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高二6月月考(2017
莆田六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月考 高二历史文科(必修一) 命题人: 高二备课组 审核人: 陈 华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 1.《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材料反映了 A.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 B.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 C.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 D.封地是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 2.西周时,“宗法”习惯便被统治者制度化和系统化了,最后发展成为一种所谓“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世袭的制度文化。在这种制度文化里,因此形成了 A.“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世袭观念 B.“亲师友,习礼仪”的风尚 C.“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身份等级 D.“明法度,重教化”的思想 3.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这些规定,旨在 A.强化君主专制 B.规范官吏从政 C.树立法律权威 D.加强中央集权 4.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这场革命 A.调动了地方行政部门的积极性 B.能避免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 C.创造了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 D.隐含着使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5.士大夫同时兼任“知识分子”和“官僚”两种角色,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大特点,他们介乎于帝王和庶民之间,构成统治阶级的主体,操作庞大的国家机器,士大夫政治的形成可追溯到 A.战国 B.汉代 C.隋唐 D.两宋 6.唐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要经过“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以及部曲、杂户、奴婢等,均无权参加。材料表明唐代科举 A.重视门阀士族的利益 B.有利于官吏素质提高 C.社会基础得到了扩大 D.具有严格的参与标准 7.据《长编》载:“上(宋太祖)欲为赵普置副而难其名称,召翰林学士承旨陶谷问曰:‘下丞相一等者何官?’对曰:‘唐有参知政务,参知政事。’乙丑,以枢密直学士等为参知政事。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据此可知北宋初期 A.君主专制受到威胁 B.参知政事尚不能分割相权 C.参知政事大权在握 D.宰相形同虚设被副手架空 8.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他认为:“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这说明 A.秦设“太尉”官职只是后人的猜测 B.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 C.“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 D.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 9.元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这说明元代 A.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B.削弱了地方的权力 C.完善了中央集权模式 D.强化了君主的权力 10.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能够佐证、 时期 两宋 明清 项目 50%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察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变动 B.两宋以后选官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 C.科举制起到了社会整合的作用 D.科举制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11.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 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 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12.乾隆帝即位之初,以西北已无边患为由裁撤军机处,后又恢复;嘉庆和道光年间,通过建章立制使军机处进一步完善;在清末的“预备立宪”过程中,军机处最终被废除。军机处的发展轨迹表明,清代 A.政治决策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B.君主专制政治制度达到顶峰 C.官僚体制改革取得较大成效 D.时代变迁影响国家机构发展 13.据以下表格能得出的认识是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 南北朝 隋唐 宋金 元 明 清 高层政区 州 路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州 路、府、州 府、直隶 州/州 府、直 隶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①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②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③政区层级的调整提高了地方自主性 ④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写道“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马克思恩格斯这样评价君主制的依据是 A.皇位在家族内可世袭传承 B.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僭越的 C.君主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 D.君主制违背历史发展趋势 15.“(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A.商业流通是政治平等昀现实基础 B.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C.海外贸易活动推动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16.“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小国寡民 B.轮番而治 C.人民主权 D.独立自治 17.历史留下了无尽的讽刺:三十僭主(雅典历史上最残暴的统治者)恨苏格拉底入骨,但不敢杀他;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判处苏格拉底死刑。从苏格拉底案可判断 A.雅典民主政治不及僭主政治开明公正 B.公民普遍参与政治容易导致权力泛滥 C.雅典民主程序的公正体现了法律的公正 D.民主程序的公正并不能保证结果的公正 18.