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南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第I卷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 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 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答案】A ‎【解析】‎ 解析;材料信息是北宋中期,四川密布着大量采用新技术的私营盐井,井主雇佣大量的工匠,这说明四川地区的民营制盐业技术先进、生产关系进步,即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工匠“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侧面反映出工匠受到井主的压榨,体现不出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的雇佣关系一直局限于个别地区和个别行业,一直没有普及,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说的是盐业的开采,没有涉及买卖,故D项错误。‎ 点睛:古代手工业各种经营形态及特点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及流通方式 劳动力 地 位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工官”制度、大作坊 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不市场流通 无偿调用各类匠户 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 私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 私营主雇工 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农民自身 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 - 13 -‎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 ‎2.历史上的曹操统一了北方,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战乱的时代是做了一定贡献的。但是由于不是汉朝的“正统”,在清代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称为“奸雄”。这一现象说明这部小说 A. 为迎合读者修改了历史 B. 情节与人物是作者虚构的。‎ C. 评判历史受儒家思想影响 D. 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但是由于不是汉朝的‘正统’”等信心所学可知,在对历史人物曹操进行评价时候用了“奸雄”一词是受儒家伦理纲常思想的影响,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为迎合读者篡改了历史;B选项错误,《三国演义》人物是真实的,部分情节是虚构的;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这是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3.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 皇权渐趋衰落 B. 君主集权加强 C. 内阁取代六部 D. 首辅权力失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状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A项与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的发展史实不相符合,所以排除A项。内阁取代六部与史实不符合,这二者不存在政治隶属关系,六部直接受皇帝统领。D项与史实不符合,材料中的所说的首辅权利来源于皇帝,皇帝信任首辅大臣专权只能说明是皇权的集权不断加强。‎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 ‎4.下列重大科技成果与下图中的事件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是 - 13 -‎ A. 《黄帝内经》的出现 B. 《授时历》颁布推行 C.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 《九章算术》的成书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所给时间(1271—1295)可以判断出是元朝,《授时历》是元代郭守敬编写的,B选项符合题意。《黄帝内经》的出现时间是西汉,A选项排除。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北宋时期出现的,C选项排除。《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D选项排除。‎ ‎5.公元前440年,雅典城邦司库官被控挪用公款,在未经详细调查的情况下,公民大会便将其中十位成员判处死刑。当钱的去向被查明并证明司库官无辜的时候,其中九人已经被处死,只有一人得以幸免。这说明 A. 公民大会不能代表所有公民 B. 雅典民主范围的狭隘 C. 雅典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 D. 公民大会缺乏正义性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雅典城邦司库官被控挪用公款,在未经详细调查的情况下,公民大会便将其中十位成员判处死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权力的滥用,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不是公民大会的代表性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重心也不在于雅典民主范围是否狭隘,故B项错误;公民大会缺乏正义性,也是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的表现,故D项错误。故选C。‎ - 13 -‎ ‎6.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希腊 A. 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B. 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D. 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出了古希腊的神具备人的情感也具备人的缺陷,这明显体现的是人文主义思想,雅典人文主义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B正确。材料内容看不出理性主义占主导地位,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教意识淡薄,C错误。材料看不出神话的影响削弱了民主的进程,D错误。‎ ‎【点睛】根据材料中可知古希腊的诸神形象实际上是具有种种人性,以人为基础形象而创造的,属于“人化的神”。神话的产生和发展为早期的人类提供了寄托心灵和实现人文价值的港湾和渠道。人文主义强调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其核心是指关心人的精神生活。‎ ‎7.1890年,与西方相比,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男女工人收入较低,平均工资是银元5元左右(月薪)。而农业相对发达的直隶(京津地区),普通农民的总收入,即使在年成好的年头,每人也只有18元。这说明当时 A. 直隶地区经济发展优于上海 B. 上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 新生产方式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 D. 男女工人收入差距日益缩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男女工人收入较低,平均工资是银元5元左右(月薪)”可知其年收入大概是5*12=60元,而“农业相对发达的直隶(京津地区),普通农民的总收入,即使在年成好的年头,每人也只有18元”,说明工人的年收入要高于农民,故C正确;由两地工人和农民年收入的比较可知是上海优于直隶,故A错误;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就开始解体,故B项“开始”错误;材料未体现男女工人收入差距,故D错误。‎ - 13 -‎ ‎【点睛】本题考查工业的发展推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注意材料给的工人工资是月薪,而农民是年收入,不能直接进行比较。‎ ‎8.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 A. 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 B. 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C. 反映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D. 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清朝末年国家对于奏请开埠通商是认可的,这是此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B正确;1895年洋务运动破产,故与材料无关,A错误;材料信息与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无关,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自开商埠,与列强经济侵略无关,D错误。‎ ‎9.下表为不同报刊对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新闻来源地 报道的主要内容 北京《晨报》‎ 青岛问题当以死争,被拘同学应宜营救,此罢课之第二理由也 天津《大公报》‎ 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曹汝霖宅之焚烧 日本大阪《朝日新闻》‎ 北京烧打起排日学生的暴动 A. 火烧曹汝霖宅是事件的导火线 B. 