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第1讲 中外知识的关联视角学案
第1讲 中外知识的关联视角 一、中外古代文明 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的比较 古代中国 古代雅典 政权结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皇帝制、皇权至上 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参政)、陪审法庭(司法、监察) 人民地位及权利 专制统治下的臣民,无参政权 符合一定条件者享有公民资格,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成员来自公民群体 生产方式 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形成了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农业落后,粮食缺乏,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 文化特色 宣扬“忠君”思想,重视封建道德的教育、颂扬个人对国家的奉献精神 强调个人主义,主张个人的享受和“人”的价值尊严,反对专制 后世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雅典民主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建设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古希腊与中国先秦儒家思想的比较 (1)相同点 ①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例如,古希腊先哲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提出“人之性恶”等。 ②都强调道德的作用。例如,古希腊思想家主张改善人们的灵魂,以德教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主张以德治民。 (2)不同点 古希腊人文思想 先秦儒家思想 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 强调“个体”的人,即以个体(个人)为中心 强调“社会”的人,即以集体(社会)为中心 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 强调人的平等,反对教育、财产、种族方面的不平等 强调社会等级秩序,高度重视伦理道德 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 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例如,亚里士多德研究自然,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 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 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孔子 苏格拉底 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2)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追求个人品性的修养 不同点 目的 为奴隶制度服务,恢复周礼 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制 主张 (1)思想核心——“仁” (2)主张为政以德,体现了民本思想 (3)主张“克己复礼” (4)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扩大教育的社会基础 总之,孔子思想强调的是“社会”的人 (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即知识”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总之,苏格拉底更强调“个体”的人 影响 开创了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 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产生不同的原因 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工商业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世纪中西方社会发展的比较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中国 (1)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宗法制和分封制逐渐瓦解 (2)秦朝开始确立封建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汉武帝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1)随着铁器、牛耕的推广,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确立 (2)原来集体耕作的奴隶制经济解体,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开始确立 (3)重农抑商政策推行 (1)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文化繁荣,居于世界先进地位(2)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活跃 (3)秦汉逐步走向思想文化专制统治,出现“大一统”局面 西方 (1)前5世纪,雅典的民主政治呈现繁荣局面(2)前5世纪以来,罗马法律制度不断发展,形成体系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奴隶制工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兴盛 (1)古希腊文化空前繁荣,成为西方文明之根(2)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起源,成为西方民主思想的滥觞 1.(2017·湖北荆门调研)《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 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唐律疏议》规定:“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等八类人),犯死罪,皆圣所生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相比之下,两者最大的区别是( ) A.皇帝是否拥有最高裁决权 B.是否正视纲常伦理 C.是否保护个人利益 D.是否重视法律的公平公正 解析:选D。据题干《十二铜表法》中不为任何人制定特别的法律,这反映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唐律疏议》中对社会特殊人群“诸八议者”有明显的区别对待,说明中国古代的法律并不公平公正,故选D项。A项是中国法律的特点,排除;B项是中国法律的特点,排除;C项是罗马法的特点,排除。 2.(2017·天津五区县模拟)根据下表中古希腊思想家和古代中国思想家的材料可知,这些思想家( )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古希腊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中国 孔子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孟子 养浩然之气;人性本善 A.都重视对人类自身的研究 B.都强调个人的作用 C.都代表贵族阶层的利益 D.都致力于社会稳定 解析:选A。依据题干的相关名言,都涉及到人自身,故A 正确。中国早期的儒家思想对个人的作用强调并不明显,故排除B;古希腊的思想并不一定代表贵族利益,故排除C;普罗泰戈拉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稳定,故排除D。 3.(2017·湖南株洲一模)在中国古代,韩非子曾对法的一般特点有精辟概括:法固(法不朝令夕改)、法显(让百姓知法)、法一(法不阿贵),中华法系与罗马法在这方面异曲同工。但纵观世界古代史,后者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其他法系难以比及的,这就是( ) A.在私有制经济中最完备 B.贯彻公正平等的基本原则 C.反对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D.维护绝对正义与公平精神 解析:选A。根据题干及所学可知,中华法系主要是公法,主要为强化统治服务;罗马法主要是民法,主要调整财产关系,两者相比较,罗马法维护财产私有的内容是中华法系所不具备的,故选A项。据材料“法一(法不阿贵)”可知,中华法系同样贯彻公正平等的基本原则,故B项错误;中华法系与罗马法均维护君主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在阶级社会里法律均不可以维护绝对正义与公平,故D项错误。 4.(2017·广东佛山一模)有历史学者说:“就某种意义而言,英国在19世纪对中国的攻击只是先前之论述暴力的翻版,因为在第一把英国枪瞄准中国人之前,中国就已经在著作中被摧毁了。”该学者强调( ) A.中国的物质文明落后于英国 B.在文化层面上中国未战先败 C.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落后 D.英国主要靠软暴力打败中国 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英国在19世纪对中国的攻击只是先前之论述暴力的翻版,因为在第一把英国枪瞄准中国人之前,中国就已经在著作中被摧毁了”体现了在文化层面上中国未战先败,故选B项。19世纪西方工业文明领先于中国的农业文明,但材料强调文化层面,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近代中国在文化层面的落后,没有涉及闭关锁国政策,故C项错误;英国靠坚船利炮打败中国,故D项错误。 5.(2017·湖南百所重点中学诊断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时期是中国德育思想的发展阶段,周公把德育与政治结合起来,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的道德规范。后经孔子创立,孟子、荀子发展完善,强调仁、礼,以教化为方式,逐步形成一套以人伦道德为基础的德育思想体系。战国至西汉,《礼记·大学》中明确提出,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宋明时期,理学家们对儒家的人性论、义利观、修缮论进一步发展。一方面,重视崇高的精神境界,讲究节操,舍生取义;另一方面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德育观念。