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 1.《史记》记载:“……而师尚父(姜尚)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该材料直接反映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度 D.王位世袭制 2.西周建立后,设立了71个诸侯国,其中姬姓王国达53个。由此可见,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王族 B.异姓功臣 C.平民 D.先代贵族 3.商代对神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认为占卜、祭祀是与神灵沟通的有效手段,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这表明商代 A.贵族统治受到削弱 B.商王权力受到很大制约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商王借此强化王权专制 4.“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基于这种认识,秦始皇 A.推行郡县制 B.攻打匈奴 C.焚书坑儒 D.严刑峻法 5.从本质上看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①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 ②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 A.①正确,②不正确 B.①不正确,②正确 C.①②都正确 D.①②都不正确 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唐之于汉的“变动”体现在 A.皇帝制度的确立 B.郡县制的实行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D.三省六部制的实行 7.北宋中央设立的分割宰相财权的是 A.参知政事 B.三司使 C.枢密使 D.转运使 8.“朝为田舍朗,暮登天子堂”是中国古代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投笔从戎戍边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作官吏幕僚 D.参加科举考试 9.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10.“军国大计,周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描述的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内阁 D.军机处 11.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下面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一组镜头 A.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英国国旗在飘扬 B.民众在抗议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C.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D.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 12.中国近代史上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勒索赔款 B.直接威胁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 C.为了争夺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市场 D.英国在海上拥有绝对优势 13.近代最早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方案的人物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刘永福 D.洪仁玕 14.孙中山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他说的是 A.七国之乱 B.胡惟庸案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5在《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资本输出的条款是 A.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 D.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16..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没有能实现瓜分中国图谋的最主要原因 A.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B.列强间矛盾斗争加剧 C.中国人民长期的不屈的斗争 D.帝国主义改变了侵华政策 17.为纪念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某个重大历史事件,有诗赞曰:“武昌礼炮震清宫,志士仁人浩气雄。热血终浇民主树,丹心已铸自由钟。”该作者称赞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8.有学者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国2 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铁和血铸成的句号。这主要是指辛亥革命 A.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B.确立了西方的民主制度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赢得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 19.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学校3 000余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现场悬挂“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条幅。这场运动 A.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 B.扭转了中国的外交弱势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0.“这是一次大约12(实为13)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在上海法国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开始,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湖上(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中继续讨论。”这次会议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制定了土地革命路线 C.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标志着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21.近代中国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甲午海战 2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②④①③ 23.决定中国民主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最主要依据是 A.共产国际的指示B.苏俄的革命经验C.中国的特殊国情D.毛泽东思想 24.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25.中国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26.实物资料是一种历史证据。二战中,日本侵略者对人类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下列可用来证明日军所犯罪行的史料包括 ①731部队相关遗址 ②南京大屠杀惨案相关遗址 ③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照片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7.“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D.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28.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是 A.转战陕北 B.渡江战役 C.发起三大战役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29.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30.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陕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上上签”。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蒋介石的失败是必然的,这是“天意” B.“民意”指反蒋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C.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真正原因 D.中共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基础,“得人心者得天下”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 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 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 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一一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一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 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顸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童。 一一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 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一一牽沧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 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2分)。这一举措对两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 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4分)。这反映出中 央与地方的关系如何(2分)? (3) 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3分)。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3分)。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 一一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 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固然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一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三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一一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天朝田亩制度》在劳动产品分配上的措施(2分)并简要评价《天朝田亩制度》(4分)。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4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许多青年低估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的理由(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2分) 33.列举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四个主要条约(4分)。 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30小题,60分) 1----5: AACAC; 6----10:DBDDD; 11----15:CCDCC 16----20:CDCAA; 21----25:BCCBA; 26----30:ACDCA 二、非选择题(3小题,40分) 31.(1)意图(2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影响(2分):形成了二元体制。 (2)特点(4分):①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用本地人;②属吏为本地人。 关系(2分):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或答地方仍有较大权力)。 (3)特征(3分):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 (4)趋势(3分):地方权力被削弱,权力集中于中央。 32.(1)措施(2分):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 评价(4分):①反映了农民阶级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②休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2) 观点(4分):①给封建主义致命的一击; ②使人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理由(8分):①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③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④民主共和之路十分艰难。 (3)道路(2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3.四大条约(4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