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历史试卷 第 I 卷(选择题) 1.在中国古代,“占”是观察的意思,“卜”是以火灼兽骨或龟壳。殷人占卜之风盛行。王 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如征伐、狩猎、疾病等,都要占卜以问吉凶,然后形成卜辞,这一现 象说明 A. 神权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B. 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C. 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D. 决策体现了原始民主色彩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的是殷人大小事情都通过占卜决策,在结合所学商代所学,可知体现的是 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故答案为 C 选项。神权决定一切国家大事太绝对,A 选项排除。先秦 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 选项排除。占卜属于迷信,与民主色彩无关,D 选项排除。 2. 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 三鼎或一鼎”。该材料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 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C. 西周的冶炼业十分落后 D. 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古代中国的“鼎”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西周之所以有这样严格的墓葬 用品规定,主要是区别各个奴隶主的身份地位,反映的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答案为 B。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常识——鼎的认识和理解,要认识到它是 权力的象征。 3.西周建立以后,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天下归 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目的。下列与“天下归宗”相对应的是 A. 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局面 B. 保障了各级贵族政治上的特权地位 C. 成为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D. 为后世历代王朝沿用,影响深远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时期 众邦国林立的状态,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这符合“天下归周”;“天下归心”指的 是西周建立后,通过分封制将周文化传播到全国,达到相同的文化心理认同;“天下归宗” 则是指西周通过宗法制和分封制使得血缘关系成为西周维系统治的主要依据,而这也维护了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故选 B。 点睛:这一题主要考查对西周制度的理解,西周时期确立了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这 一题要做对,还需要准确理解“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含义,解析里明 确了这三个词的含义,在这基础上去分析才可以做对。 4.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 河南、河北 B. 湖南、湖北 C. 山东、山西 D. 广东、广 西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山东 和山西的简称分别是鲁、晋,两者均源自西周封国国名。 5.“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 世袭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家”与“国”密切地结合 在一起,国家可以看做是宗法家庭的扩大,B 正确;世袭制是指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 统关系世代传承,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 A;分封制是指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 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保卫周王室,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 C;禅让指民主 选举首领的制度,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 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家国同构”,联系所学宗法制的特点分析解答。 6.传说古代帝王在阴历一月決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避讳嬴 政的名,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把“正”字的音读作“征”了。一月的这种变化体现了 A. 皇帝独尊 B. 皇位世袭 C. 君权神授 D. 皇权至上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由于避讳嬴政的名,就把政月改为正月”,这体现了皇帝独尊,正确答案为 A。皇位世袭和君权神授与材料没有关系,故 B、C 错误。皇帝独尊是建立在皇权至上的基础 上的,乃是皇权至上的一种具体体现,皇权至上是一种中央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 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与材料 内容不符,排除 D。 【点睛】皇帝独尊单指的是皇帝本人,是一个具体的人。皇帝独尊是建立在皇权至上的基础 上的,乃是皇权至上的一种具体体现,皇权至上是一种中央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 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7.“宰相”两字的古文注解揭示了中国古代从“王国”转换成“帝国”后所形成的相权的本 质。“宰”有控制、掌握之意,原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后引申为宰制的意思。“目接物 曰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相权的本质是 A. 是皇权的分权制约力量 B. 由皇权决定并为其服务 C. 统帅百官以及协调政务 D. 拥有较为独立的施政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相权对皇权来说是有一定威胁的,而不是皇权的分权制约力量,故 A 错误。