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第7讲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第7讲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学案

第7讲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 考点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 ‎1.五四运动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特点:彻底、不妥协、群众基础广泛。‎ ‎(3)划时代意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中国共产党成立 ‎(1)标志:中共“一大”召开。‎ ‎(2)两个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和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两点意义: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时代,给中国人民 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3.国民大革命 ‎(1)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 ‎(2)国共合作:两次会议(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蕴含“三大政策”)。‎ ‎(3)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奠定了革命继续发展的基础。‎ ‎4.国共的十年对峙 ‎(1)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 ‎(4)开创革命新道路: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 ‎5.红军长征 ‎(1)遵义会议: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是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2)长征胜利: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6.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7.抗日战争 ‎(1)侵华日军的罪行 ‎①一个意图:征服(吞并)中国。‎ ‎②滔天罪行: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组建“七三一”部队,对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奴化教育,殖民掠夺与统治。‎ ‎(2)全民族抗战 ‎①两个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②三个方面和三个战略阶段:日本、国民党与共产党;防御、相持和反攻阶段。‎ ‎③战略战术:持久战;游击战、运动战和阵地战等。‎ ‎④胜利保证: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⑤五个特点:以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双重性);两个战场并存;中国共产党在后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持久抗战。‎ ‎⑥四点意义: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8.解放战争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①重庆谈判国共签署《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 ‎②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2)人民解放战争 ‎①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 ‎②1947年,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③1947年6月,挺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④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⑤1949年4月,北平和谈破裂后,共产党发动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 ‎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来屈辱和分裂历史的结束,新中国即将诞生。‎ ‎(2)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1.下表为不同报刊对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新闻来源地 报道的主要内容 北京《晨报》‎ 青岛问题当以死争,被拘同学应宜营救,此罢课之第二理由也 天津《大公报》‎ 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曹汝霖宅之焚烧 日本《大阪朝日新闻》‎ 北京掀起排日学生的暴动 A.火烧曹汝霖宅是事件的导火线 B.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波及全国所有的大中型城市 D.学生展开盲目的排日行为 解析 据所学可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导火线,故A项错误;据材料“罢课、学界之大举动”均说明学生运动有重要地位,故B项正确;据材料“北京、北京学界”得出并不是所有的大中型城市,故C项错误;据材料“青岛问题当以死争,被拘同学应宜营救”可知是反对日本占领青岛,营救同学,不是盲目排日,故D项错误。‎ 答案 B ‎2.1937年2月,国共就红军改编达成初步协议。3月11日,国民党要求改编后的红军服从南京的“一切命令”。八一三事变后,蒋介石任命朱德、彭德怀为八路军正副总指挥。材料表明(  )‎ A.中共放弃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国民党没有真心共同抗日打算 C.国共两党都灵活务实调整方针政策 D.国共根本立场和长远利益趋同 答案 C 考点二 近代后期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1.近代后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较快发展(1927—1936年)‎ ‎①原因: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②表现:无论是原来较为发达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还是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橡胶等工业都有较大发展。‎ ‎(2)日益萎缩(1937—1945年)‎ ‎①原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官僚资本的压榨。‎ ‎②表现:沦陷区大量企业被日军毁灭或吞并;国统区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3)陷入绝境(1945—1949年)‎ ‎①原因: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摧残;通货膨胀严重。‎ ‎②表现:工厂、矿山、店铺等纷纷倒闭。‎ ‎2.近代后期的社会生活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7年)中国的航空业起步;报刊业获得发展;影视业发展。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和风俗发生重大变化。‎ ‎1.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1928年的“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31年的“实业建设程序案”、1933年的“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7年的“中国经济建设方案”等。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  )‎ A.