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辽宁省瓦房店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综合复习检测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辽宁省瓦房店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综合复习检测题

辽宁省瓦房店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综合复习检测题历史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右图为考古学家在山西省侯马市发掘的春秋晚期玉片,玉片上用晋国官方文字记载了卿大夫间订立盟约,共同讨伐敌对贵族,处置土地、财产、人口等内容。下列对其史学价值认识正确的是( ) ‎ ‎①为研究春秋时期政治制度提供直接证据 ‎ ‎②能够佐证“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观点 ‎③为研究春秋时期文字历史提供实物资料 ‎ ‎④反映了当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汉惠帝时)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至“孝文皇帝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同时,“弛山泽之禁”,“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于是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这时期( )‎ A.商人政治地位逐渐提高    B.重商政策推动经济繁荣 C.政府放弃盐铁官营制度    D.国家干预促进商业发展 ‎3.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13世纪末制成了眼镜。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 )‎ A.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 B.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C.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 D.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 ‎4.蒋传光在《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中指出: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具有浓厚宗教性的“礼”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由此可见宋明理学( )‎ ‎①以“礼”为核心,构建新儒学体系  ②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发展 ‎ ‎③通过强化伦理道德来巩固统治  ④使儒学上升为正统思想、官方哲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5.下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 朝代 夏商周 秦汉 魏晋 宋元 称谓 臣、人、众、野人 夫、仆 田客、部曲 佃客、庄客、农户 A.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的松弛    ‎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强化 C.士大夫阶层不断丧失对土地的占有权    ‎ D.自耕农阶级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 ‎6.苏渊雷在《读史举要》中写道:归根结底,社会上某种意识形态、思想体系的形成,从横的方面说,是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活,从纵的方面来说,则是继承着若干历史的传统而又显出它本身的时代特征来。文中的“纵”主要说明明清时期( )‎ A.儒学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和束缚 B.儒学思想丧失了传统统治地位 C.彻底抛弃了儒学的传统教条观念 D.传统儒学具有承古萌新的特点 ‎7.方志是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有全国性的总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县志两类。清代是编纂方志的鼎盛时期,无论修志的规模与次数,还是修志的数量与质量,都超过了以往各代。清代重视方志的编纂( )‎ A.表明宗法观念源远流长       B.有利于形成皇权至上观念 C.扩大了清廷的统治范围       D.增强了民众的国家认同感 ‎8.鸦片战争爆发后,徐继畬提出“变局论”并首倡备战和戎、平等外交的主张。19 世纪 60年代,“变局论”被广泛认同。为应对变局,当时采取的措施是( )‎ ‎①设立总理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 ②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 ‎③设立同文馆,培养外语、科学技术人才 ④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则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原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 A.魏源、洪仁玕           B.洪仁玕、康有为 C.康有为、孙中山          D.孙中山、陈独秀 ‎10. “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有了马克思主义,有了中国共产党,有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潮流从此就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材料旨在强调( )‎ A.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五四运动 B.中共对五四运动的领导作用 C.爱国主义是五四运动的精神核心 D.五四运动启迪了民众的民族意识 ‎11.20世纪初,国人穿洋服者渐渐多了起来,甚至在广西等偏僻省份的学堂中也允许学生穿洋服;英美烟草公司生产的“红锡包”“哈德门”“前门”等品牌的香烟在市场上销路甚好,甚至连妇女也竞相吸食纸烟,并且迅速蔓延至全国。材料表明( )‎ A.列强对中国全方位渗透 B.