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0届高三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试题
成都石室中学高2020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三)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24.从发现的商代铸铜遗址来看,铸铜作坊主要分布在都城遗址和地方性中心聚落遗址,一般的村落遗址中基本不见。都城遗址中的铸铜作坊在规模、铸造技艺、生产铜器的数量等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地方性中心聚落遗址。这从本质上体现了商代 A.官营手工业集中在都城 B.手工业文明相对发达 C.社会各个阶层等级分明 D.都城的经济职能突出 25.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主导地位动摇 B.玄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 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 D.思想文化领域碰撞交融 26.唐代,政府设置东西南北四个铜照,以受养民劝农之事、谏论时政之书、陈冤诉届之状、举报告密之信。这客观上 A.引入了社会监督 B.防止了官员腐败 C.强化了君主权力 D.削弱了行政监督 27.明初,政府在江南地区大量设立官田,官田多留于贫穷,民田多归豪吏,下表为这一时期苏州、松江官田和民田比率表。 地区 官田 民田 田额百分比 税粮百分比 田额百分比 税粮百分比 苏州 62.99 94.7 37.01 5.3 松江 84.52 94.3 15. 48 5.7 明政府的这一做法 A.刺激了江南经济的恢复发展 B.遏制了地主和官僚势力的膨胀 C.巩固了江南经济的重心地位 D.加强了政府对江南地区的控制 28.金冲及指出假如用短近的眼光看,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进行反思,屈辱促使人们猛醒。关于“新的起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C.甲午战争导致中国宗藩体系解体 D.甲午战争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兴起 29.1933年,大学入学考试国文试卷中出现以下作文题目。由此可知 大学 题目 国立中山大学 蒋介石对日不抵抗,宋子文在欧美大借款,试述其事实而评论之 国立浙江大学 救济农村之我见 大学生的责任 科学的价值 燕京大学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试阐其旨以抒所感 关于抗日运动之意见(或草拟整个抗日计划或批评国内的抗日运动) 齐鲁大学 语谓“多难兴邦”,试申其说 厦门大学 和平与战争 A.知识分子认同国民政府对外政策 B.儒家学说已经在大学被彻底舍弃 C.文学革命未广泛实行于教育领域 D.大学注重考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30.某著作中描述:“会议在亚非国家之间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的同时,也在华盛顿和莫斯科引起了严重的关切。....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断定,第三世界国家新近获得的采取一致行动的能力,意味着‘自由世界与共产主义世界之间的战场正在转移’。”该会议能够反映当时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可 B.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潮流 C.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受到美苏冷战对峙局势威胁 D.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世界大会 31.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类产量超过1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184个。这推动了 A.所有制结构多元化 B.国家经济职能的调整 C.全国统一市场形成 D.粮食统购统销的实施 32.有学者认为,在古希腊大部分诉讼案件中“诉讼的胜负主要不是取决于案件的是非曲直,以及那些在法庭上替他们讲话的朋友的态度,看他们像不像清白无罪,看他们是否说实话,而是取决于诉讼双方及其证人,看他们的发言技巧,看他们的品行是否端正。”由此可见古希腊 A.公民不再是雅典城邦的主体 B.陪审法庭可随意解释法律 C.案件审判有缺乏公正的一面 D.保留了原始落后的习惯法 33.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实验室开始成为技术革新的主要孵化器。在欧洲,实验室附属于大学或类似的科研机构,在美国开始出现了纯粹的商业实验室,最著名的就是爱迪生的实验室。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科学研究在技术创新中起了关键作用 B.社会文化氛围有助于科技创新 C.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 D.欧美政府鼓励科学家创造发明 34.斯大林时期,国家不仅规定了集体农庄农作物结构、播种面积、产量,而且对作业方式和农产品的分配等也作了规定。1955年,赫鲁晓夫开始实施“以商品产品的产量为出发点”的新计划体制,国家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这表明当时苏联 A.否定了斯大林模式 B.注重调整工农业比例 C.谋求增强经济活力 D.摆脱了农业生产困境 35.如图为IMF的标志。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开始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成为IMF增资的重要来源。巴西前总统卢拉就感慨,在过去20年里他在历次抗议中大多会要求“IMF滚出去”,但“现在,(我的)财政部长说,我们将借钱给IMF”。IMF从成立到近年来的这一变化说明了 A.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建立 B.南北经济发展渐趋平衡 C.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步加强 D.IMF面临严重资金困难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周代开始,中央政府经常派出使者“分行四方,延问疾苦”,以便及时“赈济百姓”。汉代各级政府与扶贫相关的财政事权就包括了收养孤儿、贩恤鳏寡、救疾医病、放饭救灾、助贷贫民、协助生产等十多项。汉代限民田,曹魏屯田制,北魏隋唐均田制,都是努力把人民和土地结合起来,帮助人民生产自救;另一方面则对农民生产提供帮助,如大兴水利、提供种子农具的贷款、编制农书等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中唐时,刘晏强调国家赈济要适当:“赈给少则不足活人,活人多则阙国用,国用阙则复重敛矣”。