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湖北省湖北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湖北省湖北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

湖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 ‎ ‎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知名学者认为: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下列言论与“轴心时代”相符的是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美德即知识”‎ 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我的破矛屋……风雨能进,国王不能讲”‎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人是万物的尺度”‎ ‎2.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西汉自宣、元以后,任职丞相者共18人,其中就有14人以明习经学起家。上述现象 A.说明丞相素质得到了提升 B.表明儒学已成为正统思想 C.是“独尊儒术”实施的结果 D.有助于广大平民参与政治 ‎3.在中国古代,儒学只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能弥补这一缺陷的是 ‎ A.荀子以法律强化道德的约束力 B.董仲舒将德治与大一统相结合 ‎ C.理学使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D.明清之际强调道德的实用价值 ‎4.李贽推崇反礼教的《西厢记》和《拜月亭》,欣赏不受儒学束缚的司马迁、李白和苏轼。此外,他还提倡以鄙俗浅白的口语反映百姓生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李贽的离经叛道的个性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抑商政策的松动 ‎5.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言:“两淮岁课百余万,安所取之?取之商也……若束缚之,急使之,一无乎所顾,今天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输九边以为兵食者乎?”这反映出顾炎武 ‎ A.萌发民本思想 B.主张经世致用 C.提倡轻徭薄赋 D.倡导工商皆本 ‎6.普罗泰格拉认为,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这说明他 ‎ A.主张以教育培养道德 B.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 ‎ C.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 D.仍抱有传统神学观念 ‎7.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 “俗语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反映“俗语学校”教育 A.意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 B.渗透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 C.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 D.重在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 ‎8.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神学观点,恢复了 信徒对上帝的虔诚信仰,开创了一种德意志式的宗教理念,这表明马丁·路德 A.重现了古典文化的辉煌 B.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D.打破了宗教文化的垄断 ‎9.“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上述材料体现了 ‎ A.天赋人权观念 B.人民主权观念 C.社会契约观念 D.三权分立观念 ‎10.唐代的印刷品主要为儒、佛、道经典。宋代印刷的文献,则无所不包:史地、方术、诗文、戏曲、医学、方剂……造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文化教育的兴盛 ‎ C.印刷技术的进步 D.重文轻武的政策 ‎11.下图是根据《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整理的中国古代农学家历史分布示意图 图示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农业经济得到急剧发展 B.社会发展促进农学兴盛 C.民众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DD.抑商政策加强日趋明显 ‎12.赵华同学想了解中国古代中医药方面的知识,上网搜索“中医药”。下列信息正确的是 A.东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B.《本草纲目》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C.《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D.中国古代医药学相当发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13.下图是“车、马”二字在不同时期的字体,符合汉字演变顺序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④③ D.③④①②‎ ‎14.北魏孝文帝5岁即皇帝位,重视汉族文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他可能读过的诗句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固时俗之工巧兮,個规矩而改错 C.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15.元代作家夏伯和指出“院本大率不过谑浪调笑,杂剧则不然,君臣如《伊尹扶汤》、母子如《伯俞泣杖》、夫妇如《杀狗劝夫》、朋友如《管鲍分金》……又非唐之传奇,宋之戏文、金之院本所可同日而语矣。”据此可知作者强调元杂剧 A.注重演绎历史故事 B.达到古代戏曲的高峰 C.呈现世俗化、娱乐化趋势 D.具有伦理教化功能 ‎16.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B.英国责任制内阁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 D.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体系 ‎17.达尔文曾说:“尽管人类是一个更先进、更聪明的物种,但人类已经失去了他们特殊的位置,现在已经被视为有机世界的一部分。”这说明达尔文的进化论 A.认为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B.强调了人与其他物种的本质不同 C.不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                         D.提高了人在整个自然界中的地位 ‎18.1900年4月物理学权威开尔文勋爵指出,“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未来的物理学家只需要做些修修补补的工作就行了”。下列发现打破了开尔文勋爵这一结论的是 ‎ A.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 C.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D.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 ‎19.下表为不同时期荷兰、英国和美国的就业结构,导致表中数据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是 荷兰(%)‎ 英国(%)‎ 美国(%)‎ ‎1890年 工业 ‎32‎ ‎43‎ ‎24‎ 服务业 ‎32‎ ‎41‎ ‎38‎ ‎1998年 工业 ‎22‎ ‎26‎ ‎23‎ 服务业 ‎78‎ ‎72‎ ‎74‎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B.量子力学的建立和发展 ‎ C.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D.美国出现了“新经济”‎ ‎20.钱乘旦评价某一事件时说:“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这一事件 ‎ A.体现了“体用统一思想” B.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 C.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以建立共和国为根本目标 ‎21.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借助希腊、罗马古典文化,19世纪戊戌变法托古改制,二者共同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B.统治势力的顽固、强大 C.新兴的思想诞生之初薄弱 D.新兴经济、新兴阶层相对弱小 ‎22.严复在1913年发表的《思古篇》中写道:“……且诸公所以醉心于他族者,约而言之,什八九皆其物质文明已耳。不知畴国种之阶级,要必以国性民质为之先,而形而下者非所重也。中国之国性民质,根源盛大,岂可厚诬?”材料表明严复 A.重拾“中体西用”思想 B.批评晚清以来的西潮澎湃 C.主张学习西方政治文明 D.质疑中国之“国性民质”‎ ‎23.吴虞在1916年致陈独秀的信中强调:“不佞常谓孔子自是当时之伟人,然欲坚执其学,以笼罩天下后世,阻碍文化之发展,以扬专制之余焰,则不得不攻者,势也。”这表明吴虞 A.主张尊重孔子 B.认为孔子阻碍了社会进步 C.反对传统儒学 D.希望完全学习西方思想 ‎24.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25.1912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国家社会主义……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据此推断孙中山 A.发展了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思想 B.