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9周周测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大名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9周周测历史试题

‎2019年6月27日高二历史周测 范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单选题 ‎1. 1500~1600年间欧洲小麦年产量变化不大,但以黄金计价的小麦价格上涨极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开辟后黄金大量流入欧洲 B. 工业革命引起技术进步 C. 资产阶级革命后生产关系改变 D. 经济危机引起物价上涨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欧洲小麦年产量变化不大,但以黄金计价的小麦价格上涨极大”可知,这是指欧洲的黄金价格下跌,所以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现象,结合题干中的时间“1500~1600年间”,应该是新航路开辟之后,所以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后黄金大量流入欧洲,故选A;B中的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18世纪,经济危机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故BCD与题干所述时间“1500~1600年间”不符,所以排除。‎ ‎【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 ‎2.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B. 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C. 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 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 ‎【答案】C ‎【解析】‎ 题干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对封建势力的打击和对资本主义的促进作用,其主要的影响是加速欧洲社会的转型,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均没有体现,而且不是主要影响,应排除。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需要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识记,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历史现象的分析,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解答即可。‎ ‎3.西班牙人在1513年抱怨:“今天一磅羊肉的价格在过去能买一整头羊;一磅蜡或油的价格顶得上过去的‎12磅。”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后果是 A. 商业中心发生转移 B. 商品种类急剧增长 C. 资产阶级获益匪浅 D. 各国联系日益紧密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说明的是通货膨胀现象,是新航路开辟引起的价格革命,价格革命摧毁了封建势力,有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C正确;A和B属于商业革命影响;D是对世界的影响。‎ ‎4.《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写道“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材料中的“海上第一强国”是指 A. 西班牙 B. 荷兰 C. 英国 D. 法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海上马车夫荷兰的史实,故B正确。西班牙在17世纪时不是海上第一强国,故A排除。英国在18世纪中期才成为殖民帝国,故C排除。法国在17世纪时也不是海上第一强国,故D排除。‎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荷兰 ‎5.黄邦和在《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书中这样描述:“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关于新航路的评论明显不符合材料意图的是 A. 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与融合 B. 给亚非拉地区带去了灾难 C. 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D. 推动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黄邦和认为,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不同文化日益融合;殖民扩张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地理大发现推动了思想的解放。据以上分析,A、C、D表述正确;B项是消极影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符合题意,故选B。‎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也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同时又是殖民掠夺之路。关键要审清题目要求“不符合材料意图”。‎ ‎6.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 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 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 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 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的核心信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工业,如电力工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工业等。科学进步也推动了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重工业有长足发展,逐步占据主导。因此,选择A。CD不属于经济结构的变化;B表述错误。‎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7.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菠萝等。材料表明,早期殖民扩张 A. 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 B. 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C. 推动了洲际物种的交流 D. 促进了种族交流及其重新分布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看到“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波萝等”说明早期的海外扩张有利于不同大洲之间物种的交流,故C项正确。材料显示洲际物种交流看不出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种族交流信息,D错误。‎ ‎【点睛】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世界市场锥形开始出现 ‎(2)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 ‎(3)殖民掠奇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最终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 ‎(4)思想震撼之路:证明了“地圆学说”正确性,冲击了宗教神学理论。‎ ‎8.‎ ‎“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涨了约四倍……(在这场运动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材料所述的这场运动 A. 引发了圈地运动,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B. 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宗教改革 C. 促进了阶级关系的变动 D. 