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商丘一高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董仲舒神化君权②黄宗羲强调民本③孟子倡导以德治国④都没有超越“君主”思想范畴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孟子主张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以德服人,争取民心,而非以德治国,故③表述不正确,正确答案为C。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神化君主的权力,①表述准确;②黄宗羲认为天下的人们为主人,君主为客人,这是民本思想的体现,正确;④三者都在强调君主,正确 考点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早期儒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黄宗羲思想 ‎2.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a处:秦朝“焚书坑儒” B. 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 D. 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宋明儒家学说的上升原因是宋明理学的出现,以及被统治阶级重视和利用,不是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宋明理学是对儒家学说的继承发展,对儒家学说批判出现在明末清初。代表人物有黄宗羲等。秦朝时期出现拐点就是由于焚书坑儒,之后是董仲舒的新儒学,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唐朝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 ‎3.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A. 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 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答案】C ‎【解析】联系已学史实可得出“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出自于王阳明的《大学问》;“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出自于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原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出自于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则出自于顾炎武的《日知录》。故选C。‎ ‎4. 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 A. 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 B. 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 C. 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 D. 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题目中“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可知李贽借由肯定私心来宣扬个人自由,并非为权,故B项正确,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私欲膨胀,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公心”或者并未指出天理即是“公心”,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 ‎5. 宋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事办完后问陆九渊:“何为本心?”陆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杨说:“止如斯耶?”陆大声说:“更何有也!”杨顿悟。据材料陆九渊认为( )‎ A. 实践是获取真相的重要手段 B. 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 C. 读书明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D. 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陆九渊的思想。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陆九渊是心学的代表,心学是强调天理人伦是发于内心,是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的,材料中也有“本心”方面的信息,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陆九渊是不强调实践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陆九渊是不强调读书才能明理的,发明本心即可明理,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是朱熹的主张而非陆九渊的主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九渊 ‎6.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 A.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B.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D. 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全新的创造”是指程朱理学区别于传统儒学的新特征或创新之处,理学是融合了佛、道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是程朱理学具有独特时代特征和新儒学内涵的真实体现,故选B项。A项是董仲舒新儒学的特征,不选A项。先秦儒家的思想已经具有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不选C项。儒学本身就注重纲常伦理道德,D项不符合“全新的创造”,不选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创新 ‎7.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融合了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充满专制迷信,没有多大价值 B. 新儒学从根本上摒弃了“为政以德”的先秦民本思想 C. 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以顺天道”‎ D. “顺天命”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符合汉高祖的统治需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董仲舒新儒学强调 “天人感应”,一方面为“天子受命于天”的君权神授理论打下基础,从而有利于神化皇权维护中央集权。另一方面有利于劝诫统治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实行仁政。从这两个角度讲都是有价值的,排除AB两项。同时也说明C项符合题意。与董仲舒同时代的君主是汉武帝而不是汉高祖,排除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新儒学 ‎8. 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下列各句中与这段话在含义上近似的是( )‎ A.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B.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C.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体现的是荀子的是非观念,主张广积善行,即能达到圣人的标准。材料“积善成德”与B项“勿以善小而不为”内涵一致,故选择B项。ACD项主要侧重的是重民的思想,与材料无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思想。‎ ‎9. 宋代以后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兴起并发展起来。风俗画的特点是“通俗化,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该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B. 统治者提倡 C. 民间文化的发展 D. 画家的性格 ‎【答案】A ‎【解析】宋代以后,伴随着工商业的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对风俗画的兴起有一定影响,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C、D项。‎ ‎10.‎ ‎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 A. 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 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 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 书籍出版业的管理受到政府的重视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欧阳修上疏中所提为“雕印文集”,是雕版印刷术印制的文集,不是活字印刷的文集,所以不能反映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故A项错误;题干只给出欧阳修建议政府加强对雕印文集的管理,说明政府还未对其作出有效管理,故B项错误;题干中只提及“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只是认为不便把国家的“时政”信息透露给他国,没有说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故C项错误;雕印文集属于文化传播方式的一种,且使得信息传播相对方便。由于雕印文集中涉及到议论时政的内容,不便广为流传,政府就需要对其加强管理,这反映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化影响政府的管理,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印刷术 ‎11. “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这场“现代化”运动的最主要功绩是( )‎ A.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 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 C.