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复习:西方民主政治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复习:西方民主政治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020-2021 年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复习:西方民主政治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 践 1.(2020 全国Ⅰ卷·32)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规模很大,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 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审理案件等。而在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 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 A.职业法官拥有审判权 B.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与罗马相同 C.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 D.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 【答案】C 【解析】材料雅典“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审理案件等”,反映出公民直 接行使司法权,故选 C 项;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公民阶层拥有审判权,不是职业法官, 排除 A 项;雅典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是公民阶层,而罗马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是专业法官 和法学家,排除 B 项;雅典公民陪审团“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维护的仅仅是公民的法律 权益,奴隶是得不到维护的,并不是维护所有人的权益,排除 D 项。 2.(2020 全国Ⅱ卷·32)有学者认为:“在政体形式这个关键问题上,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 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 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同时让国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这 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 B.僭主政治 C.罗马共和政体 D.寡头政治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 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同时让国家所有权威部 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可知为雅典为维护民主政治实行的直接民主(陶片放逐 法),故选 A 项;僭主政治是以非法手段取得政权建立的独裁统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B 项;罗马法共和政体的特点在于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掌握国家实 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与材 料信息不符,排除 C 项;寡头政治是指由少数人掌握政权,与材料中“让国家所有权威部门 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的民主政治相违背,排除 D 项。 3.(2020 江苏卷·14)公元前 430 年雅典发生瘟疫后,伯里克利成为雅典民众发泄怨气的对 象,将军职务被罢免,并被判处巨额罚款。但是雅典人不久后又选举他为将军,并且把国家 事务交托给他处理。这一现象说明雅典( ) A. 平民权力至上 B. 民主制度达到高峰 C. 实行轮番而治 D. 采用直接民主方式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伯里克利被罢免后,民众又把国家事务交给伯里克利,这些都是 雅典民众直接投票的结果,体反映出在雅典政治事务中公民采用直接民主的方式做出决定, 故 D 项正确;雅典的民主并不是“平民权力至上”,排除 A 项;材料并没有体现民主政治的 顶峰,排除 B 项;材料主旨与轮番而治无关,排除 C 项。 4.(2020 天津卷·10)在古代雅典,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成为公民,才能享有一定的权 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在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发生 了变化,主要表现在 A.取得行政官职的限制最终取消 B.与自由民身份的区别已不复存在 C.不再履行自备武装服兵役义务 D.进入议事会的资历条件逐渐提高 【答案】A 【解析】据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知识可知,梭伦改革时期按照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克里 斯提尼时期,公民再无等级区别,但行政官职各部落仍有名额限制,而伯利克里执政时期, 几乎所有一切官职向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开放,取得行政官职的限制最终取消,故选 A 项; 材料仅提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发生了变化,并未提及其身份的变化,且据所学雅典民主政治 的知识可知,成为公民仍有一定条件限制,比如性别、年龄等,与自由民身份仍有区别,排 除 B 项;据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知识可知,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是成为雅典公民的条件之 一,并未变化,排除 C 项;据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知识可知,从梭伦到伯利克里时期,进 入议事会的资历条件逐渐降低而非提高,排除 D 项。 5.( 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2)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 的所有问 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这说明( ) 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 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B 【解析】据材料“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并进行最终判决” 结合所学陪审法庭由公民抽签产生,这体现主权在民原则,故选 B 项;材料涉及的是陪审 法庭执行判决权,不是法律服从民众意愿,排除 A 项;陪审法庭是抽签产生不是全体公民, 排除 C 项;材料涉及的是陪审法庭的作用而不是法律,排除 D 项。 6.( 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2)公元前 5 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公民的成功”,即领导城邦需要“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能言善辩不是 所有公民必备的能力,故 A 项错误;材料公民在“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侧面反映出当时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参政议政十分活跃,故 B 项正确;材料中只是反映雅 典公民的参政议政,没有出现民主政治下权力的滥用,与民主政治的危机无关,故 C 项错 误;“谈话、论辩”的雅典民主政治决策的方式,与内乱、思想纷争无关,故 D 项错误。 7.(2017 年新课标全国Ⅱ卷 32).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 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 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答案】 【解析】 由于未经正当选举上台,尽管僭主们“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下场往 往非常悲惨,说明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不是经过民主程序上台的领导人不能得到拥护, 故 D 正确;ABC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D。 8.(2017 年新课标全国Ⅲ卷 32).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 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 18 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 务。这些宣誓旨在( ) A.限制权力滥用 B.防止官员腐败 C.培育权利观念 D.增强责任意识 【答案】D 【解析】材料提及官员宣誓、陪审员宣誓、青年男子成人宣誓,这些宣誓都是为了让他们更 好地履行本职工作,对工作负责,并不是为了限制权力滥用,况且光宣誓也不能真正限制权 力滥用,故 A 项错误;“年满 18 岁的青年男子”并非都是官员,因此不能说明这些宣誓旨在 防止官员腐败,故 B 项错误;材料不仅在强调公民享有权利,还强调公民在履行权利的同 时要遵守义务,故 C 项错误;官员、陪审员、青年男子都要履行责任,可见这些宣誓旨在 增强责任意识,故 D 项正确。 