西学东渐影响了国人生活方式 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衰落 D.崇洋媚外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同 ‎12.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劳资争议处理法》,严禁罢工,禁止工人捣毁工厂、商店。1929年12月公布的《工厂法》对工人的劳动条件、时间、待遇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从法律上对工人的地位和待遇作出了改善。据此判断,这些政策( )‎ A. 随国共两党斗争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B. 使工人运动从高潮转入低潮 C. 旨在稳定工业发展秩序 D. 使中共工作的重心转到农村 ‎1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强调:现在准备随军南下的五万三千个干部,是很不够用的,我们必须准备把二百一十万野战军全部地化为工作队。这样,干部就够用了,广大地区的工作就可以展开了。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为新政权的建设提出发展方向 ‎ B.确立解放军战斗职能向政治职能转变的方针 C.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D.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基石 ‎14.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指示信中规定,“公社不能不问实际情况,任意提高产量指标”,“生产队对生产小队要实行包产、包工、包成本和超产奖励制度”,“除了粮食、棉花、油料等只许卖给国家收购机关以外,其他农副产品,在完成国家规定的交售任务以后,都可以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这些规定( )‎ A.保证国家工业化顺利启动 B.迈出了国民经济调整的步伐 C.拉开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D.克服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15.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大队一级干部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但需经上级公社 任命或批准。80年代初,改由村民直接投票产生村干部。这种转变( )‎ A.推动中国开始普选人大代表       B.使人民的权力有了根本保障 C.实现了农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D.有利于基层民主意识的提高 ‎16.习近平主席在某国际组织上提出: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着力发展务实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这反映了新时期的中国( )‎ A.打破了美国长期遏制中国的局面 B.开始步入国际舞台体现大国担当 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积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17.中世纪初期,罗马法长期处于衰落状态,“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从12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对罗马法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无论国主或市民,都从成长着的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罗马法被重新发现”。据此可推知( )‎ A.罗马法开始成为资产阶级反教会的工具   B.《圣经》与罗马法具同等法律效力 ‎ C.罗马法复兴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圣经》遭到新兴社会阶层的抛弃 ‎ ‎18.16世纪末,每年约有25~30艘来自澳门、福建、宁波的华商船将丝料、瓷器、茶叶和其他货物运至被西班牙人控制的马尼拉,西班牙船队横越太平洋运抵墨西哥西海岸的卡普罗港,将其中一部分货物换取当地的黄金、白银,其余货物再连同黄金、白银一起运往欧洲。据此可知,当时( )‎ A. 以西欧为中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全球各地建立起直接的商贸关系 C.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东西方贸易交往     D. 三角贸易的路线与内容发生了变化 ‎19.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 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           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20.英国的行政权和立法权自“光荣革命”后便一直统一于议会之中,首相既是政府首脑又是议会执政党(多数党)的领袖。因此,以首相为首的执政党推行的某项立法往往都能通过。故执政党在任期内往往具有“独裁般的权力”,这一传统( )‎ A. 延续了专制制度 B. 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 维护了议会主权 D. 确立了君主立宪 ‎21.1921年5月,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允许自由交换、买卖农民缴纳实物税之后剩余的农产品。”但是自由贸易(包括小工业和手工业)限于“地方流转”;实行产品交换;交换主要由政府组织或由政府监督。这客观上( )‎ A. 打击了小生产者的积极性 B. 有利于苏俄经济平稳过渡 C. 仍坚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减轻了政府领导经济的职责 ‎22.1951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提出了“将各国钢铁和煤炭统一置于一个共同的组织机构下管理”的政策方案,史称“舒曼计划”。1952年,法、德、意、荷、比,卢六国达成协议,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组织,“舒曼计划”也由理想变成了现实。这一计划( )‎ A.违背了经济全球化宗旨 B.开启了欧洲一体化之路 C.消除了法德之间的矛盾 D.打破了美国的经济霸权 ‎23.20世纪初,福特公司的汽车生产从轧钢到全车装配都在自己的工厂进行。