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板块六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五四运动后的中国(课件)(59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板块六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五四运动后的中国(课件)(59张)

板块六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 ——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 阶段特征 主干排查 微专题整合 随堂演练 阶段特征 阶段 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 (1919 ~ 1949 年 ), 中国近代化的新方向阶段 特征 政治 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 农村包围城市 ” 的革命道路开辟 ;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 形式上完成统一 ; 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经济 传统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 但仍占据主导地位 ;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 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 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 战乱不断 , 日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剥削压榨 , 民族工业不断萎缩 思想 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 并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 形成毛泽东思想 , 推动中国民主革命不断发展 生活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 社会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 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 主干排查 一、北洋军阀统治后期的中国社会 (1919 ~ 1928 年 ) 1. 政治上 : ③ 结果 :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 国共合作破裂 , 国民革命失败。 6. 教育 : 推进教育的改革发展。 (3) 影响 :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 影响 : 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得到了较大发展 , 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三、抗日战争时期 (1931 ~ 1945 年 ) 1. 抗日战争 : (1) 日本的侵华罪行 : 制造屠杀 ; 组建“七三一部队” , 研制、使用细菌武器作战 ; 对根据地扫荡 , 实行“三光”政策 ; 实行奴化教育 ; 实行“慰安妇”制度。 四、解放战争时期 (1945 ~ 1949 年 ) 1.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 (1) 抗战胜利后 , 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抉择 : 和平与内战、民主与独裁。 2. 交通业 : 20 世纪上半叶 , 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1920 年 , 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 , 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 3. 报刊业 : 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 《 共产党 》《 新华日报 》 等政论性报刊 , 与国民党报刊展开斗争 , 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4. 影视业 : 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 , 中国电影发展迅速并走向成熟 ,30 ~ 40 年代 , 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 微专题整合 专题一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的十四年抗战 角度 1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努力 [ 典例 1] (2019 · 海南卷 ,10) 1935 年 12 月 , 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指出 : 民族资产阶级和地主买办阶级是有区别的 , 地主买办营垒内部也不是完全统一的 ,“ 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 , 统统收集起来 , 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这一报告表明 , 当时中国共产党 (    ) A. 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 将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C. 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D.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 :C   据材料 “ 1935 年 12 月 , 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指出 : 民族资产阶级和地主买办阶级是有区别的 …… 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 ” 结合所学可知 ,1935 年日本加紧侵华 , 民族危机加深 , 中国共产党召开瓦窑堡会议 , 提出党的策略和任务就在于发动、团结和组织全中国和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 , 即日本帝国主义 , 可知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抗日 , 故选 C 项 ; 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 1940 年 , 排除 A 项 ; 将工作重心转向城市是在解放战争后期 , 排除 B 项 ;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 排除 D 项。 [ 典例 2] (2018 · 海南卷 ,9) 1938 年初 , 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 : 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 , 实行“计划经济” ,“ 树立重工业的基础” , 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措施。这个决议意在 (    ) A. 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B. 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 C. 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 D. 