9.( 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2)公元前 5 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 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 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答案】C 【解析】题干时间限定在“公元前 5 世纪”,雅典三个改革家,公元前 5 世纪梭伦改革,公元 前 5 世纪中期,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 3 世纪,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期, 公民大会不会形同虚设,而且伯利克里采取很多办法激发公众参与热情,比如发放津贴,当 公务员可以有补贴,所以失去政治热情,参政丧失民族信任,不符合那个年代史实,故 ABD 三项错误。“用染成红色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 将被处以罚款”反映的是必须参与政治,否则处以罚款,说明参政是公民的义务,故 C 项正 确。 10.(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 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答案】C 【解析】材料无法体现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故 A 项错误;注意题干信息“申请”“获得批 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也就说题干的主旨在于强调公民的行为需要得到批 准,而不在于强调行为本身,这说明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故 B 项错误,C 项正确;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故 D 项错误。 11.( 2013·全国新课标卷 I 文综·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 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 )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准确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政治领袖和演说家 根本就是同义语”,旨在说明在在古代雅典实行公民政治,要想成为政治领袖必须具备出色 的演说能力,才能获得公民大会大多数公民的认可。这一现象是雅典民主制这一政治体制的 产物。故 A 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片面理解。 12.(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2)公元前 340 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 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 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 代雅典( )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准确分析问题的能力。解读材料信息,材料展现了雅 典司法审批的流程,最终是陪审团投票确定当事人是否有罪,从中可看出民主原则贯穿了雅 典的司法过程。在雅典,妇女拥有不完整的公民权,雅典注重保护成年男性公民的利益,而 且雅典拥有完整的司法审判程序,B、C、D 表述均错误。 13.( 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2)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 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 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答案】C 【解析】根据罗马共和国的时间信息和平民与贵族斗争等信息可以推出,材料反映的是罗马 法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变革。A 选项说法错误,贵族随意解读法律受限制,并非特权取消, 当时仍然是奴隶社会,贵族仍享有特权。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时期,《民法大全》颁布, 罗马法形成体系,故 B 错。自由民获得公民权是在万民法时期,D 项错误。平民与贵族斗 争,成文法出现,贵族随意解释法律受到限制,这一时期属于公民法时期,公民权利受到法 律保护,因此 C 正确。 14.( 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 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 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答案】A 【解析】罗马法“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反映出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的影响,是其立 法和司法的基础,故 A 项正确;罗马法是近代欧洲大陆法律的基础,但与欧洲近代社会的 行为规范无关,故 B 项错误;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在于其法律制度,而不是民主制度,古 希腊雅典对后世的影响才是民主制,故 C 项错误;罗马法对近代欧洲的法律和反封建斗争 产生影响,但并不能就此判断它不断地改变欧洲历史发展方向,这种说法过分夸大了罗马法 的影响,故 D 项错误。 15.(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2)图 6 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 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 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答案】C 【解析】双眼蒙布所体现的是司法公正的原则。法官审案主要依据法律判断,而非道德良知, 故 A 项错误;法官审案侧重听取证人证言,并不能保证司法公正,故 B 项错误;正义女神 双眼蒙布体现出,法官在审案时要抵御各种利益或情感的诱惑,以洞察事实真相,来作出公 正的判决,故 C 项正确;法官审案遵从民众意愿,也不能保证司法公正,故 D 项错误。 16.(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2)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 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 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答案】B 【解析】结合罗马法的实质可知是罗马法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故 A 项错误;结合题意可知, 平民采取有效措施而不是用暴力抗争的方式争取自身利益,故 B 项正确;结合题干和史实 可知法制的发展是顺应社会需求而变化的,“决定作用”过于绝对,故 C 项错误;结合史实 可知平民与贵族有着不同的利益,故 D 项错误。 17.( 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3)1702 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 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 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答案】B 【解析】题干 1702 年是在《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权利法案》等法律文件表明议会有权制 约国王,故 A 项错误;材料说明在当时英国国王权力还很大,可以随便解除辉格党人的行 政要职,还没有“统而不治”,因而君主立宪制尚有待完善,故 B 项正确;内阁制基本确立 于 18 世纪中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C 项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仍然拥有最高 行政权,其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没有破坏《权利法案》,故 D 项错误。 18.(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3)18 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 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 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 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答案】D 【解析】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并未完全剥夺,因此国王“也有权利不让议会 参与”,这与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无关,故 A 项错误;“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 不让议会参与”,反映出国王已经不可能专权,故 B 项错误;18 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确 立,内阁不对国王负责,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国王仍然保留“媾和与开战的权力”等某 些名义权力,故 D 项正确。 