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最新版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七)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七)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 精耕细作 B.铁犁牛耕 C.封建土地私有制 D.自然经济 2.“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 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乃反,市罢,遂不得履。 ”材料中的 “市 ” A. 体现了草市的特点 B.主要商品是农产品 C.与坊的界限被打破 D.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3.北魏均田制规定:凡男年满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女二十亩。牛一头授田三 十亩,以四牛为限。露田禁买卖,老死还政府。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说法正确的是 A. 统一分配了全国的土地 B.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 C.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 D.改变了农业经营方式 4.“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如果这一土豪生活在唐朝,不 可能成为他显摆资本的是 A. 灌钢法制作的钢刀 B.精美的青铜酒器 C.艳丽柔和的粉彩瓷 D.胎质细洁的白瓷 5.范仲淹在一篇赋中写道 “器以象制,水以轮济,假一毂 (g ǔ)汲引之利,为万倾生 成之惠 ”,他所描述的工具是 A. 翻车 B.筒车 C.水排 D.风力水车 6.请你给下图确定一个主题,这一主题应该是 A. “师夷长技以自强 ” B. “民族工业的春天 ” C. “实业救国的浪潮 ” D. “近代工业的起步 ” 7.近代著名报纸《申报》曾刊文评论时事: “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 人,廉耻扫地矣。 ”“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 ”这一述评论反映出 A. 实现了男女之间的平等 B.近代工业冲击了传统观念 C.雇佣关系刚刚开始出现 D.近代工业促进报刊业繁荣 8.据地方志记载,至 1897 年,无论通都大邑、僻壤狭瞰,衣大布者不过十之二三, 衣洋布者已有十之八九。对于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B.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土洋结合生活方式普及 9.1905 年《时报》报道了一对青年婚礼的流程: “一、来宾入场。二、新人入场。 三、新人行结婚礼,相对三揖。四、唱歌奏乐。五、证人曹君宣读证书。六、来宾 祝词。七、来宾演说。八、唱歌散会。 ”其反映当时一些地区婚礼 A. 保留了较多传统 B.奢靡之风兴起 C.向近代文明转变 D.仪式较为繁琐 10.下图为公私合营江苏省如皋县棉布业股票,该股票可以用来研究 A. 三大改造的过程 B.市场经济的建立 C.国民经济的恢复 D.改革开放的成就 11.下表为新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 (单位:万吨 ),这一表格可以说明 年份 产量 收购 收购量占产量 (%) 1958 20000 5876.0 29.4 1959 17000 6740.5 39.7 1960 14350 5105.0 35 A. 国家收购比重与农业增长相协调 B.中国农民为国家的工业化做出了牺牲 C.社会主义建设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D.自然灾害是农业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 12.衣着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后,军装和干部服盛行的是 在 A. 新中国成立初期 B.全面建设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3.2008 年底,由国内 15 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了改革开放流行语征集活动,最终 选出全国十大流行语: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黑猫白猫、上网、改革开放、 北京奥运、炒股、中国特色、雄起。这些流行语 A. 反映了部分公务员思想观念转变 B.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发展 C.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变 D.表明中国互联网普及率高 14.早在 1624 年,英国议会就已经颁布《垄断法》,为新产品的第一个发明人授予 专利证书,提供不超过 14年的独占保护,垄断法终止了王权在创造专利上的特权。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B.使英国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C.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最终确立 D.使科技转换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15.英国首相福克斯最大的成就是废除了奴隶贸易, 法律规定从 1808 年 1 月起禁止 蓄奴,并指令英国海军在海上拦截各国船只,必要时使用武力制止贩奴。这一政策 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 B.福克斯是个强权人物 C.福克斯是人道主义者 D.英国成为了海上霸主 16.这部著作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 “看 不见的手 ”自行调节的理论。这一著作 A. 由英国杰出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创作 B.是英国重商主义政策废除的标志 C.作者是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 D.有助于克服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17.1890 年美国第一部反托拉斯法规定:任何契约、以托拉斯形式或其它形式的联 合、共谋,用来限制州际间或与外国之间的贸易或商业,是非法的。这一法规表明 美国 A. 私人垄断是美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B.政府在维护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托拉斯始终是依靠垄断价格获得暴利 D.是世界上最早干预经济的国家 18.罗荣渠指出: “生产单位规模大,技术和投资量增大, 使银行和国家在推进现代 化方面发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作用。 世界经济在 19 世纪后期出现爆炸性的大增长。 ” 导致材料中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 19.威廉洛克腾堡说 “1933—1938 年这 6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 ”,这一剧变 A. 改变了美国三权分立的体制 B.彻底消除了自由主义的政策 C.使美国彻底消灭了经济危机 D.影响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0.至 1923 年秋, (苏联 )谷物生产已基本恢复到了战前 1913 年的水平,进而在私 有制农业复兴的基础上,商贩们迅速活跃起来,据估计,私营商贩控制了全国商品 零售额的 75%。材料中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21.丘吉尔曾说过: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 俄国只有木犁, 而当他撒手人寰时, 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 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 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2.下图是三种不同经济时代的经济结构,从图二到图三变化的原因是 A. 第一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现代科技革命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 23.