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考点0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发展学案
考点 0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发展 一、五四运动 1.导火线:1919 年,巴黎和会上,英、美等国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 给日本。 2.经过 (1)第一阶段: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大学学生集会,举行游行示威。他们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 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2)第二阶段:为支援学生斗争,自 6 月 5 日起,上海工人罢工,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①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③拒签和约。 4.意义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特点: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3)作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看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传播了马克思 主义。 (4)影响: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 1.诞生:中共一大召开。 (1)时间、地点: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 (2)内容 ①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奋斗目标是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③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④大会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2.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国民大革命 1.国共合作:1923 年,中共三大通过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1924 年,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 共两党合作形成。此后,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2.北伐战争:1925 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1926 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消灭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 芳、张作霖三派势力,革命势力发展迅速。1927 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3.国民革命失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 月 15 日,汪精卫与共产党决裂,国民革命失败。 四、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一)南昌起义 1.背景 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共产党掌握了一部分武装力量;南昌附近 敌人的兵力比较薄弱。 2.过程 (1)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2)起义军在南下途中遭到敌人封堵,损失严重。 (3)保存下来的队伍,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坚持斗争;另一部分进入海陆丰,与当地农 民军会合。 3.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 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1927 年 8 月 7 日,汉口。 (2)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 发动武装起义。 (3)意义: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秋收起义 (1)时间、地点、领导人:1927 年 9 月;湘赣边界;毛泽东。 (2)概况: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10 月,毛泽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 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工农武装割据” (1)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根据地建设 ①创建根据地:到 1930 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 ③1931 年 11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 (3)武装斗争: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红军长征 1.原因:“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2.过程 (1)开始:1934 年 10 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2)会师: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 (3)结束:1936 年 10 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3.遵义会议 (1)时间:1935 年 1 月。 (2)内容: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3)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 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3)红军长征一结束,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 五、解放战争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①背景: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②时间:1945 年 8 月底。 ③成果:双方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 权利等。 (2)政治协商会议:1946 年初,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爆发 (1)标志:1946 年 6 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2)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3)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从 1947 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几个月 后,又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3.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战略反攻:1947 年 6 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 攻的序幕。 (2)战略决战 ①概况 a.辽沈战役:1948 年 9 月开始,东北解放军首先攻占锦州,11 月初,攻下沈阳,东北全境解放。 b.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首先在徐州以东碾庄地区歼灭国民党黄百韬兵团十余万人;在宿县西南围歼 援敌黄维兵团十余万人;1949 年 1 月发起总攻,全歼敌军,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c.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同华北解放军一起发动;解放军攻克张家口、天津以后,北平和平解放。 ②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从战争的规模和取得的战果上看,在中国战 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胜利 ①北平和谈:1949 年 4 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谈判,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 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破裂。 ②渡江战役:1949 年 4 月 21 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1949 年 4 月 23 日,解 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③追歼残敌: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2)意义 ①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②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 的士气。 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 的胜利。 考向一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表现 1.新的领导核心 无产阶级的组织性、革命性最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的诞生使得中国革命从此有了 坚强的领导核心。 2.新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先进政党,它能够制定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 命纲领和正确的策略方针。 3.新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广大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了广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由共产党领导 中国革命,能得到中国各族人民的支持。 4.新的国际环境 中国共产党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特别是得 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 5.新的革命成就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指明了革命的方向,实现了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并参与领导 了国民革命运动,中国革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 【典例引领】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 12 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 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 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B.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转折点 D.给思想混乱的中共指明方向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上海法租界”“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可以看出,这次 会议是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故答案为 B 项。