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以改造中国 D.认为铁路交通为国家富强的根本 ‎26.毛泽东的某文献如下论述:“在这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却改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在革命的阵线上说来,则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该文献应该发表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7.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头像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时代》周刊介绍到:“’航空母舰’在13年里转了第二圈。”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他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B.他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规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他的南巡谈话,为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提供了基础 D.他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28.作家王蒙曾说:“1956年‘双百’方针刚刚提出时便立见成效,很快就出现了新的各种 ‎ 各样的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这表明“双百”方针 A.开创了文艺创作新途径                         B.树立了新艺术创作方式 C.鼓舞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D.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宗旨 ‎29.艺术家们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 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这里的“艺术家们”‎ A.注重人物真实刻画 B.追求微妙色彩变化 C.表现手法比较抽象 D.追求神韵意趣结合 ‎30.二战后,某戏剧在巴黎比伦剧院首演,演出尚未结束,观众便成群结队地离开剧场,只有一小部分人坚持下来。而且对该剧给了高度赞扬,后来这出戏在美国一所监狱上演时,出人意料的受到囚犯们的热烈欢迎。据此分析,下列作品与该戏剧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西风颂》 ‎ C.《战争与和平》 D.《等待戈多》‎ 二、非选择题(3小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40分。)‎ ‎3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政治之所以腐败,人民之所以受难,最大的祸根就是专制君主。为此他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恢复宰相制度,使宰相有职有权,能与天子“同议可否”。重视学校的作用,认为学校不但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应当成为“公其非是”的议政机关。要把学校发展成含有近代意义的议会机关,要求将决定是非的最高权力从天子手中转移到学校。他还主张将郡县制和分封制结合起来,加强地方的独立性和自立性。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他所谓的“天下之法”,也就是使天下之人都能”自私”、“自利”,或都能“各得自私、各得自利”之法。‎ ‎ ——摘编自武树臣《黄宗羲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材料二 他(孟德斯鸠)批评共和政体容易走向“极端平等”,形成许多“小暴君”,“…‎ 主张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妥协,建立开明君主立宪制,也就是受国家基本法律约束的君主执政。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来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他盛赞英国的政治制度用法律保障了资产阶级自由发展,使国力日益强盛……‎ ‎ ——摘编自王美芝《浅析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主要主张及产生的历史背景。(6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黄宗羲与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并分析二者思想主张产生差异的原因。(10分)‎ ‎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启蒙运动源自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开始怀疑。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 材料三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2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6分)‎ ‎33.(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在当代最有益且最具想象力的书中,做了如下的结论:“古代的中国,他们苦心经营,完成最完美的社会形态,犹如一个典型的模范社会……中国创造了为今日人们已知的,最高级的世界文明……中国的伟大吸引了我,使我感触良多……这个国家的伟人们,跟我们的人比起来,代表更高一层的文化水平……一些君子型的人物……代表一种非常高尚社会的典型。”‎ 尽管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纸、丝、印刷术和瓷器,但我们还不能认定中国是一个工业上善于发明的民族。尽管他们在艺术上有创作的天才,发展他们自己的艺术形式,而且达到非其他民族、非任何时代所可比拟的完美境界。但在1912年以前,他们仍然满足于古代的经济方式,嘲笑那种可以增如效率、节省人力的政策。虽然他们是世上第一个使用煤炭作燃料的民族,虽然他们早于公元前122年即有小量的开采煤矿,但他们并没有发明什么机器来节省人力。以致至今仍有大部分的矿产资源未开采。虽然他们早知道如何制造玻璃,但他们却宁愿自西方输入这些东西。……在举止方面,中国比较喜欢彬彬有礼的传统规矩和学问,而不欣赏刺激的、变化的和财阀政治。中国在对世界所贡献出的许多伟大的文化中,对于物质技术生活的贡献最弱。‎ ‎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 评价上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某一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3小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40分。)‎ ‎31.(16分)‎ ‎(1)主张:反对封建专制、主张限制君权;重视民意,发挥学校的议政作用;中央和地方适度分权;以法律保障私有权利。(每点1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 背景:明清之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加强;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每点2分,共4分)‎ ‎(2)相同:都主张通过分权来限制君权;都主张法治;都主张建立代表民意的机关;都维护君主制。(每点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 不同:黄宗羲的思想本质上仍然是传统儒家思想;孟德斯鸠的思想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每点2分,共4分)。‎ ‎ 原因:明清之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每点1分,共2分)。‎ ‎32.(12分)‎ ‎(1)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在在思想文化领域,局限于社会上层和知识阶层;‎ 宗教改革则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较广泛。(每点2分,共4分)‎ ‎(2)新航路的开辟和近代科学的兴起引发了信仰危机。(每点1分,共2分)‎ ‎(3) 国家学说:建立契约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受人民严格监督。‎ ‎ 人民主权说: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自由并不是不受限制的自由。‎ ‎ 法治学说: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6分)‎ ‎33.(12分)‎ 示例一 观点:中国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建立了完美的社会形态和高水平文化。‎ 史实: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就建立了封建制度,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和指南针代表当时世界科技的先进水平,后来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复兴;中国儒家思想不但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传入欧洲,有利于启蒙运动的兴起等。‎ 示例二 观点:中国古代虽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在近代技术和工业生产方面发展缓慢。‎ 史实:中国古代虽然创造了辉煌的科技和文化,但是这些大多是古代经验的总结,不具有近代科技的基本特征,也没有起到促进中国社会性质发生质变的作用;到了鸦片战争后,由西方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门户,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在洋务运动时,工业文明才自西方传入中国。‎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