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韶关高三调研)某种文学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重视情感的抒发,“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由此判断,其文学风格是(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自由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选A。材料中“绝对自由,重视情感的抒发”是浪漫主义的体现,故A项正确;现实主义的特征是关注社会问题,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故B项错误;材料中虽然提倡绝对自由,但是“随兴的取材”不符合自由主义,故C项错误;现代主义主要体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有悖于传统,故D项错误。 2.《唐璜》从出版之日起,便在整个欧洲大陆造成了风暴一般的影响。鲁迅说,“其力如巨涛,直薄旧社会之柱石。余波流衍”。一时以拜伦为自己模仿的最大对象,写出自己心中“唐璜”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典型的如( ) A.雨果《巴黎圣母院》 B.海明威《老人与海》 C.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D.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 解析:选A。材料中《唐璜》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而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故A项正确;《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作品,故B项错误;《自由引导人民》是美术作品,与材料中“文学作品”不符,故C项错误;《约翰·克里斯朵夫》是现实主义作品,故D项错误。 3.(2019·银川一中模拟)部分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在法国大革命后认为,人只有回归基督教,才能找到精神的故乡。这反映出当时( ) A.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尚不成熟 B.法国大革命造成了思想混乱 C.浪漫主义者过分的强调理性 D.部分民众对社会现实的失望 解析:选D。浪漫主义文学创作走向成熟的时间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后浪漫主义文学创作走向成熟,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法国大革命影响的信息,故B项错误;浪漫主义者反对过分的强调理性,他们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 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故C项错误;据材料“人只有回归基督教,才能找到精神的故乡”可以得出部分民众对社会现实的失望,故D项正确。 4.(2019·菏泽模拟)司各特的小说向英国文坛吹来了有悖于纯粹依赖凭空想象原则的新鲜空气,以对真实辉煌画面的描绘、繁华人物的展示、盛大场合的铺张,吸引了大批读者。这表明司各特的小说( ) A.引领了现实主义新篇章 B.修正了浪漫主义的缺陷 C.有再现社会风貌的特色 D.体现了文学风格的融合 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以对真实辉煌画面的描绘、繁华人物的展示、盛大场合的铺张,吸引了大批读者”主要强调司各特的作品特点是再现社会风貌,不是说其是现实主义,故A项错误;材料中仅仅强调“有悖于纯粹依赖凭空想象原则的新鲜空气”说明其风格与浪漫主义的差异,不是修正浪漫主义的缺陷,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司各特的小说再现了社会现实的风貌,故C项正确;材料中“吹来了有悖于纯粹依赖凭空想象原则的新鲜空气”说明其未体现不同文学风格的融合,故D项错误。 5.(2019·商丘模拟)“运用不断翻新的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从各个角度和各个侧面,表现出一种更高意义的真实,从而反映出世界的荒诞、人生的虚无和生存的荒谬。”具有这一创作风格的是( ) A.浪漫主义文学 B.古典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解析:选D。浪漫主义文学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古典主义文学往往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突出理性,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现实主义文学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由材料关键信息“世界的荒诞、人生的虚无和生存的荒谬”可知,这一创作风格属于现代主义流派,故D项正确。 6.(2019·江淮十校高三联考)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时空的界限被打破,现实与非现实的东西交织在一起,神奇的描写与现实的反映达到一种奇妙的结合;在许多超现实主义的小说中,我们还能见到时间的分割、时间的变形等。这反映出( ) A.现代科学技术影响文学创作题材 B.现代文学风格在不断的推陈出新 C.超现实主义已成为当代文学主流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促进文学发展 解析:选A。从材料中“时空的界限被打破”“时间的分割、时间的变形”,可知与爱因斯坦相对论有关,故材料反映的主旨是现代科学技术影响文学创作题材,故A项正确;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内容的变化能体现出现代文学风格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但与材料中“时空的界限被打破”“时间的分割、时间的变形”内容无关,故B项错误;超现实主义是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的文学艺术流派,与20世纪50年代前后兴起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不是同一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西方社会精神危机,故D项错误。 7.《西方艺术史》认为:“艺术应该从所有的思想领域中解放出来,自由和偶然哺育着灵感。(某画家)从纸上的一滴墨水点或咖啡点出发去寻求变化,冲动的抒情取代了理性的劳作。