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五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件(共37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五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件(共37张)

- 1 - 阶段特征 知识概览 - 2 - 阶段特征 知识概览 - 3 - 阶段特征 知识概览 - 4 - 阶段特征 知识概览 - 5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 6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 7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二、东西方先哲 - 8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 9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四、 “ 亚洲觉醒 ” 的先驱 - 10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 11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五、无产阶级革命家 - 12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 13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 14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 15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六、杰出的科学家 - 16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 17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1 . 全面性原则 : 坚持两点论和一分为二的观点 , 应从积极性和消极性、进步性和反动性、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等方面全面评价。 2 . 阶段论和方面论结合的原则 : 从纵的关系上 , 历史人物有时间阶段上的划分 , 在不同阶段对历史人物做出不同评价 ; 在横的关系方面 , 历史人物又具有多重性 , 如有的人是英雄与暴君集于一身 , 评价时应采用方面论的方法。 3 . 发展性和长远性原则 : 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角度去评价 , 从是否顺应历史进步潮流、是否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角度去评价。 4 . 主流性原则 : 要分清历史人物的主流与支流 , 政治活动与个人生活方面的差别 , 不能以偏概全 , 不能以个人道德标准代替历史进步的标准。 - 18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5 . 阶级性原则 : 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观点与阶级分析的方法 , 但反对贴阶级标签 , 反对苛求古人。 6 . 实践的原则 : 从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 , 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 实践效果好坏及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评价。 - 19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例题 1 (2018 课标全国 Ⅰ ,47) 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在建国初 , 由于国力弱小 , 加之受华盛顿 “ 中立政策 ” 的影响 , 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 19 世纪后 , 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 , 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 1933 年罗斯福上台后 , 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 “ 睦邻政策 ”, 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 , 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 1934 年 , 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 , 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 , 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 , 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 1939 年欧战爆发前 , 美国已和 11 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 , 双方贸易迅速发展。 —— 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 20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说明华盛顿 “ 中立政策 ” 和罗斯福 “ 睦邻政策 ” 基本特征的不同。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说明罗斯福 “ 睦邻政策 ” 的作用及其实质。 命题分析 : ① 能力 : 本题通过对材料的分析 , 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以及论证和阐释问题的能力。 ② 知识 : 本题考查美国总统华盛顿和罗斯福对拉美地区的政策。 - 21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解题思路 : ① 找题眼 :“ 中立政策 ”“ 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 ”“ 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 ”“ 睦邻政策 ”“ 采取一系列措施 …… 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 ” 。 ② 组织答案 : 解题时首先根据材料提取 “ 中立政策 ” 和 “ 睦邻政策 ” 的含义 , 前者不参与国际事务 , 后者则是积极参与拉美事务 , 由此解答第 (1) 问 ; 第 (2) 问答题时要从时间概念入手 , 联系法西斯势力扩张的时代特征 , 从美国国家利益的角度说明 “ 睦邻政策 ” 的作用和实质。 参考答案 : (1) 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 ; 积极参与拉美事务。 (2) 作用 : 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 , 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 ; 扩大美国对外贸易 ,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 实质 : 以新的形式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控制 , 维护美国根本利益。 - 22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例题 2 (2017 课标全国 Ⅰ ,47) 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前 544 年 , 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 “ 文明 ” 象征的乐舞与歌诗 , 皆能一一点评 , 得其精髓 ; 对于各国政治现状 , 他也能作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 , 为 “ 文身断发 ” 的 “ 夷人 ” 聚居之处 , 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 23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 , 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 , 只因要出访他国 , 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 , 徐君已死 , 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 , 季札说 , 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 ,“ 始吾心已许之 , 岂以死倍 ( 背 ) 吾心哉 ” 。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 , 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 , 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 , 但季札坚拒 ,“ 弃其室而耕 ”, 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 “ 贤人 ” 。 —— 据《史记》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 “ 贤人 ” 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 - 24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命题分析 : ① 能力 : 本题以春秋时期的季札作为命题视角 , 通过提供有关季札的材料 , 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分析论证的能力。 ② 知识 : 季札的历史贡献。 解题思路 : ① 找题眼 :“ 季札 …… 皆能一一点评 , 得其精髓 ”“ 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 ”“ 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 , 但季札坚拒 ” 等。 ② 组织答案 : 题目材料反映了季札的文化观和守信、拒绝王位等信息。第 (1) 问要求说明儒者尊季札为 “ 贤人 ” 的 “ 原因 ”, 实际上就是比较儒家思想与季札行为的契合点 , 因此 , 从儒家思想的 “ 礼 ”“ 信 ”“ 义 ” 等方面分析即可。第 (2) 问围绕季札出使的 “ 文化意义 ” 设问 , 从文化交流、文化认同等方面回答即可。 - 25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参考答案 : (1) 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 ; 挂剑于墓 , 与儒者重 “ 信 ” 契合 ; 拒绝继承王位 , 符合儒家礼义观念。 (2) 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 , 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 ; 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 - 26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例题 3 (2017 课标全国 Ⅲ ,46) 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材料  全国解放后 , 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 , 少数商人投机 , 哄抬物价。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 , 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 , 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 即统购统销 , 被中央采纳实施。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 “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 的设想 , 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 ,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 ; 在生产计划方面 , 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 ; 在市场方面 , 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 1979 年春 , 陈云指出 :“ 六十年来 , 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 : 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 , 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 ”, 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 —— 摘编自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等 - 27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1) 根据材料 , 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 ,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简述陈云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 经济建设的贡献。 