以后小说开始面向市场创作,因而作家开始将小说创作作为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加大了对小说创作的研究与发展,从而促进了小说创作的日益成熟。‎ ‎15. 材料 随着”一五”计划的执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急需各方面的专门人才。全国高等学校从1952年起,在大规模进行院系调整的同时,全面地、系统地开展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专业教育”的本科教育培养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大学本科教育受到了高度的重视,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改革。19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与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大学本科教育越来越重视社会急需的实际应用人才的培养,对过去培养目标过高、专业设置过窄的情况进行了调整,本科职业教育发展起来。进入21世纪,传统的“专业教育”的弊端已经充分地被人们认识到,本科教育的专业口径进一步拓宽,国家专业目录种数大幅度减少,本科教育强调基础宽厚,更加注重做事与做人教育的统一。‎ ‎——摘编自康全礼(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阶段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背景。‎ ‎【答案】(1)特征:改革开放前:专业教育:改革开放后:职业教育。21世纪以来:强调基础,淡化专业,注重育人与育才统一。‎ ‎(2)背景: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经济发展,育人理念的革新。‎ ‎【解析】‎ ‎(1)“阶段特征”,根据材料信息“全国高等学校从1952年起,在大规模进行院系调整的同时,全面地、系统地开展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专业教育’的本科教育培养体系”得出:改革开放前,专业教育;由材料信息“1980年代中期以后……大学本科教育越来越重视社会急需的实际应用人才的培养……本科职业教育发展起来”得出:改革开放后,职业教育;由材料信息“进入21世纪……本科教育强调基础宽厚,更加注重做事与做人教育的统一”得出:21世纪以来,强调基础,淡化专业,注重育人与育才统一。‎ ‎(2)“背景”,根据材料信息“经济与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传统的‘专业教育’的弊端已经充分地被人们认识到”得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传统教育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育人理念的革新等角度补充。‎ ‎16. 材料 从1943年下半年到战争结来,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召开了一系列会议,1943年11月23—26日,美、英、中三国首脑举行了开罗会议,主要讨论对日作战和战后亚太地区的安排问题,并签署了“开罗宣言”。‎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丁德黑兰会议,就开辟第二战场,处置德国.波兰的边界问题.组建联合国和苏联对日作战等问题交换了意见,1944年8月至10月,美、英、苏和美、英、中先后在美国蒙巴顿橡胶园举行会议,专门讨论和规定了联合国的组织章程。1944年10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访问苏联,英苏达成了在巴尔干地区划分势力范围的百分比协定。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首脑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就战后处置德国及波兰、联合国远东事务等进行了讨论。‎ ‎——摘端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1)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期一系列大国会议召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期一系列大国会议召开的意义。‎ ‎【答案】(1)意大利投降,德意日法西斯集团的败局已定;协调彼此间作战行动的需要;处置战败国和安排战后世界秩序的要求。‎ ‎(2)巩固了反法西斯同盟,为战争胜利创造了条件;为联合国的成立作了准备,为战后处置提供了法律依据;为战后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 ‎【解析】‎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大国会议召开的时间是二战后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所以召开的原因主要是法西斯国家败局已定,反法西斯国家之间有协调作战行动的需要,同时有处置战败国和安排战后世界秩序的需要。‎ ‎(2)结合相关会议的内容和影响可知,这些大国会议的召开,巩固了反法西斯国家同盟,为战争胜利创造了条件,为联合国成立做了准备,同时为战后处置战败国提供了法律依据,为战后格局奠定了基础。‎ ‎17. 材料 张启垣.字星三,山东新域人(今极台县),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抗战时期,创立的东元盛染坊继续发展,在全国有了“南老大”之称:1918年,张启垣从洋行进口简单机器卷染机,济南东元盛漂染厂成为我国最早改用机器染棉布的工厂。他始终坚持“选贤任能、量才使用”的标准,创造“自织白布、自染自销产业链经营模式,使东元盛不断抢占市场,1929年后,东元盛创造的“名驹牌”青布、“双鱼”牌蓝布等商标十分畅销。济南沦陷后,张启垣果断拒绝部分日本洋行提出的”合作”经营政策,他说“要干,咱们自己干”。1942年,在弥留之际,给三位少掌柜留下遗嘱“宁肯企业全被夺走,也不与日本人合作,你们好自为之!”是年冬天,含恨去世。‎ ‎——摘编自伊丕涛(近代实业家张启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慨托张启垣对中国近代织染业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业家张启垣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答案】(1)革新技术设备;创造名牌商标;创新经营方式;重用人才。‎ ‎(2)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业救国的思想;拒绝与日本人“合作”的民族气节。‎ ‎【解析】‎ ‎(1)根据“从洋行进口简单机器卷染机,济南东元盛漂染厂成为我国最早改用机器染棉布的工厂”得出革新技术装备;根据“始终坚持‘选贤任能、量才使用’的标准”、“创造‘自织白布、自染自销’产业链经营模式”得出创新经营方式,重用人才;根据“东元盛创造的‘名驹牌’青布、‘双鱼’牌蓝布等商标十分畅销”得出创造名牌商标。‎ ‎(2)根据“济南东元盛漂染厂成为我国最早改用机器染棉布的工厂”、“宁肯企业全被夺走,也不与日本人合作”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实业家张启垣所体现的时代精神主要是开拓创新、实业救国和宁折不弯的民族气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