宰相的 职能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宰相的权力是皇帝赋予的,是为皇权服务的,皇帝的需求决 定着相权的大小,因此,中国古代相权的本质是由皇权决定并为其服务的,故 B 正确。宰相 虽然具备这两个特点,但并不是相权的本质,故 C D 项错误。 8.秦朝中央政府中的九卿,其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户”“卫尉, 掌宫门卫屯兵”“宗正,掌录属”“太仆,掌典马”“将作少府,掌治宫室”。材料表明当时 政治 A. 家国一体,特征明显 B. 皇权旁落,相权加强 C 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 机构精简,职能专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秦朝中央政府中的九卿,既有管理国家事务的,也有管理皇室事 务的,这表明当时政治具有家国一体的特征,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皇权旁落、相权加 强,故 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九卿的相互牵制,故 C 项错误;机构精简无法体现出来,故 D 项错误。 9.华东师大历史学教授王家范在论及中国历史上的“郡县”和“封建”时说:“集权和分权 是必难避开的两极,相反而相成…若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据此,作 者认为 A. “郡县”优于“封建” B. “郡县”和“封建”都有其合理性 C. “封建”优于“郡县” D. 郡县”和“封建”矛盾无法调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与材料解读能力。结合所学和材料“若仅执其一端,必 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说明,郡县制和分封制都有其合理性,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不符 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郡县制•比较 【名师点睛】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 项目 分封制 郡县制 相同 都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 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基础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以地域为基础 官吏产生 世袭(世卿世禄制度) 由皇帝任免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相对独立,仅是臣属关系,没有建立中央 集权 郡县 地方行政机构,地方服从中央, 加强了中央集权 官吏权力 拥有封地、人口、武装、物资; 可以对下属进行分封; 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力 只有管理权 10.《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 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为( ) A. 察举制 B. 推恩令 C. 郡县制 D. 封国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并结合所学可知,贾谊主张实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子弟分 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所在郡管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诸侯实力不断被削弱,中央 集权得到加强,B 正确;察举制是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A 错误;郡县制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的行政制度,C 错误;封国制是汉初实行的与郡县制并行的制度,贾谊的主张是为了解决封国 的弊端,而非提出实行封国制,D 错误。 【点睛】“推恩令”及作用: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 列侯,列侯归所在郡管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诸侯实力不断被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11.西汉时,主父偃提出的“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的办法非常高明,被武帝立即 是 采用。这主要在于该办法 A. 缓解了皇族内部矛盾 B 便于削弱宰相权力 C. 瓦解了地方势力勾结 D.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的推恩令是用来解决王国问题的,而王国问题的解决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选 D 是符合 题意的,正确;推恩令能缓解王国问题但不能缓解了皇族内部矛盾,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 除;推恩令也和宰相无关联,也不会便于削弱宰相权力,也起不到瓦解地方势力勾结的作用, 所以选项 B、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 12.古代皇帝集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起用身边 亲信近臣,以组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 人共行“宰相”之职,使其相互牵制。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属于 A. 前者 B. 两者兼有 C. 后者 D. 两者皆无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为了削弱 相权加强皇权,提拔一批低级官吏为郎,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组成决策机构“中朝”,对 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为“外朝”的权力进行削弱,所以,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属 于前者,故 A 正确;BCD 不符合题意,排除。 13.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 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答案】B 【解析】 . 的 【详解】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是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修建水利工程 属于工部的职责范围,所以运作程序应该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故 B 项符合题 意;ACD 项与运作程序顺序不符,排除。故选 B。 14.