19.( 2013·全国新课标卷 I 文综·27)1688 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 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答案】D 【解析】1688 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 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而在政变后迎立 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女婿为王,目的是为这次宫廷政变披上合法的外衣。故 D 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均表述错误。 20.(2020·全国Ⅲ卷·33)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 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 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 留。这一主张 A.赋予各州主权 B.恢复邦联制度 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 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反映出当时没有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制衡。而材料“除了明确授予中 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界定,体现了 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衡,故选 C 项;据材料“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说 明限制各州权力,排除 A 项;据材料“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 的权力很少”说明麦迪逊主张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且据所学制宪会议以后美国为联邦制,排 除 B 项;材料“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说明扩大 联邦政府的同权力同时,还有规定地方的权力界限,中央与地方分权而治,排除 D 项。 21.(2017 年新课标全国Ⅱ卷 34).1800 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 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 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答案】C 【解析】材料涉及的是联邦政府内部总统和内阁成员之间的矛盾斗争,与加强联邦政府的行 政权力无关,故 A 项错误;依据 1787 年宪法,总统和内阁有明确的权限划分且总统有权任 免内阁成员,故 B 项错误;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总统作为政府首脑有权任免内阁成员, 因此材料中的事件只是总统行使职权的表现,故 C 项正确;材料中美国总统亚当斯和内阁 成员都属于联邦党人,两者政见不同是属于联邦党派内部的斗争,故 D 项错误。 22.(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3)华盛顿在 1787 年 3 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 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 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联系历史背景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时间信息“1787 年”, 结合 1787 年宪法的背景可以判断,华盛顿所说的“现行制度”即美国当时实行的松散的邦联 制,而对其进行的“彻底变革”即为 1787 年宪法所确立的联邦制,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选择 D 项。 23.(2020·全国Ⅱ卷·34)19 世纪末,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 联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俾斯麦辞职。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德国 A.议会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B.皇帝个人权力强大 C.对外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D.分权制衡体制成熟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联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 失败,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俾斯麦辞职”可知俾斯麦因与新皇帝意见不同被迫辞职,结合 德国宰相、议会对皇帝负责的特点,可知德国的权力中心在于皇帝,故选 B 项;帝国议会 权利很小,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限制,对政府几乎没有任何监督权的,排除 A 项;材料 中并未提及德国的对外政策,排除 C 项;这时候的德国专制主义色彩浓厚,更谈不上分权 制衡体制的成熟,排除 D 项. 24.( 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4)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 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 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答案】D 【解析】由材料“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知在 启蒙思想家关于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三权分立等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更注重于追求 社会平等,故选 D 项;材料强调的是法国大革命的开创性,美国已经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排除 A 项;材料强调法国大革命较之英美的不同点,美国和法国通过暴力革命建立民主政 治,排除 B 项;“根除了”表述过于绝对化,且法国大革命后多次出现封建王朝的复辟,排 除 C 项。 25.( 2017·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3)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 1793 年法国唯一的最高 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 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答案】C 【解析】根据国民公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正式选举会议”、“是权威机关”、“是法庭”可知 国民公会掌握了国家的立法、司法等国家大权,没有体现三权分立,故 A 项错误;法国 1793 年颁布共和国宪法,实行民主共和,不是君主立宪,故 B 项错误;根据“最高权力机关国民 公会”、“又是平民大众”可知国民公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同时也是民意的代表,体现了人民 主权的原则,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雨果小说对国民公会的描述,没有提到法律的地 位和作用,故 D 项错误。 26.( 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35)1875 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 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 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 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答案】A 【解析】根据“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可知法国 1875 年确立的共和政体下政局更迭频繁, 1958 年赋予总统“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局不稳定的局面, 故 A 项正确;法国 1875 年宪法就规定了总统是国家元首,故 B 项错误;议会的主要权力是 立法权,材料只是提及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没有体现剥夺了议会的主 要权力,故 C 项错误;法国是多党制国家,这一变化与两党制无关,故 D 项错误。 27.