化解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B.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 C.阻止了日本对华北地区的渗透 D.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没有化解了对中国的冲击,故A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所制定的发展经济的计划和议案,都是为了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故B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所制定的发展经济的计划和议案并没有阻止日本对华北地区的经济渗透,故C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所制定的发展经济的计划和议案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B ‎2.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宣布美国来华投资企业“应课征之税捐与本国人民同”,“将来亦不致颁布足以阻碍获得合理利润之新税则”。国民政府的这些规定(  )‎ A.抑制了美国对华的商品倾销 B.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巩固了官僚资本的主导地位 D.推动中国积极融入世界 解析 ‎ 材料中对美国的来华投资企业给予丰富的优惠,并不是阻碍其商品倾销,故A项错误;材料中对美国企业的优惠政策,对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极为不利,故B项正确;官僚资本在这一时期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国民政府的规定与C项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材料中中国融入世界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 B 考点三 近代后期的思想解放和理论成果 ‎1.新三民主义 ‎(1)发展:1924年,国民党一大决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在大会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影响: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2.毛泽东思想 ‎(1)内容:①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②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发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毛泽东思想形成;③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写出《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共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作用:主要解决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问题,主要贡献是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并指导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国民党一大宣言》:“盖酿成经济组织之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故当由国家规定土地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 B.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 C.实现了平均地权的主张 D.与中共革命思想部分一致 解析 据材料“国民党之主张,则以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和中共的土地政策分析可知,都主张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两者有相同的部分,故D项正确。‎ 答案 D ‎2.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指出:“‎ 在中国的条件下,除了国家自己的经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经济之外,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毛泽东旨在强调(  )‎ A.坚持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必要性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迫性 C.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D.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解析 材料“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体现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道路的主张,故A项正确。‎ 答案 A 考向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以五四运动的周年活动为切入点,考查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2)引用董必武的诗词考查中共一大的召开。‎ ‎(3)从家国情怀角度考查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4)结合具体事例,考查国民革命的兴起及失败。‎ ‎[考题例证1] (2019·全国Ⅱ卷,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关联主干 五四运动的影响 寻找题眼 全国各界联合会宣言描述的核心是“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合群自救”,这反映了爱国救亡的信念,由此可知,当时 各界团体爱国觉悟有所提高 错点诊断 ‎“趋于一致”不符合史实;材料未提及“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1919年马克思主义正在中国传播,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各界团体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答案 B 挖掘 认知 深度 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深远影响 ‎(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历史舞台,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和群体意识。‎ ‎(2)现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对后来中国实现民族独立起到巨大的保障作用。‎ ‎(3)激发下层民众社会运动的热情。‎ 拓展 教材 宽度 国民革命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新三民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新三民主义并不等于三大政策,前者是纲领与目标,后者是方法与手段。‎ ‎(2)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 ‎(3)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北伐战争取得胜利;但并没有动摇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革命最终失败。