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检测 岳麓版必修2
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单元检测(三)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实施于1918年到1921年,这个时期正是苏俄在十月革命后的内战时期,所以B项正确。 2.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发出号召:“……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 ) A.“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 B.“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 C.“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 D.“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 答案 A 7 解析 依据文章标题和题干内容表述可知,该现象发生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当时正处于苏俄进行的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时期。B项是斯大林时期,C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D项是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所以答案选A。 3.(2016·新疆学业水平测试)1921年列宁结合俄国国情 “创造性的将市场经济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并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材料中的“实践”是指( ) A.自由放任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斯大林模式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1921年列宁结合俄国国情”“将市场经济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可知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故B项正确。 4.(2017·湖南长郡中学期末)斯大林偏执地曲解列宁1919年关于“农民经济仍然是小商品生产”的观点,反复强调“农民是最后一个资本主义阶级”,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要消灭“最后一个资本主义阶级”,这是“工农联盟的任务”!据此,斯大林要求( )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 C.突出农业基础作用 D.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答案 A 解析 从“‘农民是最后一个资本主义阶级’,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要消灭‘最后一个资本主义阶级’”得出斯大林要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A项正确。 5.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实质就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在罗斯福新政中,其中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和兴办公共工程的措施,分别属于( ) A.增加产品供给 减少消费 B.增加消费 减少产品供给 C.减少产品供给 增加消费 D.减少消费 增加产品供给 答案 C 解析 因为生产相对过剩,所以解决危机就要减少产品供给;市场上商品相对过剩,所以要增加消费,C项符合题意。 6.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表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 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7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 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答案 D 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说明世界已成为密切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故D项正确;A、C两项与“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无关,排除;B项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7.(2017·杭州质检)“凡在现在所处环境中,竭尽一切人力的可能,仍找不到完全自给和安居乐业机会的家庭,我们均将尽力在新的环境中给予重新开始的机会。”为执行这一原则,罗斯福政府( ) A.给予工人谈判权利 B.采取以工代赈政策 C.规定工人最低工资 D.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答案 B 解析 罗斯福新政采取以工代赈政策,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从而使每个家庭可以实现自给和安居乐业,故B项正确。 8.(2017·德阳期末)1935年初,罗斯福在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了第二次新政,要以“社会正义为目标按照美国传统和宪法精神实行变革”。为此,政府( ) A.加强对银行的监管 B.实施对工业的指导 C.开始兴办公共工程 D.建立社会保障体制 答案 D 解析 建立社会保障体制能够实现社会正义,是罗斯福新政第二阶段的内容,故D项正确。 9.下表反映了美国政府部分年份进行的个人所得税改革。这一改革( ) 时间 1929年 1935年 1941年 最高税率 24% 79% 94% A.使美国建立了“福利国家” B.体现了国家对经济干预 C.推动“新经济”快速发展 D.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 7 答案 B 解析 个人所得税的显著增加,表明国家对个人收入用税收的方式进行调节,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 10.下图为某网站介绍当前欧洲经济形势文章的配图。该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最有可能是( ) A.当前欧洲各国政府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B.超前消费是解决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 C.欧洲国家债务危机需要国际社会化解 D.福利国家所造成的种种弊端日益显露 答案 D 解析 由图片可知,在高福利环境下欧洲各国产生了诸多问题,但没有说各国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故A项错误;超前消费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故B项错误;债务危机需要的是国家内部自我化解,故C项错误;债务危机和超前消费是高福利产生的两大问题,故D项正确。 11.(2017·德阳期末)1961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上正式提出干部更新制度,规定:每次选举,苏共中央委员及其主席团成员至少更换四分之一,主席团委员只能连任三届。这一制度有助于( ) A.清除个人崇拜的影响 B.推动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C.改变权力集中的局面 D.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答案 B 解析 个人崇拜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干部更新制度是政治民主化的表现,故B项正确;权力集中局面的改变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12.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可能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7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答案 D 解析 20世纪20年代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情况下而提出的。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在“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失败的情况下提出来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它们都体现出“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0分, 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7 材料一 1950~197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 日本 联邦德国 意大利 法国 美国 英国 1950~ 1973年 14.1 7.6 6.7 6.1 4.3 3.1 1973~ 1978年 1.1 0.9 2.0 1.3 2.5 - 材料二 苏联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 时间 1961~ 1965年 1966~ 197年 1971~ 1975年 1976~ 1980年 1982年 增长率 8.6 8.5 7.4 4.4 2.8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0~1973年和1973~197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各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前一时期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工业生产的发展状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8分) (3)我们从上述材料可以获得哪些启示?(4分) 答案 (1)特点:前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后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发展缓慢,出现经济“滞胀”现象。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调整和改革,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企业经营方面出现股票分散化和“经营者革命”,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实行社会福利制度,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2)状态:20世纪70年代之前,苏联工业生产发展较快;70年代之后,工业生产逐渐缓慢,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原因: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收到一定效果;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保守,经济体制基本上原地踏步,改革陷于停滞。 (3)启示:适时调整和改革经济体制,使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 第(1)问,通过材料一两组数据的对比总结其特点;原因分析主要结合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方式,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企业经营和社会福利制度三个方面分析。第(2)问,在判断出材料二反映的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结合背景分析原因。第(3)问,结合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进行分析。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7 材料一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总统罗斯福针对当时的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剧烈社会动荡,制定和颁布了《社会保险法》,美国开始实行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到1939年,全国性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摘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了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既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摘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它体现了何种经济理论?(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6分) (3)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何认识?(8分) 答案 (1)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克服经济危机,恢复经济发展。理论:凯恩斯主义理论。 (2)资本外逃,加剧国内失业压力;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削弱国家经济竞争力;劳动者生产积极性降低(培养了懒汉),不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 (3)社会福利政策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要大力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生产力的发展是实施社会福利措施的前提,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实施社会福利措施有利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调动全社会的福利意识,拓宽资金渠道,适度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加强对社会福利政策的不断完善,防止培养惰性思想。 解析 第(1)问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福利措施,结合材料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关键信息“资本”“外逃”“国内的失业压力”“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来概括回答。第(3)问结合前面问题辩证地分析即可。 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