当时有人抱怨说,罗马帝国的“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罗马帝国形成了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19.《罗马法》规定,对无主物实行“先占制度(谁先发现谁占有)”,但同时又规定“委弃物的原物主须有抛弃该物的意思和事实,故如漂流物、遗失物、沉没物,其所有人并无委弃之意思,均不能先占”。由此判断罗马法 A.法律规定存在形式主义 B.主旨在于鼓励人们开拓进取 C.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D.倡导拾金不昧的精神和理念 20.“在他们看来,抽签的整个过程,神都在显示着他的作用,抽签的结果是神意的表达,他们必须执行。古希腊人对神意怀有敬畏之心,所以,抽签方法被雅典人广泛地应用到了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城邦公职人员的选任上面。”这一措施 A.彰显了神权在雅典崇高地位 B.保证了公民参政机会平等 C.便利了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D.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正确 21.伯里克里说:“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少数人手中。……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这段话表明伯里克利认为 ①除奴隶外所有雅典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雅典的民主是真正的民主制 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自豪 ④雅典民主制是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源泉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22.欧洲历史学家指出:“古代雅典与当代欧洲的民主之间的联系是脆弱的。民主并没有在它的诞生地盛行起来。在一千多年中它几乎被遗忘了。”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雅典民主制度 A.是近代欧洲民主政治产生的先决条件 B.只是对近代民主政治产生观念上的影响 C.与近代民主政治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 D.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在实践层面的再现 23.梭伦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人。这一结论的依据主要是梭伦改革 A.颁布《解负令》,使雅典奴隶获得自由民的地位 B.颁布《十二铜表法》,打破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C.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所有官职对公民开放 D.把以血缘为基础的政治结构改变为以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结构 24.《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唐律疏议》规定:“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等八类人),犯死罪,皆圣所生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相比之下,两者最大的区别是 A.皇帝是否拥有最高裁决权 B.是否正视纲常伦理 C.是否保护个人利益 D.是否重视法律的公平公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2+15+25=52分) 25.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 法是一种自然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 ——西塞罗 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故顺情性则弟兄争矣,化礼义则让乎国人矣。 ——荀子 材料二 唐代统治者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以礼入法”,然后将各种法规熔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都围绕着“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依次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中华法系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影响着亚洲与其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归纳荀子和西塞罗关于法律的认识。(4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比较罗马法系和《唐律疏议》代表的中华法系的区别。(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法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共同的历史价值。(4分) 2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相当于日本幕府末期的1860年前后,中国和日本一样,在沦为欧美列强殖民地的威胁中走着艰难的道路,但是由于两者所处的环境各异,因而以后所走的道路也不同。日本推翻了幕府制度,于1868年建立了立宪君主制国家,而中国却是在原封不动地保留原有政治体制的情况下,只想吸收外国的科学技术,这就是洋务运动……但是这样的洋务运动在依然如故的政治体制下,要想取得理想的结果是不可能的。 ——薮内清《中国·科学·文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主要相同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中日改革不同之处,并据此谈谈对我国现阶段深化改革的启示。(9分) 27.(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萌芽于西周,确立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完备于明清。秦设监察御史执掌群臣奏章和下达皇帝的诏令,并兼国家的监察工作。汉武帝在各州设刺史,以“六条”法规作为履行职务的依据,而六条中打击强宗豪右、以强凌弱以及二千石不奉诏书则是其基本内容。明清监察机关的触角更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比较突出的是监察御史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牵掣;监察官员特殊的选任、考课、监督制度,使中国的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内容,因而在一定时期曾经成为抵触惰性力量、消解社会矛盾的积极因素,对澄清吏治起过较好的作用。 ——《试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 ——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 材料三 从世界各国已有的行政监督经验看,监察制度在一个国家的监督机制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还是政党监督、社会舆论监督,都不可能对国家机构中的行政系统进行直接、有效的监督。孙中山认为,监察制度是中国固有的东西,是中华法系的精华。邓小平也强调:“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控制。”