(2020 全国Ⅲ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公元前 11 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 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 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 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 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 8 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 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 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 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 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6 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7 分) 【答案】(1)西周: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建有宗庙和社稷;国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 利,但身份不同;有城墙等防御设施。 古希腊:公民享有参政权;建有神庙、广场、城墙等设施;小国寡民,以城市为中心。 (2)条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发达的贸易;独立自治的传统。 (3)影响: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增强了中 华民族的凝聚力;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长时期政治 结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析】(1)第一小问西周时期的都城特点,根据材料一“在广 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得出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 由材料一“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得出建有宗庙和社稷;从材料一 “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得出国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利, 但身份不同;依据材料一“建高墙”得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第二小问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根 据材料二“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 得出公民享有参政权;由材料二“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 城邦的宗教中心”可知建有神庙、广场、城墙等设施;从材料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 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得出小国寡民,以城市为中心。 (2)历史条件,据材料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思考,据材料二“为数众多 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结合所学古希腊环海、多岛、多山的地理环境可知独特的 自然地理环境;由材料二“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结合所学雅典 工商业经济发达可知发达的贸易;从材料二“人民凭看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 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结合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得出独立自治的传统。 (3)影响,据材料一“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可知开发了边远 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由材料一“‘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 治权利”结合所学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可知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 族的凝聚力;从材料一“‘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 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结合所学儒家思想以周朝为模范且成为传统中国 主流思想得出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材料一“秦以后两千多 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说明中国长时期政治结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28.(2020 浙江卷·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个地方叫做克里特(希腊最大岛屿),在酒绿色的海中央……那里居民稠密, 有数不清的数量,九十个城市(邦)林立在岛上。 公元前 5 世纪,希腊城邦迎来了它的“古典时代”,其中尤以雅典为著。雅典成为修昔底德口 中“希腊的学校”。所有重要人士都曾在此生活。 ——摘引自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等 材料二 公元前 4 世纪中期的希腊世界是富裕而复杂的世界。哲学家则解决他们直面的老问 题,他们发展出来的方法,以及他们给出的答案及其困惑,为近代哲学思想开山奠基。典型 者如亚里士多德虽接近了唯物主义,但其唯物论并不彻底。……公元前 2 世纪 30 年代,罗 马贵族彻底吸收了希腊化的希腊文化,并创造了具有自我风格的希腊化文化。他们和在 7 世纪及其后的阿拉伯人将希腊遗产传诸后世,影响至今。 ——摘编自〔美〕莫里斯等《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古希腊文明形成的两大要素,指出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 时代”,例举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的重要改革。 (2)阅读材料二,为什么说亚里士多德的“唯物论并不彻底”,结合所学,加以阐述。用一 句话指出罗马在“吸收”“创造”“将希腊遗产传诸后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答案】(1)要素:自然地理环境;城邦制度 时代: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改革:梭伦改 革,克里斯提尼改革; 。 (2)阐述: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 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角色古希腊文明的正统继承者和西方古典文明新的开拓 者。 【解析】(1)要素:根据“希腊最大岛屿”“九十个城市(邦)林立在岛上”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 得出自然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两大因素。黄金时代:根据所学可得出是伯里克利执政时代。 改革:根据所学可知,雅典民主政治在形成过程中有还有梭伦改革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 (2)闸述:根据“亚里士多德虽接近了唯物主义”并结合所学可从其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之间。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等角 度概括。角色:根据所学可得出是古希腊文明的正统继承者和西方古典文明新的开拓者。 29.(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41)(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 7 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 图 8 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 10 号(右), 自 18 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答案】(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8 分) 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 尊贵地位;唐宁街 10 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2)概括综合。(4 分) 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考生 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可加 2 分,但本题总 分不得超过 12 分。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 主道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图片反映了清朝清朝皇 帝治国理政的太和殿和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从图片可以看出,太和殿高大雄伟,白金汉宫 工整威严,唐宁街 10 号平实素朴。然后再结合中国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相关史实以 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予以解读,进一步提取出建筑背后所蕴含的政治特点,例如中 国的皇权至上,英国国王的统而不治、地位尊贵以及首相的民主政治。中英比较可从中英建 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