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角度 2  国民党在抗战时期的经济政策 解析 :A   据材料时间信息 “ 1938 年初 ” , 可知决议通过是在全民族抗战爆发后 , 由 “ 以军事为中心 ” 树立 “ 重工业的基础 ”“ 扩大国防生产能力 ” , 可得出这个决议意在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 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 , 故 A 项正确 ;B 、 C 、 D 三项错误。 角度3 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典例 3] (2015 · 全国 Ⅱ 卷 ,30) 1938 年 , 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 , 发行“联银券” , 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 ; 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 , 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 A. 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 转嫁战争负担 C. 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 强化物资管制 解析 :B   日本侵略者在北平发行 “ 联银券 ” 和不具备货币性质的 “ 军用票 ” , 目的是掠夺财富 , 转嫁战争负担 , 故 B 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日本侵略者的金融活动是在 1938 年的 “ 平、津、鲁、豫等地 ” , 属于日占区 , 不是在国统区 ,A 项错误 ; 日本侵略者的金融活动也不是针对抗日根据地的 ,C 项错误 ; 材料不涉及物资管制问题 ,D 项错误。 [ 思维深化 ] 一、十四年抗战 1. 局部抗战 : 分为两个阶段。 (1) 局部抗战兴起阶段 (1931 年 9 月至 1932 年 12 月 ) 。 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和推动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 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 , 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 , 致使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 , 同时侵犯上海 , 并炮制伪“满洲国”。 (2) 局部抗战发展阶段 (1933 年 1 月至 1937 年 7 月 ) 。 1933 年日军进犯山海关 , 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联合全国各军队一致抗日的主张 ,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部分国民党军及义勇军激于民族义愤 , 先后进行了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及绥远抗战。 1935 年 , 日本制造华北事变 , 妄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为挽救民族危亡 , 促成全国抗战 , 中国共产党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政策。 1936 年 12 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蒋介石政府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合作抗日的主张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初步形成 , 为全民族抗战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2. 全民族抗战 : 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个阶段是战略防御阶段 (1937 年 7 月至 1938 年 10 月 ) 。正面战场国民党军在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会战中顽强抗敌 , 取得了台儿庄大捷等作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 配合国民党军作战 , 取得了平型关等作战的胜利。 (2) 第二个阶段是战略相持阶段 (1938 年 10 月至 1943 年 7 月 ) 。 1938 年 10 月下旬 , 广州、武汉失守以后 , 全民族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坚持继续抗战 , 并组建中国远征军协同盟军作战 , 但其抗战在总体上逐渐趋向消极。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 , 承担起全民族抗战主战场的重担。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和中国战区的建立 , 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 (3) 第三个阶段是战略反攻阶段 (1943 年 7 月至 1945 年 9 月 ) 。从 1943 年 7 月开始 , 八路军揭开了局部反攻的序幕。 1943 年 10 月和 1944 年 5 月 , 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北、滇西也开始反攻作战。 1945 年 8 月 15 日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 月 2 日 , 同盟国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 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9 月 3 日被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5 年 10 月 25 日 , 中国正式收复台湾 , 洗雪了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二、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 1. 打断中国现代化进程 (1) 打断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东南沿海省份的工业损失最为严重 , 许多城市被摧毁 , 经济损失难以计算。 (2) 打断了中国民主化进程。正是因为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 , 才强化了国民党一党独大的地位 , 增加了中国推行民主的困难。 2. 抗日战争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 (1) 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 : 在爱国主义旗帜的召唤下 , 中华民族焕发出的强大的民族精神 , 支撑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2) 促进了内地工业化的发展 : 内迁的工业虽然远没有战前发展迅速 , 但改变了原来各地区工业分布不平衡的现象 , 形成重庆、昆明等工业区。 (3) 为国内统一奠定了基础 : 抗日战争使中国出现了政治力量大一统的形势 , 全国各民族、各阶层团结抗日成为国内统一的基础。 (4) 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地位和大国声望 :1943 年初 , 中国先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抗战胜利后 , 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5) 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 : 在抗日战争中 , 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现代化的领导者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空前壮大 ,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专题二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努力 角度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典例 1] (2019 · 全国 Ⅰ 卷 ,30) 1940 年 , 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 ,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 , 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 , 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 , 是反对资产阶级 , 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    ) A. 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 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 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 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解析 :C   毛泽东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 是分析与俄国革命不同之处 , 不是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A 不正确。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 , 在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的前提下 , 注意从其他阶级、阶层中的革命分子里吸收党员 , 不断壮大党的队伍 ,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同时注意联合其他革命力量。题干中联合资产阶级 , 不等于把 “ 资产阶级 ” 变成为自己的阶级基础 ,B 不正确。 1940 年毛泽东的 《 新民主主义论 》 进一步完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无产阶级联合资产阶级进行革命 , 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 新 ” 之一 ,C 正确。无产阶级联合资产阶级进行革命 , 在此前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被认为是右倾错误 , 而材料中毛泽东主张联合资产阶级革命力量 ,D 不正确 。 角度 2  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准备 [ 典例 2] (2019 · 全国 Ⅱ 卷 ,30) 1948 年 10 月底 , 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 , 对干部进行培训 , 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 , 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 A. 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 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 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 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解析 :B   1947 年 6 月 , 人民解放军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1948 年 9 月中共中央认为决战时机已经到来 ,10 月底属于决战性质的辽沈战役即将胜利。在此背景下 , 党的工作重心即将由乡村转向城市 , 工作重心由领导革命战争到领导恢复和发展生产 , 题干材料提到的做法正是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B 项正确。 角度 3  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典例 3] (2018 · 全国 Ⅰ 卷 ,30) 1948 ~ 1949 年夏 , 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 , 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 : 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 ; 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 ; 也可以等一等 , 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    ) A. 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 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 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解析 :A   题干反映了面对西方国家对与中国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可能性的试探 , 中国共产党坚持建交的条件、建交的步骤及其时机皆由自己自主决定 , 故 A 项正确。题干材料中没有英、法、美等国放弃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的信息 , 且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 , 美国仍支持国民党政权 , 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等问题进行阻挠 ,B 项错误。当时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的包括美国 , 美国对中国的 “ 外交孤立 ” 主要体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直到 1970 年代 ,1949 年夏 , “ 新政府 ” 尚未成立 ,C 项不正确。 “ 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 不等于 “ 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 , 当时国际上还有一批社会主义国家、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等 , 新政府当然急于取得这些国家的支持 ,D 项不正确。 专题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中国化 角度 1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典例 1] (2019 · 全国 Ⅰ 卷 ,29) 1915 ~ 1918 年 ,《 新青年 》 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 ;1919 ~ 1922 年 ,“ 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 1/10, 不及“革命”的 1/20 。