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命题人:单毅君审题人:谢丛良 注意事项:本试卷满分为100分,时量为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原创题】□□□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真正称得上大公无私、勇于自我牺牲的人。□□□弟子们那种言行一致、不为私利所动的人格节操,见义勇为、不畏艰难险阻、勇于牺牲的精神流传后世,尤其是在那些具有高超技艺和过人本领,专行除暴安良、扶弱济困的“游侠”身上得到充分发挥。请回答,□□□最有可能是: A.道家 B.儒家 C.纵横家 D.墨家 2.【原创题】庄子认为“盗亦有道”“圣盗同源”,把孔丘叫做盗丘,强调“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表明: A.庄子之道与孔子之道如出一辙 B.庄子强调“圣人之道”教育的重要性 C. 庄子主张顺乎自然,返璞归真 D.庄子认为“盗”是天下祸乱的根源 3.【原创题】右图为“中意友好年”的宣传画,一幅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与秦始皇兵马俑“隔空问候”的图片红遍中意两国,对大卫和兵马俑所代表的两国时代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体现了新兴阶级积极进取的精神 B.都体现了思想解放的文化浪潮 C.都体现了专制集权制度下的文化创新 D.都体现了近代社会转型的探索与思考 4.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 A.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 C.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 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5.【改编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世家大族皆聚族而居,形成以血缘为纽带的坞堡地主经济;南方的庄园经济则“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获得迅速扩张和发展。这反映了当时: A. 宗法制度的复兴 B. 小农经济破产 C. 门阀世族衰落 D. 中央集权的削弱 6.贞观三年629年,魏征任门下省给事中,由于在征兵年龄上坚持依法办事,不同意降低年龄标准,“敕救三四出,征执奏以为不可”,唐太宗怒而再出敕,“征又不从,不肯署敕”,唐太宗无奈,只得召魏征商量,最后听从了魏征的意见。这说明: A. 三省六部制利于政治民主化 B. 门下省是中央最高决策机构 C. 皇帝的独断得到了根本遏制 D. 给事中有相对独立的封驳权 7.“五行八作”这一成语源起南宋,指的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与该成语出现最有可能相关的是: A.宋朝奉行“工商皆本”政策,促进了城市商业、手工业的发展 B.宋朝不抑兼并,破产自耕农迁往城市,促进城市工商业发展 C.成语从侧面说明当时东京行业之多以及手工业的发达程度 D.南宋推行抑商政策,只允许都城有五种商行和八种作坊存在 8.【改编题】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张载”是理学的开创者。下图为北宋五子学术生涯的主要情况示意图。据此可以得出当时: 注释:1072年周敦颐在江西九江的濂溪书堂讲学 A.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B.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已完成 C.南北文化交流的加强 D.经济发展决定文化水平 9.隋唐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达到了高峰,追求法度和规范是其典型特点。两宋时期中国书法艺术各具情趣,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成为时代特色。这一变化说明: A.我国书法艺术走向衰落 B.理学兴起 C.科举考试的变革 D.社会环境变迁 10.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收录了倭缎织造法、朝鲜棉布染整法和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康熙帝重用耶稣会传教士南怀仁等修订历法、铸造火炮。对这些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B. 明清重视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 C. 统治者推行开明和开放的外交政策 D. 推动了当时社会科技和经济的转型 11.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王夫之认为“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上述思想: A.是思想界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反映了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C.体现了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D.代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12.【原创题】近代中国有人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针对以上观点,下列评论不恰当的是: A.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封建保守思想的力量还很强大 B.西用借助中体推进中国学习西方的有效方式 C.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和政治的近代化 D.具有布新不除旧的特点 13. 历史学家罗荣渠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孤零零的单项表演”,“名为改革,实际上只能说是为应危机而仓皇进行的小修小补,名实很难相符”。这段言论突出反映了洋务运动: A. 是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 B. 旨在解决民族危机 C. 延缓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D. 未主动向西方学习 14.【改编题】19世纪70至80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张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前者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后者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钦?”这反映出当时: A. 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 B. 对西学的探索完成了由格致之学向政治之学的转变 C.“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 D. 