‎ 感悟 核心 素养 家国情怀——五四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五四精神蕴含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五四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感,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先进的思想意识相结合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内核是爱国主义,激励无数进步青年投身于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 考向二 抗日战争 ‎(1)以“十四年抗战”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战争的特点和世界意义。‎ ‎(2)以华北事变为切入点,考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以美国记者记述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对农民的政策。‎ ‎(4)创设具体情境,考查抗日战争的重大战役和影响。‎ ‎(5)利用漫画作为新情境,考查全民族抗战。‎ ‎[考题例证2] (2019·江苏单科,9)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下图),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夫唱妇随赴战场 B.抗战流血不流泪 C.国共北伐齐协力 D.解甲归田喜而泣 关联主干 抗日战争 寻找题眼 根据“1940年”可判断当时应该是抗日战争期间,根据“不许戎衣有泪痕”可知漫画反映的是妻子送丈夫奔赴抗日战场的情形,即抗战流血不流泪,所以“不许戎衣有泪痕”‎ 错点诊断 漫画反映的是妻子送丈夫上战场,不是夫唱妇随上战场;漫画反映的时间是1940年,北伐战争是1926—1927年;1940年,抗战没有胜利,处在战略相持阶段,没有解甲归田 答案 B 拓展 教材 宽度 中共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及影响 ‎(1)措施 ‎①政权建设:按照“三三制”的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②经济建设:从1940年初到1941年底,各根据地普遍贯彻“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从1941年前后,中共中央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 ‎(2)影响:调动了各阶级、各党派的抗日积极性,巩固了抗日根据地,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挖掘 认知 深度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 ‎(1)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端,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形成战略配合,为打破法西斯称霸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战略支撑。‎ ‎(3)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 感悟 核心 素养 家国情怀——抗日战争中的民族国家意识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的家国情怀逐渐转变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意识。抗日战争时期,国家意识空前高涨,推动了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联合抗战。在国家意识引领下,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 考向三 近代后期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1)以国民政府的战时经济体制为切入点,考查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意义。‎ ‎(2)以某一国在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所占的比重变化考查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 ‎(3)以图片文字切入,考查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4)以外国在中国投资的比例为切入点,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考题例证3] (2017·江苏单科,11)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  )‎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关联主干 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 寻找题眼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利用支持南京国民政府打内战的机会,与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对中国经济侵略。材料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反映了此时美国在华投资处于优势地位 错点诊断 ‎1948年,在外国在华投资中,美国投资总额超过了英国,表明英国的国际地位的下降;日本在投资总额中所占比例不详;“完全掌控”说法过于绝对 答案 D 拓展 教材 宽度 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内迁及影响 ‎(1)内涵: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日本侵华,中国战局恶化,东部沿海工业开始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的过程。‎ ‎(2)影响 ‎①大量工业企业迁入西南内地,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我国的民族工业,稳定了中华民族抗战决心,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 ‎②东部工业大规模内迁,构成我国工业布局的一个重大的变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结构和布局,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化有一定的影响。‎ 挖掘 认知 深度 统制经济 所谓统制经济,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国家财政为服从战争需要,依靠行政的法律手段,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它是一种高度专断集权的资本主义战时经济模式。统制经济的全面实行,就是战时经济体制确立的表现。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制定和推行了统制经济政策。‎ 感悟 核心 素养 唯物史观——关注近代中国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近代中国很多经济现象或经济问题都与政治紧密相关。例如在抗战的时代大背景下,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的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国共两党的这些经济政策都服务于抗战的需要。日本在沦陷区疯狂掠夺,强占大量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由日本公司专营工矿交通运输业,滥发纸币。这些举措都体现了日本“以战养战”的企图。‎ 考向四 近代后期的思想和文化 ‎(1)从继承和发展角度考查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2)从对比角度考查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及异同。‎ ‎(3)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和影响。