20世纪末,丰田公司可以经过计算机精准设计,将汽车生产的各道工序通过信息网络“外包”到世界各地。由此可见,信息革命( )‎ A.瓦解了美国的经济优势 B.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 C.改变了生产的组织形态 D.加剧了世界各国的贸易竞争 ‎24.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开始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成为IMF增资的重要来源。出身工会领袖的巴西总统卢拉就感慨,在过去20年里他在历次抗议中大多会要求“IMF滚出去”,但“现在,(我的)财政部长说,我们将借钱给IMF”。这说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步加强 B.南北经济发展渐趋平衡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IMF面临严重资金困境 第II卷(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必答和选答两部分,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为必答题,27、28、29题各15分为选答题)‎ ‎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謇(1853~1926年)出身于江苏海门农家,1894年状元及第。甲午战争后,张謇向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张謇主张依靠棉纺织业和冶铁业发展国民经济。他兴办纱厂,开办垦牧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在江苏南通开办学校,还设立了育婴堂、养老院……甚至还修了马路。由于逐年亏损和负担过重,张謇于一战后破产。‎ ‎——摘编自章开沅《张謇传》‎ 材料二 亨利•福特(1863~1947年)出身于美国密歇根州农民家庭,恰逢美国19世纪末的大发展时期,辞职创办汽车公司,走大众化、重视速度和效率的路线。但此时汽车还只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福特以失败告终。1903年,第二家亨利•福特公司开业,他驾驶的福特汽车能在40秒内跑完‎1英里,但投资人抛弃了他,并将公司名字改成凯迪拉克。第三家福特公司,以流水线作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费需求,T型车一举成功,亨利•福特由此成为美国企业家的代表,也成为“从贫民到富翁”的美国梦的代表。‎ ‎——根据《亨利•福特自传》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张謇和亨利•福特创办实业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张謇失败、福特成功两种不同命运的原因有哪些?(1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政 府 对外政策 主要内容 杰斐逊政府(1801—1809 年)‎ 孤立主义 ‎“中立、不结盟、不介入欧洲事务”,最大限度地保护美国 在本土的一切利益,完善独立自主的外交地位。‎ 麦金莱政府 (1897—1901 年)‎ 合伙主义 与欧洲国家合伙控制亚洲落后国家,针对中国提出了 “门户开放”政策。‎ 威尔逊政府 ‎ 国际主义 ‎(1913—1921 年)‎ 积极推行通过结盟和建立国际制度实现多边国际合作, 提出著名的“十四点计划”。‎ 杜鲁门政府 (1945—1953 年)‎ 遏制战略 ‎“要按美国的构想来改造世界”,遏制苏联,在全世济:范 围内建立反苏、反共的广泛联盟。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 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的政策。‎ 尼克松政府 (1969—1977 年)‎ 尼克松主义 全球战略收缩,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打开对华关系大门,利用中国制约苏联。‎ ‎——摘编自雷考长《论美外交政策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12分)‎ ‎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石勒(274—333年),羯族人,于319年建立后赵政权。在位期间,他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吸纳汉族士族成立“君子营”,规定“不得侮易衣冠华族”,中原的世家大族纷纷出仕后赵;实行租税制,停止以前“收掠野谷”的掠夺方式,重视安抚流人,减轻编户齐民的田租户调,常常遣使“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鼓励生产,“农桑最修者,賜爵五大夫”; 于“郡国立学官,每郡置博士祭酒一人,弟子一百五十人”,供汉族地主子弟入学,成绩优异者,推荐至朝中或地方任职。石勒的这些举措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 ——据邓乐群《北魏统一中原前十六国政权的汉化先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石勒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石勒改革的意义。(7分)‎ ‎28.【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华盛顿会议期间,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评价美国的对华政策时说:“‎ 美国对中国的野心体现在经济方面,对于美国这种经济发达的国家来讲,划定势力范围的政策显然比不上门户开放政策有优势。因此,我们不应该认为,美国的对华政策是一种自由开明政策。实际上,有证据表明,只要触犯美国利益,或与美国人抱持的偏见有出入,开明自由原则也好,人道主义精神也罢,都会失去分量……我在这里举个例子:(1921年)11日,中国政府欠美国某大银行550万美元借款到期,但无力偿还。美国国务院威胁北京政府说,久借不还会对中华民国的财务政治评级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新国际银行团中的美国银行家提出要向中国政府预付一笔款子,供其偿还上述贷款和其他拖欠债务。这一提议得到美国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也就是说,美国金融家和政客同时扮演两个角色,既扮英雄,又装恶棍,他们先是联手制造了一出危险的局面,又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挽救中国,这样一来,就为中国最终成为美国金融受保护国铺平了道路。”