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 15.【原创题】中国近代著名诗人、外交家黄遵宪曾在他的著作中有过如下论述:“中国必变从西法。其变法也,或如日本之自强,或如埃及之被逼,或如印度之受辖,或如波兰之瓜分,则我不敢知……质之当世士夫之留心时务者”。据此判断黄遵宪这一言论大致出现于: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60至90年代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 16.【原创题】清末严复曾翻译《天演论》,影响了一大批国人,如“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的胡适。胡适曾说:“甚至于生存竞争的观念,也并不见得就使他成为一个冷酷无情的畜生。也许还可以格外增加他对于同类的同情心,格外地使他深信互助的重要,格外使他注重人为的努力而减免天然竞争的惨酷与浪费。”从胡适的字里行间,可以推断: ①胡适对科学的认同达到一种近乎万能的地步 ②胡适认为科学本身还可以有助于提升人的道德性 ③胡适对科学的态度理性且客观 ④高擎科学这杆大旗目的在于破除人们的愚昧和迷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 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A.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 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 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 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18.【改编题】1906年孙中山在《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一文中指出,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困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美国官吏有由选举得来的,有由委任得来的,无论是选举、是委任,皆有很大的流弊,就选举上说,美国众议院中,往往有愚逛无知的人夹杂在内。材料表明,孙中山: A.使三民主义思想有了新的发展 B.开始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 C.对西方社会的弊端有较清醒认识 D.意欲放弃走英美式代议制的道路 19.根据“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示中三次发展高峰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B.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C.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放松 D.中国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20.1916年《东方杂志》的主编杜亚泉发表文章认为,“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是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此观点实质是: A.“中体西用”论在新历史条件下的再现 B.价值取向与新文化运动相一致 C.中国文明比西洋文明更为先进 D.强硬反对和排斥西方文化 21.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2.1923年,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曾举行过一次民意测验,当问到“现在中国流行关于政治方面的各种主义你相信哪一种”时,被调查的426个人中,社会主义获得203票,其他主义如三民主义得103票,民主主义只有51票,合作主义仅1票……以上民意测验结果说明了当时: A.部分国人对社会主义的渴求 B.国共合作的思想条件已具备 C.统一战线策略受到国人排斥 D.马克思主义排挤了其他学说 23.【改编题】根据以下学者对于雅典民主政治的一些观点:中国学者陈唯声认为“雅典民主政治的胜利是比较先进的商品经济对落后的自然经济的胜利”、英国学者芬利认为“如果没有雅典帝国,就不可能有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充分发展的民主制度”、法国学者克鲁瓦瑟认为“雅典民主是希腊精神最伟大的创造物之一”、中国学者易建平认为“民主政治与小国寡民之间存在一种必然的联系”,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 A.雅典民主的出现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B.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起源史学界有颇多视角 C.外国人更多从精神层面探讨雅典民主的产生 D.中国学者的主张符合科学逻辑已成学界共识 24.公元前4世纪末期,地中海区域较大的城市纷纷兴建剧场,所演出的戏剧不仅宗教成分减少,甚至敢于讽刺当时政治家和不良风气习惯。这反映了: A.民主政治在地中海区域普及 B.人文精神影响日益广泛 C.政治家兴建剧场以取悦民众 D.希腊文化繁荣达到巅峰 25.文艺复兴的支持者和参加者主要是中上层阶级的人士。他们宣扬人的尊严和价值,并不包括劳动者在内,在他们看来,劳动者不过是“愚蠢无知的群氓”。由此可知: A.文艺复兴不能代表劳动者的诉求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日益对立 C.人文主义思想并未产生实际影响 D.文艺复兴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26.【原创题】“世俗的权利受上帝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制。不论任何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修士,世俗权利都有权来管他。”这种思想出现的根源是: A.资产阶级强调发展个性 B.天主教宣传神权权威 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D.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27.【原创题】卢梭认为“人无往而不在锁链之中”,声称人类的幸福生活只存在于童年,存在于“自然状态”中,“自然曾使人幸福而善良;但社会使人堕落而悲苦”,这表明卢梭: A.利用自然状态遏制极端的私欲膨胀 B.基于自然理念对近代文明进行批判 C.论证了民主共和政体存在的合理性 D.科学地诠释了启蒙思想中的“理性 28.学者陈锐认为,从历史的角度看,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忽视了宗教和道德问题,并带上了贵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特点,之后的社会主义植根于平民阶层,并对启蒙运动和18世纪文化开始进行反动。据此,陈锐的观点表明: A.对理性主义过度追求致使思想禁锢 B.抽离信仰和道德的理性缺乏了价值关怀 C.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排斥宗教信仰 D.