于是,与个人笔触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效果便占据了统治地位,因而也损失了精细准确的画面。”与该描述相符合的美术作品是( ) 解析:选D。根据题目中“冲动的抒情取代了理性的劳作”得知描述的是浪漫主义作品,《格尔尼卡》属于现代主义,故A项错误;《日出·印象》属于印象画派,强调的是色彩,故B项错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属于现实主义,故C项错误;《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故D项正确。 8.(2019·衡水中学高三摸底考试)“色彩成为一种语言符号、一种灿烂的文辞,并以图像形式反映真实,其形象没有绝对的轮廓,物体之间相互由光线与空间连接,使人对之产生一种瞬时的感受。”从此类作品中我们可以体验到( ) A.浪漫主义的感性 B.印象主义的光影 C.现实主义的细节 D.现代主义的夸张 解析:选B。根据材料“色彩成为一种语言符号、一种灿烂的文辞,并以图像形式反映真实,其形象没有绝对的轮廓,物体之间相互由光线与空间连接,使人对之产生一种瞬时的感受”可知其强调光和色的瞬间印象,与印象主义特征相吻合,故B项正确。 9.“在作品的情节内容上,具有明显的虚构性。以纯粹的虚构、特定的境遇取代了传统文学围绕人物关系、人物命运展开情节,也取代了主人公与他人及自身发生的种种冲突。把人物从缺乏意义而又无法忍受的现实中拉开。”下列哪一作品能体现这一特点( ) 解析:选D。A项属于浪漫主义,注重情感,把未来寄托于美好的理想中,故A项错误;B项属于印象画派,强调光与色,瞬间印象,故B项错误;C项属于现实主义,强调真实具体的描写现实生活,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情节内容上,具有明显的虚构性”“把人物从缺乏意义而又无法忍受的现实中拉开”,与现代主义反传统关注自我相符,故D项正确。 10.(2019·河南高三质检)19世纪中期以后,钢琴采用铸铁的结构使琴的音色更浓厚而辉煌,钢琴加上踏板装置使琴弦之间相互发生共鸣,激发了浪漫主义作曲家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作灵感。这表明浪漫主义音乐( ) A.对外界环境有强烈敏感性 B.对演奏乐器有较高要求 C.已成为当时主流音乐风格 D.善于引发人的内心情感 解析:选A。19世纪中期正处于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中,钢铁工业取得巨大进步,而材料“钢琴采用铸铁的结构使琴的音色更浓厚而辉煌,钢琴加上踏板装置使琴弦之间相互发生共鸣”反映了钢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音乐的进步,表明浪漫主义音乐对外界环境有强烈敏感性,故A项正确。 11.(2019·荆州高三调研)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城市的贫民(主要是黑人)居住区内,许多民间艺术家将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有机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爵士乐作品。爵士乐在美国诞生后,迅速风靡全球,深受世界人民喜爱。这说明( ) A.爵士乐的流行提高了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 B.通俗易懂的现代主义音乐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C.美国文化具有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D.以反种族歧视为主题的作品顺应了时代潮流 解析:选B。根据所学可知,爵士乐并没有提高黑人的地位,故A项错误;根据“城市的贫民(主要是黑人)居住区内,许多民间艺术家将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有机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爵士乐作品”“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等内容可知,爵士乐的通俗性和大众性是其流行的原因,故B项正确;美国长期以来有种族歧视, 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反种族歧视的内容,故D项错误。 12.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电影的黄金时代”,在好莱坞每年制作的约500部中,有大量的黑帮片、牛仔片和马克斯兄弟的搞笑片,还有大量的历史冒险剧和荒诞戏。这些电影在美国广泛流行是因为( ) A.欢娱和幻想给恐慌中的人们以消遣 B.诙谐和幽默给战争中的人们以抚慰 C.夸张和想象给富足的人们以鼓舞 D.历史和冒险给社会主义革命中的人们以引领 解析:选A。材料“20世纪30年代”“黑帮片、牛仔片和马克斯兄弟的搞笑片,还有大量的历史冒险剧和荒诞戏”等题材电影的盛行,主要受当时经济危机的影响,通过欢娱和幻想给恐慌中的人们以消遣,故A项正确;二战爆发于1939年,故B项错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对美国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创伤,因此C项“富足”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美国并未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罗斯福新政保障了美国资本主义道路,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霍布斯鲍姆在其《革命的年代》一书中着重表现了19世纪的历史。他认为,19世纪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 ——《英国工业革命的思想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有益启迪》 材料二 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生活的时代(1812-1870年)正好也是英国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他以其艺术家特有的敏感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并在其小说中真实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时代。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研究英国的工业文明,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意义。