‎ ‎——据(英)伯特兰•罗素《中国问题》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特点,并说明其政策推行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一战后美国的对华政策。(7分)‎ ‎29.【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陈望道(1891—1977年)在青年时代就立下报国之志,17岁在家乡兴办学校,希望通过“教育救国”的方式拯救社会。后来,陈望道认为,要想国家富强,就应该兴办实业,要兴办实业就要出国留学,于1915年留学日本。在曰本,陈望道逐渐打消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幻想,奠定了救国必须进行社会革命的思想,为表明自己对社会主义的向往,他改名为“望道”。1919年5月,陈望道从日本回国,开始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翻译了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他首译了《共产党宣言》,并在1920年参与筹建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毛李 东在接受斯诺采访时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中一本就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摘编自郭群英《陈望道对马克思主义的领悟、传播和践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陈望道救国主张发展变化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陈望道的历史功绩。(7分)‎ ‎‎ 参考答案 ‎1----5BDCCA 6----10DDADD 11-----15BCABD 16-----20DCCAB ‎21-----24BBCA ‎25.【答案】(1)张謇:弃官从商,实业救国;得到官府支持;产业种类较多;兴办公益事业;从辉煌到破产。(5分)福特:自主创业;专注汽车产业;以大众化、平民化为目标;注重技术创新;从曲折到成功。(5分)‎ ‎(2)张謇失败原因: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的重压);小农经济仍占主体;缺乏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9分)‎ 福特成功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美国社会稳定,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政策适宜;适应市场需求。(6分)‎ ‎26.评分标准:看法部分0~2分,说明部分0~10分,具体赋分要求如下:‎ 分值 要求 ‎10~12分 所给看法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时期的具体史实;史实分析准确,论证充分, 结论合理;逻辑严谨,表述通顺。‎ ‎7~9分 所给看法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时期的具体史实;史实分析较准确,论证较充分,结论合理;逻辑较严谨,表述通顺。‎ ‎4~6分 能够拟出看法,基本符合要求。‎ 能够运用相关史实支持论题;有一定的分析、论证充分;表述较通顺。‎ ‎0~3分 能够拟出看法。‎ 能够运用相关史实说明。‎ 示例:‎ 看法: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受其综合国力变化的影响(2分)‎ 说明:美国建国初,经济发展仍很落后,国内矛盾复杂,为了保证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美国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外交环境,奉行独立自保的“孤立主义”政策。19世纪末至 20世纪中期,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美国经济、军事实力不断増长,历经 “合伙主义” “国际主义” “遏制战略”等外交政策,逐步走向世界,并最终确立起称霸世界的战略。(10分)‎ 综上,美国对外政策的不断调整是其不同时期综合国力变化的结果。‎ ‎(说明:“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亦可酌情得分。)‎ 其他角度: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均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受国际环境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受国际关系的深刻影响等。‎ ‎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重视汉族知识分子;高度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注重吸收利用汉族制度文化。(每答出一点得2分,共8分,答出“内容较全面”、“封建化”等也可给分)‎ ‎(2)有利于后赵政权的巩固;有利于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客观上推动后赵政权的 封建化进程,加速了民族交融。(每答出一点分别得3、5、7分,共7分)‎ ‎28.【答案】(1)特点:以经济扩张为主,体现金元外交特点。(2分)‎ 背景:一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欧洲列强实力衰弱;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危机严重;五四运动促进中国反帝爱国运动发展。(6分)‎ ‎(2)评价:美国打着自由开明、人道主义等旗号,以援助中国为名,实质上是借经济手段加强对中国的控制;利益至上是其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正是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20世纪20年代后,美国商品和资本不断向中国渗透,逐步取得对华经济侵略的优势地位。(7分)‎ ‎29.【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社会动荡,民族危机;个人立志救国,与时俱进;爱国救亡思潮的影响;十月革命胜 利,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每答出一点得2分,共8分)‎ ‎(2)顺应了时代潮流,推动了社会改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 定基础;是近代爱国救亡的典范,激励了先进中国人的不断探索。(每答出一点分别得3、5、7分,共7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