唐宋时期,政府针对各种贫弱对象,都设立了专门的救助机构,这些措施为元明清历代所继承,并有新的发展。 ——摘编自史卫《古代财政与扶贫》 材料二 最早到达美洲新大陆的移民主要是靠互帮互助来度过难关,移民到达新大陆不久之后很快就效仿英国建立了济贫制度。1929年下半年的经济危机,使人们强烈要求政府承担起社会责任。当时的美国总统死抱着“自愿救济”和联邦政府不参与社会救助的信条,未采取任何措施。1933年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并于当年5月签署了《联邦紧急救助法》,标志着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救济机构一联邦紧急救助署的成立,开辟了公共救助的新纪元。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这部法律一改济贫制度下事后救济的做法,将贫困的预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启了社会救助立法的里程碑。该法案在对待贫困问题上采用了两道防线,即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该法案主要目的就是将失业者、儿童、妇女、老年退休人员与残疾人纳入公共援助体系,形成了不同类别的社会援助计划。 ——摘编自于婷《中美社会救助制度比较研究》 材料三 改革开放初,中国广大农村分布着2.5亿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极端贫困人口。1986年,国务院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划定重点扶持区域,设立专项扶贫资金,开始实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国家扶贫行动。有世界银行专家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成为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行动,尤其对减少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人数更是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督战,提出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建立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等。明确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城性整体贫困的奋斗目标。 ——摘编自杨钟:《改革开放推动农村扶贫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措施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社会保障法》颁布的意义。(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扶贫工作的核心举措,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工作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9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历史著作 编纂思想 《史记》[西汉] 强调“实录”“直书”。“述往事,思来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汉书》[东汉] 贯穿五德终始说和五行灾异说等经学观念,着重追述西汉帝业、功德 《隋书》[初唐] 以史为鉴.“览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龟镜",着重探讨前代典籍制度、吏治得失和君臣之道 《新唐书》[北宋] 认为据藩镇立国的后晋编修的《旧唐书》不合正统而对其删改;“专事褒贬”,以伦理纲贫品评史事。如赞誉大儒韩愈却只字不提玄奘、僧一行的事迹 提取表格中两部或两部以上历史著作的关联信息,围绕“历史编纂”自行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 材料 寻以户口滋增,重行析置,计开皇、仁寿间原北朝城内增州五十六,废州十三,两者相比,尚赢四十三,合诸平陈后所置五十七州(废玉、湛、韶三州不计),共数三百。刘炫所谓“夸州三百”,(《隋书》七五《炫传》)其总允符。追大业三年,改州为郡,刺史为太守,益事苷省,名虽同于晴前之邵,实则无异开皇之州。而以郡统县,表面又略类乎寮制。总计当日存郡百九十,三分省一:县一千二百五十五,平均每郡领六县以上,其辖境视文帝时扩大,是为隋代之第二次改革。 ——岑仲勉《隋唐史》 (1)根据材料,概括隋初州县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初州县改革的积极作用。(9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分) 材料 1945年,为了打败日本法西斯,美军决定向日本“内防御圈”发起进攻,对其本土进行战略轰炸,而处于东京和美国属地塞班岛中央的硫磺岛,就成了美日两军的必争之地。1945年1月9日吕宋岛战役结束,于是尼米兹决定在1945年2月中旬发起硫磺岛登陆作战。日军将领栗林忠道下令在在硫磺岛进行地道作业,整个硫磺岛的地下几乎被掏空。1915年2月16日,美军对硫磺岛进行了轰炸,但是日军躲在地下,根本毫发无损。这座只有20多平方公里的小岛,双方竟然争夺了一个月的时间。3月26日,硫磺岛战役结束, 但是清剿残余日军的战斗一直持续到4月底。美军攻占硫磺岛共伤亡28686人,美日双方伤亡比为1.23:1,这是太平洋战争中,美军伤亡人数超过日军的唯一战例,此战役被世人称为太平洋战场上的“绞肉机”,对于美国来说,这样的伤亡比例是他们不能接受的,因此,也使美国的“曼哈顿计划”的研究成果—原子弹,被投放到了日本的本土上。 ——摘编自赵海军、应飞虎《一场惨胜:美军硫磺岛登陆战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硫磺岛战役爆发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军取得硫磺岛战役胜利的影响。(9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分) 材料 梁思礼出生在一个“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的家庭。他说自己从父亲梁启超邢里继承下来最宝贵的东西是爱国。1941年,梁思礼怀着“工业敕国”的理想赴美求学,希望“学一门工业技术”,“为中国的建设出力"。1949年,他获得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后,拒绝了著名无线电公司的邀请,毅然回国。50年代末,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梁思礼与中国第一代航天人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圆航天事业。