按唐制,中男(男丁 16 岁以上至 21 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 22 岁以上为成男) 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 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 A. 中书省 B. 尚书省 C. 兵部 D. 门下省 【答案】D 【解析】 【详解】隋唐时期实行 三省六部制的职权和运行机制是: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过再交给尚书省执行。材料中封德彝提出 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 以判断封德彝供职于中书省,魏征供职于门下省,故选 D。A 和 B 项错误,兵部属于六部,属 于尚书省下属机构,故 C 项错误。 【点睛】 15.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 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 转运使 B. 兵部员外郎 C. 枢密副使 D. 知府 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的枢密副使掌握军权,位同宰相,选项 C 正确;转运使属 于地方官员,排除 A;兵部员外郎隶属于兵部,地位低于宰相,选项 B 排除;知府是地方官员, 排除 D。 16.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 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 标准是 A. 德才兼备 B. 家庭背景 C. 个人声望 D. 考试成绩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孝廉”“茂才异等”“贤良方正”“孝悌”结合所学可知察举制度选官 的主要标准是以德才为主,故 A 项正确;BD 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 项对材料信息概 况不准确,排除。 17.在糊名制出现之前的唐代科举考试中,出现过一种“倒歧视”的现象,即许多高官子弟不 以门荫入仕,而是去参加进士考试。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 士族丧失政治特权 B. 社会舆论决定士族选择 C. 冗官问题日益严重 D. 科举制的地位日益稳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许多高官子弟不以门荫入仕,而是去参加进士考试”,可见许多高官子弟也认 可科举制,说明科举制的地位日益稳固,以致影响了高官子弟的价值取向,故 D 正确;根据“许 多高官子弟不以门荫入仕,而是去参加进士考试”,说明高官子弟还是有以门荫入仕的特权, 只是许多人选择参加科举考试,故 A 错误;社会舆论可能影响士族的选择,但是“决定”的 说法过于绝对化,故 B 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官员冗滥的现象,而且冗官问题出现是在宋朝, 故 C 错误。 18.2012 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 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A. 御史大夫 B. 刺史 C. 尚书省 D. 通判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尚书省是唐代设置的负责执行诏令的机构,与监察无关,C 正确;御史 大夫是秦朝开始设立的负责监察的中央官职,A 与题意不符;刺史是西汉设立的监察诸侯王和 地方高官的监察官员,B 不符题意;通判是北宋设立的地方监察官员,D 不符题意。 19.李晓杰在《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中指出: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 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釆用的 是……混合体。这里的“混合体”指 A. 西周宗法制 B. 西周分封制 C. 秦朝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西汉初年)刘邦釆用的是……混合体”,结合所学,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 行制,即郡国制与封国制并存,故此处的“混合体”当指郡国并行制,故选 D。宗法制是按行 血缘等级分配主张权力的制度,且时间不符,排除 A;BC 是单一的地方管理制度,并非“混 合体”,排除 BC。 20.有学者曾说,行省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 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该学者认为行省制度 A. 使地方权力不再受中央的节制 B. 有利于维护地方的稳定 C. 易于形成地方割据局面 D. 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行省制度‘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 据之凭藉’”可知该学者认为行省制度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局面,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表述 过于绝对,依据材料“行省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 阂’”可知地方权力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央的节制,错误;B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在中央政 权受到削弱时,行省容易形成割据力量;D 选项错误,依据上述分析可知该学者认为行省制度 不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而是地方权重、中央权轻;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21.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 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 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但是并无决策大权,顾问机构;内阁的出现是皇权加强的 表现,并无实权,不能起到制约皇权的作用。因此①④错误。内阁是在明成祖时期形成,目 的是为了加强皇权。故选 B 考点:明代政治制度 点评:明代废除丞相后,实行内阁制度,用来分担皇帝政事,但是无决策权。与此相关的知 识点有关废除丞相的目的和内阁的职责等也需要掌握。 22.康熙帝在养心殿内悬挂自书的铭言:“天下之治乱休咎,皆系于人主之一身一心。政令之 设,……不可用一己偏执之见。采群言以广益,合众志以成城,始为无偏无党之道。”康熙 帝此举意在 A. 强调君权至上 B. 谨防决策失误 C. 肯定谏议制度 D. 巩固文官政治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采群言以广益,合众志以成城,始为无偏无党之道”可见康熙帝此举意在谨防决策 失误,故选 B;由材料“不可用一己偏执之见”的主旨不是强调君权至上,故排除 A;肯定谏 议制度是康熙帝铭言的内容而非意图,排除 C;D 与材料无关,排除。 23.