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

南昌十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元代,朝廷“赐行中书省长官虎符,领其军”,各行省提调军马只限于两名佩虎符的长官,其余官员不得介入。这一制度( )‎ A.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 B. 取消了行省军事权 ‎ C.削弱了枢密院的职权 D. 强化了中书省的权力 ‎2.唐朝科举不避时政,有价值的答卷相当于政治磋商活动中的种种提案。士人因而特别关心国运,比如白居易和元稹便根据时事一起作了数十篇模拟策试,尔后果然在科举考试中被考官选中。这说明唐朝的科举制( )‎ A.有匡时济世的功能 B.有诗歌取士的特征 C.有制约君权的职能 D.有民主议政的特点 ‎3.到1910年,普鲁士多数要职仍被贵族占据。在国家级官员方面, 11名国务大臣中,有7名出身贵族;在地方12位省长中,有11人出身贵族;36位行政专区主席中,贵族占据了23个。据此可知( )‎ A. 德国议会对君主的限制流于形式 B. 贵族精英的特权在政治上得以延续 C. 新贵族与资产阶级有共同的要求 D. 权力相对集中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4.公元前5世纪前,雅典人将雕刻匠、造船工、战车驭手等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泛称为“智者”。后来,“智者”专指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训练并以此获取报酬的教师。这一变化是雅典( )‎ A. 教育完善的反映 B. 经济发展的结果 ‎ C. 政治体制的产物 D. 文化繁荣的原因 ‎5.下图为《义和团的喀秋莎》(“喀秋莎”是火箭炮的代称)。该图反映了义和团( )‎ A. 对西方近代技术有了理性认识       ‎ B.用新式军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C. 对外来文化持全面排斥的态度 ‎ D.阻碍了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6.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为瓦解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投放了大量歪曲真像的宣传画。 某种意义上,此类宣传画里也隐含着一些历史信息,是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材料。两幅宣传画从侧面说明了( )‎ A.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成员 B.日本侵华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 C.蒋介石牺牲民众利益来换取英美援助 D.中国甘愿充当英国抗击日本的炮灰 ‎7.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民主制中,社会中的个人不再与政治国家、公共领域和共同体相互分离、疏远和孤立,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马克思对未来民主制度的设想意在( )‎ A. 使国家制度的人民变为人民的国家制度 B. 为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找到了正确方向 C. 把无产阶级的政治自由作为目标 D. 阐明工人阶级是国家管理的主体 ‎8.香港回归祖国两年前,美国《财富》杂志曾发表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香港回归十周年时,该杂志发表题为《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承当年的预言完全错误。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中美关系由对抗到正常化的转变 B.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政策的首次实践 C. “一国两制”政策保障了香港的繁荣稳定 D.美国政府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失败 ‎9.在大航海时代,葡萄牙海外殖民者斥资购买大量土地,他们认为:“在危机时刻,一棵橄榄树和一寸土地都是最后的藏身之所。”下列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认识是( )‎ A. 领土扩张是殖民的主要动力 B. 种植园经济是葡萄牙的主要殖民方式 C. 葡萄牙新经济因素发展受阻 D. 殖民者缺少开拓进取精神 ‎10.据统计,从2001年至2006年,国内共出版了20余部美国外交史专著。各类学术期刊共发表美国外交史论文332篇。学者们提交的论文中,与美国外交史有关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美国在当今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 B. 学术研究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 C.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建设需要 D. 中美建交后外交关系发展的推动 ‎11.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12.1684年年,康熙帝颁布《展海令》,允许人民出海经商。1685年,清政府分别设粤、闽、浙、江海关,对外贸易兴盛。许多官员把自己的资金委托信誉好的商人代理,以图稳健增值。这反映了( )‎ A. 康熙帝全面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 官商勾结导致政府的腐败现象严重 C. 清朝部分政府机构开始近代化 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13.笛卡尔认为,需要哲学家们用“自然的理由”来说服不信宗教的人,归结到一句话,就是用几何学那样精确的方法来处理形而上学的神学。笛卡尔的这一“方法”( )‎ A. 消除了科学与宗教的对立 B. 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宣扬 C. 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发展 D. 巩固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14.1917年l1月11日,《民国日报》报道说:“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骚扰推倒克伦斯基政府……仅为一时之现象。由此以观俄国大局,断不致因此次之改变而根本上之动摇也”。1918年6月17日,《民国日报》的社论却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对这一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  )‎ A. 认为彼得格勒的胜利只是暂时现象 B. 国人对十月革命道路的推崇 C. 布尔什维克倡导和平的对外政策 D.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新思潮的传播 ‎15.