因此,对我国现有的行政监察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行政监察院,使行政监察成为监督行为的主干监督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完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和意义。(10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希腊政权机构的“分权”设置。(5分)并说明其与中国古代“分权”设置的本质区别。(4分) (3)概括材料三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理由。(6分) 高二下第二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 1.【解析】材料介绍采地与分封制的关系,没有反映出分封制的思想基础,故A项错误;“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故B项正确;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封国唯一的继承人,故C项错误;封地由诸侯世袭,但其所有权归国君,不是诸侯的私有财产,故D项错误。【答案】B 2.“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体现出宗法制下的等级差别。西周王室实行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兄终弟及”不符合宗法制规定,故A项错误;“亲师友,习礼仪”反映出儒家的道德规范,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宗法制以父系血缘亲疏决定等级差别,因此形成了“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身份等级,故C项正确;“明法度,重教化”反映出法家的治国思想,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3.【解析】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强调的是服从中央的重要性,并非是规范官吏从政,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可以看出,郡县制下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服从政府的统一调配,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答案】D 4.【解析】材料这场革命指的是秦朝郡县制的建立。中央集权的加强抑制了地方行政部门的积极性,故A项错误;皇帝仍然掌握最高决策权,“人治”不可能避免决策失误,故B项错误;郡县制的建立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创造了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故C项正确;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消除了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D项错误。【答案】C 5.【解析】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士大夫阶层,但是当时并非“官僚”,故A项错误;汉代,随着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很多知识分子受到重用,成为“官僚”,故B项正确;隋唐和两宋时期实行的是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方式,因此并未形成士大夫统治的局面,故C.D两项错误。 【答案】B 6.【解析】唐代科举制注重才能,不是重视门阀士族,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科举制对官吏素质,故B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涉及的是选拔的标准,没有涉及唐代科举制的影响,因此并未说明其扩大了社会基础,故C项错误;材料中对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进行了严格的审查、规定,说明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要求比较严格,故D项正确。【答案】D 7.【解析】材料中宋太祖为赵普设置副手并不能体现君主专制受威胁,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参知政事“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说明参知政事权力并不大,故B项正确;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参知政事仅为赵普宰相的副手权力不大,不能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说明宰相权力依然较大,故D项错误。【答案】B 8.【解析】材料“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的意思是太尉没有授予某人,而不是没有太尉之职,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太尉没有授予任何人,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故B项错误;“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与材料“他认为:‘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相符,故C项正确;秦统一六国后设置太尉一职,但没有授予任何人以达到削弱相权的目的,故D项错误。【答案】C 9.【解析】元朝采取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元朝赋予地方一定权力,故B项错误;元朝完善中央官制,故C项正确;元朝合理分配中央与地方权力,与君权强化无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答案】C 10.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进士的出身比例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平民甚至是贫寒家庭,因此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的说法不准确,排除A;B古代选官制度受社会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实现公平、公正,排除D。【答案】C 11.【解析】内阁的设置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故A项错误;题中“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可知其目的是对皇权的制约,故B项错误;近代内阁是指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组成部分,明清是封建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由题中“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等信息可判断内阁对君权是有制约作用的,故D项正确。【答案】D 12.【解析】军机处的发展是顺应时代政策的产物而非政治决策具有随意性的表现,故A项错误;军机处的设立虽然标志着封建社会君主专制政治制度达到顶峰,但这主要是通过军机处的权限和军机大臣的职权来体现,故B项错误;单从军机处的发展沿革并不能看出官僚体制改革的成效,故C项错误;从乾隆时期经嘉庆和道光年间到清末新政,军机处是根据西北已无边患、建章立制和“预备立宪”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这是一种国家机构的与时俱进,故D项正确。