观察下面图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秦朝开启中央集权制 B.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 C. 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 D. 宋代实行的“二府三司” 【答案】C 【解析】 【详解】明朝丞相制度被废除,六部只属于皇帝管理。图中六部只属于皇帝管理,内阁的出 现可知是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C 正确;秦朝是三公九卿制度,A 错误;三省六部制下是尚书、 中书省和门下省,B 错误;宋代二府三司是枢密院和中枢门下省,D 错误。 【点睛】解答图示题一定要根据图中关键信息,找准题眼,本题的题眼是内阁,六部以及地 方上的三司。由此可以判断出是明朝的机构。 24.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 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 中未能体现出 A. 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 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 军机处官员选拔标准严格 D. 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亲臣重臣”说明皇帝选择信任的人担任军机处机关的官员,材料并未体现出选拔 标准严格,故 C 符合题意;“军机处设在皇宫内”说明军机处处理事务要求保密性高,在材 料中有所体现,A 不符合题意;“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说明地理位置相近便于皇帝宣 召,材料有体现,故 B 不符合题意;“行走”即临时任命之意,说明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 故 D 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专制制度加强的相关措施考生可通过分析材料得到答案,对考生 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 25. 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场景在历史剧拍摄中不应出现的有 ①《封神榜》中烽火戏诸侯②《汉武大帝》中卫青出任枢密使③《大宋提刑官》中内阁首辅 专权④《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烽火戏诸侯是西周时期,故①错误;枢密 使是北宋时期出现,故②错误;内阁首辅专权是明擦后以后出现,故③错误;军机大臣跪奏 笔录是雍正帝时期出现,故④错误,本题选择D项正确。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表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代元政治制度 演变·宋代政治表现 26.“据统计,当时希腊共有 300 多个城邦,其中 90%左右的小城邦是弹丸之地,人口不超过 几千,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千米或更小。”这段材料说明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 独立自治 B. 彼此隔绝 C. 封闭保守 D. 小国寡民 【答案】D 【解析】 【详解】城邦数量多,但是面积狭小,人口少,这体现了其小国寡民的特征,选项 D 正确; 独立自治、彼此隔绝、封闭保守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A、B、C。 27.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 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民主制的形成 B. 个人主义是古希腊城邦制度的主要特征 C. 自然环境对古希腊文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D. 古希腊航海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 【答案】C 【解析】 决定古希腊民主制形成的是经济因素,即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不是地理因素,A 错误。B、D 材料未体现,错误。根据材料中的“这种自然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 展”,可以反映出自然环境对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影响,即自然环境对古希腊文明产生重要影响, C 正确。 28.在举行公民集会的那天,所有的男性公民纷纷涌向一个公共场所,在那里选举与罢免公职 人员,并决定是否判处某个公民的死刑。这样的场所应是 A. 罗马的元老院 B. 雅典的广场 C. 美国的国会山 D. 英国的法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从题目中的“男性公 民”,“选举和罢免公职人员”、“判处某个公民死刑”这些信息点,可以得出这讲述的是雅 典的狭隘的民主,而举行的地点就是在雅典的广场。故B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表现 29.有一个关于陶片放逐法的传说:一位不识字农夫请人代写他觉得应该放逐的人的姓名,代 写者问农夫要写谁的姓名,没想到农夫说出的正是代写者的姓名。后者问为什么,农夫答: 都说他优秀,所以他危险。该传说反映了陶片放逐法 A. 具有抑制和打击杰出者的一面 B. 具有保护民主政治免受破坏的一面 C. 操作程序粗陋被人利用的一面 D. 公民间为泄私愤而打击报复的一面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材料信息“代写者问农夫要写谁的姓名,没想到农夫说出的正是代写者的姓名。后者问为什 么,农夫答:都说他优秀,所以他危险”等反映出对杰出者进行打击的措施,故 A 正确;B 中 民主政治错误;C 中利用错误;D 中公民间为泄私愤而打击报复的一面不复合主旨,故 D 错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希腊民主制度·陶片放逐法 30.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治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 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这里的人民是指 A. 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B. 雅典成年男女公 C. 外邦人和雅典人 D. 雅典全体居民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所谓的人民是指城邦的公民,雅典城邦的公民是指本城邦 的成年男子,故 A 项正确;其它三项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BCD 三项。 31.下图所示内容为古代雅典城邦社会成员的构成状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妇女可参加城邦公民大会 B. 自由人享有充分的公民权 C. 外邦人拥有充分的自治权 D. 