下图为 1948 年、 1962 年美国与西欧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黄金所占份额,该表格 说明了 A. 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B.美国对欧贸易逆差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D.西欧经济快速发展 24.撒切尔夫人根据现代货币主义的原则,紧缩公共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抑制 通货膨胀,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等措施,以此医治 “英国病 ”。 这里的 “英国病 ”指的 是 A. 货币危机 B.滞胀局面 C.劳资矛盾 D.自由放任 25.2015 年 4 月 25 日尼泊尔发生 8.1 级地震,造成严重的灾难,可以为其提供灾后 重建贷款的国际组织是 A.WB B.IMF C.WTO D.APEC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26.人类历史是一部各国、各民族由孤立、分散的历史发展成为彼此交融联系的历 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 139 年,伟大的汉武帝派官员张骞去寻找、 联络数十年前为匈奴所破 的大月氏。汉武帝接连派出好几支远征大军去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 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这时,贸易紧跟在胜利的中国旗帜之后。商路的安全有 了保证,人们的需求也随着外交使团的活动而大为发展。对于中国丝织品来说,情 况尤其如此。中国丝织品是各地最为需要的,至少占中国出口商品的 90%;剩下的 10%包括肉桂、大黄和优质铁。这些货物由商队沿着著名的 "丝绸之路 "来回运送。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新航路的发现,对于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 ⋯⋯ 表现为世界 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和人类眼界的开阔。 新航 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地区之间联 系加强的第一步。 ⋯⋯ 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世界市场的扩大,也开阔了人类的 眼界。地理知识不再囿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大陆,整个地球的外形弄清楚了,接近真 实的世界地图也制成了。 ⋯⋯ 美洲的白银大量涌进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 涨 ⋯⋯ 从事商业的人发了大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有固定地租收 入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削弱了。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 上 ) 》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开辟 “丝绸之路 ”的条件。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7.材料一 明太祖 ⋯⋯ 出于巩固内部统治和防御北元再起的考虑,又厉行海禁, 禁止私人出海贸易,也禁止外国商人来中国经商,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被长期保持 不变。 ⋯⋯ 永乐时,一方面继续实行海禁,另一方面又实行较为开放的政策,并出 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明中期以后,海禁时紧时松,中国海商和倭寇相勾结,出 现了嘉靖年间的倭患。隆庆以后,部分地开放海禁,私人海外贸易得以迅速发展, 明初制定的禁海政策至此基本瓦解。与此同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者陆 续来到中国沿海, 这给中国带来了机会, 使中国有可能融入世界潮流, “走上与西方 世界同步发展的轨道 ”,但也蕴藏着危机。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如果说 1971 年中 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 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 那么 30 年后, 中国加入世界贸 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30 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变化动地惊 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举足 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没有中国的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有了中国的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才能真正称得上 “世界 ”这个最有分量的字眼。 ——新华社社评《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 “海禁 ”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积极 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 28.追求工业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一直追寻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 在办洋务的封建官僚们主持下,中国开始有了一批官办的企业。这些企业 因为是使用新式机器,雇佣了大量工人,大体上按照西方的机器工厂的组织形式来 进行生产,已不同于旧有的官营工场手工业,所以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 是这些企业中很大部分是军事工业,它们的产品供应给国家和军队,并不作为商品 而出售,更不投放到市场上去。这些企业不但为封建官僚所控制,而且对外国资本 帝国主义有很大的依赖性。 材料二 材料三 经过对政治、经济、国际环境诸多方面利弊得失的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之 后, 大家认为必须从发展原材料、 能源、 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入手。 得出这样的结论, 其理甚明。设想多发展轻工业,按一般常识讲,一定是投资省、见效快,又能改善 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没有机器制造业,发展轻工业的装备 从哪里来?没有钢铁等基础工业,机械制造的原料从哪里来?没有能源和交通运 输,整个经济又怎么运转?仰赖进口么?办不到。一是我们没有钱,二是西方资本 主义国家对我们实行禁运和封锁。全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援也不现实。特别是 当时美帝国主义实际上还同我们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我们亟需建立军事工业以增强 国防力量。这些因素是客观现实,不是我们的主观意志可以改变的。 ——薄一波在《若干重大历史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对中 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工业建设的特点及其原因。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表现。图片中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而出现的,另外再依据 “刀耕火种 ”、 “石器锄耕 ”等信息可知应是生产工具方面, 因此小农经济下应该是 “铁犁牛耕 ”,B 项符合题 意。 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准确解读能 力。材料中引文的大意为:郑国有个人要买鞋,先量了自己脚的大小,然后把计量脚大小 的尺码放在椅子上。 他到了集市, 才想起忘了带尺码,已经到鞋铺,他说 “我忘了带尺码。 ” 于是返回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结束,于是他没有买到鞋。强调了在当时市的开发受 时间的限制, D 项符合题意; A、B 两项与题意无关, C 项与题意相反。 3.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均田制。