1924 年国民党一大的召 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排除 A 项;1935 年初的遵义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排除 C 项; 1927 年的八七会议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排除 D 项。 考向二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一、正确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2.联系 (1)党的领导是前提,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发动群众支持革命战争、巩固根据地的法 宝。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没有一支相当力量的红军和红军战争的胜利,就不能创建革命 根据地和进行土地革命。 (3)根据地建设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阵地,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根据地是战略基地。 3.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 意义。 (2)这一理论来源于革命斗争实践,并从理论指导上阐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 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革命的胜利。这一理论的创立,推动了根据地的建设和红军 的发展。 【典例引领】下图是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撰写的一本著作的目录节选。该著作的内容 A.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 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 C.创造性提出符合国情的革命思想 D.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答案】C 【解析】由材料“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军事一些问题”“土地一些问题”“党的组织问题”可知是毛泽东 针对秋收起义进攻大城市的失败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经验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故 C 正确;描绘 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蓝图的是《新民主主义论》,故 A 错误;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是《论人民民主专 政》,故 B 错误;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是新中国成立后,而材料中的著作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故 D 错误。 考向三 全面把握中共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探索 一、工作重心的转移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 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江西瑞金→长征→陕北) 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向“外战”。(国共内战→国共合作抗战) 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探索中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现 1.中共二大把党的奋斗目标确定为最高纲领,从国情出发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 明确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中共三大确定了统一战线方针,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了工农武装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工农红军),确定了开 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4.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5.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开始形成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说明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 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典例引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情况(1921—1949 年) 会议 时间 地点 介绍 一大 1921 年 上海嘉兴 建党;通过党纲、宣言;强调与第三国际的联系。 二大 1922 年 上海 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 命纲领。 三大 1923 年 广州 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 四大 1925 年 上海 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五大 1927 年 武汉 批评了陈独秀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 进行土地革命及建立革命武装未能作出回答。 八七会 1927 年 汉口 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议 六大 1928 年 莫斯科 认真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解决了中国的社会性 质与革命性质问题,提出了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 遵义会 议 1935 年 遵义 纠正错误军事路线,改组中央领导机构,毛泽东回到中央领导 岗位。 七大 1945 年 延安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 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 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七届二 中全会 1949 年春 延安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方面,并提 出革命胜利后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任务。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数据库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中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 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一 论题: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日益走向成熟。 论述:中共一大提出要打倒资产阶级,但二大结合中国实际修改了奋斗目标,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 领;建党初期以城市工人运动为重心,根据形势发展,四大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表明对中 国革命有了进一步认识;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通过八七会议和六大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动武装起义并将 革命重心转移到农村,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遵义会议上妥善处理好党内矛盾和分歧;在抗 日战争中提出全民族抗战路线并取得抗战的伟大胜利;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党提出了工作重心由农村向 城市的转移。 结论: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根据时局的变化不断调整方针、政策和策 略,由幼稚走向成熟,领导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示例二 论题:中共会议地点的变化反映了民主革命历程的曲折。 论述:上海是近代中国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前两次大 会都在此举行,确定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三大在广州召开,确立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 党合作的方针;国民革命失败,八七会议确立中国革命重心转向农村,中共六大在莫斯科举行,对以后革 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使革命形势转危为安,长征胜利结束后,延安成为革命新局 面的中心,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结论:民主革命时期历次党全国大会地点的变化都与时局相关,根据时局不断调整党的任务和方针以适应 新的革命需要,反映了中国革命的艰难和曲折历程。 示例三 论题:会议内容影响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 论述:中共一大决定党的工作重心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但由于力量悬殊,工人运动以失败告 终,使中共在三大确立了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决定,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 动的发展;由于国民党叛变革命,导致大革命失败,中共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的总方针,使中国革命重心转向农村,从而找到了一次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最终领导中国人民 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结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根据时局不断调整党的任务和方针以适应新的革命需要,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说明中共会议内容影响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中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阐述。 依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情况”可知,这描述了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共历史代表大会的情况,从中共 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很多的,从内容上看,可以得出中共逐渐成熟的过程,从地点来看可得出 革命的曲折性,从理论角度来看,可得出马克思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过程等,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说 明即可。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考向四 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是由国民党主动提出,也都是国民党玩弄“假和谈”的阴谋。 (2)结果都被国民党破坏,从而揭穿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与 民主的诚意。 (3)都是由中国共产党提出谈判方案。 (4)都有美国插手。 (5)虽然没能阻止或结束内战,但都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重要机遇。 2.