80年代初,梁思礼开始进军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倡导软件工程化,对载人航天发展起到很大作用。退居二线后,梁思礼站上讲台,面向全国高校开设《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历史责任》课程,讲授《中国航天精神和素质教育》,将航天的火种传给了下一代中国人。 ——摘编自刘博智《梁思礼:饮冰室走出的驯火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梁思礼的历史贡献。(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思礼成为“共和国脊梁”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9分) 参考答案 24.【答案】C【解析】商代青铜器特别是青铜礼器,是政治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为商王铸造青铜礼器等物品的都城作坊,规模、技艺和数量等方面,遥遥领先于为其他贵族服务的地方性中心聚落作坊,从本质上体现了商代社会等级分明的特点,C项正确;官营手工业集中在都城不是都城铸铜作坊水平最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A项错误;商代手工业文明“相对发达”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B项错误;全国的铸铜作坊以都城最优,体现的是社会等级森严,并非都城的“经济职能”突出,D项错误。 25.【答案】D【解析】玄学基本属于道家哲学思想,题干说明魏晋时期儒道佛三教之间相互影响,出现三教并立、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应从整体上把握这一时期思想领域的突出特点,而ABC三项都是只就其中一个侧面得出的结论,失于片面,因此D为正确选项。该题目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6.【答案】A【解析】材料中“养民劝农"“谏论时政”“陈冤诉屈”“举报告密“表明,政府重视民意的表达和传递,客观上引入了民间参与和社会监督,A项正确;“防止”表述绝对,排除B;题干列举的举措未涉及中枢体制变化,与强化君主权力无关,排除C;社会监督并不能削弱行政监督,两者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排除D。 27.【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可知,苏州、松江官田较民田比重高且税赋重,成为江南赋税的重要来源,使政府加强了对官田农民的人身控制,故D项正确;官田赋税沉重,不利于农业的商品化,排除A项;民田多为地主和官僚势力所有,民田赋税较轻,加剧了地主和官僚势力的膨胀,排除B项;官田、民田政策对江南经济重心地位无直接影响,排除C项。故选D. 28. 【答案】B 【解析】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甲午战争中中国惨败,金冲及认为是“新的起点”,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史上新的一页,即学者强调这场战争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激发了国人的救亡意识,故选B;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A项错误;中国宗藩体系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解体,到里午战争完全解体,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兴起,D项错误。 29【答案】D【解析】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民族矛盾不断加深,蒋介石对日不抵抗,因此,大学入学考试作文题目中“蒋介石对日不抵抗”“救济农村之我见”“以抒所感关于抗日运动之意见”“多难兴邦”“和平与战争”都体现了大学注重考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故选D;材料是大学入学考试国文试卷中出现的作文题目,无法体现知识分子对国民政府对外政策的态度,排除A;B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文学革命的信息,排除C。 30.【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 合所学可知子这次会议指的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与的万隆会议。据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之间日益加剧的冷战对鲟局势,严重威胁着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这些国家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召开了万隆会议,0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时间不符,A项错误;此时世界形成了美苏冷战的格局,B项错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世界大会是日内瓦会议,D项错误。故选C。 31.【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至1982年,我国农副产品产量的提升和农村集市的出现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为国家经济职能的调整提供了依据,故选B;材料主要反映了部分经济指标的变化,没有涉及所有制的变化,排除A;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C;材料中反映的现象有助于打破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且材料反映的主要是农副产品产量的变化和农村集市的变化,与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无关,排除D。故选B。 32.【答案】C【解析】据材料“诉讼的胜负主要不是取决于案件的是非曲直,而是取决于诉讼双方及其证人”等信息可知,诉讼的胜负不是取决案件本身,而取决于诉讼双方及其证人的态度,据此判断,C正确;据所学可知公民是雅典城邦的主体,A错误;据材料没有反映陪审法庭随意解释法律,B错误;材料涉及的是案件的审判,D无关。 33.