科学社会主义脱胎于启蒙思想中的理性 29.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捍卫和发展了太阳中心说的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他们的思想都被称为“异端”。与这些所谓“异端”相对立的思想分别是: A.天主教思想和儒家正统思想: B.加尔文教思想和宋明理学 C.哥白尼学说和儒家正统思想 D.启蒙思想和经世致用思想 30.斯宾塞为思想界所诟病的“把生物进化套用于人类社会”的问题,恰恰是其学说的一大亮点:在对自由竞争、个人权利、有限政府这些古典自由主义的核心观念进行捍卫时,斯宾塞加入了科学这个重要的基础要素,力图使科学、经济、道德三者共通。材料强调的是: A.自然科学理论要依靠社会学说来扩大影响 B.社会进化论论证了近代工业文明的合理性 C.社会进化论指导历史沿正确的方向发展 D.生物进化论的社会学转化具有科学性 二,主观题(31题15分,32题25分) 31.【原创】重大的历史事件往往成为漫画的主题。在以下漫画中,请选取三幅或三幅以上漫画,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论述与解读。(要求:列出你所选取漫画的序号,主题鲜明,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合理)。(15分) 32.【改编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据《山海经》记载,炎帝为南方之神,蚩尤为九黎的部落酋长,盘古、伏羲的故事为汉族、羌族和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共有的神话。黄帝被认为是其他四帝的祖先,《五帝本纪》中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幸明德”。战国时期,七国的君主都以黄帝的后裔相标榜。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要恢复夏禹的统一大业。386年鲜卑人拓跋珪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北魏,其皇室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拓跋珪在其昭文中说:“夫刘(邦)承尧统,旷世积德……《春秋》之义,大一统之美,吴、楚僭号,久加诛绝,君子贱其伪名,比之尘垢”。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曾下令改变鲜卑族的风俗习惯、服装和语言,奖鲜卑贵族与汉族的士族通婚,改汉姓,学习中原的典章制度等。 ——据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材料二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发生动摇,王朝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危机。甲午战争后,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族国家观念,他深刻地认识到,国家欲立于民族国家之林,就必须获得广大民众认可,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民族国家,并在中国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国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意识。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并解析古代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并分析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古代相比,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12分) 衡阳市八中2019年下期高二第二次月考 2019年12月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30※2,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A D D D B C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A C C C B C B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A B B D C B B A B 二、非选择题(40分) 31.【答案】(15分)略 32.【评分细则】(25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并解析古代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并分析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原因。(13分) 特点:(共7分) 1,“多元性”:各民族有各自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与文化。(注意只答“多元性”给1分,解释合理给2分) 2,“一体性”:各民族结合成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民族共同体。(2分) 再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得3分 3,经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上溯远古,历经战国以后的封建社会时期长期演变。(3分) 4,民族融合为主流:战乱与分裂并未割裂民族融合进程,反而使其大大加速,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等。(3分) “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原因(6分) 1,共通的价值观(传统文化)、民族认同感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2分) 2,汉民族发挥了核心凝聚作用,具有强大的向心力(2分) 3,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互补性结合(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古代相比,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12分) 近代民族国家构建的特点:(答对三点给6分) 1,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联。(2分) 2,反专制、求民主成为核心价值追求。(2分) 3,对民族的认同越发深刻、合理,由“汉民族主义”发展为涵盖边疆的少数民族的“国家民族主义”。(2分) 4,通过政治革命推翻王朝政治、建设现代民族国家。(2分) 意义:(答对三点给6分) 1,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民族、民主意识觉醒。(2分) 2,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进程。(2分) 3,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