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7-2018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2017.10‎ 历史试卷 ‎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时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帝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Ⅰ卷 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 ‎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 ‎4.“这一派别对宇宙论、认识论或者个人伦理道德不感兴趣,这些谋略家只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以下观点中与该派别的思想主张一致的是(  )[]‎ A.仁者爱人 尊君爱民 B.崇尚贤能 厉行节俭 C.奖励耕战 与民休息 D.厉行赏罚 崇尚法治 ‎5.《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一 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映了宋代 A.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 B.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 C.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 D.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 ‎6.“唐诗对于唐代史事的反映,比起后人修纂的史书来,还是更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对于这种把唐诗用于历史研究的新趋向,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唐诗属于文学作品,多虚构之词,不能用作历史研究 B.唐诗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经考证后可使用 C.唐诗最能反映唐朝的真实情况,引入有利于历史研究 D.唐诗是原始的第一手资料,最适合用来研究唐代历史 ‎7.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化大革命”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从历史科学来看,孔子的“命运”表明(  )‎ A.“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 D.“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8.易中天曾经说道:“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材料中的“争”本质上指的是(  )‎ A.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 ‎ B.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 C.争夺学术霸主的地位 ‎ D.探寻国家实现统一的新途径 ‎9.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记有栽培植物159种,皆国人千百年来衣食住行取资之源。徐氏以其审慎之科学态度,广征历史文献,加之实地考查,乃至亲自试验,因此书中所记植物之形态、特征、价值及栽培方法,大多信而有征。这表明明代科学(  )‎ A.已具备某些近代科学的特征 ‎ B.受到了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 C.普遍吸取西方近代科学成就 ‎ D.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 ‎10.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 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 ‎11.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 ‎ A.内心世界 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 D.天的意志 ‎12.“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的“他”最可能的是( )‎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13.英国哲学家罗素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材料中的“有识之士”提倡(  )‎ A.中体西用 B.维新变法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14.学者季羡林认为,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这里涉及到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这里“心的部分”是指(  )‎ A.外国先进的科技 B.外国的思想文化 C.外国的政治制度 D.外国的生活方式 ‎15.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16.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17.“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这说明(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B.民主共和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18.1921年陈独秀在《青年的误会》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  )‎ 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 B.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 C.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D.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的成分 ‎19.以下是中国各政治阶层在那一时期的政治言论,其共同诉求是(  )‎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启蒙与救亡并重 D.推动中国近代化 ‎20.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介绍了西方的政治制度。他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在于,国家议员和总统自下而上地由民众选举,议会对于来自民间的意见,“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循同”。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书对开阔人们的眼界起了积极作用 B.魏源认识到了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 C.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魏源在该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材料试图说明( )‎ 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B.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 C.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 D.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 ‎22“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文中的“外来药”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B.推动了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 C.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D.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 ‎23.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24.在近代西方共和观念传入中国后,当时的人们认为“共和”必须包括对政府权力的宪政约束。据《新青年》中“共和”、“民主”两词的使用频率统计,“民主”一词的使用次数在1918年时还远远少于“共和”一词,而从1919年1月开始反超“共和”。上述变化反映(  )‎ A.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D.先进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失望 ‎25.1901年10月,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下列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  )‎ A.契约立国 B.以法治国 C.君主立宪 D.人民主权 ‎26.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文化辐射有各种成分,其中“非重要成分所引起的阻力小于决定性成分引起的阻力,因为非重要成分不会引起因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受冲击而造成的猛烈、痛苦的动乱……”。中国近代前期的西学,“非重要的成分”主要指 A.修铁路、办船政、建设海军 B.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C.倡民主、谈科学、写白话文 D.提高中华民族的心理和文化素质 ‎27.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早期维新思想 C.设议院、开国会 D.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28.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近百年来,我们盲目抄袭德、日,失败了,又盲目抄袭英、美,失败了,这正如百年前的盲目守旧一般,若明白这一点,旧的并非全该推翻,德、日、英、美也非全要不得。”钱穆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 A.学习其他先进国家要理性 B.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应互相学习 C.中国学习外国必然会失败 D.近百年来中国对外学习全是盲目抄袭 ‎29.有人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书,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维新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 B.清王朝的合法性受到维新派的怀疑 C.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D.维新变法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 ‎30.从1840年至1945年这百年来,爱国主义演进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萌芽,但并未完形,爱国主义重在行动……在第二阶段,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爱国主义从自发到自觉,从情绪到理性,现代爱国主义观念形成。你认为这两个阶段最确切的分界线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 第Ⅱ卷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三 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9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15分)‎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阅读下表:‎ 人物编号 人物 人物速写 人物编号 人物 人物速写 ‎①‎ 梁启超 号称“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 ‎⑤‎ 林则徐 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销烟”‎ ‎②‎ 李鸿章 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 ‎⑥‎ 康有为 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③‎ 魏源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⑦‎ 李大钊 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④‎ 陈独秀 ‎《新青年》的创办者 ‎⑧‎ 曾国藩 创建了“湘军”‎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A、B、C、D、四类。(4分)‎ ‎(2)概述这四类人物所代表的派别对学习西方的态度主张。(8分)‎ ‎(3)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3分)‎ ‎ ‎ 高二历史答案 ‎1—5:BBCDD 6—10:BDBAC 11—15:ABCBB[]‎ ‎16-20:CDBDC 21—25:DBCDC 26—30:AAAAB ‎ ‎31. 答案:‎ ‎(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分)‎ ‎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4分)‎ ‎(2)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8分)‎ 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8分)[]‎ ‎32.答案:‎ ‎(1)A类:⑤③;B类:⑧②;C类:⑥①;D类:④⑦.(4分)‎ ‎(2)林则徐、魏源代表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面对外国的侵略,主张了解世界,学习西方,巩固封建统治;曾国藩、李鸿章代表的是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科技,引进先进军事科技器物,达到富国自强的目的;康有为、梁启超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造中国政体;陈独秀、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以“民主”和“科学”为大旗,主张在思想文化变革中国.(8分)‎ ‎(3)提示:结合中国国情,以开放心态对待,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不断丰富中国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等.(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