加剧了殖民扩张,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反映的价格上升四倍即造成物价上涨的现象来看,表明出现价格革命,使商品生产经营者获得巨大利益,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引起了欧洲阶级关系的变动。故答案为C项。英国圈地运动从14、15世纪开始,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文艺复兴运动爆发于14、15世纪,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排除B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排除D项。‎ ‎9.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 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 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 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 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答案】A ‎【解析】‎ 柱状图中的数据代表的是16—18世纪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很明显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大幅增加的,这个时间段主要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反映的是黑奴贸易这一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对外殖民扩张的手段,故选A;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是在20世纪初,题干时间与之不符,故排除B;题干反映的是整个欧洲,而“日不落帝国”只体现了英国,另外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不仅仅是依靠贩卖黑奴,故属于以偏概全,所以排除C;黑奴贸易的主要意图是满足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的需要,故D排除。‎ 点睛:这一题以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奴隶贸易为考查点,这既是所学的主干知识,也是关注人类命运的反思材料。选项对所学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整合,知识的容量较大。考生需要对重要的概念如黑奴贸易、早期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日不落帝国”等有正确的认知,再结合时代特征才可以准确作答。同样考查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0.17世纪中期,清政府多次颁布禁海令;同一时期的英国政府则颁布《航海条例》,积极保护海外贸易。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 A. 思想解放的程度 B. 中央集权的强弱 C. 经济结构的差异 D. 海军实力的高低 ‎【答案】C ‎【解析】‎ 清政府颁布禁海令、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反映了清朝政府抑商政策和英国政府重商政策,根本原因在于两国经济结构的差异,中国是小农经济占主导,英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C正确;思想方面的原因不属于根本原因,故A错误;中央集权的程度与抑商、重商政策没有直接关系,故B错误;海军实力显然不属于根本原因,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禁海令……《航海条例》……根本原因”,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两国经济结构的差异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11.17世纪被誉为“荷兰时代”,荷兰成为“模范国家”、“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人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等;但到了17世纪晚期荷兰却风光不再。导致其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 商业资本发达但工业资本不足 B. 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 C. 英法颁布一系列歧视性的法令 D. 三次英荷战争中失去殖民优势 ‎【答案】A ‎【解析】‎ 荷兰海上运输业发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但荷兰的工业资本不足,导致工业基础薄弱,所以好景不长。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对荷兰的这种变化有一定影响,但不符合题干中“关键因素”的要求,排除B、C、D项。‎ ‎12.16、17世纪,建立在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由此可见,当时 A. 亚洲经济地位依然较高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C. 西欧与东欧的矛盾尖锐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主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说明“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结合所学知识,16、17世纪经过了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规模。故答案为B项。ACD项,材料无法体现亚洲的经济地位的高低、西欧与东欧的矛盾是否尖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否成为主流,排除。‎ ‎【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13.17世纪英格兰诗人约翰·克利夫兰曾写道,“英格兰是个完美的世界!又拥有了东、西印度!请修改您的地图吧:纽卡斯尔(位于英格兰东北部,是当时英格兰的煤炭出口中心)就是秘鲁”。这反映了当时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拓展 B. 工业革命加速英国扩张 C.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D. 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答案】A ‎【解析】‎ ‎【详解】“英格兰是个完美的世界!又拥有了东、西印度!请修改您的地图吧:纽卡斯尔(位于英格兰东北部,当时英格兰的煤炭出口中心)就是秘鲁。”表明英国的经济活动范围扩大到亚洲和美洲,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拓展,A正确;1765年工业革命开始,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英格兰是个完美的世界!又拥有了东、西印度!请修改您的地图吧:纽卡斯尔(位于英格兰东北部,当时英格兰的煤炭出口中心)就是秘鲁。”联系所学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分析解答。‎ ‎14.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 B. 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 C. 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 D. 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西方殖民掠夺与扩张的影响。依据材料可知,甘蔗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需要大量劳动力,而且劳动条件恶劣。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人在征服美洲后建立了大批甘蔗种植园,为降低劳动力成本,适应恶劣条件下的劳动强度,大量使用从非洲贩来的黑奴进行甘蔗种植,使得甘蔗的生产成本下降,产量提高,蔗糖不再是奢侈品,逐渐普及,因此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的兴盛,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甘蔗生产成本下降对蔗糖价格的影响,欧洲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与蔗糖价格下降无关;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蔗糖逐渐普及主要是生产环节成本下降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导致东西方贸易便捷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D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甘蔗生产成本下降对蔗糖价格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提升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消费能力,但广大普通民众生活水平提高有限,不是蔗糖逐渐普及的主要原因。