‎ ‎[考题例证4] (2018·海南单科,10)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关联主干 毛泽东思想的内涵 寻找题眼 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错点诊断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知,其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消灭私有制的主张不符 答案 B 拓展 教材 宽度 新三民主义“新”的体现 ‎(1)内容新 ‎①新民族主义中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主张各民族平等。‎ ‎②新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③新民生主义中提出了“节制资本”、颁布劳工法和实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谋求改善工人与农民的生活。‎ ‎(2)思想新:新三民主义贯彻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挖掘 认知 深度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感悟 核心 素养 家国情怀 近代中国的重大理论成果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以救亡图存为宗旨、以实现民族复兴为目标,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体会伟人的革命情怀。‎ 题型7 史学方法类设问 ‎[典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战以前,“以主张仿效西洋文明者为新,而以主张固守中国习惯者为旧”,之后一变而为“以主张创造未来文明者为新,而以主张维持现代文明者为旧”。到1919年底,谈论、使用“新文化运动”一词才成为一种时髦。学生运动、妇女运动、社会主义运动以及“恋爱自由”“劳工神圣”的口号,都开始普遍出现于社会。五四之后,中国逐渐进入了“主义时代”。1920年,毛泽东明确提出改造中国需要有一种为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新文化运动究竟 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内外因素 ?如果从戊戌维新起中国人就在寻求根本性的改 变,则那一系列阶段性转变,应是对何为文化之“根本”的认识在步步深入,最终形成一种整体文化的认知。‎ ‎——据罗志田《体相和个性:以五四为标识的 新文化运动再认识》等 材料二 自从五四运动发生以来,一年一度的五四纪念就形成了。1930年代,一方面认为五四运动是“本党数年来植于社会中革命思想所促成的救国救 属于专制独裁政权     ‎ 民的运动”;另一方面又认为五四运动使多数青年“不求实学,徒事奔走示威”,要求学生“专心求学,努力教育建设”。而以继 代表无产阶级利益 承五四传统、五四精神为己任,指出“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开辟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新方向”。与此同时,一再将“五四运动”阐释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他的阐释影响了其他 ‎ 属于资产阶级改良派 自由主义者和后来的研究者,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不同的话语系统。‎ ‎——据杨琥《历史记忆与历史解释:民国时期名人谈五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新进展,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关于“五四运动”的不同观点,并分别指出其立场。‎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阐释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法。‎ 答案 (1)新进展: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主张得以流行与普及;“新文化”的内涵发生变化(不再视新文化等同于西方文化),致力于民族文化的现代化;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发生分化,从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为主到多元思想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文化的整体转型加快。原因: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和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崛起;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民族危机的严重;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国人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持续探索。‎ ‎(2)(国民党)观点:既抽象肯定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又具体否定五四运动的革命精神和新文化运动的批判精神(答成“五四运动是国民党促成的救国救民的革命运动,学生参加政治运动不利于教育发展”亦可)。立场:一党专政的立场。(中共)观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立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胡适)观点: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立场:自由主义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3)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放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考察;全面、多角度;比较的方法;联系的方法;揭示因果关系;阶级分析法。‎ ‎|解题技法| 史学方法类设问 ‎1.增分策略 ‎(1)历史阐释能力,简单地说就是用一种历史理论解释一种历史现象。这就体现了历史学科的一个大的特点就是史论结合,重视历史证据,重视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2)阐释历史事件有很多方法,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放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考察、全面、多角度、比较的方法、联系的方法、揭示因果关系、阶级分析法。‎ ‎2.清障点拨:阐释重大历史事件的关键在于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切忌仅局限于对历史表象的阐释。‎ ‎ [题型对接题]‎ ‎1.(题型1:目的类)1923年8月,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载文:救中国唯有革命,“革命的大本营即国民党,又有共产党做他们的后援,以此将引起稍有觉悟的工学各界,全体加入国民革命”。这一言论意在(  )‎ A.说明国民大革命的重要意义 B.强调革命需要建立统一战线 C.突出国民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D.赞扬工人和学生的爱国行为 解析 依据材料“革命的大本营即国民党,又有共产党做他们的后援,以此将引起稍有觉悟的工学各界,全体加入国民革命”可知意在强调革命需要建立统一战线,故B正确。‎ 答案 B ‎2.(题型2:表明类)美国作家斯诺曾这样记述中共抗日根据地:“许多内战时期远飏(逃窜)的地主,现在重新回家,他们可以像农民一样领受新地;这些人照样有平等的选举权,并有权参加政府的工作。商人和小资本家也一样可以参加政治生活。”这表明当时中共(  )‎ 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争取解放战争早日胜利 C.抛弃阶级斗争基本立场 D.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解析 根据材料“记述中共抗日根据地”“这些人照样有平等的选举权,并有权参加政府的工作。商人和小资本家也一样可以参加政治生活”,结合所学可知,抗战期间,敌后抗日根据地,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实行三三制原则,有利于巩固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故A正确。