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苏省苏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苏省苏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试题(解析版)

苏州市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 历史 本卷共 120 分。答题时间 10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荀子明确提出了“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的观点,认为正是“诸侯异政,百家异说” 才造成了社会的动乱。除儒学外,其他各派都“蔽于一曲,暗暗于大理”,统统是“无用之 辩”,“无用之辩”是“治之大殃”,必须予以根绝。据此可知 A. 荀子最早提出儒家学说独尊的设想 B. 荀子的主张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C. 其他学派思想有缺陷,无存在价值 D. 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思想统一的论述 【答案】D 【解析】 荀子提出“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的观点,主张以儒家思想统一思想,说明战国时期已 经出现思想统一的论述,故选 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最早提出”,排除 A;荀子是战国时期 人,是国家分裂时期,排除 B;材料说明思想统一的重要性,无法体现其他学派思想有缺陷, 排除 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除儒学外,其他各派都…… 必须予以根绝”,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2.宋人叶适记载“江湖连接,无地不通,一舟出门,万里为意,靡有碍隔。民计每岁种食之 外,余米尽以贸易,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而同营。”这反映了当时宋朝 ①农产品日趋商品化 ②交通日益发达 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④市镇开始兴起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材料“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而同营”体 现了交通发达和粮食日趋商品化,①②正确,故选 A;材料反映民间的商业活动,没有反映 市镇兴起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③④,故排除 BC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 小舟亦附大舰而同营”,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3.元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 完整的戏剧艺术,它是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成熟文学剧本。与 传统诗词歌赋相比,元杂剧的突出特点是 A. 流传范围广 B. 反映社会生活 C. 更富观赏性 D. 体现文化融合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 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成熟文学剧本”中可以看出,元杂剧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 聚合在一起,增加了元杂剧的观赏性,故 C 项正确,D 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流传范围 广和反映社会生活,故 AB 项排除。 4.著名学者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这样描述:“已经去世了 5 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 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 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表述理解正确的是 A. 内阁于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决策 B. 相权的发挥依赖于皇权的支持 C. 内阁可以灵活机动地处理国政 D. 内阁地位提升但仍需服从君权 【答案】D 【解析】 根据“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 绎得有声有色”,结合所学可知,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 司,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内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服从于君权,故 选 D;内阁无决策权,排除 A;内阁首辅不是宰相,排除 B;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 机构,权力受到制约,排除 C。 5.徐继畬在 1844 年《瀛环志略》手稿中,“英吉利”一节写了 2429 字,使用了 21 个“夷” 字;而 1849 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中,这一节长达 7620 字,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这种 情况说明当时的中国 A. 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 B. 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 C. 鄙视西方的心理转向崇洋 D. 向西方学习已成时代潮流 【答案】A 【解析】 材料“手稿中……使用了 21 个‘夷’字……辑著成的书稿中……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 说明在这一时期,传统的华夷观念开始受到了近代观念的冲击,故 A 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 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并不是由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故 B 项错误。“没有使用一个 ‘夷’字”,不等同于崇洋,故 C 错误。材料所处时期确实开始向西方学习,但尚未成为时 代的潮流,故 D 项错误。 6. 漫画(注:图中文字为:“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表现出来的政治立场是 A. 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 B. 反对君主制度,主张共和制度 C. 反对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统一 D. 反对暴力革命,欣赏渐进改良 【答案】B 【解析】 题意反映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倒行逆施的史实,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袁世凯称帝 已不得民心,反对专制维护共和是符合民心和时代潮流的。B 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影响 7.曾有人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 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对新文化运动 A. 批判复古思潮 B. 引进西方学说 C. 破旧未能立新 D. 