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古代雅典城邦社会成员中只有少数的成年男性拥有管理城邦的 权利,雅典民主是属于少数人的民主,故选择 D 选项;结合所学,妇女没有资格参加城邦公 民大会、自由人中的妇女以及外邦人没有公民权,故排除 A、B、C 项。 32.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 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A. 城邦公民的平等 B. 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 共同的宗教信仰 D. 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 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可以看出材料强调城邦公民的平等,故 A 项是正确的;材料 中反映城邦对战士的死后的一种礼遇,没有体现出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故 B 项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宗教信仰问题,排除 C。不写明家世体现了要否定家族和血缘在城邦中的作用, 故 D 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平等 33.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弊端)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 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雅典的民主是少数贵族的民主 B. 直接民主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 C. 雅典的民主政治不如寡头政治 D. 雅典的民主政治不利于社会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苏格拉底强调国家应该由专业的人才来进行管理。结合所学可 知,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方式,意味着素养不 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 错误,雅典民主制的建立是平民与贵族反复斗争的结果,它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并非少数 贵族的民主,也不是对材料中雅典直接民主弊端的最恰当理解;C 选项错误,雅典民主政治也 具有很多优势,不能据此得出民主政治不如寡头政治;D 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雅典直接民 主制的弊端,雅典民主政治对社会稳定也起过积极作用,不能据此得出它不利于社会稳定。 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34.公元前 448 年,一位罗马贵族将自己的遗产以遗嘱的方式留给了自己的士兵。家人告上法 庭,法庭判决遗产由士兵继承。法官的判决依据是 A. 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 C. 万民法 D. 自然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449年,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因此公元前 448 年发生的司法事件理所当然按照《十二铜表法》执行,B正确;习惯法是成文法之前使用的 法律,A错误;万民法是罗马共和国向帝国转变的过程中实行的法律,C错误;自然法是一 种法律理念,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D 错误。 35.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B. 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权力 C. 它属于罗马公民法 D. 它是哲学思辨的产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习惯法的汇编,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贵族的权力,是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哲学发展的产物,所以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十二铜表法》 36.《十二铜表法》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这主要是因为 A. 损害了贵族的私有财产权 B. 由平民代表参与修订 C. 平民和贵族政治平等 D. 平民维护自身权利有法可依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古代罗马人原来通行习惯法,没有行诸文字。贵族垄断了立法权并 随意曲解法律以欺压群众,广大平民对此强烈不满,他们极力要求制定成文法来保障自身的 权益。《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使平民维护自身权利有法可依, 所以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以往罗马习惯法 的汇编,其中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并未损害贵族的私有财产权;B 选项不 是《十二铜表法》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的主要原因;C 选项错误,罗马共和国是贵族专政的国 家,制定罗马法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平民和贵族的政治地位并不平等。故正确答 案为 D 选项。 37.以下有关罗马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罗马法是古罗马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统称 B.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渊源,《十二铜表法》是对罗马法的总结 C. 《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的完备 D. 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罗马法,一般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存在于罗马奴隶制 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故 A 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渊源,《查 士丁尼民法大全》是对罗马法的总结,故 B 项错误,所以选 B。