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 波及全国所有的大中型城市 D. 学生展开盲目的排日行为 - 13 -‎ ‎【答案】B ‎【解析】‎ ‎“同学应宜营救”“学界之大举动”“排日学生”的信息说明五四运动中学生发挥了重要作用,B正确;五四运动导火线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A错误;C中波及全国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D中盲目说法是日方观点。‎ ‎10.在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上,中共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此时的中共 A. 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B. 并没有摆脱俄国革命模式束缚 C. 已经不再受共产国际的直接指导 D. 开始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八七会议上,中共虽然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但是并没有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仍把发动城市武装起义作为基本工作。其后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就是证明。所以此时的中共并没有摆脱俄国革命模式束缚,故B项正确。文家市决策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开始逐渐由城市向乡村转移,故A项错误。从党的一大到六大中共都受到共产国际的指导,故C项错误。中共开始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是在大革命时期,故D项错误。‎ ‎11.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 适应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 B.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C 客观上推动资产阶级价值观发展 D. 有利于西欧理性精神传播 ‎【答案】C ‎【解析】‎ ‎【详解】‎ - 13 -‎ 根据材料“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牛顿的科学成就,促进了思想解放,为启蒙运动奠定思想基础,启蒙运动传播了资产阶级价值观,达尔文的进化论为资产阶级的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理论的出现奠定基础,说明自然科学客观上推动资产阶级价值观发展,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论述了自然科学与资产阶级价值观发展的关系,“适应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包含在C选项里,故A选项错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是《共产党宣言》,材料内容没有涉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启蒙运动的影响,没有体现传播西欧理性精神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 ‎12.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的波动。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2倍到2倍半。这一变化 A. 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 B. 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 C 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 D. 推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使封建势力衰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正确;西班牙、葡萄牙的价格革命并没有巩固西葡霸主地位,故A错误;价格革命与阻碍国际贸易交流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B错误;价格革命的原因是金银大量输入欧洲,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涨,故D错误。故选C。‎ ‎13. 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A. 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 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 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 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答案】A ‎【解析】‎ 结合材料时间“18‎ - 13 -‎ 世纪前半期”、地点“法国”及“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可知,当时法国启蒙思想,即反对专制、提倡民主自由的思想流行,A符合题意;B、C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D与史实不符。‎ 点睛:本题考查法国启蒙思想。解答本题注意把握关键的时间信息“18世纪前半期”和地点信息“法国”,由此得出材料中的现象与启蒙思想密切相关。‎ ‎14.某宪法赋予总统有较长任期,并拥有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极大行政权,但总统提出的法案都必须经过政府部门部长的签字,而部长则对立法机构(参议院)负责。据此判断,该宪法是 A.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法国1875年宪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材料反映的正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具体内容,故D正确;英国《权利法案》确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英国没有总统,故A不正确;美国总统提出的法案不需要政府部门部长签字,故B不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没有规定临时大总统提出法案必须由部长签字,故C不正确。‎ ‎15.1872—1893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在各国出版先后撰写了7篇序言,每一篇序言都是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对宣言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和修改。这表明 A. 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共产党宣言》‎ B. 马克思主义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各国的革命运动 C. 19世纪末欧洲不具备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D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灵活多变、缺乏普世价值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每一篇序言都是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可知,马克思针对不同的国家,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撰写7篇《共产党宣言》序言,主要是强调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共产党宣言》,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共产党宣言》,而不是体现马克思主义直接用于指导各国的革命运动,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欧洲是否具备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而是强调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共产党宣言》,排除C; D项说法错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有利于指导工人运动,排除。‎ ‎【点睛】“每一篇序言都是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是解题的关键。‎ - 13 -‎ 第II卷 ‎16. 家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家训节选(见下表)‎ 材料二:在家训形式上此期(晚晴)家训已经不是以传统的专著作为支撑门户的柱子了,而是以家书为主要形式。另外,并没有诸如家诫、家范、家训等名称的专门形式的家训单篇出现……‎ 左宗棠在给儿子孝威的信中说:“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人才不佳。人才日少,由于专心做时下科名之学(科举)者多,留心本原之学者少……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 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 ‎——摘编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1)据材料一,概述中国古代的家训思想(不得照搬照抄原文)。‎ ‎(2)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家训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 ‎(3)有学者认为晚清是家训的革新时期。据材料二对此观点加以论证。