提倡文学革命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存在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弊端,根据“新 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等信息可知,作者把新文化运动看 作是混乱形成的根源而加以否定,作者主要是针对新文化运动破旧未能立新而言的,故选 C;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文化,排除 A;材料主要针对新文化运动造成思想混乱而言的,并 非针对引进西方学说、提倡文学革命,排除 BD。 8.下表为《近代中国女工比例与行业表(部分)》,推动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有 时间 产业女工人数 占总产业工人比例 行业 1930 年 37.4 万 31.7% 1933 年 24.3 万 48.7% 集中在缫丝、纺织、烟草、火柴等行业 A. 国家对传统婚姻制度的变革,妇女开始成为自由劳动力 B. 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经济,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轻工业获得迅速发展 D. 清朝末年废止缠足等法令的推行,提升了妇女劳动能力 【答案】B 【解析】 根据表格可知,近代中国产业女工的比例有所增长,而且主要分布在缫丝、纺织、烟草、火 柴等行业,结合所学可知,这时期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经济,近代民族工商业中轻工业的 较快发展,因此近代中国产业女工的比例增长,故选 B;这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没有对传统婚 姻制度的变革,排除 A;C 是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较快发展的原因,排除;南京临时政府 推行废止缠足等法令,排除 D。 9.历史地图可以显示一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如图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的是 A. “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 B. “井冈星火,成为燎原之势” C. “要种族不灭,唯抗战到底” D.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答案】B 【解析】 根据“中央”“瑞金”“鄂豫皖”“湘赣”等信息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共 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情景,反映了“井冈星火,成为燎原之势”,故选 B;A 是 1912 年建 立的中华民国时期,C 是抗战时期,D 是解放战争时期,三者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0.下图为 1948 年 7 月 19 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一封电文的部分内容。对电文中“对于 整个战局帮助极大”的合理解释是 A. 扭转了国共谈判中被动不利的局面 B. 为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奠定基础 C. 有利于刘邓大军建立大别山根据地 D. 为战略决战的展开提供有力支持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 年 6 月至 7 月,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部队及晋绥军区部队一部在 山西省中部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此役人民解放军在徐向前的指挥下以少胜 多,歼灭了阎锡山军队大量有生力量,为山西彻底解放打下了坚实基础。1948 年秋,随着 辽沈战役的开始,战略决战正式展开,故 D 正确;重庆谈判发生在 1945 年,故排除 A;国 民党重点进攻发生在 1947 年春季,故排除 B;刘邓大军建立大别山根据地发生在 1947 年 6 月,故排除 C。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1948 年 7 月”、“晋中战役”。 11.如图时事漫画中有中高低三株竹笋,生动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漫画作者丰 子恺以“一夜风吹一尺长”的雨后春笋寓意 A. 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贪快 B. 国民经济比例呈现严重失调 C. 社会主义事业将会蓬勃发展 D.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答案】C 【解析】 漫画生动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一夜风吹一尺长”寓意社会主义事业将会蓬勃 发展,故选 C;漫画寓意并非过急贪快,排除 A;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没有出现国民经济比例 严重失调的情况,排除 B;1952 年国民经济基本恢复,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生动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联系所学我国社 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史实分析解答。 12.如图为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对图中改革开放以来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 正确的是 A.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B.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百货零售业的发展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使商品供应增加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商品供应更加丰富 【答案】B 【解析】 由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数据看出 1987 年百货零售网点数量远远超出 1977 年,结合 所学可知,1978 年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包括百货零售业在内的商业的发展,故 选 B;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增加与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关系不大,排除 A;21 世纪初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D 不能说明 1987 年的数据 变化原因,排除。 13.法国学者戴密微在’《中国和欧洲最早在哲学方面的交流》一书中指出:“从 17 世纪开 始,欧洲就开始了文艺批评运动,而发现中国一举又推动了这一运动的蓬勃发展。”文中“发 现中国”的准确含义是 A. 启蒙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寻求精神资源 B. 中国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历史文明进程 C. 中国的传统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D. 文艺复兴运动受到了中国文化积极影响 【答案】A 【解析】 启蒙运动之前,欧洲思想文化长期笼罩在基督教神学统治的阴影之下,无法为新兴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的启蒙文化提供充足养分,因而不少启蒙思想家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 向东方,试图从古老的中国文化寻求思想和精神资源,“发现中国一举又推动了这一运动的 蓬勃发展”说明启蒙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寻求精神资源,故选 A;中国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 的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历史文明进程,但时间不符合“17 世纪 开始”,排除 B;C 并非启蒙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寻求精神资源的全部,排除;材料反映的是 启蒙运动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排除 D。 