这种变化可说明 (    ) A. 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 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 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解析 :A   题干反映 1919 年后 ,《 新青年 》 讨论、关注 “ 革命 ”“ 科学 ” 话题的文章增多 , 讨论、关注 “ 民主 ” 话题的文章减少 , 说明十月革命、一战结束、巴黎和会等对新文化运动影响较大 , 更多反思 “ 科学局限 ” , 更多提倡 “ 社会主义革命 ” 。 《 新青年 》 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 , 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变化 , 能够反映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的变化 , 新文化运动后期的重点是宣传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 故 A 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发生于 1924 ~ 1927 年 ,B 项与材料时间不符。 “ 民主 ” 一词出现频次下降 , 不等于 “ 否定 ” , 故 C 项错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 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自鸦片战争后并未发生变化 , 故 D 项错误。 角度 2  五四运动以后 , 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背景 [ 典例 2] (2018 · 海南卷 ,22)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 共产主义 ) 能够解决世界的乱象 , 为什么中国不可以找他来作救时的良方 …… 适用资本主义的方法来开发实业 , 其结果不仅使中国变为舶来品的销卖场 , 且会使中国各地布满了外国的资本家 …… 欲求保存这个产业革命后的优点而消除其毒 , 则除变更经济制度外实无他道 …… 一旦革命告成 , 政权落到劳动阶级的手里 , 那时候乃得言共产主义发达实业的方法。因为政权在一个生产阶级手中掌着 , 并且要消灭阶级界限 …… 联合起全世界的劳动者来消灭这个竞争和侵略的野心 , 而产出共同生产的大计划。共产主义发达实业之大计在此 , 由此乃能使产业集中 , 大规模生产得以实现 , 科学为全人类效力 , 而人类才得脱去物质上的束缚 , 发展自如 …… 共产主义在全世界 , 尤其是在中国 , 实负有变更经济制度的伟大使命。 —— 周恩来 《 共产主义与中国 》(1922 年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概括周恩来写作上文的历史背景。 解析 : 第 (1) 问历史背景 , 据材料引文时间 1922 年 , 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 , 内部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 中国内忧外患 ;1917 年十月革命爆发 ;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 , 五四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答案 : (1) 背景 :① 中国内忧外患 ;② 十月革命爆发 ;③ 五四运动 ;④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⑤ 中国共产党成立。 ( 任答四项即可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说明周恩来认为共产主义是“救时的良方”的原因。 解析 : 第 (2) 问周恩来认为共产主义是 “ 救时的良方 ” 的原因 , 据材料 “ 适用资本主义的方法来开发实业 , 其结果不仅使中国变为舶来品的销卖场 , 且会使中国各地布满了外国的资本家 ” , 可得出资本主义不能解决中国问题 ; 据材料 “ 欲求保存这个产业革命后的优点而消除其毒 ”“ 政权落到劳动阶级的手里 , 那时候乃得言共产主义发达实业的方法 ”“ 人类才得脱去物质上的束缚 , 发展自如 ” , 可得出共产主义能够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 ,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 实现人的解放。 答案 : (2) 原因 :① 资本主义不能解决中国问题 ;② 能够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 ,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 实现人的解放。 [ 思维深化 ] 一、五四运动后思想界的发展状况 1. 思想空前解放 , 欧美各种思潮流入中国。 实验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思想涌入中国 , 有很多思想甚至相互抵触 , 观点相反。 2. 救亡的主题没有变化 , 救亡的主角却发生了改变。 各种思想都是作为挽救民族危亡的工具引进的 , 但传统知识分子逐渐从思想界的主角退下 , 较少受传统思想影响的年轻知识分子涌现 , 使五四新文化运动存在着偏激的倾向 , 但是也具有更彻底的战斗精神。 3. 传统思想受到猛烈的冲击 , 也面临着转型的新机遇。 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 但是 , 其忧国忧民的使命感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却顽强地延续下来。一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 促使中国知识分子反思西学 , 梁启超等近代儒学大师甚至提出用中国传统儒学改造西学 , 建立新的文化系统 , 传统思想在危机中面临着转型的机遇。 4. 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 以俄为师成为新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以俄为师”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提出都受这一思想潮流的影响。 二、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的新气象 1. 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 这些都预示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面临着新的领导、新的方式、新的指导思想和新的前途。 2. 国民的觉醒 : 席卷全国 , 囊括各界的群众运动 , 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 是国民觉醒的明确表示。在有的地方 , 青年学生还到农村做宣传 , 使一部分农民也加入这觉醒的行列。 3. 社会团体的大量涌现 : 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 , 学校、工厂、街市 , 各种行业 , 都有社会团体的组织。他们办报刊 , 做社会调查 , 讨论国内外大事 , 办平民教育 , 办宣讲团。 4. 青年人个性解放的发露 : 激发了青年人个性解放的要求。他们从被动的受教育 , 变为主动的磨炼自己。他们有的自动走出家庭 , 摆脱宗族、家族的压力 , 到学校 , 到各种团体中去求知识 , 求训练 , 青年学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 5. 移风易俗的新气象 : 婚礼丧礼的改革在各地均有体现。 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 表现 (1) 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作品大量涌现。 (2) 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大量建立。 (3) 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被大量翻译。 (4)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开始深入工厂、农村等。 2. 原因 (1) 中国面临的民族救亡和国家重建任务 , 急需先进的理论武器 , 而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满足中国人的现实需要。 (2)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有一定的亲和性 , 特别是其中的大同社会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之间相当程度的契合 ,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生根、开花和结果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 (3)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为其传播提供了有利的国内国际大气候。 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 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 3. 特点 (1) 通过革命斗争的实践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广泛传播。 (2) 通过与各种错误思潮的论争在中国广泛传播。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有组织有意识地进行的。 (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5) 资产阶级民主派参与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介绍。 4. 五四运动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特殊意义 (1) 作为五四运动导火线的巴黎和会进一步暴露了帝国主义强权、专制、侵略压迫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本性 , 揭穿了资产阶级民主的本质。 (2) 五四运动中苏俄发表的对华宣言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 , 引起先进分子的关注和向往。 (3) 五四运动引起共产国际的关注 , 促进了世界革命重心由西方向东方的转移 , 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4) 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历史舞台 , 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改造旧世界的物质力量 , 坚定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信念。 (5) 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转变 ,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群体的形成。 5. 马克思主义初期传播特别的价值 (1) 引领着中国近代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辉煌时代的大幕 , 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开端。 (3) 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基本原则。 (5) 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 编者选题表 随堂演练 知识点 角度 题号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注重组织宣传 1 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的影响 2 沦陷区民众的抗日斗争 3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民族工业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统一根据地币制 4 近代后期思想领域的新成果 中国文化新的发展方向 5 近代后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代中国交通业的发展 6 综合 7 一、选择题 1 .(2019 · 山东潍坊二模 )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的纪念活动 , 不仅有统一部署和安排 , 而且要求报告具体开展情况。其中的一些纪念活动 , 不少是以国民党的名义开展的 , 且强调宣传时需注意被宣传的群众的感情与心理。这反映出 , 该时期中国共产党 (    ) A. 忽视革命领导权的右倾倾向 B. 重视纪念活动的组织性、策略性 C. 赢得了各界群众的大力支持 D. 已成长为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解析 :B   纪念活动是进行政治动员的有效形式 , 也是表达政治主张的绝佳机会。据 “ 有统一部署和安排 ” 可知共产党重视纪念活动的组织性 , 据 “ 其中的一些纪念活动 , 不少是以国民党的名义开展的 , 且强调宣传时需注意被宣传的群众的感情与心理 ” 可知 , 强调中国共产党从实际情况出发重视纪念活动的策略性 , 故选 B 项。材料未涉及革命领导权 , 排除 A 项 ;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的纪念活动 , 有利于赢得各界群众的支持 , 但当时共产党尚处于发展时期 , “ 不少是以国民党的名义开展的 ” , 故 “ 赢得了 ” 表达错误 , 排除 C 项 ; 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走向成熟 , 排除 D 项。 2.《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 国民党现正从事于反抗帝国主义与军阀 , 反抗不利于农夫工人之特殊阶级 , 以谋农夫工人之解放。质言之 , 即为农夫工人而奋斗 , 亦即农夫工人为自身而奋斗也。”这一宣言 (    ) A. 有利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B.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C. 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D. 反映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 解析 :A   材料反映了 1924 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 “ 反抗帝国主义与军阀 ” 表明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 谋农夫工人之解放 ” 说明此时国民党联合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组成了革命统一战线 , 最大限度地发动和团结中国的革命力量。此后 , 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 故 A 项正确。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的是 1926 年的北伐战争 ,B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 1924 年的国民党一大 , 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 项错误。