不同点 重庆谈判 北平谈判 背景 国民党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上占有较 大优势,迫于国内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独裁 的舆论压力和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人民解放 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国民党败局已定 目的 国民党是为发动内战争取准备时间,中国共 产党则是为了尽力争取国内和平,揭穿蒋介 石“假和谈”的阴谋,团结和教育人民 国民党是为争取喘息时间以继续进行内战, 中国共产党则力图尽早结束内战,减少人民 痛苦,并揭穿蒋介石“假和谈”的面目 内容 焦点是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问题 焦点是革命是否进行到底的问题 结果 达成《双十协定》,但最终被国民党撕毁 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 国民政府拒绝签字 【典例引领】1945 年 10 月 17 日,毛泽东从重庆回到延安以后,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关于重庆谈判》的 报告。指出:“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 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材料体现了重庆谈判的主要意义 是 A.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 B.增强了中共消灭国民党的实力 C.国民党没有理由发动国内战争 D.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 粉碎他们的进攻”可知重庆谈判让广大民众了解到中共争取和平的诚意,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故 A 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重庆谈判的政治意义,不能增强中共消灭国民党的实力,故 B 项排除。C 项不符 合史实,排除。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是重庆谈判的结果,不是主要意义,故 D 项排除。 考向五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1.从政治上看 抗战胜利后至全面内战爆发前,中共努力争取和平民主,参加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为争取和平民主 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三大战役胜利后,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革命胜利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 为社会主义社会的路线;1949 年 4 月,为尽快结束战争,与国民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彻底揭 穿了国民党的假和谈骗局。 2.从经济上看 1947 年,中共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土地改革,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 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3.从军事上看 解放战争初期,面对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现实,解放区军民集中优势兵力抗击敌人,先后粉碎了敌人 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解放战争第二年,及时做出举行全国性战略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的决策;解 放战争第三年,又抓住战机,与敌主力进行战略决战,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1949 年 4 月 21 日,毛 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终于取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典例引领】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 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 近这两个梦想的实现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材料中学者所述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争取民族独立 和人民获得民主解放两大目标,特别是使社会底层的农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这种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最 接近胜利应在解放战争时出现,故选 D。1927 年国民革命最终失败,故 A 项错误;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各 有侧重,也没有取得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故 B、C 项错误。 考向六 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 1.合作→分裂→再合作 2.再合作→再分裂 3.制约国共关系的因素 (1)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是统治阶级的代表;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 的利益,是被统治阶级的代表。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到分裂的根本原因。 (2)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够促成两党之间的 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4.认识:两党关系决定了中国政局,合作与分裂都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合”则有利于民族 的兴旺和崛起,“分”对中华民族来说则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合作,为实现祖国统 一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典例引领】阅读图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图一至图四,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要求:提取信息要 充分;总结和归纳的史实要准确、完整;解读和分析逻辑要严谨、清晰。) 【答案】国民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是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共产党 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形成国共两党对峙、内战的局面。日本乘机发动侵华战争。抗日战争时期,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经过八年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 伟大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坚持内战独裁的方针,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内战爆发。经过三年战 争,中国共产党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政权,国民党逃往台湾,致使台湾与大陆分裂。 国共两党的关系经历了合作—对峙(抗)—再合作—再对峙(抗)的历程。历史证明,对抗、分裂不利于 国家的发展与统一,合作利于社会发展,实现共赢。 【解析】这一题属于能力要求较高的题目。首先,要能准确读出图片中的信息,然后将之与所学知识联系, 分出层次和条理,然后再按照题目的要求将与“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有关的史实进行提炼和表达。所以需要 全面解读信息,而且表达要逻辑清晰,前后连贯,最后应该得出规律性的总结结论来,这样这个题的能力 要求才能全部体现出来。 1.1956 年,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党纲作了如下评语:“不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只提社 会主义的革命,是空想的。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则是基本正确的。”这一评语说明 A.初创时期党在理论上尚未成熟 B.社会主义是党的最终目标 C.一大制定的奋斗目标是错误的 D.共产党最初排斥民主革命 2.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中共党史从何处讲起,这是一直为学 界讨论的问题。毛泽东认为,“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 的诞生 A.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 D.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 3.毛泽东告诉他的战士们: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 这个家,就可以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 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共 A.团结一切力量革命的必要性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D.立足于城市发动工人的必要性 4.1945 年 9 月,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创作和发表了漫画《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下图),这反映了当 时我国 A.反帝斗争取得完全胜利 B.和平成为民心所向 C.媒体积极参与反战运动 D.国共签订和平协定 5.1919 年 5 月,北京蒙藏学校的蒙古族青年荣耀先积极参与了北京高校学生代表集会,筹划并参与了学生 游行示威活动,学校全体师生还致函北京《晨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吾蒙藏学生,亦国家之份子, 爱国热忱彭湃不已。”材料反映了 A.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影响力空前提升 B.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民众对国家和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 D.社会思想界呈现多元化的格局 6.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阎,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钾,这几个政治口号, 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 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 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 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7.在 1927 年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改编中规定:党支部建在连上(此前营、连、排没有党组织),排设党小 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案(一九二九年十二月)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 武装集团。上述规定旨在 A.确立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 B.明确革命军队的政治任务 C.把发展党员定为中心工作 D.强化革命军队的军事纪律 8.1931 年 11 月,中共中央将“凡十六岁以上工农兵劳苦民众部分男女种族宗教皆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保 证工农劳苦民众有受教育权利,并保障青年劳动群众的一切权利”等列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 原则要点,还将土地法、劳动法等交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这表明,此时中国共产党 A.