故正确答案为C 选项。‎ ‎15.传教士利玛窦帮助中国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但不经意地把美洲画在了左面、欧洲在中间而亚洲在下面,引起了朝廷不满;他马上修改了地图,把中国放在中间,这幅地图获得了中国人的高度称赞,并在中国广为流传,也为传教士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这说明 A. 中西方文化科技存在差异 B. 传统的夷夏观念根深蒂固 C. 西方传教士在华广受欢迎 D. 中国文化具有强大向心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利玛窦修改地图,把中国放在中心,是为迎合统治者的自大心理,实质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夷夏观念根深蒂固,坚持认为中国应居于世界中心,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西方科技的比较,无法推断出中西方文化科技存在差异,排除A。西方传教士是因为顺应了中国人的愿望和要求才受到欢迎,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文化具有强大向心力,而是强调传统的夷夏观念根深蒂固,排除D。‎ ‎16.“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这一评价 A. 未揭示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灾难,是对西方殖民行为的开脱 B. 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殖民掠夺的基础之上的 C. 较为客观的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 D. 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材料是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不是对西方殖民行为的开脱,故A错误;材料并未强调殖民掠夺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故B错误;材料“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较为客观,故C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辩证的、一分为二的方法,故D错误。故选C。‎ ‎17.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A. 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 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 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 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答案】B ‎【解析】‎ 近代的机器“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故A项错误;“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说明技术革新是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中迫切的问题,故B项正确;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D项错误。‎ ‎18.历史学家使用“原始积累”“君主专制”“人文主义”等词汇来描述 A. 西欧社会的演变 B.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 工业社会的来临 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的词汇体现的是西欧社会的演变,例如,“人文主义”反映的是文艺复兴,体现的是西欧社会思想方面的演变,但是材料中的词汇和资产阶级革命、工业社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均无关联,所以只有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9.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1831~1841年伯明翰因为是工厂集中而出现人口死亡率上升的现象,结合这一时间考虑是因为工业革命导致的城市生存环境恶劣所导致的,故选A;B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现象,不符合题干所述时间,故排除;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20.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19世纪末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 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C.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 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答案】B ‎【解析】‎ ‎【详解】鸦片战争英国提出的“协定关税”,是为了满足其工业革命后对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19世纪末日本提出“在华设厂”,是帝国主义国家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行资本输出,抢占世界资本市场的反映。两个不同的要求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故B项正确。“协定关税”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在华设厂” 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故AD不是共同点,可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故排除C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西方国家需要广阔的原料产地与商品销售市场,故“协定关税”有利于其倾销商品。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需要扩大其资本市场,因此,允许“在华设厂”便成为西方国家提出的要求。‎ ‎21.工业革命初期,英国工厂中大量使用童工;19世纪40年代,英国国会通过法律限制在工业劳动中使用童工;1881年规定5至10岁的儿童必须接受强制教育,之后,儿童不再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员。该现象反映的实质 A. 资本家为榨取利润采取的不同手段 B. 生产技术进步对劳动者的要求更高 C. 英国法律对儿童受教育权利的保护 D. 英国《权利法案》基本原则的体现 ‎【答案】B ‎【解析】‎ 材料信息是工业革命后童工现象在英国消失。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童工现象消失和工业革命后生产技术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有关,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C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本质,故错误;《权利法案》是限制王权的法案,和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透过想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的思维过程是“现象——本质”。本题材料反映的现象是工业革命后童工现象在英国消失,这反映的本质是工业革命后生产技术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 ‎22.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利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这反映出 A. 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B. 