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1820世纪战争与和平(讲)-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1820世纪战争与和平(讲)-学案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18 20世纪战争与和平(讲)-学案 考向一 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特点及其后续影响 ‎1.讲高考 考纲要求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2)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3)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 ‎3.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命题规律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有比较多的相似点,同时也有差异。从历年的考情来看,这一考向大多数是将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某一方面进行对比考查。复习备考时,一要注意一战的教训和反思,这往往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二要注意结合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分析一战的影响和历史教训。‎ 例1.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学者罗素说:“这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发展的原因则是由于以下因素:俄国渴望占有君士坦丁堡;德国在控制土耳其后,还渴望扩展到巴格达和波斯湾;而对于波兰的独立问题而言,‎ 虽然德国希望波兰享有自治权,但是俄国却并不希望如此。”罗素强调的是 A.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演化成战争 B. 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斗争的发酵引发了战争 C. 巴尔干地区成为一战前欧洲的“火药桶”‎ D. 德俄两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孕育了战争 ‎【答案】B ‎2.讲基础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背景(原因)‎ ‎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 ‎②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对峙,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③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④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①法西斯在德国和日本兴起并取得政权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 ‎②世界人民局部的反对法西斯斗争未能阻止战争的爆发;‎ ‎③英法美对法西斯侵略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了侵略。‎ 过程 ‎①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等 ‎②1917年美国以德国“无限制潜水艇战”为借口参战。‎ ‎1918年3月,苏俄与德国在布列斯特签署和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1918年9月,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相继宣布投降;11月,德国政府宣布投降。‎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 ‎②《租借法案》、《大西洋宪章》、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 影响 ‎①是民主战胜专制的胜利;‎ ‎①一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死伤无数,经济损失巨大。‎ ‎②大战造成了欧洲的相对衰落。战后,美、日迅速崛起。‎ ‎③战争引起了革命和独立的浪潮。‎ ‎②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德、意、日被打败,英、法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美、苏两个大国。‎ ‎③战后掀起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制 名称 含义 操纵国 建立过程 历史评价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战胜国暂时调整在欧洲西亚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战后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英 法 美 巴黎和议先后与德国(凡尔赛和约)、奥地利、匈牙利和土耳其等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华盛顿会议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共同构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①是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新安排,是20世纪世界政治整体化趋势的最初反映。②没有改变世界基本格局,西方列强依然压迫剥削落后国家和地区。③没有消除大国矛盾反而埋下更大祸根。‎ ‎3.讲典例 ‎【例1】(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州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世纪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现,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的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发间日益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来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9分)‎ ‎【答案】(1)背景: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6分)‎ ‎(2)原因:设想脱离现实;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9分)‎ ‎【解析】(1)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欧州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等信息归纳得出,以及联系所学《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所带来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 ‎【考点定位】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维护和平的尝试 ‎【名师点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型材料解析题,往往材料主题只是一根引线,需要回答的内容从材料中难以归纳得出,主要是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这一类试题必须明确材料的指向,弄清材料主题指向教材的哪一部分内容,再看题目所问,然后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如第一小题“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材料仅仅提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州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其他需要回答的内容均须联系教材所学,从当时的欧洲形势来回答。