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千余名为求官而来”发动的“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是指当时在北京应试的举子发动的公车上书运动,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戊戌变法运动的最主要功绩是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不是“最主要功绩”,排除;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 ‎12. 陈独秀说:“新文化运动是觉得旧的文化还有不足的地方,更加上新的科学、宗教、道德、文学、美术、音乐等的运动。”由此可见,作者主要强调这场运动是要( )‎ A. 彻底割裂旧的传统文化 B. 革故鼎新建立近代新文化 C. 建立适合国情的新文化 D. 实现中国文化的全盘西化 ‎【答案】B ‎【解析】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目的在批判旧文化,进而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材料中的“‎ 新文化运动是觉得旧的文化还有不足的地方”,说明作者主要强调这场运动是要革故鼎新建立近代新文化,故答案为B项。A、D项说法绝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13. 1916年1月出版的第一卷第五号《青年杂志》在“英汉对译”一栏中刊登的是美利坚合众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的节选。翻译家刘叔雅在译者前言中给予了富兰克林极高的评价,说他“为十八世纪第一伟人。于文学科学政治皆冠绝一世。其自强不息勇猛精进之气,尤足为青年之典型。”杜尔格对他的评价则是:“他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取得民权。” 由《青年杂志》刊登的内容,可知其倡导的思想是( )‎ A. 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 B. 无产阶级的民主主义 C. 空想社会主义 D. 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 ‎【答案】A ‎【解析】本杰明·富兰克林是资产阶级政治家,为美国独立和民主政治的确立作出重大贡献。从材料中的“给予了富兰克林极高的评价”和“他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取得民权”,说明《青年杂志》介绍富兰克林是为了宣传和倡导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与富兰克林在政治方面的贡献不符,排除B、C、D项。‎ ‎14.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 )‎ A. 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B. 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 C. 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D. 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 ‎【答案】C ‎..............................‎ ‎15. 西方共和观念传人中国后,当时的人们认为“共和”必须包括对政府权力的宪政约束。据《新青年》中“共和”、“民主”两词的使用频率统计,“民主”一词的使用次数在1918年时还远远少于“共和”一词,而从1919年1月开始反超“共和”。上述变化反映(   )‎ A. 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 B.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 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D. 先进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失望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脱离人民群众,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信息,排除B;当时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D;由时间“1919年”,可知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提倡“民主”渐多,说明对北洋军阀的独裁专制不满。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的潮流·新文化运动 ‎16. 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1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由此可见(  )‎ A. 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B. 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C. 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D. 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解读题干材料,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中国鉴于苏俄的成功,而学习苏俄,主题是“以俄为师”,故,B项,说法客观,符合题意;蒋介石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并不代表他怀疑三民主义,A错误。C项,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说法错误,当时的主流思想,要有的话,应该是新三民主义(1923年这一时期,还是孙中山时代,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表述错误,国共直到1924年国民党一大才实现合作的;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表现 ‎17. 陈独秀说:“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宪法者,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也。以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入于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所结晶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陈腐死人之宪法,非我辈生人之宪法也。”这表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  )‎ A. 主张把古代法律与现代法律相结合 B. 崇尚西方社会的现代法治 C. 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德 D. 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中,陈独秀深刻揭示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道德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本质,认为为了实现以宪法为保证的资产阶级民主,就必须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德。故答案选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陈独秀的思想 ‎18. 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技术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据题干“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等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故①、②正确;林则徐、魏源等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与生产技术,故③正确;太平天国《资政新篇》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故④错误。故①②③组合正确,故D项正确,ABC项都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时间界限“19世纪60年代以前”,学生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的角度入手,即可正确判断。‎ ‎19. 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 A. 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 B. 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 C. 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 D. 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生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甲午战后之所以以此作为创办新式学堂和学会的口号,主要为了减少创办新式学堂和学会的阻力,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故A符合题意。B的表述不合史实;C.D与题意无关。所以应选A。‎ ‎20. 有学者指出,中国人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A.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 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存观点 C.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D. 抗战时期的民族意识觉醒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说明这种“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在面对外来侵略、出现民族危机的情况下,中国人为摆脱困境而产生的。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是在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背景下,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打败西方侵略者。故答案为C项。A项时期并未出现民族危机的问题,排除;B项并非最初觉醒的阶段,而是把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运用到实践过程中;D项是在20世纪30年代,排除。‎ ‎21. 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奖励大会上提出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下列各项科技成就中,最能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 )‎ A. 