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活动及思想文化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活动及思想文化教案

单元综合提升 专题一 先秦到两汉选官制度的变化 1.夏朝以前采用禅让制:原始社会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2.商周时期采用世官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等贵族凭血缘关系世袭为官。 3.春秋战国时期军功授爵制:典型为商鞅变法后秦国按军功授爵的制度。 4.汉代察举制: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 134 年)确立,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 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专题二 先秦至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及影响 1.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1)西周:推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 (2)秦朝: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 节。 (3)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以世袭,使中央集权受到威 胁。 2.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与影响 (1)特点: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 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 集权于中央。 (2)影响: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 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促进经济的发展。 专题三 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 时期 中央体制 地方体制 选官体制 秦朝 首次建立君主集权于上、行政 体制分权于下的体制 创立郡县制,用封建官僚政治 取代贵族政治 推行军功制度,秦 朝以吏为师 西汉 首创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 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由郡国并行到推恩令,专业的 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 首创察举制,有利 于人才选拔,但也 存在一定问题 专题四 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1)汉代儒学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等理论,神化皇权,强调等级 名分,符合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需要。 (2)汉代儒学吸收了刑名之学的思想,认识到礼乐刑政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主张将仁政与法 政结合起来,以德为主,以刑为辅。 (3)先秦儒学致力于理想化的政治秩序而批判暴政,汉代儒学承认现实皇权专制、中央集权、 国家统一的合理性,维护现实统治。 (4)先秦儒学属于显学,但未受统治者重视,汉代儒学独尊,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政”“民本”为新儒不实质性继承;根本目的是维护封 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因此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考向 1 唯物史观:透过历史表象看本质 (2017·武汉四调,25)有学者曾提到,秦始皇为何不以大规模的人像代替数目繁多的兵俑?为 何不用超人的神像,每座几丈高,有如今日俯视阿斯旺水坝的努比亚大石像?或者制造出来 三头六臂,有如印度教的传统?兵马俑的这些独有特色,反映了秦朝( ) A.皇权的至高无上 B.神权色彩明显 C.按军功授予爵位 D.人文气息浓厚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出秦朝的君主专制逐渐摆脱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浓厚的神权色彩,体现了 皇权的至高无上,故选 A,B 错误。按军功授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C 错误。材料的两幅 图片分别体现了皇权至上和神权至上,故 D 错误。 考向 2 秦代中央集权统治对儒家思想的吸收 秦始皇亲近法家,儒家没能占据统治者的主流体系,但在云梦秦简秦始皇时期的文献《为吏 之道》中,对官吏的种种训导,恰恰充斥了儒家式的劝诫。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法家思想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儒家思想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C.下级官吏抵制中央坑儒政策 D.郡县制度未能得到儒家支持 答案 A 解析 材料“云梦秦简秦始皇时期的文献《为吏之道》中,对官吏的种种训导,恰恰充斥了 儒家式的劝诫”可见秦始皇并非只用法家来维护统治,同时也用其他的方法来维持,可见法 家思想也有局限性,故 A 项正确;在秦朝,儒家始终没有获得正统的地位,也没有太多发展 的空间,故 B 项错误;材料中的考古史料没有涉及坑儒的史实,故 C 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 秦始皇用儒家的方式劝诫官吏,但没有涉及具体的制度,故 D 项错误。 考向 3 以图证史——汉代的农业耕作方式 (2017·郑州二模)据东汉崔蹇记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 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若为该材料配图, 合适的一幅是( ) 答案 C 解析 配图为二牛抬杠,只有一犁,不符合材料“三犁共一牛”,故 A 项错误;配图为曲辕 犁,出现于隋唐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有三个犁,并且配有 耧车,边耕边播,这是西汉赵过发明的耧车,与材料描述的一致,故 C 项正确;配图没有耧 车,故 D 项错误。 考向 4 主干知识:汉代的“抑商”政策 (2017·新乡许昌平顶山三模,25)《汉书·食货志》记载:“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 商贾之律,然市井子孙亦不得为官吏。”汉武帝时盐铁官营,大商贾桑弘羊、东郭咸阳等相 继任官,出现了“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的局面。这表明西汉( ) A.商人地位受制于国家政策 B.抑商政策仍在不断强化 C.利用官营政策调解阶级矛盾 D.商人群体壮大威胁统治 答案 A 解析 在孝惠、高后时期,重农抑商政策虽然有了一定的松弛,但其子孙后代仍不能充任官 吏,而到了汉武帝时期,大商贾获得了担任国家高级官吏的资格与权利,故 A 项正确;通过 材料不难看出,重农抑商政策是在松弛而非强化,故 B 项错误;无论是“官营政策”还是“阶 级矛盾”,材料中都没有相关的信息,故 C 项错误;“威胁统治”很明显是属于脱离材料的 主观臆断,故 D 项错误。 考向 5 获取材料信息——汉代的教育体系 (2018·全国 100 所名校高考冲刺三,26)下面为汉代教育结构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最有效的 信息是( ) A.封建教育系统已大体形成 B.儒家已经垄断了学校教育 C.汉代的儒学教育逐渐下移 D.太学可统领地方各级学校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目中汉代的教育系统,中央、地方教育系统完善,官学、私学相得益彰,故 A 项正确;儒家已经垄断学校教育的表述材料无法体现,故 B 项错误;根据题意可以得出官学、 私学相得益彰,中央和地方的教育系统均很完善,下移趋势并未看出,故 C 项错误;根据题 意,中央太学并未统领地方各级学校,故 D 项错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