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 (1)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一次周考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 A.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B.政治上周王室衰微 C.“士”阶层崛起和“学在民间” D.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2.“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此言论说明荀子(  )‎ 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主张王霸并用 D.提倡上善若水 ‎3.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其思想属于( )‎ A. 强调赏罚的法家思想 B. 提倡无为的道家思想 C. 提倡道德的儒家思想 D. 主张选贤的墨家思想 ‎4.有的学者将战国于春秋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  )‎ A.儒、道、墨、法 B.道、法、儒、墨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5.古代中国文学创作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绘画艺术追求水墨画简淡含蓄、形神兼备,追求自然美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这一艺术追求体现的思想源于(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6.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  )‎ A.民贵君轻说 B.人性本善说 C.先义后利说 D.浩然之气说 ‎7.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 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 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有教无类 ‎8.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长期周游列国,均遭冷遇,终其一生其学说也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采用。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够被新兴地主阶级所采纳 B.他的学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C.孔子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 D.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传播他的思想不感兴趣 ‎9.有一年,位于辽东的高祖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董仲舒起草了一篇《灾异之记》奏稿,在奏稿中指责在辽东立高庙不合礼制,发生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皇亲和大臣以谢天。这主要体现了他的哪一主张( )‎ A.春秋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天人感应 D.君为臣纲 ‎10.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11.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 A.“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B.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12.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 ‎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  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 A.①②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3.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14.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 )  ‎ A.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     B.以兼爱非攻尚贤为治国理念 C.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     D.推崇理学扶为官方统治哲学 ‎15.南宋思想家朱熹和陆九渊在鹅湖寺会上相遇,两位思想家关于“理”的认识和方法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你认为二人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是否继承和保留儒家思想问题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 ‎ C.探究获取“理”的途径方法问题 D.是否保留理学思想中封建伦理道德的问题 ‎16.“存在就是被感知”是近代西方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鼻祖贝克莱的观点。与他的主张相类似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守仁 ‎17.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C.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18.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学”的代表。这“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 )‎ A. “天人感应”和“大一统” B.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民为贵……君为轻” D.把天理与人性有机结合 ‎19.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 A.从对立统一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 C.从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20.复旦大学的校训取自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该思想家应该是(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21、下列有关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有(  )‎ ‎①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而逐渐形成 ‎ ‎②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 ‎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时期的官方哲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 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23.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主张“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知( )‎ A.朱熹和李贽都肯定人的正常私欲 B.李贽的思想源于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 C.李贽的思想是对朱熹思想的否定 D.朱熹和李贽都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人欲 ‎24.李贽在《焚书>-书中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的这一思想( )‎ A.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B.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C.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伦理观念和要求 ‎25.为纪念某历史人物,《光明日报》曾撰文评论:“在全面批判民主专制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他是( )‎ A.李贽 B.黄宗義 C.顾炎武 D.王夫之 ‎26.明朝思想家王艮(1483-1514)曾提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的观点, 从儒家世俗化的角度看,与之传承关系最密切的思想家是( )‎ A.程颢和程颐 B.朱熹和陆九渊 C.王守仁和李贽 D.黄宗羲和王夫之 ‎27.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28.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29.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根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30.明清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 A.