【答案】A【解析】根据“实验室开始成为技术革新的主要孵化器”以及商业实验室的出现可以看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技术与理论突破联系紧密在一起,科学研究成为了技术创新的关键所在,因此 才会设置大量的实验室,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氛围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工业生产,排除C项;政府的鼓励政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3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主要是减少了对集体农庄的行政干预,目的是扩大其自主权,增强经济活力,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并没有否定斯大林模式,排除A项;材料中只提到了农业,没有体现工业,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成果有限,没有摆脱农业生产困境,排除D项。 35.【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新兴经济体开始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现在,(我的)财政部长说,我们将借钱给IMF"来看,新兴力量的崛起,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C项正确;材料信息未反映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问题,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南北之间的差距逐步拉大,B项不符合史实;借钱给IMF是巴西财政部长所说,不代表IMF资金困难,D项错误。故选C。 41.(25分)【答案】(1)历史悠久(起步早);政府的组织统筹作用比较突出;救助措施在继承中得到发展;方式或措施多样;未对扶贫工作进行常态化、制度化建设(扶贫制度缺乏系统性、常态化)。(8分) (2)联邦政府参与到解决失业和贫困问题中来;使慈善性和临时性的援助让位于永久性的救助制度(改事后救济的做法为贫困的预防);是美国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的开端;开启了社会救济立法的里程碑;缓解了经济危机带来的问题,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8分) (3)举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推动农村及贫困地区经济发展;1986年,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设立专项扶贫资金,开始国家扶贫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立精准扶贫体系,实施精准扶贫政策。(6分) 原因:扶贫政策不断深入发展,具有科学性、持续性;党中央具有强大的执行力和号召力;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3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周代开始”,可得出历史悠久(起步早);根据材料“中央政府经常派出使者”,可以得出政府的组织统筹作用比较突出;根据材料“包括了收养孤儿、贩恤鰥寡、救疾医病、放贩救灾、助贷贫民、协助生产等十多项”,可以得出方式或措施多样;再从材料以整体看可以看出未对扶贫工作进行常态化、制度化建设。 (2)根据材料二“《联邦紧急救助法》,标志着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救济机构一联邦紧急救助署的成立,开辟了公共救助的新纪元”,可以得出意义是联邦政府参与到解决失业和贫困问题中来;根据材料“将贫困的预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得出意义使慈善性和临时性的援助让位于永久性的救助制度和开启了社会救济立法的里程碑;根据材料“开启了社会救助立法的里程碑”,可以得出意义是美国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的开端;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法律的颁布缓解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3)举措一问,根据材料三“中国的改革开放成为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行动,尤其对减少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人数更是如此”、“1986年,国务院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划定重点扶持区域,设立专项扶贫资金,开始实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国家扶贫行动”、“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等信息,可以概括出举措;原因一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扶贫政策的不断完善和科学、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民本理念、综合国力的增强等角度回答。 42.(12分) 【答案】示例1:观点:历史编纂应该直书真实的客观史实。(2分) 说明:汉代的《史记>强调“实录”和“直书”,在真实的史实基础上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历史发展变化规律,这是历史编纂的典范。(3分)随着儒家思想的官方化和社会化,加上唐宋文人为应对儒学危机发起的儒学复兴运动和古文运动的影响。(3分)宋代的《新唐书》侧重以三纲五常为道德准绳,对历更人物和事件的主观褒贬过多,还删改《旧唐书>的原始文献,这不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历更。(4分) 示例2:观点:历史的编纂思想应呈现明显的时代性。(2分) 说明:两汉时期儒学统治地位逐渐确立,《汉书》的编纂贯彻了天人感应等经学观念,致力于追述汉代功德。(3分)初唐《隋书》的编纂反映了当时唐朝统治者正积极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致力于完善君主制度和官僚制度。(3分)宋代《新唐书》的编纂则明显受唐宋儒学危机下儒学复兴运动的影响很大,有明显的纲常正统观念和排佛倾向。(4 分) 示例3:观点:历史编纂有让历史经验服务于现实的社会功用。(2分) 说明:早在汉代;《史记)》就已经强调“述往事”以“思来者”,探讨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3分)唐朝《隋书》的编纂也尤为重视“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以服务于唐朝君主制度和官僚制度的创新和完善。(3分)宋代《新唐书》的编纂也发挥了强化正统观念,挽救儒学危机,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4分) 【解析】根据表格中史书编纂思想,可以分为三种观点,观点1:历史编纂应该直书真实的客观史实。