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贵州省思南中学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第一次考试试题 试题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第 I 卷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其相关背景有: ①此时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壮大自身而极力招 揽人才 ③ 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 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使唯物 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并带动了思想的革新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 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 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 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 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3、史书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 人了没有”?而对财产却只字未提。这体现了孔子: A、以人为本的思想 B、反对苛政的思想 C、以理服人的思想 D、为政以德的思想 4、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5、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 词应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敬鬼神而远之”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6、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的郑氏家族,极其重视祭祖,族人参加祭祀时, 要诵读族谱,击鼓讲唱:“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 弟者必恭其兄。……毋徇私以妨大义,毋怠惰以荒厥事,毋纵奢以干天刑……”这表明 郑氏家规: A.强调尊卑等级关系 B.弱化族人社会责任 C.巩固宗法血缘制度 D.立足伦理注重规范 7、某年某月某日下午 15 时 31 分左右(北京时间)出现了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的天 象奇观。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使汉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 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 8、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制机构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9、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 厉行专制。”这种帝王的典型始于: A.秦始皇 B.汉高祖 C.董仲舒 D.汉武帝 10、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 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11、宋代实行“侍丁”制度,有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政府可减免其税收与徭役。宋代 政府还设置了“安济坊”“福田院”“居养院”“孤老院”等养老机构。这说明宋代: A.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 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C.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D.重视用孝道治理国家 12、《儒林外史》中有一故事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 一处去”。对此,老秀才言:“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 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作者意在: A.表现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B.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 C.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D.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 13、南宋淳熙二年,朱熹和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在鹅湖寺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 的辩论,史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 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双方的分歧在于: A.世界本源之争 B.求理途径之争 C.理的内涵之争 D.理气关系之争 14、下列关于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中,不包括: A.主张工商皆本 B.主张学以致用 C.主张追求人性 D.主张君主立宪 15、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共同点包括: ①反对君主专制统治②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③彻底批判传统儒学的思想体系④主 张物质是第一性的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好坏 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他的这一观点:                    A.束缚了人的思想 B.树立了人的尊严 C.限制了人的自由 D.否定了人的地位 17、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 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C.鼓励人们独立地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18、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他 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 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 放回家。该故事意在: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D.抨击封建制度 19、十八世纪,某位欧洲思想家说:“全体公民既然是人人平等的,所以全体就可以契 约什么是应该做的事,同时又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去做自己不做的事。这是使政治体得以 活动与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权利,主权者在创立政府时赋予君主的,正是这种权利。”他 阐述的是: A.社会契约说 B.三权分立说 C.君主立宪说 D.法律至上说 20、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 “大兴土木”。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 A.摧毁蒙昧和神权统治 B.修建埃菲尔铁塔 C.开辟新航路 D.勾画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社会蓝图 21、伏尔泰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他去世后,法国人民在 1791 年将其遗骨迁葬于先 贤祠,以供人们瞻仰。法国人民如此怀念伏尔泰的原因不包括: A.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B.他倡导君主立宪,提倡“天赋人权” C.他最先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D.他的哲学著作有《哲学通信》等 22、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四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的一致性主要表 现在:[] A.宣传发展了人文主义 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C.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D.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发展 23、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人在《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都是领受了圣职的教士。这一 主张: A.实质上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B.否定了罗马教会的权威 C.肯定了世俗权力的重要性 D.否定了宗教信仰的价值 24、15 世纪学者费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原本 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 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 在该地: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25、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 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 仪。”这个人是: A. 马丁·路德 B. 克伦威尔 C. 亨利八世 D. 加尔文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20 分) 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 材料一: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 材料二: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四: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 有信”。 材料五: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六: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材料七: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4 分) (2)在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朱熹、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8 分)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8 分) 27、(12 分)请阅读: 人文主义者皮柯在《论人的尊严》中宣称,上帝赋予了人按照自己的意图塑造自身 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为与上帝相似的东西。人文主义者阿尔伯说: “大多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诗人但丁很早就说过: “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人文主义的鼻祖彼特拉克同样说过:“真 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马克垚《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请根据材料归纳人文主义者的思想价值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性和局限 性。 28、(18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他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是物质实体,“理” 是客观规律,即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质本身的;他又说:“气 者,理之依也。” 材料三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 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人(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 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 (1)材料一中黄宗羲的比喻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2 分)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他主张的独到之处何在?(8 分) (3)材料三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他提出了哪两者之间的区别?后人是如何高度概括他 的这种主张的?(8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