【答案】D 13.【解析】表中秦汉至明清,县级政区都是县,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魏晋南北朝时期州是高层政区,至隋唐时变为统县政区,清朝则为县级政区,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是为中央集权服务,“提高了地方自主性”带来中央集权的削弱,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从表中可知,秦汉至隋唐是两级制,而魏晋南北朝、宋金、元明清是三级制,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 14.【解析】皇位在家族内可世袭传承,体现君权的继承方式,不是材料“专制制度和暴政”的依据,故A项错误;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僭越的,体现了君权的至高无上,不是材料“专制制度和暴政”的依据,故B项错误;君主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与材料“专制制度和暴政”相符,故C项正确;君主制违背历史发展趋势是君主制影响,不是材料“专制制度和暴政”的依据,故D项错误。【答案】C 15.材料论述的是商业流通是政治的经济基础,A项错误;材料中“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说明自由和平等的原则由商业发展确定,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海外贸易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说明古希腊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自由和平等的理念,是民主政治制度的经济基础,故D项正确。 16.小国寡民指国家小,人口少,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轮番而治指城邦公民均有机会参政,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人民主权指人民当家作主,决定国家大事,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显然这是“独立自治”之意,故D项正确。 17.雅典民主政治不及僭主政治开明公正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在雅典民主政治下,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与权力泛滥之间不存在明显联系,故B项错误;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是雅典民主政治下的错误行为,所以不能说明其体现了法律的公正,C项错误;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虽然是通过民主表决得出的结果,但其不能说明这就是一个公正的结果,故D项正确。【来源:全,品…中&高*考+网】18.材料提到是罗马帝国时期,此时罗马统治范围扩大,包括了很多的外民族人民,原来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公民法不能适应社会变化,所以演变为了万民法,选择C项符合题意。 19.题干中没有提到存在形式主义,故A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提到对开拓荒地的人给予奖励,故B项错误;题干中的“先占制度(谁先发现谁占有)”即谁先占有了一件无主的物品,那么这件物品就归占有者所有,强调的是对私人财产的保护,故C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拾金不昧精神,故D项错误。 20.材料体现的是由于对神权的敬畏,古希腊人对抽签方法执行彻底,故抽签的方法不是为彰显神权而制定的,不能起到彰显神权在雅典崇高地位的作用,A项错误;抽签方法具有一定的公平性,有利于公民参政机会的平等,B项正确;古希腊具有参政权利的只是少数男性公民,不是所有雅典人,故C项错误;抽签方法虽然公平但不代表公正,D项错误。【答案】B 21.【解析】雅典公民指除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之外的本邦成年男子,雅典的民主属于公民民主,故①错误;据材料“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少数人手中。……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可知,伯里克利认为雅典的民主是真正的民主制,故②正确;据材料“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可知,伯里克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自豪,故③正确;④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深远历史影响,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 22.【解析】A项说法与材料“联系是脆弱的”不符,A项错误;据材料“联系是脆弱的”“几乎被遗忘”可知,雅典民主制度对近代民主政治只是产生观念上的影响,B项正确;据材料“联系是脆弱的”“几乎被遗忘”可知,雅典民主制度与近代民主政治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C项错误;据材料“联系是脆弱的”“几乎被遗忘”可知D项说法错误,D项错误。【答案】B 23.【解析】颁布《解负令》是经济方面的改革,有利于保障平民地位,但与民主政治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成文法的起点,与雅典民主制政治无关,故B项错误;伯利克里时代,除十将军外,所有官职对公民开放,而梭伦时代有财产的严格限制,故C项错误;梭伦按每年收入多少划分四个等级,由四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的“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故D项正确。【答案】D 24.【解析】A项是中国法律的特点,故A项错误;B项是中国法律的特点,故B项错误;C项是罗马法的特点,故C项错误;《十二铜表法》中不为任何人制定特别的法律,这反映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唐律疏议》中对社会特殊人群“诸八议者”有明显的区别对待,说明中国古代的法律并不公平公正,故D项正确。【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2+15+25=52分) 25.(12分)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罗马法;先秦;法制建设主题 【解析】(1)据材料一“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法是一种自然权利”得出荀子认为法律出自圣人,而西塞罗认为法律基于自然;据材料一“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故化礼义则让乎国人矣”“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得出荀子认为法律的作用是让人拥有美德,而西塞罗认为法律的功用是维护正义。 (2)据材料一“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得出罗马法基于自然法,更加重视法律条文,据材料二“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以礼入法”“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得出中华法系礼法并用,儒家的道德观念高于法律,习惯法影响很大,据材料一“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结合所学分析得出罗马法基于商品生产者社会,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得出中华法系基于小农经济和宗族社会,据材料一“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得出罗马法侧重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民法,据材料二“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都围绕着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得出中华法系侧重刑法。