如果要给下面漫画选择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   ) ‎ A. 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 B.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C.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6.文史学者宋云彬在日记《红尘冷眼》中说:“(某日)晚,参加(浙江省政协丽水调研活动)文教专业组,听取丽水县文教方面负责人之报告,报告扫盲工作者谓经过八昼夜的苦战,扫了五万文盲,每人认识了一千五百字。”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科教兴国”战略正在落到实处 B.“教育革命”在全国各地广泛展开 C.“大跃进”运动波及文化教育领域 D.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收获成效 ‎17.据统计,全国职业教育学校在民国十年有719所,民国十一年822所,民国十二年1194所,民国十三年1548所,民国十四年1666所,民国十五年1695所。职业教育在当时( )‎ A. 提高了全体国民文化素养 B. 顺应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需求 C. 体现了政府引领教育革新 D. 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18.1956年12月毛泽东主张允许国家市场的对立物自由市场存在,并且说这就是中国的“新经济政策”。这一主张得到了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的赞同。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 苏俄新经济政策处于相同背景 B. 摆脱了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 C. 探索与苏联经济体制不同的道路 D. 出现了大起大落的经济发展模式 ‎19.孙中山割辫于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之后;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吃过很多洋面包的辜鸿铭在辛亥革命很久以后还拖着辫子。这说明剪辫( )‎ A. 促进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B. 是观念与立场变革的象征 C. 给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D. 先后次序反映了觉悟的高低 ‎20.1933年3月,罗斯福总统开始推行新政时,州长们纷纷表态支持其复兴计划:但是到了1935年,州长们对新政态度发生分化,甚至有人提出要强烈抵制。导致州长们态度变化的原因是罗斯福新政( )‎ A. 损害了资本家的根本利益 B. 放弃了贸易保护政策 C. 受到了苏联经济政策的影响 D. 不断强化联邦政府权力 ‎21.李约瑟在《中华科学文明史》中说:“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材料所述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B. 天文观测技术的落后 C. 总结历史教训的需要 D. 经验总结的推理结果 ‎ ‎22.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 A. 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B. 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 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 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23.明朝中后期,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以戏曲、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解释和注音。这反映了( )‎ A. 儒学统治地位受到动摇 B. 印刷技术推动通俗读物发展 C. 西方思想冲击传统文化 D. 商品经济促进大众文化传播 ‎24.《新青年》在创刊号《社告》第一条即明言:“国势凌夷,道衰学弊,后来责任端在青年。本志之作,盖欲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这说明《新青年》( )‎ A. 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条件 B. 旨在宣传西方近代民主思想 C. 引导青年知识分子修身治学 D. 重视思想启蒙谋求救亡图存 ‎25.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 A. 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B. 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 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D. 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一、 材料题(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之后,荀子吸取了“气”的思想,汉代董仲舒的儒学以阴阳五行说作为其“天人感应”宇宙模式的基础;宋代朱熹的理学,融儒、释、道于一体……‎ 材料二 ‎ ‎ 19世纪后半叶由李鸿章、曾国藩等倡导的学习西方的改革,打破了儒学在知识和精神领域一统的局面。20世纪初清政府兴新学、废科举,逼使孔子和儒学在知识领域退居次要地位。辛亥革命皇权政治的瓦解,使孔子儒学失去政治上强有力的保护。这以后,即使没有新文化运动,孔子和儒学在精神领域的沦落也只是时间问题了。而其基本原因,就是儒学中没有产生有效的抵御列强侵略和强国的有效办法。‎ ‎——迟云飞《近代中国孔子和儒学地位衰落的进程及其必然性》‎ 材料三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20世纪90年代中期迎来了第一波“国学热”。社会转型需要一种与革命时代不同的意识形态,由此促进的文化转型,构成了现代文化景观的大背景。踏入21世纪以来,全方位的国学热四面兴起并持续升温,其中媒体的参与固然起了很大作用,而来自民间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需求扮演了主要的推动力量。目前的国学热主要集中在大众教育和国学知识的传播方面,国学热兴起的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快速和成功的发展,及其所引致的国民文化心理的改变。‎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儒学的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地位衰落的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现代国学热的认识。