‎ 答案 A ‎3.(题型3:原因类)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中国轮船统计 年份 船只 吨位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船只 吨位 ‎1928‎ ‎1 352‎ ‎290 791‎ ‎117‎ ‎213 482‎ ‎1930‎ ‎2 792‎ ‎415 447‎ ‎138‎ ‎247 969‎ ‎1932‎ ‎3 456‎ ‎577 257‎ ‎178‎ ‎342 211‎ ‎1935‎ ‎3 895‎ ‎675 173‎ ‎208‎ ‎461 812‎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解析 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解答时注意时间范围:1928—1935年,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A是在1937年后;B是在一战期间(1912—1919);D是在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后)。由此排除A、B、D。因此正确答案选C。‎ 答案 C ‎4.(题型4:反映类)据统计,四川省工厂设立年份成立于全面抗战前者,仅占1/20,成立于战后者占19/20。尤以1938年以后至1942年止,新设立之工厂逐年增加。这反映出(  )‎ A.四川的民族工业发展相对较快 B.抗日战争冲击了中国工业布局 C.东部沿海的民族工业濒临破产 D.四川民族工业得到政府的扶持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工业主要在东部地区,全面抗战开始后,民族工业内迁,四川省等内地省份新设立工厂增加,中国工业布局有所改变,故B正确。‎ 答案 B ‎5.(题型5:影响类)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国货界一致响应,国货运动曾一度颇具声势。特别在上海,作为经济大埠,全国经济重镇,提倡国货运动轰轰烈烈,民众踊跃参加,到1930年10月7日,已进行了第三次国货运动大会,成效显著。这一做法有利于(  )‎ A.阻断西方的经济侵略 B.加快工业体系的形成 C.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D.调整失衡的国民经济 解析 根据材料“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国货界一致响应,国货运动曾一度颇具声势”“到1930年10月7日,已进行了第三次国货运动大会,成效显著”,可知这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正确。‎ 答案 C ‎[素养提升题]‎ ‎6.(素养1:唯物史观)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  )‎ 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 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 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 解析 ‎ 1937年8月,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强调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是针对日本的侵略,在敌后战场实行游击战争,把敌后变为抗日的战场,故B项正确。‎ 答案 B ‎7.(素养2:时空观念)1930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 解析 1927年后相继发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随后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进行土地改革,打倒地主分田地,故B正确。‎ 答案 B ‎8.(素养3:历史解释)《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上述主张意在(  )‎ A.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B.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 C.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 D.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 解析 平均地权是旧三民主义的内容,不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故A项错误;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与材料的内容注重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生活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新三民主义注重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故C项正确;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与材料的内容注重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9.(素养4:史料实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90年代初)》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总产值中,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的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B.近代民族工业布局不合理 C.官僚资本、外国资本对民族资本的压榨 D.近代民族工业结构畸形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1933年和1936年的工业总产值中,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绝对优势,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比重下降。这表明中国近代工业中轻工业占优势,而重工业则处于劣势,材料反映的实质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结构畸形。A、B、C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均可排除。故选D。‎ 答案 D ‎10.(素养5:家国情怀)有学者称,20世纪初期,中国的青年学生、工商业者、工人等阶层将“一战”“巴黎和会”“山东问题”赋予了非同寻常的“历史记忆”。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是(  )‎ A.维护政局稳定 B.进行革命动员 C.建立统一战线 D.培育国家认同 解析 由材料“将一战、巴黎和会、山东问题赋予了非同寻常的历史记忆”可知,面对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民族意识、国家认同思想的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 D 课时跟踪练 一、选择题 ‎1.(2019·浙江4月选考)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说:“‘五四运动’是一个复杂现象,它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市罢工、抵制日货运动……这一连串的活动都是由下列两个因素激发出来的:一方面是二十一条要求和山东决议所燃起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是知识分子的提倡西洋文明,并希望能依科学和民主观点来对中国传统重新估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作者认为,五四运动(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③民族意识觉醒下的斗争 ④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A.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答案 A ‎2.