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9讲“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第19讲 “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区域,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全国卷Ⅱ、Ⅲ也多有非选择题出现;内容涉及工业革命爆发于英国的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及反思等。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工业革命的条件、影响仍将是关注的重点。以电的发明与应用为显著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极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区域: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兼有非选择题;内容涉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影响及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仍需重点关注。 一、“蒸汽”的力量 1.工业革命的条件 (1)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提供了资金来源,扩大了海外市场。 (2)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资源,扩大了国内市场。 (3)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 12 - (4)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动力和政治保障。 2.工业革命的过程 (1)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 (2)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推动了各行业的革命。 (3)以蒸汽机做动力的汽船、火车成为重要交通工具。 (4)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得到推广。 3.工业革命的影响 (1)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率先从农业社会变为工业社会。 (2)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3)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机械化生产迅速普及,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4)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5)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6)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4.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原因 ①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 ②民主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 ④进行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 ⑤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 ⑥利用大工厂制对工人进行严格管理和残酷剥削。 ⑦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 (2)影响 ①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 ②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5.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1)形成条件 ①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②技术条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③重要保障: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形成标志:19世纪中叶,日本“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 (3)成熟标志: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二、走向整体的世界 1.第二次工业革命 - 12 - (1)背景 ①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政治局面相对稳定。 ②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③大量资本的积累。 ④科技的成果和创新。 (2)概况 ①中心发源地:美国和德国。 ②标志: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发电机。 ③应用:电灯、电话、电车、电影放映机。 (3)影响 ①推动了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的发展及农业的变革。 ②新兴产业兴起,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2.世界连接为一体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 (2)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3)表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①框架:资本主义市场。 ②手段: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 ③内容: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 (4)影响 ①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②促进了各地区之间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 ③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④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 ⑤全球性文化交流扩大,19世纪末的国际关系日趋复杂。 教材补缺 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发展走向的重大转折点。在经济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和自由劳动力;在社会层面上,促进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成为推动17世纪英国政治革命、18世纪工业革命的重要因素。 辨析比较 手工工场与工厂的区别 - 12 - 手工工场和工厂同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以手工劳动为主,后者实现了机器大生产。 知识拓展 1.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产生的原因 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需要更为广阔的市场;英国传统的重商主义政策造成欧洲关税战,影响了英国的对外贸易;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为发展工业、实行自由主义提供了条件。 2.工业革命后西方的殖民扩张具有双重性 一是在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压迫、奴役殖民地人民,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二是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传播到落后地区,客观上冲击与摧毁了相对落后的社会体制。 教材补缺 垄断组织 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易错易混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殖民扩张与掠夺,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资本的流通等也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 知识拓展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个部分: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 【学习感悟】 热考主题一 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历史概念] 1.圈地运动 - 12 - 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的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的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2.手工工场 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 3.