材料中主要强调了北魏均田制的实行使北方的农民有 了一定的土地以及耕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 项符合题意; A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均田制是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而不是统一分配全国的 土地, B 项 “彻底 ”的表述不符合史实, D 项 “改变 ”的表述不符合史实。 4.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唐朝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根据材料 “如果某一土豪生活在唐朝 ” 可知该题的时间范围是在唐朝,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艳丽柔和的粉彩瓷出现在明清时期, C 项不可能出现,符合题意。 5.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灌溉工具。题干中 “水以轮济,假一毂 (g ǔ)汲引之利, 为万倾生成之惠 ”主要强调了两点,一是利用水,主要利用水力作为动力提水,二是灌溉之 用,为此可以直接排除 C 项 (鼓风冶铁 )、D 项 (利用风力 );而翻车与引文特点不符合,排除 A 项,故选 B 项。 6.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对图示中的企业名称信息 进行归纳,由企业名称可知有洋务运动时期的企业,也有民族工业,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洋务企业和近代民族企业的创办都推动了中国的工业近代化, D 项符合题意; A 项仅符合 洋务运动的企业; B 项 “春天 ”是在一战时期; 实业救国浪潮开始于甲午战后, 一战期间达到 高潮,而图中所示企业多在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创办,排除 C 项。 7.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根据材料 “各女工种种丑态 ”、 “男女 相淆 ”可知,近代中国工业的兴起冲击了原有的 “男女有别 ”的传统思想观念,故选 B 项。 8.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题中材料 “衣大布者不过十之二三, 衣洋布者已有十之八九 ”反映的是在西方经济势力的入侵下,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 国成为了殖民国家的原料产地与商品倾销地, A 项符合题意。 9.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近代中国婚姻习俗的变化。材料中婚礼的流程反映了近代婚姻 习俗发生了重大进步,表现出中西合璧、土洋并存的特征,即向近代文明的转变, C 项符 合题意。 10.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由题干图片中的 “公私合营 ”判断应该是三大改造时 期,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公私合营 ”是三大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 采取的方式, A 项符合题意。 11.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农业政策。解题时要紧扣表格中的时间及 数据变化,由时间可知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由收购量的比重可以看出当时国家从农民身 上、农业领域拿走太多,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粮食产量下降,这反映了存在牺牲农 民利益的现象, B 项符合题意; A 项 “协调 ”的表述不符合题意, C 项与题意相反, D 项在材 料中无法体现。 1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服饰的变化。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末,中国民众服饰的样式和颜色趋于单调, “军装和干部服盛行 ”,据此分析可知应该 是文革时期,故选 C 项。 13.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由题干中 “改革开放流行语征集活动 ”明确题 干的时间范围,即改革开发后,而依据流行语的内容可知其反映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所 发生的巨大变化, C 项符合题意; A、B、D 三项的表述均不能全面概括题意。 14.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材料中英国颁布 “垄断法 ”,保护专利, 因此 “终止了王权在创造专利上的特权 ”,为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A 项符合 题意; B、C 两项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 D 项与题意无关。 15.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发展。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需要大量的自由 劳动力,为此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废除奴隶贸易的现象, A 项符合题意; B、 C 两项与题意无关,三次英荷战争的结果是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 D 项在时间上不符合题 意。 16.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由贸易主义的理论。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国富论》是现代经 济学的开山之作,后来的经济学家基本是沿着他的方法分析经济发展规律的,这部著作也 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看不见的手 ”自行调节 的理论,据此分析可知 C 项符合题意; A 项与题意不符合,材料是亚当 ?斯密的著作; B 项 不符合史实, 1846 年“谷物法 ”的废除 ,标志着英国从重商主义向自由贸易的转变; D 项表述 不符合史实,自由贸易主义理论的盛行后来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17.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垄断组织的影响。由已学知识可知托拉斯是垄断组织的一种形 式,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反垄断的法规,是政府在保护自由主义经济, B 项符合题意; A、 C 两项在材料中无体现, D 项的表述符合史实,但偏离题旨。 18.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工业革命。解题时需要紧扣 “19世纪后期 ”,即工业革命时期, 又据材料中 “现代化 ”等信息可以得出材料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工业革命,故选 D 项。 19.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经济危机。由题干信息 “1933—1938 年这 6 年,标志着美国制度 上的剧变 ”可知,美国面对经济危机实施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强力干预社会 经济的先例,并因此结束了高度放任自由经济的时代,对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 D 项符合题意; A 项的表述与史实不符合,美国一直是三权分立的体制, B、C 两 项 “彻底 ”的表述不符合史实,因为只要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能 彻底消灭。 20.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题中材料 “商贩们迅速活跃起来 ”、“私营商贩控制 了全国商品零售额的 75%”反映的是当时苏联自由贸易的发展, 这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是一 致的, B 项符合题意; A 项共产主义政策拒绝 “自由贸易 ”,C、D 两项与题意无关。 21.