第二小题“‘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材料信息同样有限,必须联系所学,从法德关系、当时的欧洲和世界形势来分析说明。‎ ‎【趁热打铁】(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25)[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会,处理一站的遗留问题,德国等战败国未被允许参会。5月,《凡尔赛和约》草案传到德国后,全国上下群情激奋,柏林等地举行了抗议示威;艾伯特总统、谢德曼总理等人,都以激烈的词句抨击和约。‎ 但是,鉴于战败国的处境,德国还是同意接受大部分条款,同时提出加入国际联盟、公正调查战争责任及修改和约等要求。战胜国出于私利,拒绝德国的所有要求,还限其在5天内必须作出答复,否则将诉诸武力。6月,德国政府最终被迫签署和约。签约后,德国许多报纸都在第一版加上了表示哀悼的黑色镶边,并号召准备复仇。‎ ‎ ——摘编自郑寅达《德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针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的诉求。(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影响。(7分)‎ ‎【答案】(1)要求参加和会,参与和会的制定;拒绝承认全部战争责任;减轻对德国的处罚;加入国际联盟,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8分)‎ ‎(2)举国上下一致反对,复仇情绪蔓延;加深与战胜国的矛盾;为希特勒上台和二战爆发埋下伏笔。(7分)‎ ‎【考点定位】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战后对德国的处置•《凡尔赛和约》‎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概括类试题是新课标高考的主流题型,考查的是考生由多到少的归纳能力,其解题技巧是分层概括、归纳合并,把材料信息逐层提取,最后归纳合并即可。‎ ‎4.讲方法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建议进行对比性学习,把握其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有助于记忆。建议记忆重要战役和重要会议的时间、地点、特征及其意义。同时,建议与中国近现代史进行联系,从宏观上把握。‎ ‎5.讲易错 ‎【题目】“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个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白人不再被认为几乎是天命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的人了”。这主要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A.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B.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的觉醒 C.使欧洲现存的社会制度遭到怀疑与否定 D.造成巨大破坏给人们留下了心灵创伤 ‎【答案】B ‎【解析】‎ 考点:20世纪和平与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 ‎【反思】注意应用不同史观和不同视角对重要战争、重要会议进行认识。同时注意用排除法解决疑难问题。‎ 考向二 雅尔塔体系下国际关系的特点、影响 ‎1.讲高考 考纲要求 ‎1.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2)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3)了解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4)了解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2.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2)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3)了解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4)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命题规律 这一考向容易与当下的国际热点事件、地缘政治热点相结合,从历年的高考情况来看,容易与上述热点作为切入点考查,运用新情景、新材料考查相关知识点。建议适当关注热点的同时要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例1(湖南省怀化市2018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丘吉尔首相和斯大林于1944年10月9日在莫斯科会晤。丘吉尔留下了以下描绘:‎ 我说:“让我们开始处理两国在巴尔干半岛的事务吧。你们的军队正在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我们在那里有利益、使团和代理商。我们别在小问题上相互误解。就英国和苏联而言,你们在罗马尼亚有90%的优势,我们在希腊有90%的决定权,在南斯拉夫各一半,你看怎样?”翻译正在译这些话时,我将这种划分写在半张纸上:‎ 我将这张纸推给斯大林。他拿起蓝色铅笔,在纸上打了一个大勾,又将它推回到我这边。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过了一会儿之后我说:“我们用这种非正式的方式确定了这些关系到数百万人命运的问题,这是不是有点荒谬?我们还是烧了这张纸吧。“不,你留着它吧。”斯大林说。‎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大同盟、冷战及其后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丘吉尔和斯大林会晤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丘吉尔和斯大林达成的协议与雅尔塔协议的相似之处。‎ ‎【答案】(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在战场上进行了反攻;苏军在取得库尔斯克战役胜利后,乘胜进入东南欧地区追击德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法西斯仆从国退出战争;英军在取得诺曼底战役胜利后,也进入希腊地区。‎ ‎(2)相似:都对战败国分区占领,明确划分了战胜国的势力范围;都为二战后东西方对峙局面(两极格局或冷战格局)奠定了基础;都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解析】(1)关于丘吉尔和斯大林会晤的背景,根据材料“丘吉尔首相和斯大林于1944年10月9日在莫斯科会晤”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在战场上进行了反攻、苏军向西方追歼德国残敌、法西斯仆从国退出战争、英军在取得诺曼底战役胜利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 ‎ ‎ ‎2.讲基础 一、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 ‎(1)“冷战”局面的形成原因 ‎①战时同盟解体,雅尔塔体系形成。‎ ‎②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矛盾激化。‎ ‎(2)主要表现 ‎①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组建北约组织。‎ ‎②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组建华约组织。‎ ‎(3)特点:二战后美苏间进行了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在双方争夺的重点地区未见热战,但局部热战并未避免。‎ ‎2.