工厂 在世界近代史中泛指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即使用机械化劳动代替手工劳动的资本主义工业。工厂和手工工场相比,虽然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但它采用了机械化大生产,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史料实证] [史料一] 19世纪的思想一方面以旧思想为基础,对旧学说进行延续,另一方面是对现实的反思,尤其是对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现实的反思。正如帕尔默认为“工业化和法国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导致了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和运动的产生”。 ——《论帕尔默“变革世界的引擎”》 读史 史料一信息综合反映了工业革命对思想领域的冲击,一方面是“对旧思想的发展延续”,另一方面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史料二] 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 ——1835年托克维尔评论曼彻斯特 读史 史料二信息“污秽”“肮脏”“野蛮”反映出工业革命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帕尔默所说的“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中的主流学说是什么? 提示:自由主义学说,即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生产。 2.如何理解史料二中“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应该怎样正确应对文明转型? 提示:理解:工业文明在取代农业文明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加紧剥削工人阶级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和破坏。 应对: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发展;建立新的资源配置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12 - [系统认知] 1.工业革命首发英国的条件 资金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为英国积累了巨额财富 市场 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原料 国内资源丰富,海外掠夺 劳动力 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 技术 手工工场时期培养了一批具有熟练技能的工匠,他们成为工业革命中的技术革新力量 国家政 策保护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能为资本家带来利润的技术革新 2.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 贫富分 化严重 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东西方关 系的逆转 亚非拉等落后地区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加快,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环境污 染严重 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经济危机 生产不足被生产的相对过剩取代,工业革命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成为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破坏力越来越大,成为新的经济问题 世界大战 工业革命创造的强大生产力也造就了强大的军工企业,再加上世界市场的形成,战争的破坏力更加巨大,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这就使人类更加珍爱和平 [素养落实] 立足时空观念,谨防“颠倒错乱” 1.下表为欧洲各地区农作物每粒种子的平均收益率(%)。该表主要表明( B ) 阶段 英格兰 法兰西 德意志 1500~1549年 7.4 6.7 4.0 1650~1699年 9.3 6.2 4.1 1750~1799年 10.1 7.0 5.1 - 12 - 1800~1820年 11.1 6.2 5.4 A.英国农业生产持续大幅领先欧洲大陆 B.高效农业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C.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大幅攀升 D.民主政治是发生农业革命的制度前提 解析:表格只比较英、法、德农业生产的数据,不能说明英国农业生产持续大幅领先欧洲大陆,故A项错误;表格反映出英国农业生产效率高,高效农业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C项中的“大幅”说法过于夸张,从表格数据看,英国不同时期的收益率增长比较平缓,故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 2.研读下表,该表反映出( C ) 年份 发明者 职业 发明成就 1705 纽可门 锻工 活塞式蒸汽机 1733 凯伊 钟表匠 飞梭 1765 哈格里夫斯 织工 珍妮机 1769 阿克莱特 钟表匠 水力纺纱机 A.科学理论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B.工业革命是从冶金业开始的 C.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改革 D.蒸汽机发明促使工厂制建立 解析:从材料中看这些发明者都是工匠,看不出科学理论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故排除A项。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机的发明,属于棉纺织业,故排除B项。以上发明者都是手工工场中的工人或匠人,故可以说手工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改革,故选C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时序性表格类试题解题技巧 以上两题均以时序性表格切入考查工业革命的背景。对于此类试题,首先要注意阅读表格数据信息中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其次是对表格内容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从中总结出其变化趋势,思考这种趋势背后的历史原因或影响,进而作出正确判断(如第1题)。 第2题更是体现了大事年表式试题的特色,答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弄混大事之间的历史联系,选项中常出现易混点,如工厂制的建立主要是与水力纺纱机有关,而不是蒸汽机。 (2)弄混大事的意义。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机的发明,而不是纽可门蒸汽机的发明。 - 12 - (3)只看大事间的区别,而不注意大事间的共性。这类试题多为表格,那么就要比较表格中年份、发明者、职业、发明成就之间的共性。例如,从时间上看,以上大事发生在工业革命开始前后,说明这反映了工业革命的逐步展开;从职业上看,都是工匠或工人,故不可能是科学理论转化为生产力。 热考主题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世界市场的形成 [历史概念]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1)市场的空间范围日益扩大。市场范围经历了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区域贸易到世界贸易的发展过程。 (2)市场的联系方式更加快捷。交通运输方式经历了马、帆船运载到汽船、火车、汽车、飞机运载的过程,商品信息传递经历了人员传递到通过电报、电话以及网络传递的方式,商品运输的速度和运载量迅速扩大。 (3)市场的商品种类迅速增加。经历了由农牧业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到工业产品与原料的交换,再到资金、劳动力与商业服务的交换的过程。 (4)市场组织、维护机制不断完善。通过建立银行、交易所,成立政府特许公司、垄断公司等工业公司和商业公司,保障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顺畅。 (5)贸易中心的不断变化。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的贸易中心;1400~1700年,西、葡、荷兰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后来美国取而代之。 [史料实证] [史料一] 19世纪晚期海外贸易示意图 读史 史料一表明19世纪晚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一个以欧洲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海外贸易获得飞速发展,尤其是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 12 - [史料二] 19世纪晚期起,列强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上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全球通史》 读史 史料二阐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如“资本输出”“掠夺性的国际贸易”“再加上海上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同时也强调了这一过程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的影响,世界变得越来越密切。 [史料三] 下图反映了16~20世纪地球变化。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有人说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 16世纪至19世纪40年代,马车的最大平均速度每小时10英里 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蒸汽火车平均每小时65英里,蒸汽轮船平均每小时36英里 20世纪50年代,螺旋桨飞机每小时300~400英里 20世纪60年代,喷气式客机每小时500~700英里 读史 史料三中无论是“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或是“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都意在说明世界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统一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1.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阶段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提示: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国际贸易、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2.根据上述史料,请从国际贸易的角度阐述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这一观点。 提示:新航路开辟后,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交往形式也日益丰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使世界贸易进入新阶段。 [系统认知]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 12 - 比较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中期 19世纪下半叶 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规模 从英国一国开始,后来扩展到其他国家 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主要 特点 科学与技术未结合 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生产力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动力标志 蒸汽动力 电力 (续表) 比较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能源 煤 电、石油 新兴工 业部门 机器制造业、采煤业、纺织业、冶金、铁路等 石油开采业、石化工业、化学工业、钢铁工业等 经济 结构 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轻工业) 重工业得到发展 交通工具 火车、汽船 汽车、飞机 生产组织 形式 以工厂制为组织形式 以垄断(大企业)为组织形式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侵略方式 以输出商品为主 以输出资本为主 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素养落实] 把握唯物史观,力求“辩证看待” 1.20世纪初,美国总统曾对40多家公司提起诉讼,而牛肉托拉斯、石油托拉斯等在司法部的起诉之下被迫解散。有学者认为这场“进步运动”的改革“平衡了资本主义效率与社会主义公平这两大制度功能”。上述材料表明( C ) A.美国政府行政权力的增强干扰司法独立 B.社会主义制度深刻影响了资本主义制度 C.垄断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调节 D.工业化的实现推动了美国的民主化进程 解析:20世纪初美国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政府对垄断组织进行限制以提高生产力和促进社会公平经营与竞争。这说明随着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政府通过改革部分干预经济活动,故选C项。A、B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题干强调的是经济活动,D项与此不符。 - 12 - 2.西门子是德国电气工程行业重要的成员,公司于1897年改组为股份公司,1903年合并舒克特公司,组建西门子—舒克特公司。1897年购买一块绿地作为工业园区,新址上建成的第一座工厂西区电缆厂于1899年8月正式投产。后续的建筑包括1905年竣工的维尔纳工厂(公司的通讯工程中心),1906年建成的诺嫩丹的重型号机械厂和发电机厂,以及1913年建成的管理办公大楼。这块地方于1914年正式由官方命名为西门子城。这主要说明( B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垄断组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联合经营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解析:题干材料主要讲的是西门子调整生产组织结构,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不涉及科学技术,故A项错误;由题干材料可知,西门子公司形成了垄断组织,且成为垄断组织后西门子公司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B项正确;C项所述为表面现象,没有反映材料的实质,排除;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轻工业,故D项错误。 辩证地看待西方工业文明 (1)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文明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居支配地位。这个支配“非西方文明”的西方文明实质上是一种工业文明,这个凌驾于“非现代社会”之上的现代社会实际上是一个工业社会。 (2)这种工业文明和工业社会竭力向其他文明和社会推销自己的合理性:它拥有以科学技术为坚强后盾的巨大物质生产能力,能够使人们过上幸福和健康的生活。同时,它也建立了与工业社会相应的政治机构和意识形态,保证人们的精神政治生活是自由的和民主的。 (3)当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为了现代化纷纷追求“西化”或工业化的时候,在西方社会内部却出现了对工业文明的挑战。其中,法兰克福学派对工业文明进行了最猛烈的批判,试图从西方社会高度富裕和高度自由的外表下面揭示出它对个人的统治和压抑。 热考主题三 考点综合拓展 综合拓展(一) 工业革命对欧洲国家社会转型的影响 1.促使生产方式转型: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化大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 2.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3.促使城市化转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的经济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 4.促使社会思想转型:工业化和法国大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促进了1815年以后各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这些学说在1848年的欧洲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促使社会政治形态转型: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上的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 12 - 6.促使教育的转型与发展: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英国教育的发展,学校数量大大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和公办教育得到发展,教育内容日趋合理化、科学化,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大众化教育开始形成。 综合拓展(二) 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从整体 角度看 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从文明 角度看 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从近 代化 角度看 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从社会 角度看 工业革命带来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城市化问题及特殊人群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等问题 从生态 角度看 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工业革命也带来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 1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