(3)由两则材料可得出法律共同的社会价值在于作为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工具,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并维护社会的稳定。 【答案】 (1)认识:荀子认为法律出自圣人,法律的作用是让人拥有美德; 西塞罗认为法律基于自然,法律的功用是维护正义。 (4分,每小点2分,共4分) (2)区别: 关于 法律 的 地位:中华法系礼法并用,儒家的道德观念高于法律,习惯法影响很大; 而罗马法主张法律至上。 关于法律的社会基础:中华法系基于小农经济和宗族社会, 而罗马法基于商品生产者社会。 (4分,每小点1分,共4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3)价值: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法律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4分,每小点2分,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26.(15分) (1)相同点:都遭受西方殖民侵略;都以自强为目的;都主张有选择性地向西方学习;都 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都在一定成程度上推动了本国近代化进行。 (6分。言之成理,答出3点即可) (2)不同点:日本天皇掌权,而中国最高统治者并不真心支持改革; 日本改革涉及到政治制度等各个层面,而清政府改革没有从实质上触动封建制度与文化; 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积极对外扩张,给东亚及世界和平造成伤害,也给其自身造成困局。中国改革失败,但也传播了救亡图存的思想,推动了思想解放。 (6分,言之成理,答出2点即可) 启示: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坚定不移,不断深化;改革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改革需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改革需要先进的指导思想;要和平地自强崛起,以维护和平造福人类为最高主旨等。(3分。答出1点2分,答出2点3分) 27.(25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古跨朝代非选择题;古希腊政治;反腐监察主题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萌芽于西周,确立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完备于明清”得出监察制度起步早或历史悠久;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比较突出的是监察御史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牵掣”得出监察机关独立性强;根据材料一“监察官员……使中国的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内容”得出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根据材料“明清监察机关的触角更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出随着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也不断完善。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一“因而在一定时期曾经成为抵触惰性力量、消解社会矛盾的积极因素,对澄清史制起过较好的作用”得出有利于督促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有利于澄清吏治;根据材料一“法规作为履行职务的依据,而六条中打击强宗豪右、以强凌弱以及二千石不奉诏书则是其基本内容”得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分裂、统一政令。 (2)第一问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并结合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机构知识回答;第二问结合所学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揭示古希腊政权机构的“分权”设置和古代中国“分权” 设置的本质区别。 (3)第一小问基本主张,根据材料二“对我国现有的行政监察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行政监察院,使行政监察成为监督行为的主干监督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得出改革我国行政监察制度,加强行政监察的意义重大。第二小问理由,根据材料二“从世界各国已有的行政监督经验看……监察制度是中国固有的东西,是中华法系的精华”“建立行政监察院,使行政监察成为监督行为的主干监督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得出:世界各国的经验;中国传统监察制度精华;专门监督机构的现实需要”。 【答案】 (1)特点:监察制度起步早或历史悠久;随着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也不断完善;监察机关独立性强;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等等 (2分/点,任答三点,可得6分;但是只抄材料有效信息,未加概括或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只得1分/点,最高给3分) 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分裂、统一政令;有利于督促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有利于澄清吏治;等等 (2分/点,任答两点,可得4分;但是只抄材料有效信息,未加概括或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只得1分/点,最高给2分,) (2)设置: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执行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司法机构:陪审法庭。 (5分) 区别:古代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不同政府部门的分工。(2分) 古代希腊——奴隶制的民主政治。(2分) (3)主张:改革我国行政监察制度,加强行政监察的意义重大。 (2分,答出“对我国现有的行政监察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行政监察院;行政监察成为监督行为的主干监督体系”也可) 理由:行政监察在古今中外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行政监察对政府权力运行监督最直接、有效;建立行政监察院有利于监督的专业化,强化监督的功效。 (4分,答出“世界各国的经验;中国传统监察制度精华;专门监督机构的现实需要”也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