《查士丁尼法典》是世界上第 一部完备的奴隶制成文法,它标志着罗马法本身已发展到极其发达、完备阶段,对以后欧洲 各国的法学和法律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故 C 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罗马法是古罗 马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统称;它既包括自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期的法律,以及 皇帝的命令,元老院的告示,成文法和一些习惯法在内;也包括公元 6 世纪中叶以前东罗马 帝国的法律;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故 D 项正 确,与设问不符,排除。 38.万民法中的理念有:宁可漏网一千,不可冤屈一人。提供证据的责任在陈述事实的一方, 而非否认事实的一方。由此可知 A. 罗马法非常重视证据 B. 罗马法有力地维护了私人财产 C. 罗马法体现了平等原则 D. 古代罗马的法律条文比较繁琐 【答案】A 【解析】 【详解】“提供证据的责任在陈述事实的一方,而非否认事实的一方”体现出罗马法对于证 据的重视,A 正确;材料主要说明法律重视证据,并不是维护了私人财产,B 错误;材料不是 体现出平等的原则,主要是法律重视证据,C 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古代罗马的法律条文比较 繁琐,D 错误。 39.下面是《十二铜表法》第七表“房屋及土地”的部分内容。这些内容表明该法 A. 出发点在于维护贵族利益 B. 法律条文具体明晰 C. 化解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D. 繁琐且不具操作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十二铜表法》第七表“房屋及土地”的部分内容体现出罗马法条文具体明 晰,故 B 正确;A、D 两项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C 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 40.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 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 二铜表法》只规定了 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 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 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答案】B 【解析】 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不符合《十二铜表法》的规定(非法砍伐 他人“树木”应处罚金),就输掉了官司。这正好说明了当时罗马法律的形式主义(呆板、教 条)的特点 第 II 卷(非选择题)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如图)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 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 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 简称“行省”。 《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 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 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蘑曝杂记》卷 材料五 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 臣。即如各部院衙门奏章呈递后,朕可即行召见,面为商酌,各交该衙门办理,不关军机大 臣指示也。” ——选自《枢垣纪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门下省的职责是什么?三省六部制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北宋初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 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4)依据材料四、五,雍正帝设军机处的原因是什么?嘉庆时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答案】(1)门下省负责审议。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 (2)宋初主要问题:藩镇割据问题措施:①收精兵:杯酒释兵权,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 军。②削实权:派文臣治理地方,并设通判监督。③制钱谷:地方财赋除一小部分自己使用 其余大部分运由中央掌控。作者看法:①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②导致“积 贫积弱”后患,最终被少数民族灭亡。 (3)体现在职责不同:唐朝的中书省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总理全国行政事务。 (4)原因:镇压边疆叛乱;防止军机要事的泄露。职能: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依皇帝旨意拟 定诏令,诏令经皇帝审批传达至中央和地方执行。 【解析】 【详解】(1)职责:根据所学可知门下省负责审议政令。目的: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实行三省 六部制目的是为了分散相权,进一步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加强皇权。 (2)问题:根据材料“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宋初主要问题:藩镇割据问题。措施:根据所 学内容可知“收兵、财、行政权”主要是控制地方的权力,从军权、财权和地方行政权收归 中央的几个方面分析。看法:根据材料“遂尽夺藩镇之权”“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 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可知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导致“积贫积弱”,最终被少数民族 灭亡。 (3)根据材料“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可知元朝 的中书省总理全国行政事务,并且还兼管大都附近区域的行政。唐朝的中书省负责政令的起 草。 (4)原因:根据材料“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总结出当时 为了镇压西北边疆叛乱;防止军机要事的泄露而设立的。职能:根据材料四“于是承旨、出 政皆在于此矣”、材料五“即如各部院衙门奏章呈递后,朕可即行召见,面为商酌,各交该衙 门办理”可以从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方面分析。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帕帕迪是个雅典郊区的农民,今年(前 399 年)30 岁,他是家庭中的男主人。 今天,他要去雅典参加公民大会。到了雅典公民大会的会场,“大家注意,今天是公民大会, 外邦人不许入内。”在门口执勤的监察员大声地喊着。今天的议题有三项:第一项是对即将 离任的执政官进行任期财务审核。第二项是投票选出民主妨碍者。