命题分析 : ① 能力 : 本题以有关陈云的材料为载体 , 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以及阐释问题的能力。 ② 知识 : 陈云的经济思想和贡献。 - 28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解题思路 : ① 找题眼 :“ 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 ‘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 的设想 ”“ 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 ” 等。 ② 组织答案 : 第 (1) 问第一小问 , 根据材料 “ 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 即统购统销 ”“ 改进经济体制的 ‘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 的设想 ”“ 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 ” 得出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市场 , 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结论。第二小问 , 根据材料 “ 全国解放后 ”“ 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 ” 等并结合所学知识 , 可得出背景为苏联的经验教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 (2) 问 , 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和当时我国实际进行思考。 - 29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参考答案 : (1) 主要经济思想 : 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市场 , 计划为主市场为辅。背景 : 苏联的经验教训 ;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 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 突破了苏联经济模式的限制 , 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 ; 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点演练 1 .(2018 课标全国 Ⅲ ,47) 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 “ 安史之乱 ” 后 , 一些藩镇跋扈割据 , 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 (805—820 年在位 ) 整顿赋税 , 裁减冗员 , 放免宫女 , 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 “ 削藩 ” 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 , 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 ( 今四川中南部 ) 与浙西镇 ( 今苏南、浙西地区 ), 取得胜利 , 割据多年的魏博镇 ( 今冀南、豫北 ) 主动归顺。 814 年 , 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 ( 今河南南部 ), 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 , 将帅不肯出力 , 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 , 取消宦官监军制度 , 将帅自行处理军务。 817 年平定淮西 , 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 , 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 , 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 , 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 “ 元和 ”, 史称 “ 元和中兴 ” 。 ——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 30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 31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1) 根据材料 , 概括唐宪宗平定 “ 跋扈 ” 藩镇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 , 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 参考答案 : (1) 开源节流 , 增加朝廷财政收入 ; 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 ; 灵活调整征讨策略 ; 剿、抚并用。 (2) 维护国家统一 ; 加强中央集权 ; 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 32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解析 :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唐宪宗的 “ 元和中兴 ” 。第 (1) 问 , 根据材料 “ 整顿赋税 , 裁减冗员 …… 财政状况开始好转 ” 等信息 , 可得出开源节流 ,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 根据材料 “ 任用主张 ‘ 削藩 ’ 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 ”“ 先后讨伐 …… ” 等信息 , 可得出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 ; 根据材料 “ 取消宦官监军制度 , 将帅自行处理军务 ” 等信息 , 可得出灵活调整征讨策略 ; 根据材料 “ 讨伐 ”“ 主动投附 ”“ 分割裁减 ” 等信息 , 可得出剿抚并用。第 (2) 问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从中央集权、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等角度说明即可。 - 33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2 .(2018 课标全国 Ⅱ ,47) 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材料   三娘子 (1550—1613), 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 , 深受俺答汗器重 ,“ 事无巨细 , 咸听取裁 ” 。三娘子生活的时代 , 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 200 年。 1570 年 , 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 , 双方关系顿时紧张 , 在三娘子的劝说下 , 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 , 封俺答汗为顺义王 , 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 , 蒙汉人民 “ 醉饱讴歌 , 婆娑忘返 ” 。三娘子本人也 “ 勒精骑 , 拥胡姬 , 貂帽锦裘 , 翱翔塞下 ” 。在三娘子的辅佐下 , 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 , 后明朝赐名为 “ 归化 ” 。 1581 年 , 俺答汗去世后 , 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 , 继续与明朝通好 , 明、蒙 “ 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 , 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 。 ——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 34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 参考答案 : (1) 多年战争 , 人民渴望和平 ; 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 ; 个人能力与威望。 (2) 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 ; 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 ; 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 解析 : 本题从考查知识上看 , 主要考查明朝时期为蒙汉修好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 —— 三娘子 ; 从考查能力上看 , 主要考查概括能力和评价能力。第 (1) 问要求 “ 概括原因 ”, 要注意从当时局势发展的需要和个人能力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总结。第 (2) 问要求简要评价历史功绩 , 回答时应主要从三娘子的活动产生的积极影响方面来思考 , 要重点思考其活动对 “ 蒙汉关系 ” 和 “ 草原发展 ” 两个方面的影响。 - 35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3. 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 , 即一个皇帝逝去后 , 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 , 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 , 王安石 “ 变风俗 , 立法度 ”, 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 , 诏 “ 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 ” 。南宋建炎初 , 有人提出 “ 自绍圣以来 , 学术政事败坏残酷 , 致祸社稷 , 其源实出于安石 ” 。于是 ,“ 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 ” 。 ——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宋史》记熙丰 ( 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 ) 事实者 , 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 , 而元人因而袭之 , 皆反对党之言 , 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 ( 王安石 ) 处 , 皆一一详辩之 …… 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 , 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 梁启超《王荆公传》 - 36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1) 根据材料一 , 分别指出两宋时期人们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 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 参考答案 : (1) 北宋时期人们褒扬王安石 , 认为王安石变法对朝廷有功 ; 南宋时期人们贬斥王安石 , 认为北宋灭亡根源于王安石变法。 (2) 目的 : 弘扬历史上的改革精神 ; 推进改革 , 挽救民族危亡。方法 : 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 ; 考订历史材料的真伪。 - 37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解析 : 本题考查对王安石的评价分析能力。第 (1) 问 , 比较容易解答 , 根据材料信息回答即可。第 (2) 问 , 根据材料二的有效信息 “ 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 , 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 可知梁启超高度评价王安石 ,“ 目的 ” 需结合梁启超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 “ 方法 ” 从 “ 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 ” 得出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 , 从 “ 皆一一详辩之 ” 得出考订历史材料的真伪。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