在论述时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比如司马迁主张“直书”,宋代的《新唐书》侧重以三纲五常为道德准绳,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主观褒贬过多,还删改《旧唐书》的原始文献,这不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历史。观点2:历史的编纂思想应呈现明显的时代性。《汉书》编纂体现了这一观点。论述此观点时应当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进行论述。如《汉书》贯彻了天人感应等经学观念,致力于追述汉代功德。初唐《隋书》的编纂反映了当时唐朝统治者正积极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致力于完善君主制度和官僚制度。宋代《新唐书》的编纂则明显受唐宋儒学危机下儒学复兴运动的影响很大,有明显的纲常正统观念和排佛倾向。观点3:历史编纂有让历史经验服务于现实的社会功用。论述过程中应当注重从以史为鉴角度展开。如《史记》主张“述往事”以“思来者”,强调历史发展变化规.律。唐朝《隋书》的编纂也尤为重视“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以服务于唐朝君庄制度和官僚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宋代《新唐书》的编纂也发挥了强化正统观念,挽救儒学危机;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 45.(15分)【答案】(1)设置三百个州;实行州县两级制;扩大了统治区域。(6分) (2)减少了州的数量;减轻了民众的负担;强化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9分) 【解析】(1)主要内容从材料中的“……置五十七州(废玉、湛、韶三州不计),共数三百”一处可以看出:设置三百个州;从材料中的“改州为郡……而以郡统县……”一处可以得出:实行州县两级制;从材料中的“……其辖境视文帝时扩大……”一处得出:扩大了统治区域。 (2)该设问的积极作用可以结合隋朝初期的时代背景去概括,但是要就扣材料中的信息点,例如:从地方行政规划的角度概括:减少了州的数量;从社会民生的角度概括为:减轻了民众的负担;从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角度概括为:强化了中央集权;从国家结构发展的角度概括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46.(15分)【答案】(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壮大;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美军已取得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硫磺岛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美日军备和兵力有着巨大的差距。(6分) (2)影响:日军遭到重创,加速了太平洋战区战争的结束;为盟军进攻日本本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客观上配合了中国战区的抗日战争;美军在夺岛战役中损失惨重,加速了美国核武器的研制进程。(9分) 【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中“1945年,为了打败日本法西斯”,“美军决定向日本‘内防御圈’发起进攻,对其本土进行战略轰炸”,“处于东京和美国属地塞班岛中央的硫磺岛”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壮大、二战的进程、太平洋战区的态势、硫磺岛的战略地位、美日军备和兵力差距等方面,分析硫磺岛战役爆发的背景。 (2)影响:根据材料中“美军攻占硫磺岛共伤亡28686人”,“这是太平洋战争中,美军伤亡人数超过日军的唯一战例”,“使美国的‘曼哈顿计划’的研究成果——原子弹,被投放到了日本的本土上”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日军失败、加速太平洋战区战争结束、进攻日本本土、配合中国战区、美军损失惨重、加速了美国核武器的研制进程等方面,分析美军取得硫磺岛战役胜利的影响。 47.(15分)(1)贡献:参与“两弹一星”研究;创建中国航天事业: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高校培养人オ。(6分) (2)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中国航空航天事业起步;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产业兴起;中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优秀的家庭教育;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个人的努力与天黦。(6分) 启示:青年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担当,积极投身时代和国家发展需要;要传承良好家风: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在工作中练就本领、服务人民和国家。(3分) 【解析】(1)“贡献”,根据材料信息“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梁思礼与中国第一代航天人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圆航天事业”、“梁思礼开始进军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倡导软件工程化,对载人航天发展起到很大作用”、“粱思礼站上讲台,面向全国高校开设《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历史责任》课程,讲授《中国航天精神和素质教育》”得出:参与“两弹一星”研究、创建中国航天事业、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高校培养人才等。 (2)“原因”,根据材料信息“他说自己从父亲梁启超邢里继承下来最宝贵的东西是爱国”得出:优秀的家庭教育、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等;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中国航空航天事业起步、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产业兴起、中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个人的努力与天赋等。“启示”,依据所学知识从青年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担当、要传承良好家风、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在工作中练就本领、服务人民和国家等角度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