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纲领 , 而不是国民党的 ,D 项错误。 3 .(2019 · 湖北宜昌二模 ) 从 1937 年 9 月到 1938 年 10 月 , 华北八路军与敌人战斗一千五百余次 , 毙敌五万多人 , 牵制敌人兵力三十万以上。八路军迅速发展到十五万多人 , 新四军发展到二万五千人。这说明 (    ) A. 全面抗战路线取得重大成果 B. 华北侵华日军遭受空前重创 C. 八路军成为华北抗日的主力 D. 国共合作推动相持阶段到来 解析 :A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在抗战防御阶段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展开广泛的人民战争 , 发动起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 队伍迅速发展壮大 , 故 A 项正确 ;B 项不符合史实 , 在防御阶段 , 中国的华北、华中等大片国土和华南的一些战略要地落入敌手 , 日本占领了大半个中国 ; 在抗战防御阶段 ,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力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面抗战路线取得的重大成就 , 成为抗战由战略防御向战略相持转变的一个重要条件 ,D 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4 .(2019 · 山东青岛二模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初 , 各根据地并行流通的货币五花八门。 1932 年国家银行正式开印并发行伍分 ( 如图 ) 等五种纸币。它们的印制和发行直接起到 (    ) 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作用 B. 增强根据地军事实力的效果 C. 冲破国民政府政治封锁的作用 D. 改变货币市场混乱局面的目的 解析 :D   据材料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初 , 各根据地并行流通的货币五花八门 ” 可以得出国家银行货币发行的直接目的是改变货币市场混乱局面 , 使货币统一 , 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正常运行 , 故选 D 项。 5 .(2019 · 清华大学学术能力诊断 ) 1923 年 , 国内出现了“科学与人生观”的争论。梁启超提出 , 要反思一战 , 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 , 反对“科学万能论” ; 有人坚持科学是人生观的基础与核心 ; 陈独秀则立场鲜明地主张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人生观问题。这场争论 (    ) A. 使民主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B.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开端 C. 使国人认识到了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D. 体现出国人积极思考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解析 :D   在 1923 年的论战中 , 有三种观点 : “ 反对 ‘ 科学万能论 ’”“ 科学是人生观的基础与核心 ”“ 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人生观问题 ” , 体现了中国思想界的多元化 , 以及西方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争论 , 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不同观点的争论 , 反映了国人对中国现代思想与社会后来发展的总趋势的思考 , 体现出国人积极思考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 故 D 项正确。 6. 早在 1874 年 , 法国人米拉在中国引进了日本人力车 , 车身一律漆成黄色 , 故又名黄包车。直至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 它的数量大大超过汽车 , 穿梭于大街小巷。材料反映出 (    ) A. 黄包车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 B. 黄包车促进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 C. 日本对华经济侵略始于明治维新 D. 近代中国的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 解析 :D   黄包车为人力车 , 是交通落后的表现 ; 汽车为机械动力车 , 反映了工业革命后交通业的快速发展。题干中中国在 1874 年引进黄包车 , 几十年之后其数量发展迅速 , 而汽车在中国发展较慢 , 表明了中国的近代交通业发展相对缓慢 , 符合题意的是 D 项。 A 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B 项错误 , 黄包车不能代表交通的近代化。黄包车不能反映日本对华的经济侵略 , 排除 C 。 二、非选择题 7 .(2019 · 海南卷 ,22)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抗战胜利后 , 一些知识分子注重经济民主 , 他们认为在大多数人基本温饱未能满足的情况下 , 谈自由民主是奢侈的。正如有人所言 , 在我看来 , 在两种民主不可兼得的今日 , 一碗饭比一张选票实惠太多了 , 在他们看来 , 在自由主义经济的私有制下 , 贫富悬殊无法避免 , 他们认为一个合理的经济制度应使社会总生产的分配尽可能趋平 , 而这种经济平等的要求只能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 , 他们以中间路线号召颇有声势的力量 , 但时人评论中间阶层和中间党派在中国政治上都不会有重要地位 , 也不会起什么独立作用 , 后大部分中坚力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 ——《 新路 》 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说明经济民主思想提出的国内背景。 解析 : 第 (1) 问 , 据材料 “ 抗战胜利后 , 一些知识分子注重经济民主 ” 可知抗日战争胜利 ; 由材料 “ 他们认为在大多数人基本温饱未能满足的情况下 , 谈自由民主是奢侈的 ” 得出经济凋敝 , 贫富悬殊。 答案 : (1) 背景 : 抗日战争胜利 ; 经济凋敝 , 贫富悬殊。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概括经济民主思想的主要观点 , 并予以简要评价。 解析 : 第 (2) 问第一小问观点 , 从材料 “ 大多数人基本温饱未能满足的情况下 , 谈自由民主是奢侈的 ” 得出经济民主优于政治民主 ; 由材料 “ 应使社会总生产的分配尽可能趋平 ” 得出经济平等 ; 据材料 “ 这种经济平等的要求只能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 ” 可知赞同生产资料公有制。第二小问评价 , 由材料 “ 他们认为一个合理的经济制度应使社会总生产的分配尽可能趋平 ” 得出注重民生 ; 由材料 “ 他们以中间路线号召颇有声势的力量 ” 结合所学解放战争 , 民主党派提出第三条道路得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 据材料 “ 时人评论中间阶层和中间党派在中国政治上都不会有重要地位 , 也不会起什么独立作用 ” 得出不切合实际 , 在当时中国行不通或无法实现。 答案 : (2) 观点 : 经济民主优于政治民主 ; 经济平等 ; 赞同生产资料公有制。 评价 : 注重民生 ; 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 不切合实际 , 在当时中国行不通或无法实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