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揭阳三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第一次阶段考试卷 ‎ ‎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20题共60分)‎ ‎1.“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段话说明,该时期(  )‎ A.经济领域已发生较为深刻的变化 B.面临激烈的社会变革与经济转型 C.处于王室衰微与诸侯纷争的境地 D.经济迅速发展与周王室权势渐强 ‎2.孔子主张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荀子却主张“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这种变化体现了(  )‎ A. 士阶层开始崛起并受到重用 B. 战国时期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C. 儒家治国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D. 荀子摒弃了儒家的德治思想 ‎3.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浓湿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 )‎ A.荀子 B.墨子 C.老子 D.孙膑 ‎4.韩非子指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这里,他强调的是(  )‎ A.君主制定法律 B.法律受制于君权 C.法律的权威性 D.君臣均受法律制约 ‎5.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 A. 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 B. 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 C. 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 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 ‎6.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家给人足……‎ 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 A.墨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黄老之学 D.大一统思想 ‎7.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是他向汉武帝提出( )‎ A.天人感应学说 B.君权神授学说 C.独尊儒术建议 D.崇尚法制主张 ‎8.《汉书•元帝纪》中记载:宣帝曾经训斥太子与儒士们的关系过于密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宣帝所说的“自有制度”的实质是( )‎ A.仁政爱民 B.无为而治 C.严刑峻法 D.儒表法里 ‎9.钱穆说:“这一情形,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此下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0.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简图。其中③处所示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程朱理学开始兴起和发展 ‎ B.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深入人心 C.三教合一潮流弥漫各个领域 ‎ D.独尊儒术日益成为社会主流 ‎11.国内某重点大学的校训取自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的“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该思想家应该是(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12.王阳明《传习录》载,“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这一主张( )‎ A.否定“存天理,灭人欲” B.科学指明了心与物的关系 C.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D.注重人的意识的重要作用 ‎13.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 B.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C.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 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14.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15.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   )‎ 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D.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16.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见他(  )‎ A.强调实地调查 B.反对君主专制 C.维护儒家正统 D.主张经世致用 ‎17.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  )‎ A.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 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本质上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 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18.“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 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 C.民主权利,渊远流长 D.思想一统,法律至上 ‎19.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表现出古希腊人( )‎ A.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失望 B.对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 C.对直接民主的狂热 D.个人利益至上,忽视真理的存在 ‎20.黑格尔指出:“智者们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但这还是不能确定的,其中还包含着人的特殊规定……在苏格拉底那里,我们也发现人是尺度,不过是作为有思维的人”。在此,黑格尔强调了(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要有高尚的道德 ‎ C.要肯定人的价值 D.人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 、简答题(21题共16分,22题共24分,2小题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6分)。‎ 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惟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论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 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6分)‎ (2) 材料二宣扬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主张的目的何在?(4分)‎ (1) 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分)‎ (2) 上述材料反映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24分)。‎ 材料一:“仁者,爱人。”‎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材料二:“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三: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并说明其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所具有的借鉴价值。(8分)‎ ‎(2)据材料二,概括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他的思想中对普罗泰格拉观点的发展之处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4分)‎ ‎(4)据上述材料,从思想和政治两方面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8分)‎ 揭阳三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 第一次阶段考卷答案 一、选择题(共20道,每道3分,共60分)‎ ‎1-5 BCCCB ‎6-10 DCDCC ‎11-15 DDCBB ‎16-20 DCABD ‎1.【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和社会经济的根本变革,B项符合材料信息。A、C两项表述不全面,D项与史实不符。‎ ‎2.