力图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B.开始关注农民和农村革命 C.维护苏区各个阶级民主权利 D.重视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1.(2019 新课标全国卷Ⅱ,28,4 分)1919 年 11 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 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 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2.(2019 新课标全国卷Ⅱ,28,4 分)1948 年 10 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 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 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3.(2019 年天津卷,10,4 分)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 或者即将被废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将是分散 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4.(2019 年 4 月浙江选考,11,2 分)1922 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现在 大多数人民所要求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 军阀,乃是中同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湖北新军起义 B.护国运动 C.“二次革命” 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5.(2018 年天津卷)“(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 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这次大 会的召开地点位于右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6.(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1923 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 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 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7.(2017 年新课标全国卷Ⅲ)1949 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 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 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考点冲关】 1.【答案】A 【解析】毛泽东指出中共一大的革命纲领“不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只提社会主义的革命,是空想的”, 说明当时中共在理论还不成熟,A 正确;党的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排除 B;“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则 是基本正确的”说明一大制定的奋斗目标是正确的,排除 C 项;D 项与史实不符合,中共进行的第一阶段就 是属于民主革命的内容,排除 D 项。 2.【答案】A 【解析】由材料“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可知,材料表达的是中国 共产党诞生的过程,是随着中国革命不断深入,工人阶级不断觉醒而诞生的,故 A 正确;而 BCD 选项都是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故 BCD 不选。 3.【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 就可以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认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对于开展革命斗争十分 必要,故答案为 B 项。材料没有反映“团结一切力量”,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人民民主专政”,排除 C 项;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主张发动农民开展斗争,排除 D 项。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45 年 9 月 2 日”“炮弹作花瓶”,其反映了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面临着数百年来 遗留下来的千疮百孔的现状,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迫切愿望是重建家园,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反对内战 再起,B 选项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标志着反帝斗争取得完全胜利,A 选项排除。媒体积极参与反战运动与 材料无关,C 选项排除。《双十协定》的签订时间是 1949 年 10 月 10 日,D 选项排除。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蒙古族学生参加了游行示威,同时全校师生认为“吾蒙藏学生,亦国家之份子,爱国热忱 彭湃不已”,可见当时民众对国家和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选项 C 正确;中共尚未成立,选项 A 排除;选项 B 不符合史实,排除;选项 D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6.【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体现的是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 现象,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国民党的农村政策,故 B 项错误;此时中国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故 D 项错误;这些口号得到乡村农民的认同,所以本题答案为 A 项。 7.【答案】A 【解析】由“党支部建在连上”、“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等信息看,可知当时这样的规定 是等于明确了军队要有中国共产党指挥,故选 A;BCD 均与题意不一致,故排除。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共中央在当时对于农村根据地给予广泛关注,维护农民的各项合法权利,故选 择 D 选项;“左”倾错误路线是指政治思想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而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中共纠正“左”倾 错误,故排除 A 选项;结合所学,1927 年中共党人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后,就开始对农村给予广泛关注, 故排除 B 选项;材料只体现出维护苏区农民阶级的民主权利,故排除 C 选项。 【直通高考】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可知群众以民族大义为重,爱国觉悟显著 提高,B 项符合题意。20 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对社会改造存在多种认识,A 项说法错误。反思个人主义弊 端不符合当时的总体氛围,C 项排除。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只有部分群体,D 项排除。 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 年 10 月正值国共双方进行战略决战之际,革命胜利的曙光乍现,这一时 期共产党对干部进行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统治全国做准确,B 项符合题意。推动土改的说法只能体现在经济 方面,无法体现政治和文化方面,A 项排除。这一时期主要是同国民党进行斗争,与经济建设无关,C、D 项排除。 3.【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或者即将被废除”可知,当时土地改革已开始但并未全部完成, 由材料“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同古代近似的”可知,中国还未开始三大改造,综合上述判断可知该会议为 1949 年七届二中全会,故选 B。中共七大召开于 1945 年,土地改革还未开始,排除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召开于 1954 年,三大改造已开始,排除 C;中共八大召开于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排除 D。 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1927 年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的统治,D 项符合题意。 湖北新军起义是在 1911 年 10 月 10 日,A 项排除。护国运动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 辟帝制的运动,B 项排除。二次革命是孙中山等国民党人于 1913 年在中国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武装革命,C 项排除。 5.【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此次大会应该是 1931 年冬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 立,制定宪法大纲,据此分析可知④符合题意,故 D 项正确。 【名师点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 家,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次伟大预演,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雏形,这里是共和国的摇篮,这里就是江西的瑞金。 6.【答案】C 【解析】由“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可知孙中山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革命之后十二年还没有成功,而俄国革命六年就成功了,是因为俄国有团 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所以选 C;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 道路,也没有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所以排除 A、B;孙中山把原因归结为领导核心不够好,而没有改变 斗争目标,故排除 D。 7.【答案】B 【解析】渡江战役时期,新中国尚未成立,还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故 A 项错误;人民解放军的这一 行动捍卫了中国领海、领土、领空等主权,否定了列强在华特权,故 B 项正确;这一行动只是使列强退出 长江流域,西方国家还可以通过东南沿海等地援助国民党,故 C 项错误;“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 外交政策,故 D 项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不仅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考查学生对选项的分析甄别能力。如果学生 基础知识牢固,可以通过排除法答对。本题易错选 C、D 两项,这也是出题者为学生设置的陷阱,C 项需要 从西方列强活动的区域来分析;D 项与材料内容有很高的相似度,但通过时间可以把其排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