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 ‎(1)史实 ‎①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 ‎②《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③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 ‎④20世纪80年代和平运动的高涨。‎ ‎(2)特点 ‎①内容上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②范围上真正具有全球性。‎ ‎③组织上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运动。‎ ‎(3)影响 ‎①有效遏制了侵略战争的爆发。‎ ‎②促使美苏两国在70年代、80年代放弃战争谋求缓和。‎ ‎3.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1)赫鲁晓夫上台后,美苏争霸斗争愈演愈烈。‎ ‎(2)古巴导弹危机。‎ ‎(3)尼克松对苏联推行“缓和”政策。‎ ‎(4)苏联出兵阿富汗及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致使美苏关系重新紧张。‎ ‎(5)戈尔巴乔夫提出全球缓和战略和“新思维”,得到了美国的响应。‎ ‎(6)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 ‎4.联合国 ‎(1)成立: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开始生效。‎ ‎(2)成就:在实现全球非殖民化、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二战后的局部战争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主要战争 经过 结果及影响 朝鲜战争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1953年宣告结束。‎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是“冷战”中的“热战”,是“冷战”的产物。‎ 越南战争 ‎1961年美对越实行“特种战争”。 1964实行“局部战争”。1973年结束。‎ 是美国对越南发动的一次侵略战争,对美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东战争 从1948到1982年共进行了五次中东战争,战争双方都是中东国家对以色列的战争;‎ 如今中东问题仍是国际关系的焦点,由于其牵扯到领土主权;中东问题和平解决仍然面临着各种困难,中东和平进程异常艰辛。‎ 印巴战争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第一次武装冲突后到1971年共进行了三次印巴战争。‎ 原东巴地区脱离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国。‎ 两国长期保持着庞大的军备,南亚次大陆局势持续紧张。‎ 两伊战争 ‎1980年9月战争爆发;到1987年,在联合国的调停下,两伊宣布停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较长、损失消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 海湾战争 ‎1991年1月,以美国为主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起“沙漠风暴”的军事行动到4月结束。‎ ‎“冷战”结束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科技战争。‎ 伊拉克 战争 ‎①2003年3月美国发动,5月占领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结束。‎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对联合国安理会维护和平的作用构成严重挑战。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1)联合国 ‎①1943年,美、中、英、苏四国签署《普遍安全宣言》,宣布尽快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②1945年4月,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开幕。联合国正式成立。‎ ‎③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安全。联合国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等一些常设机构。‎ ‎④联合国在它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为世界和平做出了一些贡献。‎ ‎⑤裁军和军备控制是联合国的重要任务,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也十分突出,维和部队称之为蓝盔部队。‎ ‎(2)反战和平运动 ‎①1949年,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举行。‎ ‎②1955年7月,发表了反对核战争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③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兴起反战运动,它和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相结合,构成了美国的社会浪潮。‎ ‎④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和平运动在欧洲兴起,形成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的第三次浪潮。‎ ‎⑤反战和平运动在内容上是以反核运动为中心,在范围上具有全球性,在组织上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运动。‎ ‎(3)和平与发展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②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平推动发展;发展是和平的保障,发展促进和平。‎ ‎③21世纪,战争威胁依然存在,世界和平力量进一步增强。‎ ‎[史论归纳]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力量格局,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但冷战思维继续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 ‎3.讲典例 ‎【例1】(广东省六校(广州二中,深圳实验,珠海一中,中山纪念,东莞中学,惠州一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实质上美国的战略意图是通过攻打伊拉克,推翻中东地区的反美领头羊——‎ 萨达姆政权,让中东国家知道,如果持续挑战美国的霸权,将会落得怎样的下场。在战争的过程中,美军之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征集动员庞大的民间后备支援力量投入到战争中来,与其科学合理的后勤动员体制密不可分的。为避免资源浪费,美军提出精确后勤思想,在准确的时间、地点为作战提供准确、适量的物质保障,最大限度地节约后勤资源。美军认为,许多后勤动员工作完全可以由当地市场以及国际资源承担起来。在美英联军后勤基地中,几乎所有领域都有私营公司所承包的项目,如营房维修、军人服务社、伙食供应、语言交流、娱乐项目、环境清扫、物流等大都是外包给地方服务公司,美军主要用合同方式规范其行为。美军对单兵后勤装备的设计,无不反映出人性化思想,如士兵背囊的顶端,设计了靠枕。美军单兵的供应标准,也是非常周到。如肥皂、洗手液、剃须刀、剃须膏、香烟,事无巨细。这一后勤动员保障思想,对于提高美军士兵在战斗中的士气,起到了其他方面难以堪比的激励作用。‎ ‎——摘编自李超《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后勤动员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后勤动员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伊拉克战争爆发的背景。‎ ‎【答案】(1)主要特点:注重后勤动员保障的精确性;将后勤保障的工作承包给地方公司;通过后勤保障激励士气。