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现实热点训练10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现实热点训练10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作业)

训练10 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1.在中国古代,秦以后的许多王朝在立国之初,其官员主要来自于功臣,即所谓的“功臣政治”,其儿子也往往能占据高位,称作“功臣子政治”。这一现象(  )‎ A.说明科举制度形同虚设 B.导致贵族政治得以恢复 C.影响国家治理模式转型 D.保障功臣后代世袭特权 答案 C 解析 秦以后的选官制度经历了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变化,隋朝才开始实行科举制,故A项的说法与题干时间不一致;贵族政治是世卿世禄制,题干中的功臣政治和功臣子政治无法体现功臣的儿子一定是世袭了父亲的职位,故B、D项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由于功臣政治和功臣子政治只是对夺取皇位中功臣的一种奖励,而不一定有利于国家的统治,故这种现象会影响国家治理模式的转型,故选C项。‎ ‎2.汉宣帝曰:“庶民所以安其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唐太宗曰:“为朕养民者,唯在都督、刺史……县令尤为亲民,不可不择。”明太祖称:“府州县官,民之师帅。”由此可见(  )‎ A.汉唐明三代出现的地方良吏最多 B.古代统治阶级强化对县官的管控 C.皇帝视地方官为治国的重要帮手 D.封建时代各级地方权力僭越中央 答案 C 解析 依据题干“为朕养民者,唯在都督、刺史……县令尤为亲民,不可不择”“府州县官,民之师帅”可以看出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地方官是皇帝治国的重要帮手,故C项正确。‎ ‎3.在兵制方面,宋朝基本不再采用征兵制,而采用雇佣性质的募兵制度;在征调徭役方面,北宋中期采用雇募法,不再单纯使用无偿征调农民等服役的办法;在官府征调工匠服役方面,由单纯的轮差制度改为差雇制度,国家给服役的工匠一定报酬。这反映出宋代(  )‎ A.取消了制度层面的强制措施 B.更多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国家治理 C.法律制度已经相当健全成熟 D.劳役地租完成向货币地租的过渡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强调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征发徭役、兵役 等,这反映出宋代更多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国家治理,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宋代也是等级制度,制度层面的强制措施仍然很多,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宋代不是法治国家,法律制度并未健全成熟,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在中国古代劳役地租一直未完成向货币地租的过渡,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4.元代推行行省制,设河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但在黄河下游则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将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治所在南昌;将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治所设于武昌。这一规划和设置(  )‎ A.体现了“山河形便”的习惯做法 B.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保障了蒙古族贵族的统治特权 D.是对南宋统治区实施的特殊政策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推行行省制的本身目的就在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具体的规划和设置来看也是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行省制打破了“山河形便”的习惯做法,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行省制在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蒙古族贵族的统治特权没有直接的关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行省制是对整个地方的制度而非仅仅对南宋统治区实施的特殊政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5.学者俞可平曾指出:建国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属于“民主存量”,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据此推断这一“增量”包括(  )‎ A.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 B.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答案 D 解析 题干述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发展,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时期,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属于“民主增量”的范畴,故选D项;“一国两制”主要针对台湾、香港、澳门问题,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经济改革的相关措施,不是政治制度,排除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民主存量”范畴,排除C项。‎ ‎6.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指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耶林格强调(  )‎ A.德国应向罗马学习如何征服世界 B.罗马人是世界一体化的伟大先驱 C.征服世界始终是罗马民族的梦想 D.和平方式是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第三次征服,即以法律征服世界,是指罗马法的创建与发展,维系了整个帝国统治。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具有广泛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罗马法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挥了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作为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基础,罗马法泽被后世。由此可见,以和平方式而非动辄武力镇压,是国家进行有效治理与统治的有效途径。因此D选项正确。‎ ‎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主要法律法规(节选)‎ 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会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2年宪法颁布 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人民法院组织法;个人所得税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国籍法;1982年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中共十二大—中共十四大前 修改1982年宪法;加入《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的决定,涉外经济合同法等;民事诉讼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政诉讼法……‎ 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前 ‎1982年宪法第二次重要修改;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商业银行法等;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票据法、广告法、拍卖法等;对外贸易法;教师法、科学技术进步法……‎ 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召开前 第三次修宪;证券法;信托法;行政复议法;政府采购法等,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高等教育法、科学技术普及法……‎ 新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可以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多种趋势。依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种趋势并分析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充分。)‎ 答案 示例1‎ 趋势: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1954年宪法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再到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的颁布,新中国通过不断立法健全各级民主制度。(对观点有简单说明)‎ 原因:国家性质;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经济发展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人民的民主诉求增强(或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世界民主化潮流等。(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示例2‎ 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并日益完善。商标法、专利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法规日渐增多。(或答出以下趋势,并有简单说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健全法制,向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转变;越来越重视科教兴国等。‎ 原因:新中国成立,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中国外交重大突破,国际环境改善;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决议;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全球化潮流等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