‎ ‎(4)综上,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家训。‎ ‎【答案】(1)思想:重视道德修养;灌输忠孝观念;提倡节俭治家;为官切勿贪腐;重视耕读传家。(5分)‎ ‎(2)因素:专制统治;科举制度;小农经济;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观念。(6分)‎ ‎(3)形式上革新:晚清主要以家书为形式,不以传统的专著或专门形式的家训单篇形式出现。‎ - 13 -‎ 内容上革新:强调经世致用,反对八股取士;重视工商业发展;具有爱国救亡意识或关注世界。(6分)‎ ‎(4)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家训思想。材料每一项对应一条内容,简单概括即可。第一条强调淡泊明志说明注重道德修养,第二条强调忠孝,第三条强调勤俭持家,第四条强调为官清廉,不能贪污腐败,第五条强调耕读传家。‎ ‎(2)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家训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结合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传统习俗等方面考虑。‎ ‎(3)本题考查晚清家训的变革。晚清家书的创新从材料中总结,第一段看出,“以家书为主要形式。另外,并没有诸如家诫、家范、家训等名称的专门形式的家训单篇出现”;从左宗棠的话语中可以分析出晚清强调经世致用思想,反对传统的八股取士制度;从李鸿章的言语中看出重视工商业的发展和关注世界文明,以及其中强烈的爱国救亡意识。‎ ‎(4)本题考查对待传统家训的评价。要注意评价类问题注重两面性,注重“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新性的继承传统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的演变·对儒家思想的评价和态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农业的特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学习西方的历程·洋务思想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社会中,资本主义的、商业的进取精神比较强,根据时人的记述,英国人比较粗犷、冷酷,专注于追求财富,这些精神是贪图安逸的旧制度的法国所缺少的。”‎ ‎——吉尔博:《工业革命中的需要因素》‎ 材料二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做“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刑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使科学技术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安定的英伦三岛 ‎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品4件,1750年7件,1760年14件。‎ ‎——摘自《美国经济史编》‎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优越条件?‎ - 13 -‎ 材料三 “17世纪和18世纪初,中国对欧洲的影响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得多。西方人得知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例如,伏尔泰(1694---1778年)用一幅孔子的画像装饰其书斋的墙。伏尔泰认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方人对中国的兴趣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答案】(1 )国人的进取精神;国内政局稳定。‎ ‎(2)变化内容:从对中国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感兴趣到对中国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变化原因:启蒙运动开展,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阻碍社会进步,西方人对中国儒家仁政思想感兴趣。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各国逐渐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推进,加强海外殖民扩张,西方人对中国丰富原料和广阔市场感兴趣。‎ ‎(3 )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和大量商品输出,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客观上,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促使新的经济因素,如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股新气息。‎ ‎【解析】‎ ‎【详解】(1)解题时紧扣材料“资本主义的、商业的进取精神比较强”、“这使科学技术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安定的英伦三岛”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 ‎(2)第一小问的解答紧扣材料“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的解答可以结合启蒙运动的影响、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开展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3)解题时紧扣材料“对中国经济发展” ,从自然经济的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18.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成功实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中央的点名批评。‎1930年6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就点名批评了毛泽东。他说:“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碍红军发展的两种障碍:一是苏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最明显的是四军毛泽东同志,他有整个的路线,他的路线完全与中央不同。”‎ ‎——刘宝东《从城市到乡村——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及意义》‎ - 13 -‎ 材料二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大革命失败后,关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党内出现了怎样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支撑各自观点的主要依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实践举措,简评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深远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深层次原因。‎ ‎【答案】(1)观点: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李:城市中心论;依据:毛:汲取南昌起义等失败教训;国情决定的(城市中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农村里敌人力量相对薄弱);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实践;李:苏联城市暴动的成功经验;共产国际的指示;马列主义的经典论述。‎ ‎(2)举措: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影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3)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实现了道路创新。‎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就点名批评了毛泽东。他说:“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碍红军发展的两种障碍:一是苏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可归纳得出毛泽东的观点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李立三的观点是城市中心论。依据材料“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结合所学从汲取起义失败教训、中国的现实国情、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成功经验等方面分析支撑毛泽东观点的依据。结合所学从苏联城市暴动的成功经验、共产国际的指示、马列主义的经典论述等方面分析支撑李立三观点的依据。‎ - 13 -‎ ‎(2)依据材料“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采取了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等实践和举措。结合所学可知,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使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3)综合上述材料中的信息及上述问题的作答可知,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深层次原因是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实现了道路创新。‎ ‎ ‎ - 1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