(2019·山东济南一模)1928年,中共六大明确提出“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而1945年中共七大报告中又指出“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于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我们是欢迎的”。这一政策的转变(  )‎ A.主要是为了适应民族战争的需要 B.说明党积极探索对外开放的道路 C.主要基于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变化 D.反映了党的对外经济政策的成熟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28年处于土地革命时期,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故提出没收外国资本家的财产,1945年处于抗战时期,抗战即将胜利,中国经济在战争中受到严重打击,故并不排斥外资经济,故C项正确。‎ 答案 C ‎3.(2019·山东临沂一模)1931年10月,傅斯年召集方壮猷、徐中舒、萧一山、蒋廷黻等五位顶尖历史学者,联手撰写《东北史纲》。王芸生在1931—1933年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写出了七卷本的《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一书。他们旨在(  )‎ A.向公众普及历史知识 B.揭露日军全面侵华野心 C.唤醒各界以解救国难 D.号召国共合作一致抗日 解析 从材料中的1931年10月,《东北史纲》等信息可知,明显是受到了九·一八事变的影响,希望在学术领域强化东北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历史是相联系的,材料中关于中国与日本的书籍,是希望通过介绍日本近代对中国的侵略,来唤醒各界以解救民族危机。‎ 答案 C ‎4.(2019·山东泰安一模)1939年2月通过的《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除极少数汉奸特务、依法被剥夺公民权的犯罪分子和神经病患者以外,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周岁,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职业、宗教信仰、财产状况、文化程度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该条例(  )‎ A.有利于巩固抗日民主政权 B.突出中共的核心领导地位 C.使得边区直接选举制真正确立 D.真正实现了人民民主专政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陕甘宁边区实行人民民主,但18岁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有利于巩固抗日民主政权。故A正确。‎ 答案 A ‎5.(2019·海南海口模拟)1940年8月23日《新华日报》(华北版)以专版刊登了“华北交通总攻击战”第一号“捷报”。此“捷报”反映了(  )‎ A.平型关大捷振奋了人心  B.敌后战场开始展开反攻 C.新四军重创了侵华日军  D.百团大战初步取得胜利 解析 根据材料“1940年8月”“华北交通总攻击战”的“捷报”,联系所学,这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为粉碎敌人“扫荡”,鼓舞全国抗战士气和信心,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敌后战场进行反扫荡斗争的百团大战,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6.(2018·江西九江模拟)某一历史文件中写道:“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并在蒋主席领导之下,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据此判断这一文件(  )‎ A.促进国民革命在全国兴起 B.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表明国共谋求第三次合作 D.形式上奠定和平建国的基础 解析 根据“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可判断,该文件为《双十协定》,《双十协定》在形式上奠定了战后和平建国的基础,故D项正确,A、B项错误。重庆谈判时国共两党依然处于第二次合作时期,C项错误。‎ 答案 D ‎7.(2019·浙江温州模拟)如图所示是温州商人吴百亨于1925年创办的品牌,它与当时英国公司的“飞雕”牌形成竞争。这可以作为(  )‎ A.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典型案例 B.民族企业与外国资本作斗争的见证 C.“节制资本”实施的一个重要缩影 D.乳业成为民初最大新式产业的证据 解析 “温州商人吴百亨于1925年创办的品牌,它与当时英国公司的‘飞雕’牌形成竞争”可以作为民族企业与外国资本作斗争的见证,故B正确。‎ 答案 B ‎8.(2019·山东德州期末)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制订重工业发展计划:五年内兴建钢铁、有色冶金、机械、电力、电器、化工等大中型工厂并利用外国资本、引进国外技术。该计划(  )‎ A.使近代中国实现了工业化 B.有助于为全面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C.有效遏制了官僚资本成长 D.成功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解析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工业发展,特别是重工业得到一定发展,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故选B项;材料仅仅说明工业化得到一定发展,并不是实现了工业化,排除A项;这一时期官僚资本得到发展,并未遏制,排除C项;材料中仅仅是引进西方技术,促进本国工业发展,但是不可能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排除D项。‎ 答案 B ‎9.(2019·山东日照模拟)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发行统一的法定货币——法币。至1937年7月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约为14亿余元;1945年,法币发行额为5 569亿元;1948年,为660万亿元以上。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金融控制不断加强 B.外国操纵经济命脉 C.货币主权意识匮乏 D.经济形势持续恶化 解析 材料“1948年,为660万亿元以上”反映了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这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使经济形势持续恶化,故D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国民党政府金融控制不断加强,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外国操纵经济命脉的信息,故B排除;材料与货币主权意识无关,故C排除。‎ 答案 D ‎10.(2019·山东泰安期末)下表为民国时期各类报纸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 报纸 纪事 ‎《申报》‎ ‎1918年该报社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 ‎《中央日报》‎ ‎1932年多次发表“赤化祸害论”的社论 ‎《新民日报》‎ 民国27年,社址所在的县城沦陷,不得不宣布停刊 ‎《救亡情报》‎ 其发刊词说:“抗战救亡”是全国人民的呼声 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B.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 C.民国时期的报纸都以客观公允作为报道原则 D.民国时期的各类报纸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解析 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以政论性的报刊占据主导地位,而政治争论和攻伐也大多见诸报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报刊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信息,如表格信息中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对共产党采用了大量的诬蔑之词,说明报道有失公允。