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3 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课件)(18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3 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课件)(18张)

专题 3  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考情统计 知识点 考题角度 区域经济集团化 2016· 全国 Ⅰ 卷 ,35  马歇尔计划 2014· 全国 Ⅰ 卷 ,35  欧元 2014· 全国 Ⅱ 卷 ,35  欧盟的扩大 2013· 全国 Ⅰ 卷 ,32  欧洲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 2016· 全国 Ⅰ 卷 ,34  国际经济新秩序 2016· 全国 Ⅱ 卷 ,40  国际人口的迁移 2015· 全国 Ⅰ 卷 ,35  世界银行 2012· 全国卷 ,35  世界贸易 2011· 全国卷 ,32  资本的流通 主干串讲 一、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1. 从 “ 欧共体 ” 到 “ 欧洲联盟 ” (1) 建立及发展过程 1967 年 西欧六国建立了欧洲共同体 1993 年 欧洲联盟正式宣告成立 1999 年 欧元正式问世 ,2002 年 , 进入流通领域 (2) 影响 : 欧盟成为与美国、日本并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三强 , 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北美自由贸易区 (1) 背景 :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 西欧与日本的崛起对美国霸主地位提出挑战。 (2) 建立 :1994 年 1 月 1 日 , 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 影响 : 对成员的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 加强了本区域经济的优势。 3. 亚太经合组织 (1) 背景 : 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 北美自由贸易区已显雏形 ; 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 (2) 建立 ① 1989 年 , 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 12 国在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的首次会议 , 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问世。 ② 1991 年中国和中国台北、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③ 2001 年 , 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 意义 : 适应了亚太地区发展要求 , 有利于共同促进本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大计。 二、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1. 进程 萌芽 (15 ~ 18 世纪 ) 随着新航路开辟和商业资本主义殖民高潮 , 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起步 (19 世纪中期 ) 随着工业革命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出现全球化第一次高潮 形成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全球化出现第二次高潮 困境 ( 一战至二战结束 ) 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 ,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制度化阶段 ( 二战后至 20 世纪 90 年代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 把全球化推向制度化阶段 全面发展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 两极格局解体 , 市场经济体制广泛建立 , 信息技术兴起 , 交通、信息、生产、贸易、金融、科技、文化等全球化 , 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的时代 2. 全球化的表现 (1) 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 范围不断扩大。 (2) 跨国公司数量增加 , 影响增大 , 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3) 国际分工日趋成熟 , 更加精细 , 生产、贸易、金融、投资、消费等各领域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4)1995 年 1 月 ,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3. 全球化的本质 : 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4.20 世纪全球化发展中的问题 (1) 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 在国际经济竞争中 , 由于资本、科技等方面的差距 , 发达国家成为获利者 , 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继续拉大。 (2) 全球化增加了世界经济的风险 :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世界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 某国发生经济危机 , 可能迅速蔓延 , 影响全球 , 传染性和破坏性大大增强。 (3) 全球化发展与环境问题 : 发达国家高污染企业的转移和对发展中国家资源进行的掠夺性开采 , 都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 , 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 (4) 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 :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 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作为文化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和融合。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价值观体系在这种冲击中必然要进行大规模的重组、分化和重构。 (5) 全球化冲击国家主权 : 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 愈演愈烈的全球化进程正在从以下方面改变着民族国家的主权 : 超国家组织对国内政治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 ; 跨国公司不仅操纵着经济全球化进程 , 也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民族国家的国内政治 ; 国家权力开始分层化和中空化 , 国家在权力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动摇 ; 国家的传统职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削弱 , 国际因素已经成为制约国内政治发展的基本变量 , 全球问题的增加使得国家权力的边限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变得模糊 ; 民族国家的认同遭到了危机 , 全球化进程使得更多先进的价值、文化和制度具有超越民族国家的普遍性 , 日益获得各国人民的认可和接受。 史料分析 一、经济全球化与国家职能 材料   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并没有完全陷入被动 , 正是它们在经济领域中的积极活动才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开放以及全球经济的整合。 …… 而事实也证明国家对迅猛的全球化进程 , 并没有茫然无措 , 相反 , 正在积极地调整既有的决策方式、政策选择以及行为轨迹。 —— 杨雪冬 《 全球化 : 西方理论前沿 》 【 问题 】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 解读 】 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准确提炼材料观点 , 表面意思是国家积极应对全球化 , 但结合所学 , 站在发展中国家立场上更恰当一些。所以观点可以提炼为全球化并没有弱化发展中国家的职能。用所学史实论证 (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史实最熟悉更明显 ) 即可。 答案 : 观点 : 全球化的发展没有弱化民族国家的职能。 论证 : 全球化发展中 , 民族国家仍然是非常积极、非常重要的推动者 , 例如中国在 1992 年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整合和发展 ; 全球化面临环境污染、恐怖主义、能源危机等问题 , 也需要各国政府加强合作 ; 另一方面 , 全球化中 ,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起了主导作用 ,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面临更多威胁 , 发展中国家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 加强体制和技术创新 , 完善产业结构 , 增强国际竞争力。 总结 : 发展中国家既要积极投入全球化的潮流中去 , 也要坚定地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二、全球化中的美国 材料   1920 年 , 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火药厂。 1922 ~ 1925 年 , 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 , 用于汽车生产 ; 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塑胶产品。 1929 ~ 1943 年 , 发明尼龙 ; 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雨衣、不粘锅等产品的新型涂料。 1958 年 , 成立公司国际部。此后 , 海外投资持续增长。 —— 据胡国成 《 美国现代化工之父 —— 杜邦 》 等 【 问题 】 据材料 , 概括指出杜邦公司自 1920 年起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 , 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 解读 】 从产品变化和扩大海外市场两个角度进行归纳 , 其背景要紧扣材料中的时间信息 , 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归纳总结。 答案 : ① 由军用生产为主转向民用生产为主 ( 或由火药生产为主转向化工行业的多个领域 ) 。 背景 : 一战后 , 出现了和平局面 ; 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 ②扩大海外市场 , 增加海外投资。 背景 :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 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高考链接 角度一 欧洲一体化进程 1.( 2014 · 全国 Ⅰ 卷 ,35 ) 有学者指出 , 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 , 它的问世成为 21 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    ) A. 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 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 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D. 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解析 :A  欧元是欧洲身份的象征,加强了欧洲人的共同意识,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A项正确; B项 “ 消除 …… ” 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题干无法体现;D项错在 “ 领导地位 ” 。 角度二 经济全球化中的问题 2.( 2016 · 全国 Ⅰ 卷 ,34 ) 成立时间 名称 1955 国际茶叶委员会 1960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 可可生产者联盟 1970 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推动上表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 A. 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 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 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 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解析 :B   材料时间为20世纪50~70年代,现象为出现了许多依靠原材料如 “ 茶叶 ”“ 石油 ”“ 可可 ”“ 天然橡胶 ” 进行联合的组织。联系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在工业不发达的情况下,为维护国家独立发展,他们采取原材料联合的形式,以反对不合理的经济秩序,B项正确,A项错误。C、D两项材料均体现不出。 角度三 资本全球化 3.( 2016 · 全国 Ⅰ 卷 , 35 )1947 年 ,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 , 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 , 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 , 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 A. 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 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 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 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解析 :A  马歇尔提出的援助欧洲复兴计划,要求欧洲以联合的形式接受援助,这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欧洲走向一体化,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即欧洲走向一体化的表现,A项正确,C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长期在外交上受控于美国, “ 平等伙伴关系 ” 表述错误,排除B项。德国分裂的根源为美苏冷战,排除D项。 谢谢观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