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 C. 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D. 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 ‎【答案】D ‎【解析】‎ 依据“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反映了英国科学面临日益落伍的危险,并不能得出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技术超越英国,故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业余科研传统”日益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而1830‎ 年还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在科学方面依然保有优势,故B项排除;“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的表述过于绝对,且与题干主旨不合,故C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工业革命开始扩张到欧美国家,各国不断重视科研,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让英国的有识之士对本国的科研产生危机感,出现材料中现象,故D项正确。‎ ‎【名师点晴】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提高,欧美各国纷纷开展工业革命,不断增加科研投入,促进了科技水平提高。此题强调了工业革命的出现、不断扩张、重视科研便于提高生产力等内容,通过英国与欧美其他后起之国的比较,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力,试题没有直接考查,而是通过比较,逆向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有难度,有深度。‎ ‎23.据统计,18世纪末在英国900家棉纺厂中,3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工厂,6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下、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这客观上反映出 A. 机器生产摆脱地理环境限制 B. 技术变革推动生产规模扩大 C. 工业化促使分工越来越细致 D. 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集中 ‎【答案】B ‎【解析】‎ 材料“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反映了生产规模较大,而动力机器的技术水平高于珍妮机或骡机,这说明技术变革推动生产规模扩大,故B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当时机器生产摆脱地理环境限制,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分工细密的问题,故C错误;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集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D错误。故选B。‎ ‎2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观点 B. 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 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 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答案】B ‎【解析】‎ 材料信息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视角有:经济角度、政治角度、自然因素角度,这说明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越来越多元,故B项正确;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英国最早具备经济条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自然条件优越等,这些视角都是基于对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而得来的,故C项错误;后期的研究未必比传统观点更为可信,故D项错误。‎ 点睛:“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更多侧重于结论的传输,而对获得历史结论的过程则鲜有涉及,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结论、轻证据和逻辑的倾向。“史料实证”素养的提出有效弥补了这一不足,也必将有助于进一步展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和魅力。‎ ‎25.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A. 拓展殖民地市场 B. 贩卖黑奴 C. 传播基督教思想 D. 输出机器 ‎【答案】A ‎【解析】‎ ‎【详解】“向外”拓展殖民地市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生产原料和海外市场,极大地刺激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是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的驱动力之一。故A项正确。贩卖黑奴与工业革命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不是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的驱动力之一。故B项错误。传播基督教思想与工业革命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不是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的驱动力之一,故C项错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始禁止机器出口,直到工业革命后期(1825年)才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使工业革命在欧美广泛开展起来,所以输出机器一定程度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但由于它是在工业革命后期才发生的,所以它不是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的驱动力之一。故D项错误 ‎26.1811年,英国诺丁汉郡的袜商不顾行业规矩,生产一种劣质长筒袜,压低袜子价格,严重冲击了织袜工人的正常收入。一些织工秘密组织起来,以“卢德将军”的名义捣毁商人的织袜机。1813年政府颁布《捣毁机器惩治法》,规定可用死刑惩治破坏机器的工人。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 机器生产日益普遍化 B. 国际市场竞争激烈 C. 工业化加剧社会矛盾 D. 工人阶级生存艰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捣毁商人的织袜机”、“规定可用死刑惩治破坏机器的工人”等信息可知,工业革命中,机器生产使工人收入下降,工人摧毁机器,反映了工业化加剧社会矛盾,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机器生产日益普遍化的信息,而是强调工业化加剧社会矛盾,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市场竞争的信息,而是强调工业化加剧社会矛盾,排除B。D项是材料的片面反映,主旨是强调工业化加剧社会矛盾,排除。‎ ‎27.近代早期欧洲的企业家组成私人公司,希望从商业贸易活动中获利。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法政府颁行股份公司法,股份公司迅速成为工业社会最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这表明 A. 近代早期欧洲企业以股份制为主 B. 股份制企业私有制属性逐步改变 C. 政府立法推动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D. 生产力推动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 ‎【答案】D ‎【解析】‎ ‎【详解】19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欧洲一些国家通过组建股份公司进行工业生产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要求。