到此,儒家德育思想成为约束人们道德行为的理论工具。 ——摘编自郭齐家《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古希腊德育主要着眼于寻求个人应有的德性,揭示个人所应具备的品质特征和追求的生活。文艺复兴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道德学说,提出解决道德和利益的关系以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等道德的基本原则。否定神性,强调人性;否定信仰,推崇理性。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实用主义哲学,构建了“ 培养良好公民”为目标,以“知识、情感、能力”为内容,以“从做中学”、间接引导为方法的德育思想理论,对美国20世纪初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高雅珍《西方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德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德育思想的不同。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西方德育思想产生背景,据材料二信息从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城邦民主政治的影响、文艺复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中国德育思想产生背景,据材料一从经济、政治、儒学思想角度分析。 第(2)问据材料一、二信息从思想内容、目标、方法等角度归纳。 答案:(1)背景:西方:古希腊时期,人文主义精神起源;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达;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崛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代议制的完善,人权意识的增强。 中国:儒家思想的出现及其发展,并成为正统思想;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不断发展。 (2)不同:在伦理思想与道德规范上,西方是以个人为本位,中国是以国家为本位;在德育思想内容和特点方面,西方重视契约,推崇理性,中国则重视人伦,强调义利观;在德育思想具体方法上,西方强调实践的作用,中国则重视自我反省内心;在德育目标上,西方强调培育健全的公民,而中国则重视培养遵守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人。 二、中外近代文明 17、18世纪的中国与英国政治制度的差异 中国 英国 政体形式 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制 权力中心 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君主意志即国家法律,臣民必须绝对服从 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 政府机构 清朝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没有决策权,对皇帝负责 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对议会负责,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历史影响 君主专制强化,成为历史发展的阻碍,是中国落后的政治根源 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项目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 次工 业革 命 政治 两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的社会性质、矛盾、革命任务与性质、对外政策发生巨变;引发太平天国运动 经济 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民族企业);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步瓦解,社会生活开始变化,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文化 开眼看世界,西学东渐;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第二 次工 业革 命 政治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变法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清政府顺应时代潮流推行“新政” 经济 列强资本输出扩张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社会生活及习俗发生变化 文化 立宪共和,实业救国思潮;新文化运动;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进一步变化 中国近代工业化与西方起步的差异 对象 比较项 西方 中国 发展进程 工业化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发展,虽然有来自封建势力的阻碍,但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还是推动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更是大大加快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 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没有独立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后的工业化进程受到内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和外国资本主义的阻碍,进程曲折缓慢 领导力量 在工业化过程中,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角,开始是商业资本家,后来是工业资本家、金融寡头推动工业化 工业化一开始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其过程中作用甚小,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领导权 资金来源 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族资本主义则是在资本主义萌芽被外来侵略截断的情况下出现的,缺少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资金严重不足 工业化的次序 工业化先是从轻工业如棉纺织业开始,再发展重工业 洋务企业一开始就发展重工业,轻工业是辅助,工业结构极不合理 近代欧洲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的比较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 欧洲启蒙思想 政治条件 封建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统治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 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内容 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批判封建制度,并为之设计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影响 对当时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 中国维新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的不同及其原因 中国维新思想 法国启蒙思想 思想主张 中国维新思想主张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反对教权、王权、特权,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并建立“理性王国” 历史作用 中国维新思想促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是变法如昙花一现,很快就夭折了 法国启蒙思想为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主要原因 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远逊于法国资产阶级。同时,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维新思想则是在中国社会封建传统势力十分顽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的,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 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相同点 (1)历史背景相似 ①新文化运动发起时,辛亥革命极大地改变了政治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北洋军阀思想文化领域的尊孔复古逆流,使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② 启蒙运动时期,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反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欧洲时代的主旋律,资产阶级掀起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启蒙运动兴起。 (2)性质相似:都是资产阶级为了打破封建束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3)内容相似 ①打倒专制主义,倡导民主政治;以人权取代封建王权,以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 ②铲除维护专制的精神支柱,弘扬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③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愚昧。 (4)作用相似:都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后来的民主革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之,新文化运动和启蒙运动都主张以人权取代封建王权、以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以科学知识取代愚昧和迷信,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因而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16~18世纪中国和欧洲科技的结局及其原因 科技 项目 中国科技 欧洲科技 结局 未能形成近代科技 近代科学产生 原因 经济基础 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狭隘性 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经济政策 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欧洲先进国家进行保护科学发展的政策并推行重商主义 思想条件 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政治制度 中国是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 欧洲向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过渡 1.(2017·山东临沂模拟)晚清时期,美国政体中的“state”被译为“州”,借用了中国传统的地方行政体制。当时的著名翻译家林纾著文《译民主国与各国章程及公议堂解》对此进行批评,其主要依据是( ) A.按惯例应以蛮、夷等蔑称翻译 B.混淆中美不同政体造成误解 C.按音译的原则应直接创造新词 D.用中国制度优越性加以否定 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我们不难看出,这一时期应是维新变法前后,专制政体下的地方行政机构与民主政体下的加盟共和国之间有着相当大的不同,辨析有关这一概念的误解,有利于先进中国人的思想解放和西学的进一步传播,故选B项。 2.(2017·四川黄金大联考)下面是晚清洋货进口额波动图(单位:海关两)这反映出( ) A.自然经济快速解体 B.香港和上海经济深受西方影响 C.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D.深化了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 解析:选B。据图中数据可以看出,香港、上海洋货进口额较大,因此可以反映出两地经济深受西方影响,故选B项。洋货进口额的变化与自然经济快速解体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洋货进口额的变化,反映了市场需求状况与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洋货进口反映了经济领域的变化,与民主观念的传播无关,故D项错误。 3.(2017·广东深圳宝安调研)梁漱溟说:“西方人讲自由、平等、权利,动不动就是有我的自由权,个人的权利放在第一位,借此分庭对抗。但中国不是这样,注重的是义务,而不是权利……”梁漱溟认为当时的中国人( ) A.与西方人的文化差别 B.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 C.应该追求“德先生”与“赛先生” D.要支持学生五四争权利爱国运动 解析:选B。据材料中“西方人讲自由、平等、权利,动不动就是有我的自由权,个人的权利放在第一位,借此分庭对抗 ”可知是梁溯溟批判该思想,从材料中“但中国不是这样,注重的是义务”联系所学知识得知,中国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故选B项。 4.(2017·四川宜宾一模)甲午成为了中国民主观念演进的分水岭,人们对儒学的意识形态产生了更加严重的动摇,进化论在中国知识界备受推崇并逐渐成为晚清思想界的主流观念,时人称之为“天演公理”。主要是因为当时( ) A.儒学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B.广大知识分子在变法中的偏激倾向 C.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时代主题 D.进化论思想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 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始于甲午之战,主要是因为民族危机下中国有识之士开始觉醒,并从思想上发生重大变化,故A、B项错误;据前面的分析,故C项正确;题目中并未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故D项错误。 5.(2017·广东肇庆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在中国启蒙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民国思想史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启蒙与现代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首先,根据题目要求拟定论题。根据材料“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而定。如: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其次,史论结合,进行阐述。可以列举康、梁维新变法、孙中山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相关事件进行论述;最后,根据论述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如:中国近代思想启蒙不断演进的过程,也是中国的现代化不断前进的历程。 答案:示例: 观点: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理由: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以来的一次思想解放运 动,维新派提倡西学,宣传民权思想,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人民的觉醒;维新派把国人学习西方的注意力从器物转移到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客观上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变革,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维新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20世纪初,孙中山创立了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民国的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迁。 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人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促进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影响和教育了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促进了中共的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 论点:综上所述,随着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不断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前行。 三、中外现代文明 国际格局变化与中国外交的关系 阶段 国际格局 新中国外交 1949~1955年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苏联支持、援助中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中国。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接受苏联的 经济技术援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 美苏争霸、赫鲁晓夫推行霸权政策 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中美关系继续对立。中国在外交上,既反苏也反美 20世纪70年代 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美国改善对华关系 20世纪80年代 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 中苏关系走向缓和,美中建交后不和谐的音符时常出现。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1991年后 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外交上坚持对外开放,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多极化趋势下中国面临的挑战与战略对策 (1)挑战 ①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两极格局瓦解后,综合国力的竞争提到首位,发展科技成为重点。 ②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如何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是又一挑战。 ③特色道路的挑战: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如何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中国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2)战略对策 ①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积极搞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事业, 参与国际竞争,利用有利因素,抵制外来不利影响。 ②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④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综合国力,尽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共性 共同点(概括) 苏俄新经济政策(说明)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说明) 背景:当时都面临经济困难、社会动荡 三年战争结束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十年“文化大革命”使经济濒临崩溃,社会一片混乱 都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都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放开商品市场,允许资本家经营企业,还允许外国资本家到俄国经营 发展多种经济成分,鼓励私营企业,同时大力招商 作用:都使经济得到恢复,社会得到稳定 苏俄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发展起来,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农村经济全面振兴,国民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经济全球化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对近代中国造成了双重影响:一方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原 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造成中国的贫穷落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瓦解了旧的社会结构,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出现了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救国救民的探索和社会实践;促使先进的中国人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中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对外开放,并相继加入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区域性经济集团和全球性经济组织,为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2017·湖南十校协作体、长郡中学联考)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农产品价格曾经暴跌,直接导致很多地区的农村,无人愿意种地,也无人愿意买地做地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蓬勃发展 B.土地改革取得卓越成效 C.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D.民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解析:选C。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席卷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经济危机限制进口,因而使中国农产品出口量大幅减少,导致价格暴跌,故选C项。 2.(2017·安徽皖南八校联考)世界现代史上,曾出现过三种比较典型的现代化模式,即苏联的斯大林模式、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三种模式的共同点是( ) A.都是为解决当时本国的经济困难 B.都是以国家力量为主导推动经济的发展 C.其道路都是先重工业后轻工业 D.都为本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持久的动力 解析:选A。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三种模式都是为解决当时本国的经济困难,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与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而不是以国家力量为主导推动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只有斯大林模式是先重工业后轻工业,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其自身的诸多弊端和缺陷也使苏联社会主义探索遭受了重大挫折,抑制了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 3.(2017·湖北百所重点中学联考)1970年6月4日,美国众议院第一次从其援外拨款法案中取消了反对中国加入联合国的决定。紧接着,美国驻法大使向中国驻法大使馆传递美方的意图:华沙这个论坛太公开,也太拘谨,美方希望另外打开一条保密通讯的渠道。这反映出当时( ) A.美中苏鼎足的世界格局出现 B.中美建交是美国的战略目标 C.中美关系的发展受冷战影响 D.美国急于瓦解社会主义阵营 解析:选C。七十年代中国还无法和美苏构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故A项错误;此时中美建交的目标提出还过于早,美国还处于对中国的遏制之时,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华沙这个论坛太公开,也太拘谨,美方希望另外打开一条保密通讯的渠道”可知中美关系的发展受冷战的影响,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阵营已于60年代瓦解,故D项错误。 4.(2017·四川南充一模)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非洲国家积极应对全球化挑战、携手谋求共同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这一选择体现了中非共同的发展使命和战略利益,它建立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B.中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 C.积极参与非洲国际组织活动 D.反对殖民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 解析:选A。根据题干“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非洲国家积极应对全球化挑战、携手谋求共同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可以看出中非合作论坛的建立是为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故选A项。 5.(2017·湖南娄底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般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通过剥夺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实现的。在我国,对待大资产阶级(即对待官僚资本)采取这种办法。但是,对待民族资产阶级,则不是采取剥夺的办法,而是采取社会主义改造的办法,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逐步地将私人资本主义企业改变为社会主义企业。 材料二 1920年11月,人民委员会公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开办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一起组织合营股份公司。列宁强调要通过租让制发展苏俄经济、改善工人生活,同时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1921年7月,政府公布《租借条例》,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租让和租借企业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和苏俄在对待资本主义经济上的不同举措及其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苏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道路上的共同点,并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举措,新中国可据材料一中“对待大资产阶级(即对待官僚资本)采取这种办法。但是,对待民族资产阶级,则不是采取剥夺的办法,而是采取社会主义改造的办法”即可答出,后期可据材料二中“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开办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一起组织合营股份公司”“同时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答出;第二小问原因,新中国可从发展中国民主革命角度回答,苏俄可联系所学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去回答。 第(2)问第一小问共同点,据材料一中“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逐步地将私人资本主义企业改变为社会主义企业”和材料二中“租让和租借企业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可答出都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结合所学可知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二小问认识,从国情考虑、注意借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要坚持,长期性回答即可。 答案:(1)新中国举措:没收官僚资本;改造民族资本。 原因:官僚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阻力;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同盟军。 苏俄举措:前期,没收资产阶级生产资料;后期,大力发展租让和租借企业,允许外国资本主义开办企业,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水和生产管理方法,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原因:当时苏俄处于经济、政治危机之中,急需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以巩固统治。 (2)共同:都采用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采取分步的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 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发展国民经济必须尊重国情;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