研究狄更斯作为一个作家对于现代化的经验与感受,可以深化我们对我国现代化的认识和思考。 ——《狄更斯小说中的工业文明》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这一时期科学理论和技术进步的代表性成果。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借助狄更斯小说作品用以研究英国工业文明的合理性。综合材料一、二,谈谈英国工业化给我们的认识与思考。 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19世纪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联系所学,从理论上和技术上两个方面作答。(2)第一小问合理性,根据材料“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生活的时代(1812-1870年)正好也是英国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他以其艺术家特有的敏感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并在其小说中真实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时代”,联系所学作答。第二小问认识与思考, 从科技是生产力、协调好工业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等角度回答。 答案 (1)成果:理论上,1859年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或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实现了电磁学的重大突破;技术上,以发电机为标志的电气技术发明出现并开始进入生活。 (2)合理性:狄更斯作为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通过对下层生活的描述,相对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而狄更斯所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时期,借助其作品,对侧面研究英国工业革命文明是有其合理性的。 认识与思考:略。 14.对于世界文学特点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刀剑,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摘自《反杜林论》 材料二 它是资产阶级政权确立和巩固后,社会矛盾充分暴露,人们对现存社会秩序的幻想破灭,不得不重新研究现实以图改造社会的产物。它是早期工业化后一阶段的主要文学思潮,这股思潮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作家以文学活动作为社会斗争的武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和黑暗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判断世界文学领域由此而产生的艺术流派是什么?其成就最高的是哪两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文学流派在欧洲产生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文学思潮”指什么?发源于哪一国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文学思潮”的主要特点。 (3)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文学特点为例,说明工业文明的发展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解析 (1)第一小问流派,据材料一“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结合所学分析得出浪漫主义文学;第二小问国家,结合所学,得出英国与法国;第三小问原因,据材料一“‘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得出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强烈的反差,结合所学分析得出: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向欧美扩展,法国大革命的冲击下,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迅速发展。 (2)第一小问思潮,据材料二“是早期工业化后一阶段的主要文学思潮,这股思潮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和黑暗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得出批判现实主义;第二小问国家,结合所学得出法国;第三小问特点,据材料二“以文学活动作为社会斗争的武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和黑暗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得出真实再现当时社会现实,深刻揭露批判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弊端。(3)影响,据材料中“理解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结合所学,从亚非拉美文学、世界文化交流等角度回答即可得出民族特色和文化的共融性。 答案 (1)流派:浪漫主义文学。 国家:英国与法国。 原因: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向欧美扩展;法国大革命的冲击下,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迅速发展;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的强烈反差。 (2)思潮:批判现实主义。 国家:法国。 特点:真实再现当时社会 现实,深刻揭露批判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弊端,并进行深入剖析和强烈批判,鼓舞人们斗争勇气,坚定人们胜利信心。 (3)影响:亚非拉美文学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欧美文学相融合,并逐渐获得世界的承认。工业革命影响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与频繁,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体现了文化的共融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