因此材料反映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故答案为D项。A项与材料中的“近代早期欧洲的企业家组成私人公司”不符,排除;股份制企业的私有制属性没有改变,排除B项;垄断组织大量出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 ‎28.有史学家指出:“它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世界性的城市化进程也开始了。”这里所论述的是 A.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B. 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 C. 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 D.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世界性的城市化进程也开始了”这是突出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故选C;材料的主旨并非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殖民侵略,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世界市场的信息,排除D。‎ ‎29.表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 ‎1870 ‎ ‎1896—1900 ‎ ‎1913 ‎ 比例 ‎ ‎78% ‎ ‎74% ‎ ‎72% ‎ ‎ ‎ 由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A. 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 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 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 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图表的能力。图表显示四国在1870年到1913年的总产值虽然随着时间有所下降,但是仍然保持70%以上的控制地位,所以不能说明欧美发达国家开始由盛转衰,因此A选项排除。结合所学,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经济结构主要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而材料体现不出这一特点,因此D选项不选;材料中只给出资本主义强国的数据,没有其他国家的发展情况,不能反映出世界这一概念,故C不选。之所以欧美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有所发展,虽然发展不明显,但也在在数据中得到了体现,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意义与影响 ‎30.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 源自于劳动实践 B. 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 取决于资金保障 D. 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瓦特参与过修理唧筒这一劳动实践,从而为其发明改进蒸汽机提供了宝贵经验,故选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主要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排除B;C夸大资金对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的作用,排除C;材料并没有揭示社会各阶级广泛参与发明创造,排除D。‎ ‎31.如图是英国1600年-1850年间人口的变化情况(单位:万)。以下关于图中信息分析最正确的是 ‎——据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制图 A. 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的兴起 B. 技术进步引起英国经济地理的变化 C. 英国人口优势促进其完成产业革命 D. 工厂制度兴起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材料可知,1750年后,英国的总人口在呈现快速增长状态,西北部的人口开始超过东南部人口。这主要和工业革命的进行,蒸汽机的应用,对煤炭需求变化导致的,B选项符合题意。英国城市化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开始了,A选项排除。英国产业革命的完成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人口优势只不过是其中之一,C选项排除。工厂制度兴起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32.1884年12月,《伦敦新闻画报》刊登了一条推销“新世界专利”的广告,其大意是:佩戴WOLF清新空气呼吸器,人们甚至在冬季室内门窗紧闭时,也可以不间断地呼吸到清洁、新鲜的空气,它不但可以让人们免受粉尘的侵害,而且不会给看书、写作或睡眠带来任何不便。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 技术革命化解了环境危机 B. 环境问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C. 工业化导致环境问题凸显 D. 环境污染比其他国家更加严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佩戴WOLF清新空气呼吸器,人们甚至在冬季室内门窗紧闭时,也可以不间断地呼吸到清洁、新鲜的空气,它不但可以让人们免受粉尘的侵害,而且不会给看书、写作或睡眠带来任何不便”表明工业化导致环境问题凸显,故C正确;A错在“化解了”,排除;B、D材料均未体现,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是“佩戴WOLF清新空气呼吸器,人们甚至在冬季室内门窗紧闭时,也可以不间断地呼吸到清洁、新鲜的空气,它不但可以让人们免受粉尘的侵害,而且不会给看书、写作或睡眠带来任何不便”。考查工业革命以后,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世界发展进程发生着重大影响,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 ‎33.本杰明·基恩曾说,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此话的真实意思是 A. 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B. 美洲的发现瓦解了欧洲封建主义,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步伐 C. 美洲的发现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瓦解 D. 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融合和民族融合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世纪的衰落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经分析指的是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AD项与题意不符。C项片面。‎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A. 新航路开辟提供了联结通道 B. 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C. 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初步工业化 D.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D ‎【解析】‎ 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D正确,排除A、B、C。‎ ‎35.下面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图示,按照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②③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②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时代,①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后的商品输出时代,③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资本输出时代,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排除。‎ ‎36.