(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洋务运动开始,晚清官方为应对国家危局,践行 “师夷”与 “制夷”的理念,大力倡办新式企业,着意保护中国矿权,积极发展公司制度,全面提升中国“商战”能力,从而推动了中国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摘编自李玉《认识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的新维度》‎ 材料二 习惯以文化为优先认同单位的古代士大夫,对明清之际天崩地陷式的巨变实在难以接受。在他们看来,王朝的覆灭便等同于文明的灭绝。在这种痛苦感情的刺激下,以“华夷之分”提炼出来的民族主义,在清初不合作的士人群体中颇具号召力,可当亡国的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去,当满清皇权依靠文化的普世主义确立自己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时候,这种激烈的民族主义也随之瓦解。‎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 材料三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过去”与“现在”不断交互和彼此制约的辩证过程中逐步构建并于甲午后初步形成的。为救亡图存,维新派主张“满汉平等”,“合举国之民心”‎ ‎;立宪派主张“合族救国”:民国后,孙中山将“驱除鞑虏”转变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使世界强国不敢轻视中国”。晚清中国思想界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但剖析各种思潮,不难发现民族主义贯穿其中。‎ ‎——摘编自俞祖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类型、格局及主导价值》等 材料四 近代以前,中国人只知有朝廷,有天下。19世纪中叶后才逐渐接受“国家”这一近代概念。1900年,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将造成当时“老大中国”之责归罪于一班“老朽之人”。由于进化论风靡,少年必然代表未来的希望似乎成为一种常识,甚至“青年”尚嫌不够,还要冠之以“新”,但在建构“少年中国”过程中,国人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和“制度认同”出现危机:要复兴民族,却要抛弃传统;痛恨帝国主义,却又对其文化情有独钟。在“少年中国”旗号下,聚集着持各种不同乃至相对立的观点、主义的知识分子。‎ ‎——摘编自《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家认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中国兴起“经济民族主义”的背景。(4分)‎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之际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主要区别。(6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少年中国”说出现的背景。(6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统治者自称“天子”,他从天那里接受统治人民的“天命”。告诉人们季节的天文历法成为天命的象征,因此制定历法和颁布历法成为帝王政治的首要任务,所谓“现象授时”。同时这也是帝王的特权,对此帝王统治者们都要小心翼翼地加以保护。改变历法就意味着改变天命,具有重大的政治意味。改历不仅是专业的天文学问题,而且是重大的宗教政治问题。除了历法以外,占星术也是中国古代天人对应宇宙论中的重要一环。在天人对应的体系中,各种天文现象具有警示人事的作用。汉代的董仲舒把这一理论发挥到极致,提出“天人相与之际”的灾异谴告学说,使占星术也成为国家政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摘编自孙小淳《天文学在古代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作用》‎ 材料二 牛顿生活在欧洲社会大变革的时代。14—‎ ‎16世纪的文艺复兴造成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启蒙,带来了欧洲精神文化的空前繁荣,自然科学获得新的生命并蓬勃成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正蓬勃展开。他可以称为近代伟大天文学家。自伽利略发明第一架天文望远镜以来,人们对于宇宙的认识范围迅速扩展,牛顿由于了解了白光的组成,因而于1668年设计制成了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这样牛顿为现代大型天文望远镜的制造奠定了基础,使人类对天体的观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牛顿在天文学上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对行星的运动规律进行了全面考察,对于潮汐现象,牛顿也作出了解释,他认为这是太阳和月球引力造成的,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中物理界的科学观点,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启迪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无穷智慧,对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影响世界进程的科学巨人》《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等 材料三 铁路是19 世纪20 年代中后期的一大发明……19世纪英国的铁路是由股票市场托起的。铁路与一般工业不同,建设铁路的初始投资非常庞大,以至于单个的私人资本无力承担。 ……19世纪60年代末,英国铁路修建基本完成,铁路运输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占据统治地位。……1842—1850年,(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线)运输的乘客数量增长了三倍,货运吨数增长了七倍。……在铁路网络的覆盖下,英国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铁路发展所带来的实惠。‎ ‎——摘编自徐凤丹《工业化时期英国铁路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天文学发达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牛顿在天文学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天文学对东西方科技发展的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英国铁路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5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