‎ ‎(2)背景:世界格局呈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妄图称霸世界;美国中东输出价值观遭到伊拉克的带头抵制;伊拉克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美军提出精确后勤思想……大都是外包给地方服务公司……美军对单兵后勤装备的设计,无不反映出人性化思想……对于提高美军士兵在战斗中的士气,起到了其他方面难以堪比的激励作用”即可从注重后勤动员保障的精确性、将后勤保障的工作承包给地方公司、通过后勤保障激励士气等方面概括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后勤动员的主要特点。‎ ‎【趁热打铁】(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政府经常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反美浪潮此起彼伏,而美国国内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也严重影响到美国的国家形象。1960年,肯尼迪在他的竞选演讲中提到,不发达国家有许多领域急需教师、医生、技术人员和专家,而在莫斯科、北京、布拉格和东柏林,成百上千的科学家、教师、工程师、医生和护士正在为海外工作接受训练,这些苏联援外人员为世界共产主义事业不惜在海外度过一生。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外交部门中素质低下的大使和衣着考究的门外汉,他们对外国的语言和文化一窍不通,在那些训练有素的苏联援外人员面前败下阵来。对于这样的挑战,只有愿意为自由事业服务的美国青年男女用他们的技术和奉献精神献身于自由事业,才能回击并完全有能力制止赫鲁晓夫先生的使者削弱自由世界的尝试。1961年3月1日,肯尼迪总统签署了建立和平队的特别行政命令。和平队成立的最初四个月里,总部共向加纳、尼日利亚、印度、巴基斯坦等九个国家派遣了124名志愿者,包括地质学家、测量员、土木工程师、教师和医生等,和平队的历程由此拉开帷幕。‎ ‎——摘编自(美)凯琳·史薇姿《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和平队的口述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肯尼迪“和平队”主张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和平队”的作用。‎ ‎【答案】(1)背景: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导致发展中国家掀起反美浪潮,美国国家形象受损;美苏在冷战中争夺中间地带即第三世界;肯尼迪赢取竞选的现实需要;美国外交部门工作人员素质低下。‎ ‎(2)维护美国战后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文化及价值观念的传播;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增进了国际合作,促进了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肯尼迪“和平队”主张提出的背景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即可,在材料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例如,发展中国家的反美浪潮此起彼伏、美国国内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严重影响到美国的国家形象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此类问题就是考查学生分层次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要不断提高从材料字里行间中寻找 “答案”的能力。例如,本题的第一问就可以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即可,直接从材料中找答案。‎ ‎4.讲方法 这一考向特别容易与当下的地缘政治热点相结合,建议注意与其相关的历史知识相联系,用历史、全面的观点认识当下热点。需要学生既要注意宏观上的把握,又要做到知识点的细化。‎ ‎5.讲易错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曾经拥有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历史。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记载的却是一系列惨痛的回忆。长期以来,中日关系一直就是一个敏感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09年12月22日人民网刊文《环球瞭望:中日“世仇”可以法德历史为鉴》指出:法国与德国的关系与中日关系有些相似,20世纪中期以前的百年间,法德两国发生了多次战争,……战后法德两国和平发展,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克服了种种困难和障碍渐渐走到了一起。……以前是所谓的“德法世仇”,今天,两国正在共同参与组织一个和平的.超越民族的社会。……中日两国可从中获得借鉴。‎ ‎(1)请列举至少三例19世纪末以来,造成中日两国“世仇”的重大事件。综合归纳造成这些事件的原因?‎ ‎(2)“德法世仇”化解的标志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中日两国是如何打破外交关系的坚冰的?导致这一事件的直接推动因素是什么?‎ ‎(3)中日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你认为中日两国如何才能实现类似法德的合作?‎ ‎【答案】(1)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日俄战争;与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一战后取得德国在中国的特权;发动九一八事变;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3分答出三条即可)日本奉行军国主义政策,积极侵略中国。‎ ‎(2)1951年《巴黎条约》签订,法德共同参加欧洲煤钢共同体,后共同参加欧共体.欧盟;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签署建交声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3)历史问题;日本正确处理中日两国间的历史问题.领土问题,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处理两国关系,两国互相了解互相理解,加强两国在国际事务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中日关系的识记能力,依据所学内容可直接找出近代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即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日俄战争;与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一战后取得德国在中国的特权;发动九一八事变;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日本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日本奉行军国主义政策。‎ ‎(3)依据所学内容可知中日两国的核心问题是日本正确处理中日两国间的历史问题.领土问题,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处理两国关系;现代史中法德两国的和解采用的是化解仇恨和加强合作方式,中日两国也可以采取增进了解和互信,加强两国在国际事务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的方式。‎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欧洲的联合 ‎【反思】解答本类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并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与时政热点相关的考题可以联系相关知识点回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