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符合材料信息,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答案 C ‎11.(2019·江苏扬州模拟)毛泽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正如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表明毛泽东(  )‎ A.坚持只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全面彻底否定俄国式的革命道路 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D.准确把握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解析 毛泽东肯定了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重大作用,这与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 D ‎12.(2019·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1923年,国内出现了“科学与人生观”的争论。梁启超提出,要反思一战,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反对“科学万能论”;有人坚持科学是人生观的基础与核心;陈独秀则立场鲜明地主张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人生观问题。这场论争(  )‎ A.民主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B.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开端 C.使国人认识到了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D.体现出国人积极思考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解析 根据材料“梁启超提出,要反思一战,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反对‘科学万能论’……陈独秀则立场鲜明地主张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人生观问题”可知国人积极思考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D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2018·江苏单科,22)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作准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准备”,可根据材料一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等关键信息概括作答;第二小问“历史背景”,注意材料一中的时间限定“1935年前后”,可联系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华战争、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知识点思考作答。第(2)问,可根据材料二中“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等关键信息归纳作答。第(3)问,注意答案的全面性,可根据材料一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材料二中“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等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从改变全国工业布局、促进西南地区开发、为长期抗战提供经济支持等角度回答积极影响;可根据材料二中“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等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容易造成官僚资本膨胀,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等角度回答消极影响。‎ 答案 (1)准备: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改善交通;增加国防建设费用。背景: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2)举措: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内迁。‎ ‎(3)影响: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造成了官僚资本的膨胀;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4.(2019·山东德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表 年份 党员 人数 年份 党员 人数 ‎1921年7月(中共“一大”)‎ ‎53‎ ‎1934年 ‎30万 ‎1922年7月(中共“二大”)‎ ‎195‎ ‎1937年初 ‎4万 ‎1923年6月(中共“三大”)‎ ‎432‎ ‎1940年 ‎80万 ‎1925年1月(中共“四大”)‎ ‎994‎ ‎1945年4月 ‎(中共“七大”)‎ ‎121万 ‎1927年4月(中共“五大”)‎ ‎5.7万 ‎1947年12月 ‎270万 ‎1927年4月后 ‎1万 ‎1949年10月 ‎448万 ‎1928年6月(中共“六大”)‎ ‎4万 ‎——‎ ‎——‎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 与结构变化及发展趋势》‎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进行探究,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党员人数变化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特征和影响来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要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革命斗争过程准确把握,同时要对中共历史上的“左”倾错误和右倾错误的影响准确把握。从材料可知,不同时期中共的人数变化不一样,1927年4月后中共人数有一个大规模的减少,1937年也有大规模的减少,这与中共犯的右倾错误和“左”倾错误密切相关,而在其他时期都有所增加,这与中国革命的发展密切相关,要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史实进行论证。‎ 答案 示例 论题: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减少原因略探。‎ 论证:①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也由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出现右倾错误,大革命失败。使得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5.7万急剧减少为1万。‎ ‎②1934年,由于王明“左”的错误占据统治地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南方革命根据地丧失殆尽。加上长征路上,红军物资匮乏、道路险峻以及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损失巨大。使得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30万急剧减少为4万。‎ 总而言之:上述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大量减少是由中国共产党自身错误和敌人的绞杀两个原因共同导致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