14.如图反映了西欧部分国家商船队运载量变化情况,图中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国家是 A. 荷兰、英国、法国 B. 英国、荷兰、法国 C. 法国、英国、荷兰 D. 荷兰、法国、英国 【答案】A 【解析】 结合新航路开辟和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的史实可知,西班牙主要强盛于 16 世纪,17 世纪荷 兰成为“海上马车夫”;17 世纪中期三次英荷战争以后,荷兰逐步衰落,英国势力上升;18 世纪中期,通过七年战争,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综合分析可知图中①②③ 实际上分别代表的是荷兰、英国、法国,故选 A;①是荷兰,排除 BC;②是英国,排除 D。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指出:“为了摆脱困境,国内统一工业部门的大生产者联合为 一个‘托拉斯’,即一个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产量,在彼此间 分配产量,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该现象出现于 A. 第一次工业革命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苏联模式”时期 D. 第三次科技革命 【答案】B 【解析】 根据“托拉斯”“联盟”“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可知,该联盟是垄断组织,垄断 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故选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还未产生垄断组织,排除 A; 1936 年形成“苏联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第三次科技革命,CD 时期垄断组织早已 产生,排除。 16.列宁曾讲到:“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 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 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最大限度的合法性……”请 分析判断这段讲话发生在 A. 1917 年 3 月 B. 1917 年 4 月 C 1917 年 7 月 D. 1917 年 11 月 【答案】B 【解析】 1917 年 4 月,列宁在“四月提纲”提出“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即从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故选 B;ACD 时间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7.从 1920 年到 1926 年,苏俄(苏联)与外国资本家签订 135 个合同,并和美、英、日等 国签订过为期 20 年或 30 年的金矿、锰矿、石油开发协定。这些外资项目都是有选择、有条 件、受限制和受法律监督的,到一定年限,政府可以无偿地把租让企业收归国有。这表明当 时苏俄(苏联)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 A. 苏俄应对战争 无奈之举 B.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恢复 C. 体现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 D. 向社会主义阶段的迂回过渡 【答案】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在一定程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 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力,“政府可以无偿地把租让企业收归国有”说明其目的是逐步实 现向社会主义阶段的过渡,故选 D;A 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排除;新 经济政策的目的是恢复和发展经济,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B 错误;20 世纪 30 年代形成苏 联模式,其特征是单一的公有制,不符合题意,排除 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从 1920 年到 1926 年,苏俄(苏联)与外国资本家签订 135 个合同”,联系所学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实质分析解答。 18.如图所示是 1944 年 10 月斯大林与丘吉尔会面时达成的瓜分东欧的内部协议(部分)由 丘吉尔标注的百分比方案得到了斯大林的勾画确认。罗斯福没有参加这次会议。该协议 A. 破坏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B. 反映了苏英国家利益一致 C. 导致了战后两大阵营对垒 D. 带有浓厚的强权政治色彩 【答案】D 【解析】 斯大林与丘吉尔达成的瓜分东欧的内部协议,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故选 D;材料无法 体现破坏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排除 A;苏英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国家利益不可能一致, 排除 B;战后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垒,而材料反映的是苏英瓜分东欧的内部协议, 排除 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斯大林与丘吉尔会面时达成的瓜分东欧的内部协议”,紧 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19.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 的 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 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其中“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包含 A. 两极格局 瓦解 B. 多极化趋势出现 C. 关贸总协定签署 D. 多极化趋势加强 【答案】B 【解析】 根据“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 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结合所学可知,1971 年基辛格访华,1972 年美国 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而 70 年代的国际背景是 美苏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故选 B;1991 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瓦解,多极化 趋势加强,1947 年关贸总协定签署,ACD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 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判断出时间是 20 世纪 70 年代,然后结合所学这一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分析解答。 20.如图中按文学作品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③②④① D. ③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①该著作属于浪漫主义文学,出现时间为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 30 年代;②该著作属于现实 主义文学,出现时间是 19 世纪;③该著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出现时间为 14-16 世纪;④ 该著作为现代主义文学,出现时间是 20 世纪;文学作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③①②④,故选 D;ABC 不符合题意,排除。 