“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一个潜在的危险正显露出来”。下列符合作者所表达的含义的有 ‎①蒸汽机为工业、交通运输提供新动力 ‎②蒸汽机导致环境大气污染 ‎③汽车导致交通拥堵、大气污染 ‎④计算机及网络使很多人沉迷网络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①体现出科学的积极影响“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②③④体现出科学的负面影响“一个潜在的危险正显露出来”,故选D.①②③④。‎ ‎37. 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他把西班牙国旗,高插于那个海岛之上,……前后共来往西班牙和新大陆四次,但他至死以为他所发现的是亚洲。”材料中的“他”应是指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能力,材料中“他把西班牙国旗,高举在那个海岛之上,……前后共来往西班牙和新大陆四次,但他至死以为他所发现的是亚洲。”信息说明是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航行,故C项正确;A到达非洲南段;B是到达亚洲;D是环球航行。‎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航海家 ‎38.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工具。”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 A. 荷兰建立了世界性商业殖民帝国 B.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 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D. 荷兰在英荷战争中获胜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欧洲”、“合股公司”、“17世纪”可判断,当时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建立了世界性商业殖民帝国,A项正确。B项发生在18世纪;C、D两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点评:关于殖民扩张,高考命题的角度主要集中在:(1)正确看待殖民扩张的影响:。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一方面给亚、非、拉等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2)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拓展的关系: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决定了西欧国家采取殖民扩张政策;殖民扩张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建立在西方列强野蛮扩张与殖民掠夺的基础之上的,欧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是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 ‎39.2014年6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友好象征。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不可能见到的现象是 A. 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 B. 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 C. 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 D. 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 ‎【答案】C ‎【解析】‎ 粉彩瓷清朝才出现,北宋时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唐玄奘是唐朝人,故不可能见到粉彩瓷、活字版佛经,C符合题意,故选C;A、B、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40.据《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记载: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后周世宗允许在开封汴河两岸建立商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形成了许多商业街与新型的娱乐行业。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封建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 交通便利是商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C. 城市商业发展逐渐摆脱时空限制 D. 商业发展促进了新的经济因素产生 ‎【答案】C ‎【解析】‎ A、B材料无法体现;“允许在开封汴河两岸建立商店”“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表明宋朝逐渐放松了对城市商业时空限制,故C正确;D材料无法体现。‎ ‎【名师点睛】‎ 尊重材料是解题关键,材料反映的是五代末期到宋朝逐渐放松了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二、材料分析题 ‎4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5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不断扩大商品市场,增加廉价原料供应成了英国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生死攸关的问题。……英国国内旧的保护关税的制度问题则日益凸现起来。……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在此书中,他尖锐地抨击了重商主义的保护政策,提出以"自由贸易"来代替以前的商业竞争……1852年,“国会以468票对53票正式通过自由贸易原则"。同年,免除关税的货物达123种,以后15年,除茶、酒、可可外,其余关税一律免除。‎ ‎——摘自李自更《试论英国自由贸易故事政策》‎ 材料二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在低关税条件下受到世界市场的制约和冲击作用开始凸显出来。……低关税导致了大量商品进口,形成对国内的巨大冲去,一些与洋货直接对抗的手工业先后衰落,甚至破产淘汰。……在国外商品冲击及高额利润的刺激下,中国实业界开始探索抵御洋货,不让利益外流的振兴之道,因而,进口替代工业在竞争中相继兴起。近代状元企业家张謇提出的棉铁主义就是进口替代的体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棉纺织业纷纷筹建或扩建纱厂,而张謇兴办的大生纱厂规模尤大。‎ ‎——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确立自由贸易原则的原因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形成低关税的主要原因,并对比中英两国低关税的不同点。‎ ‎【答案】(1)原因:工业化增强了英国商品的竞争力;拓展了经济发展外部市场的需要;重商主义的关税保护政策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自由贸易经济理论的推动。‎ 意义: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的自由化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利于世界整体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2)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关税主权;‎ 不同:英国是主动性低关税,中国则是被动性低关税;英国低关税是为了拓展市场,而中国低关税则是被迫开放市场;英国低关税是自身经济发展的结果,中国低关税是外来冲击的结果。‎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不断扩大商品市场,增加廉价原料供应”“尖锐地抨击了重商主义的保护政策”“以"自由贸易"来代替以前的商业竞争”的信息从工业革命推动、重商主义弊端和自由贸易思想出现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促进世界经济贸易和工业化水平等角度思考回答。‎ ‎ (2)第一小问依据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条约内容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比较不同从主动性和被动型、经济发展和市场拓展等角度思考回答。‎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