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秋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后作业专题7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7
7.2 追寻生命的起源 [学业达标] 1.中国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与西方上帝造人说的相同点是( ) ①都信仰神 ②认为人是由神创造的 ③正确地解释了自然现象 ④都是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产物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7~18世纪,对生物的观察和实验研究促进了近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对动物和植物按纲、目、属、种四级分类,从而为进化论的产生打下基础的是( ) A.爱因斯坦 B.林耐 C.达尔文 D.哈维 3.医学界广泛采用消毒手段,大大减少了因外科手术感染而死亡的人数。这直接得益于下列哪一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 A.哈维 B.施莱登 C.施旺 D.巴斯德 4.细胞学说首次科学地触及了生命运动的过程,创立细胞学说的是( ) ①施旺 ②施莱登 ③哈维 ④拉马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李时珍认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及遗传特征方面的认识。与其持相近观点的欧洲科学家是( ) A.哈维 B.拉瓦锡 C.道尔顿 D.拉马克 6.19世纪30年代,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发现,不同品种的动物整体形态相似,属于相近的物种,但各具特点,且距离越远,差异越明显。由此他认为生物进化的机制是( ) A.主动选择 B.人工选择 C.用进废退 D.自然选择 7.《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 A.17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初期 8.“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的科学成果是( ) A.自由落体定律 B.经典力学体系 C.生物进化理论 D.细胞研究成果 9.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墓志铭是:“他把世界翻了一个个儿,虽然并不完全。”“他把世界翻了一个个儿”是指达尔文( ) A.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两个原则 B.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 C.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D.推翻了上帝创造万物的学说 10.下图是讽刺达尔文的漫画,其中包含的信息不包括( ) A.宗教人士反对进化论 B.进化论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 C.进化论是一个科学理论 D.达尔文受到教会的攻击 [能力提升] 11.马克思在评价达尔文学说时说:“《物种起源》包含我们的理论的自然科学基础。”马克思所说的“自然科学基础”的含义是( ) A.达尔文否定了上帝创造生物,肯定了生物自然生成 B.“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进化的两大原则 C.遗传基因在生物进化中起着基础作用 D.自然物种既有联系,又有变异 12.科学家丹皮尔说过:“地位仅次于天使的人类本来是从宇宙的中心地球上来俯览万物的,而今却变成了围绕着千万颗恒星之一旋转的一个偶然的小行星上面有机发展锁链中的一环。”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 ) A.经典力学将天地运动统一起来,因而人类不该俯视万物 B.日心说改变了对宇宙的看法,从而否定了人是“万物之灵” C.进化论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和密切相关的,人类并不比其他生物更“尊贵” D.相对论弥补了对宏观世界认识的不足,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13.“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词语,逐渐成为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命名。原名胡嗣穈的胡适,也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取“适”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笔名。下列与这些现象有联系的人物有( ) ①达尔文 ②拉马克 ③普朗克 ④严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达尔文的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不是因为其关于生物进化的科学,而是因为其作品中的“物种灭绝”和“物种竞争”理论。在中国过去100多年的历史中,存在着一条清晰的对达尔文的理论“误读之线”。100年的误读,200年的孤独,这是达尔文的理论在中国的命运。下列关于达尔文的理论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成为马克思研究历史上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 B.严复完整地翻译了达尔文的著作,并使之成为变法图强的思想武器 C.被后人演绎为“优胜劣汰”,成为鼓励西方殖民的理论渊源 D.康有为将社会进化论与中国儒家学说结合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15.据美国盖洛普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的四次民调,坚信“上帝造人”的美国成年受访者达44%以上,作为达尔文故乡的英国相信“物种的进化非由神定”的人也不到4成。这说明科学和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仍然很大。这一分歧的根源在于( ) A.教育的进步状况 B.科学的发达程度 C.世界观的认识差异 D.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一书。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恩格斯 材料二 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 ——列宁 材料三 进化者,宇宙之大法也。人类社会即本于进化之理,国家亦何莫不然?——《翻译世界》 材料四 严复是我国著名的维新派人物。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用到社会领域中来。他认为在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中国如果不甘沦亡,就必须奋发图强,并立即作出抉择,实行变法。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达尔文是怎样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的。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四,分析晚清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并说明其原因。 答案精析 1.C [应明确这两种传说都是不科学的,紧扣女娲和上帝都是神,然后结合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生产力不发达进行分析。③错误,未能正确解释自然现象,它不是对人类起源的科学解释。] 2.B [林耐着重研究群体,按照物种的亲缘关系对动植物材料进行重新整理,从而为进化论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3.D [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不会自然产生,这为消毒手段的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4.A [施莱登和施旺分别在植物界和动物界提出细胞学说,指出生命的共性是细胞。哈维创立了血液循环理论,拉马克提出了早期进化思想,故排除③④。因此正确答案是A。] 5.D [关键是抓住“变异及遗传”这一信息,去推断相关的科学家,D项符合题意。] 6.D [达尔文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 7.C [达尔文的生存竞争和马克思的阶级斗争是殊途同归的。一是从生物界研究得出,一是从社会现象中考察得出,二者都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进步。生存竞争是达尔文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的内容,阶级斗争是马克思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因此答案为C。] 8.C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上帝造人说,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故选C项。] 9.D [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是拉马克,排除A;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的是伽利略,排除B;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排除C;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推翻了上帝创造万物的学说,从而“把世界翻了一个个儿”。] 10.C [漫画是讽刺达尔文的,因而C项与漫画主题不符,不能从漫画中反映出来。] 11.D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生物是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故A项错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是拉马克提出的,故B项错误;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起着基础作用,故C项错误;达尔文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来自共同的祖先,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故D项正确。] 12.C [经典力学没有涉及人类的地位问题,与题干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日心说改变了对宇宙的看法,冲击了宗教神学,并未否定人是“万物之灵”,故B项错误;进化论的理论与题干中认为人类地位是“千万颗恒星之一旋转的一个偶然的小行星上面有机发展锁链中的一环”相一致,故C项正确;相对论的影响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 13.A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进化论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生物学家有达尔文和拉马克;普朗克创立了量子理论,与进化论的提出和传播没有关系,排除③;严复是把进化论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14.B [严复所翻译的是赫胥黎的《天演论》,而不是达尔文的著作,故B项不正确,符合题意;A、C、D三项表述都符合史实,故A、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C [一般来说,迷信思想是科技、教育落后和生产力水平低的结果。而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和英国科技发达、教育先进、生产力水平很高,因此造成美国和英国部分人坚信上帝造人的不是上述因素的结果,只能归结于世界观的认识差异。] 16.(1)1859年,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指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生物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发生变异的,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影响:否定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有利于人们解放思想;对欧洲科学界和宗教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有利于打破神学对生物学的束缚。 (3)态度:积极宣传和介绍。 原因:中国民族危机加剧,他们宣传进化论是为了唤醒国人救亡图存的意识,从而避免亡国灭种之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