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B. 杂交水稻——“南优2号”培育成功 C. “星火计划”和“211工程”启动 D. 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上天 ‎【答案】B ‎【解析】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最能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故答案为B项。A、D项是其他国家早已掌握的技术,与材料信息不符,均排除;C项是科教发展计划,不是科技成就,排除。‎ ‎22. 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 A. 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 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 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 信仰得救;致良知 ‎【答案】C ‎【解析】“‎ 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指的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指的是程朱理学主张的“存天理灭人欲”。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23.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材料认为“民”与“君”的关系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 )‎ A. 霍布斯 B. 伏尔泰 C. 孟德斯鸠 D. 卢梭 ‎【答案】D ‎【解析】卢梭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这种主张与材料中的“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最为相似,故答案为D项。霍布斯提出社会契约,反对君权神授,但主张君主专制;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C项。‎ ‎24.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 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 C.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顾炎武强调“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人将其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主张强调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故此题应选D项。A、C项错误,明清进步思想家虽然提出了新的思想观点,但是影响力有限,并未起到到动摇传统思想、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B项错误,只能说对以后的民主革命有一定的影响。‎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进步思想的影响 ‎25. 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 )‎ A.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 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建立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体制改革。依据所学可知,邓小平南方讲话是在1992年,同年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C项符合题意。A是1991年加入的;B是在20世纪80年代;D与题意无关。‎ 故选C。‎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市场经济体制 ‎26. 1978年,南京大学哲学系胡福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它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  )‎ A. 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 使人们彻底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 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轨道上来 D.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答案】C ‎【解析】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故答案为C项。A、D两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B项是“大觉醒”的结果,均排除。‎ ‎27. 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但毛泽东也曾说过,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毛泽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A.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C. 林则徐、孙中山都是反对封建统治的革命领袖 D. 他们都是主张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的先进代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民主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国的民主革命由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先后领导, 只有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维新变法属于改良,故辛亥革命是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革命。‎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意义 ‎28.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 A. 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B. 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C. 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D. 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卢梭提出人民主权思想,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封建专制就是束缚自由的镣铐,与“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相符, C项正确;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主张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但材料没有涉及“分权思想”,排除A项;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B项;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材料未涉及,排除D项。所以选C ‎29. 霍布斯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即自然状态下),每一个人对缚一件事物都享有“自然权利”,但是这种自然权利会带来纷争,因而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是“孤独、贫困、污秽、野蛮又短暂的”。为了保全自己和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在理性的指引下,人们缔结社会契约。以下叙述中,最能体现霍布斯社会契约思想特点的是(  )‎ A. 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其统治才有正当性 B. 人与人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交战状态,人们为了自保而缔结契约 C. 政治共同体的代表如果违反了大多数人的意志,人们有权将其罢免 D. 签订契约以后,每个签订者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自然权利会带来纷争”“为了保全自己和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在理性的指引下,人们缔结社会契约”可以看出人与人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交战状态,人们为了自保而缔结契约,故B选项最符合题意,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府的形成和政治共同体,故AC项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抓住关键句子“自然权利会带来纷争”“为了保全自己和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在理性的指引下,人们缔结社会契约”。‎ ‎30. 有人说:“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 A. 宗教改革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B. 宗教改革实现了宗教信仰自由 C. 宗教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 宗教改革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从“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到“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的变化说明宗教改革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故选A。B项错误,宗教改革最终大都确立了宗教宽容的政策,但是并不是信仰自由;CD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宗教改革的影响 ‎31. “文艺复兴”一词源自意大利语Rinascimento,原意为“再生”。