第 1I 卷(非选择题) 的 二、非选择题 21.儒家思想所蕴含的家国同构(情怀)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阅读 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董伸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 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 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 ——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 材料二 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 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 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 灵得到充实。 ——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 材料三 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 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 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利用“家国同构”等理论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结合所学 知识,概括汉武帝为提升儒学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 学家加强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两种主要途径。 (3)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 现实意义。 【答案】(1)主要内容:忠孝。 主要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等。 (2)出发点:建立统治者认定和推广的道德伦理规范(构建官方意识形态)。 途径: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 (3)新内涵:家国天下;世界意识。 意义: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国家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关心人 类命运共同体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1),“主要内容”,依据材料一信息“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 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 仰”概括得出:忠孝。“主要措施”,依据所学知识从独尊儒术、设立太学、重用儒生等方 面回答。 (2),“出发点”,据材料二信息“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 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概括得出:责任感和使命感。“两种途径”,依据所学知识从格物致 知、致良知角度回答。 (3),“新内涵”,据材料三信息“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 扩展为一种公天下 世界意识”归纳得出:世界意识。“现实意义”,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从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角度回答。 22.下表是英国主要进出口品分类统计表(1701-1894 年)。阅读下列材料 原材料和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 年份类别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1701 2.0 0.4 1.8 3.6 1724 2.4 0.4 1.9 3.8 1754 3.0 0.6 1.8 6.4 1774 4.1 0.7 2.2 8.5 1784 9.6 0.9 2.1 10.7 1794 15.4 0.8 2.5 19.0 1804 27.4 1.1 1.7 33.8 1814 36.4 1.5 0.7 38.0 1824 35.5 1.0 0.9 32.6 1834 47.7 2.5 1.9 42.1 1844 51.0 5.2 3.5 51.4 的 1854 89.4 6.6 11.6 85.3 1864 165.3 10.4 25.3 142.7 1874 173.4 23.7 47.1 205.3 1884 169.0 24.6 59.6 196.6 1894 156.4 30.6 75.3 173.5 ——据【英】B.R.米切尔《英国历史统计资料》等 完成下列要求: (1)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请根据材料所示年份进行归类并 加以说明。 (2)简述英国主要进出口品在上述三个阶段中的变化情况。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三个阶段中英国主要进出口品变化情况 具体原因。 【答案】(1)阶段:1701—1754 年属于工场手工业阶段;1774—1864 年属于第一次工业革 命阶段;1874—1894 年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 (2)情况:第一阶段:原材料、工业品的进出口增加,但总体增长缓慢。第二阶段:原材 料进口和工业品出口增加明显。第三阶段:原材料进口和工业品出口逐渐减少,原材料出口 和工业品进口逐渐增加。 (3)原因:第一阶段: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第二阶段: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大量 进口原材料,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开拓海外市场,对外倾销工业品;第三阶段:第二次工业 革命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列强竞争激烈,英国发展速度放缓。 【解析】 (1)阶段:根据材料和西方国家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可将资本主义发展归类为: 1701—1754 年属于工场手工业阶段,1774—1864 年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阶段,1874—1894 年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 (2)情况: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第一阶段原材料、工业品的进出口增加,但总体增长缓慢。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第二阶段原材料进口和工业品出口增加明显。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第三 阶段原材料进口和工业品出口逐渐减少,原材料出口和工业品进口逐渐增加。 (3)原因: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进出口的变化主要和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第一阶段是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主要进出口品增长缓慢。