第三项是对是否进一步扩 大海军规模进行辩论和表决。每个有投票资格的雅典公民,在自己选区的入口处领取一块陶 片,陶片一人一块,写下名字后,将陶片交给工作人员。帕帕迪不识字,他只好请旁边的一 位体面的贵族写,写了谁也不知道。这次获票最多的是一个贵族特森。他的名字一宣布,整 个会场一片欢呼雀跃。主持人首先宣布了发言人资格。这时帕帕迪的一个远亲桑拉跳上演讲 台,正准备要发表演说,突然听到下面一个声音:“这个殴打父母的不孝之子有什么资格在 这儿发言?”原来是帕帕迪在揭发他,桑拉立即在一片骂声中下了台。 (1)雅典公民享有民主权的条件是什么?公民大会除了排除外邦人外,还有哪些人? (2)材料中会议的第二项是通过什么方式选出民主妨碍者?有何局限? 材料二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雅典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是自由,而自由 具有两个标准,一个标准是轮流地统治和被统治,另一个标准是按照个人所喜欢的方式来生 活……民主离不开自由,而自由也离不开严格的政治平等。 ——《民主思想的历史轨迹》 材料三 雅典居民比例示意图 (3)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4)结合材料二、三,谈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看法。 【答案】(1)祖籍本邦,拥有一定数量财产,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性;妇女、奴隶 (2)陶片放逐法;导致民主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容易被人利用,成为人们争权夺利、相互倾 轧的工具)。 (3)自由、轮番而治、政治平等 (4)看法:公民拥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大大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但民主 只被少数人享有,奴隶、外邦人、妇女、儿童被排除在外,说明民主的范围有其局限性 【解析】 【详解】(1)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享有民主权力的是公民,而获得公民资格的人 是祖籍本邦,拥有一定数量财产,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性;排除在外的人:根据所 学知识可知,雅典的妇女和奴隶没有公民权。 (2)方式:根据材料“在自己选区的入口处领取一块陶片,陶片一人一块,写下名字后,将 陶片交给工作人员”可知,这一方式是陶片放逐法;局限性:根据材料“帕帕迪不识字,他 只好请旁边的一位体面的贵族写,写了谁也不知道。这次获票最多的是一个贵族特森”可知, 陶片放逐法导致民主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容易被人利用,成为人们争权夺利、相互倾轧的工 具)。 (3)特点:根据材料“一个标准是轮流地统治和被统治”和“民主离不开自由,而自由也离 不开严格的政治平等”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自由、轮番而治、政治平等。 (4)看法:根据材料二体现出的雅典民主政治自由、轮番而治、政治平等特点并结合所学可 知,雅典的公民拥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大大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根据材 料三可知,雅典众多人口中,只有自由民中的少数成年男性享有公民权,奴隶、外邦人、妇 女、儿童被排除在外,说明民主的范围有其局限性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 5 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 效力。 第 8 表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 300 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 金可以减半。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 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 ——《民法大全》 材料三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 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充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法国《人权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 5 表是怎样处理私有财产的?“第 8 表”中的自由人与奴隶的社 会地位有何不同? (2)材料二反映了古罗马什么社会现象? (3)指出《十二铜表法》和《民法大全》在罗马法形成过程中各自的历史地位。 (4)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罗马法的影响。 【答案】(1)处理:以遗嘱或对家属指定监护人处分财产合法; 不同:自由人比奴隶的社会地位要高些; (2)现象:妇女没有社会地位,不能参与公共事务; (3)地位:《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4)影响: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保护奴隶制度,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罗马法被资产阶 级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罗马法。(1)依据材料一中“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 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可概括出“第 5 表”处理私有财产的方式。依据材料二中“如 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 300 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可比较得出自由人和奴隶社会地位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中“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 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可归纳得出古罗马妇女没有社会地位,不能 参加公众事务。 (3)结合所学从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意义和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善两方面分别概括两者的历 史地位。 (4)依据材料三中“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结合所学从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和发展资本主义提供武器、对近代欧美立法司法和法律体系形成的 影响等方面概括作答罗马法的影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