对“文艺复兴”理解正确的是( )‎ ‎① 继承发展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 ② 用世俗思想彻底否定基督教的教义 ‎③ 创建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   ④ 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全方位复兴 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文艺复兴运动继承并发展了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从形式上看是古典文化的复兴,但文艺复兴的本质是借助古希腊罗马传统文化,宣扬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创建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①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彻底否定基督教,也不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全方位复兴,②④不符合史实,排除含有②或④的A、B、D项。‎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 ‎32. 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加尔文此语的目的是( )‎ A. 宣传“因行称义”原则 B. 实行政教分离的政治体制 C. 建立人人平等的新教会 D. 为资产阶级追求财富辩护 ‎【答案】D ‎【解析】加尔文的先定论认为选民注定会发财致富,认为财富是蒙上帝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成功。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为资产阶级追求财富辩护,故答案为D项。“因行称义”是教会宣扬的原则,排除A项;B、C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均排除。‎ ‎33. 牛顿说:“企图仅以祷告祈求上帝的祝福,来取代自己所该付出的努力,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是出于人性的懦弱”。材料反映了牛顿( )‎ A. 质疑上帝的作用 B. 洋溢着人文主义的光芒 C. 否定上帝的存在 D. 强调对上帝要诚实 ‎【答案】B ‎【解析】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主张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幸福,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因此牛顿的这种说法洋溢着人文主义的光芒,故答案为B项。材料主要说的是不要依靠上帝,而是要依靠自己,并非质疑上帝的作用或否定上帝的存在,排除A、C项;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点睛:文艺复兴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动以神为中心;强调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幸福、追求自由和知识。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这场运动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是近代西方人文主义兴起的标志。‎ ‎34. 雕塑家罗丹(1840-1947年)在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 A. 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B. 提倡用归纳或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 C. 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D. 倾向自由,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十八世纪诸人物”是指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之处是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故答案为C项。A项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表现,排除;B项是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排除;启蒙思想家倾向自由,但并非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排除D项。‎ ‎35. 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 A. 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B. 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 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D. 达尔文混淆了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可知马克思认为达尔文混淆了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排除C。所以选D ‎36. 牛顿力学认为时间是绝对的,空间也是绝对的;爱因斯坦相对论则认为“物质告诉时空怎样弯曲,时空告诉物质怎样运动”,时间、空间和物质是一个有机整体。这表明(  )‎ A. 牛顿力学更加能被世人所理解 B. 相对论革新了牛顿力学时空观 C. 爱因斯坦相对论丰富了时空观 D. 爱因斯坦否定了牛顿力学理论 ‎【答案】B ‎【解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展和等革新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故B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牛顿力学是否被世人所理解的问题,故A错误;爱因斯坦相对论本身就属于时空观的范畴,它是发展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故C错误;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理论的发展,而不是否定,故D错误。故选B。‎ ‎37. 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之一的伽利略,被誉为“近代力学之父”“现代科学之父”“现代科学家的第一人”,但在当时遭到罗马天主教会迫害,并被终身监禁。这一状况深刻的表明( )‎ A. 伽利略反对神学的革命精神 B. 自然科学与宗教神学之间斗争激烈 C. 教会为维护自身统治而采取措施 D. 宗教信仰与科学精神之间的敌对关系 ‎【答案】B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时代特征·自然科学与宗教神学间的激烈斗争 ‎38. “用原始艺术来摧毁古典审美”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他破坏了许多东西,可是,那种破坏却是相当地井井有条: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该材料叙述的画派是( )‎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现代主义 D. 印象画派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摧毁”“打碎”“否定”“破坏”“带角的几何块面”可知材料所叙述的画派是现代主义风格的,C符合题意,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往往用夸张、变形和抽象的方式绘画。ABD的均不合题意,故选C。‎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现代主义绘画 ‎39. 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 A. 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 B. 商业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C. 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 D. 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叶,在法国革命的冲击下,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世界出于激烈的变革与震荡之中。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社会理想与当时的社会现实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一种对社会现状强烈的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浪漫主义应运而生。结合题意内容可知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C项正确;浪漫主义是基于对社会现状强烈的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商业经济的发展,排除B;材料主要强调了工业革命下的阴暗面,D项的描述不准确。所以选C ‎40. 当代英国戏剧学者沁费尔得指出:“就贝克特而言,他的剧作……描写了人类山穷水尽的苦境,却将戏剧引入了柳暗花明的新村。”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剧的代表,这种荒诞剧的主题所要反映的是 ( )‎ A. 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 B. 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生活是无意义的重复 C. 流浪汉、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们每天都在等待 D. 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等待戈多》是荒诞戏剧的代表作。以两个流浪汉苦等“戈多”,而“戈多”不来的情节,喻示人生是一场无尽无望的等待,表达了世界荒诞、人生痛苦的存在主义思想,也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普遍的空虚绝望的精神状态。故本题选择D。A、B和C均不是历史反映的背景。‎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现代主义。‎ 第II卷 非选择题(三大题共40分) ‎ ‎41.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有好些新的因素推动着人们更新对西方和中国的认识:……1892年,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已达一万六千余名。从1815年至1891年间,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64种,加上香港地区的6种,共达70种之多,……努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近日新闻,为中国士子的视野与世界连接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到外国考察、留学、经商和做工的中国人至70年代末已达80万以上。  ‎ ‎——袁伟时《帝国落日》‎ 材料二 图文材料:‎ ‎……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带有病毒性质的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 材料三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相关整理 ‎ 材料四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民国思想史论》‎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透过材料二及图片,从中可以获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2)依据材料三,说明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据材料四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结合以上材料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答案】教会学校的教育;报刊的宣传;新闻的传播;译著的介绍;国外华人的影响。‎ 信息:清政府开始重视海洋权,建立比较强大的近代海军;清政府把受挫的原因归结为不利的外部环境;清政府政治制度腐败,没能实现国家的强大。‎ ‎(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实行君主立宪);三民主义(实行民主共和)。‎ 特点:现代化启蒙原因: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或民族危机加深;先进中国人的探索(此处答“国情”、“社会性质”等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对西方的学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892年,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已达一万六千余名”“从1815年至1891年间,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64种,加上香港地区的6种,共达70种之多”“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到外国考察、留学、经商和做工的中国人至70年代末已达80万以上”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根据图片信息和“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带有病毒性质的政治上的改革”可以看出,清政府已建立比较强大的近代海军、清政府把受挫的原因归结为不利的外部环境、清政府政治制度腐败等等。‎ ‎(2)联系所学可知,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和三民主义。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分析得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应当联系史实,从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来回答。‎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时期 宋元 明清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 形象 特点 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鲜明 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 不畏强权,敢于抗争 斩妖除魔的正义化身,向现实妥协的悲剧代表,叛逆不羁的个人英雄 ‎——摘编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刘继兴《毛泽东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1)评分说明:指出差异+论述说明。其中,“论述说明”进行分层评价,包括:论述+总结。‎ 具体分层评价的等级如下:‎ ‎(2)答案示例:差异:从宋元到明清,孙悟空的形象从追求个人享受转变为诚心向佛。‎ 论述: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物质享受逐步受到个人重视;话本、杂剧的兴起给民众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更多选择;佛教的本土化趋势也影响到孙悟空艺术形象的塑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个性解放;封建伦理纲常中对个人欲望的束缚和对“良知”的追求影响艺术形象的塑造;小说、戏曲的多种表现手法使孙悟空的艺术形象进一步完善。‎ 总之,人物的艺术形象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变化。‎ ‎【解析】孙悟空形象的差异,要注意“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 可以选择宋元和明清时期、明清和“文革”时期或“文革”与改革开放以后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材料信息体现出的不同时期的特点,注意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联系所学知识,从所选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论述,要做到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最后对论述过程作一总结,突出自己的观点。‎ 点睛: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开放型题,要防止感情用事,即使你确实认为某种观点是最正确,但真正作答时却拿不出太多的证据。因此,选取所要阐述的观点对答好开放题特别重要。从高考得分的角度讲,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与教材观点相近的论点为阐述对象,这样论证起来可以从教材中获取较多的相关历史资料,以说明相应的观点。(2)选择历史材料与理论依据最多的论点为阐述对象,可以看一下哪一种观点可以从材料中获得更多的资料支持。另外,有些问题除了需要材料论述外,还需要一定的理论说明,论点的理论依据是否充分,也是选取观点的重要依据。‎ ‎43. 在西方思想史上,一共出现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智者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西方的人文精神经历了产生、复兴到发展成熟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孕育出一个新的思想流派——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是智者学派主要代表人物,“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是他不朽的名言。‎ 材料二: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三: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材料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1)请结合你的认识,谈谈材料一中的这句名言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并指出材料二中这种文化现象的实质。‎ ‎(2)材料三中“新的历史条件”指的是什么?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相比,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精神有了怎样的发展? ‎ ‎(3)材料四体现了什么进步的思想原则?结合具体实例来说明此原则在西方政治制度中的体现方式。‎ ‎ ‎ ‎【答案】(1)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实质: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2)“新的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尖锐;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利宗教改革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西欧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发展:发展到理性主义、主张构建“理性王国”(即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 ‎(3)原则:三权分立思想原则。体现方式:美国中央政府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三部分组成,分别执掌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材料一中的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名言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材料二信息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联系所学可知,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2)“新的历史条件”是指启蒙运动爆发的背景,可以联系所学,从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的影响和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等方面来回答。‎ ‎(3)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发展的表现,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建立‘理性王国’”等信息来回答。‎ ‎(4)材料四体现的进步的思想原则,可以根据材料信息体现的三权分立、互相制衡来回答。联系所学可知,此原则在西方政治制度中的体现方式主要是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点睛: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智者学派的观点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文艺复兴运动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是近代西方人文主义兴起的标志。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上来。人文主义从文艺复兴时期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到启蒙运动时期提倡科学理性与自由平等,表明其得到进一步弘扬并发展到成熟阶段。‎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