第二阶段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大量 的 进口原材料,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对外倾销工业品,因此,原材料进口和工业品出口增加明 显;第三阶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列强竞争激烈,英国发展速度放缓。 23.“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成大国,而现成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 得不可避免。”这被称为“修昔底德陷阱”,几乎已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阅读下列材 料: 材料 冷战后美国的东亚战略变化是针对地区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的,其 实质仍在强化和维持美国在区域内的主导地位和战略影响力。美国意识到中国在地区中的影 响扩大已经出现可能挑战其霸权的趋势,其战略要旨在牵制中国发展和维护美国利益。 ——张晟泽《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与中国应对》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指出冷战后美国在东亚的战略意图。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现代中美关系为例,就中美应“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 字左右) 【答案】(1)继续保持在东亚地区的主导权;遏制中国发展;维护美国利益 (2) 观点 论述 两国间的 对话与合 作 20 世纪 70 年代初,由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中美 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开始缓和。1972 年,尼 克松访华,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这有利于亚太地区以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美两国应通过 对话与合作,来 避免“修昔底德 两国在国际陷 阱”。 两国在国 际舞台上 合作 中美两国是联合国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可 以通过这些国际组织在多个领域进行对话与合作,这有利于 两国关系的发展以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解析】 (1)根据“其实质仍在强化和维持美国在区域内的主导地位和战略影响力”得出继续保持 在东亚地区的主导权;根据“美国意识到中国在地区中的影响扩大已经出现可能挑战其霸权 的趋势”得出遏制中国发展;根据“其战略要旨在牵制中国发展和维护美国利益”得出维护 美国利益。 (2)根据材料可提出观点:中美两国应通过对话与合作,来避免“修昔底德两国在国际陷 阱”。论述:结合所学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两国间的对话与合作促进亚太地区以及世界的和平 与发展,和中美两国是联合国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成员国,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以 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进行阐述说明。 24.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 T 列材料: 材料一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 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 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墨子 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李悝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的变革导致用人方式发生的变化。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措施 顺应了这一变化? (2)概括材料二两人的政治主张。结合商鞅变法,说明他们主张的意义。 【答案】(1)变化:世候世卿到布衣将相。 措施:废井田;废分封;奖励耕织;按军功授爵。 (2)主张:选贤任能。意义:打击旧贵族势力;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使秦国实现富国 强兵。 【解析】 (1)变化:根据“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 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概 括得出世候世卿到布衣将相。 措施: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废井田,奖励耕织,废分封,按军功授爵等。 (2)主张:根据“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使有能而赏必行”概括得出选贤任 能。意义:可从打击旧贵族势力、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使秦国实现富国强兵等分析回答。 25.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传统主义的代表,他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由手纺车、犁和印 度哲学构成基础之上的非暴力社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09 年,甘地出版《印度自治》,对现代工业文明提出一系列控诉,而认为印 度的自治应该是印度文化的胜利,也就是说,印度应该重新发现和确立自己的道德伦理。甘 地的这些社会理想的背景亦即对立面,乃是现代性的无限制发展。他的社会理想也不全是独 创的。在伦敦,甘地读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爱德华.卡彭特的著作。 ——来生坚《另一个甘地》 材料二 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作用,众说纷纭。有学者主张, 甘地是一个要复兴宗教和旧文化的人,那么在社会发展方面就必然是反动派,不管他在政治 方面看起来是多么革命。”也有人认为,“甘地已不再是帝国主义昀帮凶,而是一位善于向 人民群众学习,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能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由人民群众推向前进 ——朱明忠《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及其影响》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甘地社会理想的思想来源。结合所学知识,从个人经历分析其形成的 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对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作用。 【答案】(1)印度传统文化(道德伦理);西方空想社会主义。 原因:深受印度传统教育的影响;认识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弊端。 (2)影响: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增强了印度人 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解析】 (1)根据“印度应该重新发现和确立自己的道德伦理”得出印度传统文化(道德伦理);根 据“甘地读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爱德华.卡彭特的著作”得出西方空想社会主义。 原因:可从印度传统教育的影响、西方工业文明的弊端等角度分析总结。 (2)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 济侵略、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等角度分析回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