对君主专制的极力拥护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倡导“自由”“平等”的思想 D.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 二、非选择题,(31题14分,32题13分,33题13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 材料一 汉初的官僚基本上来源于世袭、捐资及察举,这种人才选拔制度造成官僚结构的混乱和素质的低下。因此,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提出“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他不仅把太学看作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也把它作为推行教化的手段及官僚选拔的基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批准丞相公孙弘提出的创立博士弟子员制度的建议。为博士设置博士弟子员(即太学学生),是中央官学——‎ 太学正式成立的标志。太学的学习内容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太学学生学习一年,精通一经就可以入仕的规定,使得政府直接控制了受教育者的政治前途,并就此确立了我国古代高等教育两千年不变的性质——培养国家后备官僚。 ‎ ‎——《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大学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文化中心城市兴起。它们多由当时已有的城市学校和主教学校发展而来。如1150年正式成立的被誉为“欧洲母大学”的巴黎大学,便由巴黎圣母院教堂学校演变而来。这一时期的著名大学还有英国的牛津大学( 1168年)、剑桥大学(1209年);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大学(1224年);法国的蒙特利尔大学( 1181年)等。当时大学一般开设文学、神学、法学和医学四大学科,文学最初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后来才独立成科,“七艺”是其主要课程。“七艺”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一般包括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以及音乐,后来又增加了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等课程。 ‎ ‎——摘编自刘明翰《欧洲文艺复兴史·教育卷》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太学与西欧大学产生的社会背景。(6分) ‎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太学与西欧大学的不同之处,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8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共经历了两次大的改造。第一次改造在汉代。它是由汉武帝支持,由董仲舒推行的,董仲舒借孔子的口,宣传适合汉代统治者要求的宗教思想,开启了儒学 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统治者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第二次改造在宋代。宋统治者集团利用机会从唐末五代分散割据的混乱局面中榜到了政权,他们需要接受前朝覆亡的教训。为了适应宋朝统治者的需要,产生了程朱宋明理学。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宋明理学的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作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 者,朱熹用一生的精力为“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注解。朱熹的(四书集注> 被宋以后的历代统治者定为全国通用的教科书。‎ ‎(1)材料一中,为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在两次大的改造中,儒家思想分别有了怎样的发展?(4分)试分析这两次改造对中国古代政治体制、懦学地位、文化发展三方面产生的相同影响。(6分)‎ 材料二 十五六世纪以后,儒家思想逐渐出现所谓“坐标转位”或“基调转换”的重大变 化……若干学者也指出,这股思潮转向绝非单纯的哲学思辨的结果,而是和时代脉动的重大 变迁—如商业化与都市化的急剧发展--互通声息、与时推移的产物,并影响到当代的宗 教、文学以及新兴都会中的庶民文化、商人文化与女性文化的发展。由此可见,此儒家思想的转向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其历史意义也不可不谓深远重大。‎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淸之际儒家思想转向的深厚的社会基础是什么? (3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中国梦-民主路》解说词中说:“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已超越了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思想,开始走向民主、民治的新民本思想。”‎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是思想家们将“民”的概念正式引入政治思维,活跃于当时思想界中的诸子百家中的各派,大多都有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积极评议时政,对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理论的升华,使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民本与民主的比较》‎ 材料二 西汉巨贾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两情相悦,雪夜私奔。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逾墙淫奔,无耻之尢”;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提出了哪些“民本”思想主张?分析明末清初思想家对传统的民本思想做出的“升华”的表现。(8分)‎ ‎(2)根据材料二,在对待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问题上,宋明理学家与李贽的看法存在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5分)‎ ‎‎ 参考答案 ‎1-5:DCDDC 6-10:ACCCC 11-15:ADDCC ‎16-20:DCDCD 21-25:BCADB 26-30:CBBCD ‎31.(14分)‎ ‎(1)背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君主专制发展的需要;汉初选官制度的弊端。(3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欧洲: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宗教和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影响大;中世纪末期人文主义得到发展。(3分)‎ ‎(2)不同:太学课程内容以儒学为主;偏重道德伦理;培养封建官僚;政治权力的附庸。(3分)中世纪后期大学课程多样,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神学等内容;注重实用性;培养职业人员;学术氛围自由。(3分) 差异:中国人崇尚“学而优则仕”,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西方人推崇人文精神,重视个性的发展。(2分)‎ ‎32. (13 分)‎ ‎(1)第一次改造: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的大一统维护政治上的大 —统;提出“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2分)第二次改造:程朱理学提出“存 天理,灭人欲”(严格维护君主专制和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尊卑等级秩序。)(2分)‎ 相同影响:都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制度,成为专制统治的思想支柱;都提升了儒家思 想在中国社会的政治地位,成为正统思想;儒学在文化领域的独尊地位对古代文化的发展 起了消极作用(比如限制了其他学说的发展)。(6分)‎ 社会基础: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阶层壮大;传统儒学不能适应新 形势的发展霜要;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3分)‎ 33. ‎(13分)‎ ‎(1)主张:孔子的“仁”(或“德治”);孟子的“仁政”“ 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4分)‎ 表现: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限制君主权力。(4分,言之有理即可)‎ ‎(2)原因:宋明时期,封建专制不断强化,统治者用三纲五常来维系专制统治,理学家强调妇女要遵守妇德,压制人的自然需求,因而理学家反对卓文君的爱情追求。 ‎ 明朝末期,在商品经济冲击下,蔑视礼教、追求人性解放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李贽主张追求幸福的生活,因而他肯定卓文君的爱情追求。(5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