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

集宁一中东校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48分。)‎ ‎1. 从洋务运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的“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C.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D.知识分子的思想逐渐激进 ‎2.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些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3.李大钊在1920年说:社会主义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时,必与英、德、俄……有异。”张太雷1921年指出:要“把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和方法正确地运用于各国具体特点的基础之上。”恽代英1924年指出:“解决中国的问题,自然要根据中国的情形,以决定中国的办法。”这些观点主要反映了当时共产党人认识到 A.要摆脱苏联革命道路模式的束缚 B.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张 C.开始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把马克思主义结合国情的必要性 ‎4.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5.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由此说明两人的义利观 A.都反映了社会现实 B.各自具有片面性 C.都是为了发展经济 D.从根本上是对立的 ‎6.“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邓小平“南方谈话”‎ A.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 B.打破了认识误区,坚定了改革信心 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 D.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7.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分析道,小农经济在中国广泛存在和发展,而且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中国的矛盾斗争和连绵不断的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使得红色政权的存在获得了缝隙,革命的发展大有回旋余地。毛泽东意在强调 A.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B.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D.工农武装割据的可行性 ‎8.在近现代物理学发展历程中,常常会出现两个完全对立的伟大理论,随后会有一个新理论将相互矛盾的两个理论统一。如:牛顿整合了伽利略的抛物线运动和开普勒的天体椭圆运动,发现了万有引力。麦克斯韦将电和磁的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电磁场方程。爱因斯坦在解决电磁学和经典力学的明显冲突时,发现了相对论。而今天,相对论与量子理论也存在相互矛盾之处,圈量子引力理论正试图把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结合起来。这说明 A.科学的飞跃不断更新人类世界观 B.科学在不断否定前人理论中发展 C.科学理论与技术的结合更为紧密 D.圈量子引力理论比相对论更科学 ‎9.1967年日本学者参照“工业化”一词提出了“信息化”的概念。下图与“信息化”密切相关,该图主要表明现代信息技术 A.推动着社会众多领域的变革 B.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经济结构 C.加速了世界生产的融合趋势 D.使人类社会的分工更加分散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支撑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这表明 A.科技发展大大推动了我国农业的转型 ‎ B.科技发展走向多元化 C.科技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 ‎ D.科技发展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11.马丁路德指出:“教皇、主教、神甫、修士被杜撰为神圣阶层,王公、贵族、工匠、农民被称为世俗阶层,这纯粹是谎言和虚假的编造……实际上,所有的基督徒都是神圣阶层,除职业外,并无区别。”这句话的实质意义是 A.鼓励个人奋斗 B.反对教会特权 C.破除上帝信仰 D.王权高于教权 ‎12.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 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13.宋朝文人认为“唐诗无避讳”,论及本朝时则说:“今之诗人,不敢尔也。”由此可见 A.唐人写诗不受礼义纲常约束 B.政治环境对文学创作影响很大 C.文学的使命就是反讽现实政治 D.唐诗水平明显高于宋诗 ‎14.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时间里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该变化主要反映了 A.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 B.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 C.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D.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 ‎15.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不变其法,不能变其器。”“西学又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据此,可以得出的认识应该是张之洞 A.受到了维新思想的影响 B.仍坚持洋务派的一贯主张 C.预备完全地改弦更张 D.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 ‎1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说:“此时期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此时期是(  )‎ A.明末清初 B.19世纪60—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初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17.民国年间,许多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思考国家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地球的面皮有限,而列强的欲望无穷。在这个情势下,亚洲人民只有三条道路可走。其一,是效法列强的武备以自救,代表是日本,以武力自救,“卖灵魂以得邦国”,不是值得我们赞美的;其二,是因不肯效法而沦为列强的奴属,代表是印度;其三,是凭着自己的天才,另去创造一条新道路。彷徨于这两条歧路之间,而又未能另自创新道路者,则有我们的中国。‎ 帝国主义在我国所发生的不幸结果,我们都已知道。远者如鸦片战争及它的结果,近者如英国强占威海卫,俄国强占大连湾,德国强占胶州湾。在这丑恶的两条道路外,我们能另想自尊而又能自救的新道路吗?这条新道路是可以找到的,但却不是容易找到的。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1924年)‎ ‎(1)根据材料说明日本和印度所走的是什么道路,指出二者走上不同道路的共同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世纪后期以来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作者提出的中国“道路”问题写一篇小论文。(15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 ‎ 18.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历程中,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其卓著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强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大总统誓词 材料二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为之奋斗的革命目标。(8分) ‎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说明材料三中的观点在中共十四大得到怎样的创新?邓小平理论被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4分)‎ ‎19.材料:第一届政协一次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教育,提出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法。首先是改革课程。1949年11月公布的《大学专科学校各系课程暂行规定》,明确宣布废除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党义"、"公民"、"童子军"、"军事训练"等反动课程,增设了"政治经济学"、"新民主主义论"、"社会发展史"等马列主义新课。1950年8月,教育部发布并实施高等学校各院系课程草案,规定文、法、理、工各院都设有公共必修课程、本系必修课程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逐渐建立比较科学的学时制。此后,又根据实际需要……课程改革逐渐走向全面化和配套化。其次进行了学制改革,建立起幼儿、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学制。再者是对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目的是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使之适应新中国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教育改革的特点。(12分)‎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教育改革的意义。(7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