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解题的关键是对引文的准确解读,引文主要强调 的是 “斯大林时期俄国取得了巨大成就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时期建立了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把俄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工业国, D 项符合题 意;而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与农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排除 A 项;斯大林模式弊端此后日益暴露,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排除 B 项;合理地吸 收西方国家经济建设经验指的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C 项与题意不符合。 2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科技进步的影响。依据图示中的 “传统农业 ”“现代工业 ”“知识产 业 ”等信息可知,图一、图二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图三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 产物,据此分析可知从图二到图三变化的原因是是科技的进步, C 项符合题意; A、B 两项 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 D 项与题意无关。 23.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欧经济的发展。依据表格所知,西欧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黄金 所占份额不断上升,在 1962 年超过了美国。但在 1948 年所占比例和美国差距较大。这些 变化体现了西欧的发展,但究其原因主要是此时欧洲开始联合并产生了重大作用, D 项符 合题意。 A 项是在两极格局解体后, D 项发生在 20 世纪 70 年代, A、D 两项在时间上不符 合题意; B 项与题意无关。 24.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 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经济的滞胀局面。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进 入 20 世纪 70 年代,过分强调国有化和社会福利政策的消极后果逐渐显现出来,英国出现 了经济停滞不前、 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的 “滞胀 ”局面, 被称为 “英国病 ”,B 项符合题 意。 25.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世界银行的相关史实。由题中材料 “提供灾后重建贷款 ”可判断 应该是世界银行,地震过后为了重建需要的是长期贷款,而世界银行的宗旨是向成员国提 供长期国际贷款和技术援助, A 项符合题意; B 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稳定国 际汇率, C、D 两项世界贸易组织与亚太经合组织,均不提供贷款,排除 B、 C、D 三项。 26.(1)历史条件:西汉丝织业的发展;张骞沟通与西域的关系;对匈奴战争的胜利,为商路 提供了保障。 (2)影响:引发了 “商业革命 ”;加强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促进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开阔了人类眼界,丰富了地理知识;引起了 “价格革命 ”;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 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丝绸之路与新航路的开辟。 第(1)问的解答需要综合材料信息及已学知识,首先需要明确中国丝织业的发达,其次结合 材料一中 “张骞去寻找、联络数十年前为匈奴所破的大月氏 ”“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归 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 ”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的解答需要紧扣材料信息归纳,依据材料中 “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和人类眼界的开 阔 ”“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 ”“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 ”“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 力量愈益增长,有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削弱了 ”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 27.(1)危害:给中国的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带来了沉重打击,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 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中国在近代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2)影响: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是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使世贸组织更 加完整,真正称得上 “世界 ”。 背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决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世界的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 势不断加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对外贸易。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海禁的危害可以从两个方面 分析归纳,一是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2)问, 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第一小问需要紧扣史料,结合材料中 “标志着 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世界贸易组织才能真正称得上 ‘世界 ’这个最有分量的字眼 ”等 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背景可以从中国的对外开发、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多 极化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等方面归纳。 28.(1)特点: 封建政府主导; 侧重发展军事工业; 商品与市场联系少; 对外国有很大依赖性。 影响: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特点:民族工业发展较快,行业大大增多;轻工业发展较快,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企业 分布不均衡,集中在东南沿海和通商口岸。 (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新中国成立前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巩固国防 的需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工业的发展情况。 第(1)问, 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题中材料 “封建官僚们主持 ”“大 部分是军事工业 ”“不作为商品而出售,更不投放到市场上去 ”“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有很大 的依赖性 ”等信息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洋务运动企业的影响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图示信息可以从行业分布、轻 重工业的比重、企业分布等方面分析归纳。 第(3)问, 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知识运用的能力, 第一小问依据题中材料 “从发展原 材料、能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入手 ”可得出重视重工业,第二小问需要结合当时的背景分 析归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