【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的发展,并未反映士阶层的崛起,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出战国时期的阶级矛盾的激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孔子主张“德治”,而荀子主张礼法并施,体现了儒家在治国方面的继承和发展,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中荀子“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说明其并未摒弃儒家的德治思想,故D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可见作者主张的是道家顺其自然的“无为”思想,故C项正确;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与题目道家思想不符,故A项错误;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与题目道家思想不符,故B项错误;孙膑是兵家的代表人物,与题目道家思想不符,故D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材料意思是:明君统治天下,群臣(犯法)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也不能(因受宠)受到超越法律的恩惠,强调的是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 ‎5.【答案】B ‎【解析】先秦时期诸子思想是当时社会变革在思想领域的反映,不是历史的倒退,故A项错误;材料中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充分说明当时社会进步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故B项正确;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先秦诸子思想的复古性,不是复杂性,故D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用黄老之学,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到了西汉武帝在位的时候,经济实力大增,这时候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 ‎7.【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理解。题干中“百家殊方”“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是思想统一归儒,与“独尊儒术的建议”相吻合。故选C项。‎ ‎8.【答案】D ‎【解析】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了正统,但要注意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是糅合法家、阴阳家等的思想,故汉武帝之后的治国思想实质是儒法结合,外儒内法。‎ ‎9.【答案】C ‎【解析】汉代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被统治者接受,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正统思想。统治者以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可以说是“崇尚文治的政府”,故选C。‎ ‎10.【答案】C ‎【解析】程朱理学是在北宋时开始兴起的,与③所在时期不符,故A项错误;民贵君轻思想是战国时期孟子学说,故B项错误;解读图片可知③所在时期是魏晋时期,相对应的儒学发展状况是由于佛教道教的兴盛,儒学地位受到挑战,形成三教合一潮流,故C项正确;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期儒学发展状况,与③所在时期不符,故D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程朱理学把儒家思想发展到了理性化、思辨性的新阶段,材料中的校训体现了朱熹的这一思想特点。‎ ‎12.【答案】D ‎【解析】王阳明心学是对理学的发展,不可能否定“存天理,灭人欲”,故A项错误;材料“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说明王阳明的心学仍旧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并不是科学指明心与物的关系,故B项错误;人文精神倡导以人为中心,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中“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强调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故D项正确。‎ ‎13.【答案】C ‎【解析】注意时间“宋代”,用排除法。A项“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者是汉代的董仲舒,排除;B项表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现象,排除;D项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是在汉武帝时期。‎ ‎14.【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丰富性与普遍性”说明理学的博大精深;“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反映了理学导致封建统治者封闭自大的心态。‎ ‎15.【答案】B ‎【解析】民主的含义即人民主权,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而不属于某人或集团。根据这个定 义,黄宗羲的观点中“天下为主,君为客”最能体现其“民主性”思想。‎ ‎16.【答案】D ‎【解析】顾炎武认为“凡文之不关乎……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可见顾炎武主张研究学问应关心当务之事,关心国计民生,这就是经世致用的主张。‎ ‎17.【答案】C ‎【解析】黄宗羲和唐甄属于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家,其产生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A项错误;黄宗羲和唐甄的思想是批判君主专制,限制君权,没有适应君主统治需要,故B项错误;黄宗羲和唐甄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故C项正确;黄宗羲和唐甄的思想在当时影响不大,并没有动摇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故D项错误 ‎1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外古代哲学思想的理解能力。古希腊哲学家智者学派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到认识社会,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作用。孔子等思想家主张仁爱,孟子主张仁政,由此可见其共同点。‎ ‎19.【答案】B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人”是建筑物比例的标准,与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思想是一致的,体现了以人为本,是人文精神的滥觞。题干材料中不涉及“道德”、“民主”、“利益”,故A、C、D选项不正确,应选B项。‎ ‎2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希腊人文精神之源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苏格拉底强调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的人的理性。‎ 二、简答题(共2大道题,21题共16分,22题共24分)‎ ‎21.【共16分】‎ ‎(1)主张: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大一统。(4分)原因: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2分)‎ ‎(2)主张:“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或写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规范)。(2分)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2分)‎ ‎(3)主张: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2分)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分)‎ ‎(4)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趋时更新。(2分)‎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可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作答,如“天子受命于天”“一统于天下”等;第二小问联系汉武帝时期的时代特征作答。第(2)问由“父止于慈……臣止于敬”可知核心主张是宣扬封建纲常,“目的”联系材料信息“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惟上之各于其所而已”作答。第(3)问的第一小问提炼材料信息作答;第二小问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作答。第(4)问结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 ‎22.【共24分】‎ ‎(1)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分)这些思想有利于调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人们的和谐相处。(4分)‎ ‎(2)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2分)弥补了普罗泰格拉忽视道德的弊端。(2分)‎ ‎(3)注重人的价值;强调伦理道德。(4分)‎ ‎(4)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4分)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4分)‎ ‎【解析】第 (1)问要从材料一中的孔子言论中归纳概括,“借鉴价值”要围绕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的处理方面作答;第(2)问要根据材料二中苏格拉底的言论归纳概括;第(3)问实际上是考查两人主张的相同点,回答时注意要言简意赅;第(4)问要结合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概括。‎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