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9一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 战国时期,提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主张的思想家是( )‎ A. 孟子 B. 庄子 C. 韩非子 D. 墨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主张“尚贤”、“节俭”,属于墨家的思想。故选D;A孟子主张“仁政”;B庄子主张“无为而治”;C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均和材料不符。‎ 考点:百家争鸣 点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还可以考查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他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他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 ‎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2.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答案】C ‎【解析】‎ ‎“孔孟之道”的核心是“仁”、“礼(‎ ‎ 等级秩序)”,程朱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即“仁”、“人伦”,所以“周孔之道”被“孔孟之道”取代的原因是程朱理学的推动,故选C。A项不是原因,B项“深入人心”太绝对,D项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不能成为变化的原因。‎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具体考查程朱理学。‎ ‎3.“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该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A. 重建儒学的价值信仰 B. 成为封建统治工具 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 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答案】A ‎【解析】‎ 程朱理学崇尚道德,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重气节、品质、责任、使命,故多“仗义死节之士”,所以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故A正确;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主要说明了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重建儒学的价值信仰,材料并未表明程朱理学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故C错误;材料并未表明程朱理学促进文化教育普及,故D错误。‎ ‎4.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A 经世致用 B. 天下为主,君为客 C. 工商皆本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工商皆本”最能体现这一时代发展趋势,故C正确;经世致用强调务实学风,不符合题意,故A排除;天下为主,君为客,主要是批判君主专制,故B排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社会责任感,不符合题意,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信息“明清之际……时代发展趋势”,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等方面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5.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A 压制知识分子 B. 完善法律机制 C.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 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焚书坑儒”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都是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的体现,C项正确。两者根本着眼点不是压制知识分子,而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排除A。两者根本着眼点不是完善法律机制,而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排除B。两者根本着眼点不是区别对待古代文化,而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排除D。‎ ‎6.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虽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他们在理想方面却存在着一致性。其一致性表现在 A. 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安定社会 B. 融合释道儒观念,以求达到三教一统 C. 强调经世致用之功,致力于政治改革 D. 将理学向下通俗化,以觉醒庶民大众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安定社会,维护统治秩序,A项正确。宋明理学融合释、道、儒观念,是思想融合的体现,而不是三教一统,B项错误。明清进步思潮强调经世致用,但没有致力于政治改革,C项错误。理学的世俗化,有利于借儒学思想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觉醒庶民大众,D项错误。‎ ‎7.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对君主的权力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 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 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 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 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巨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主张“民贵君轻”适应了诸侯争霸的社会现实,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则是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因此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故B项正确;战国时期君主专制制度还未正式建立,故A项错误;董仲舒的主张得到汉武帝的重视并采纳,故C项错误;孟子和黄宗羲的主张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巨变,但董仲舒没有,故D项错误。‎ ‎8.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其中准确的是 ‎①造纸术——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指南针——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利武器 ‎④印刷术——古希腊的民主发展 A. 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纸传入欧洲之后的确促进西欧的文化发展,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指南针是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火药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①②③正确,故选D;印刷术是文艺复兴的催化剂,印刷术与古希腊的民主发展无关,排除④,故排除BC;A不全面,排除A。‎ ‎9.四大发明之所以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因为四大发明 A. 是西方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B. 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用巨大 C. 发明的过程比较艰难 D. 领先西方时间长,足以令中华民族骄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对于四大发明的论述,C选项、D选项只是表象,较易排除,四大发明在推动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A选项包含在B选项中。故答案为B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 ‎10.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①封建制度阻碍和压制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闭关锁国隔绝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小农经济使科技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 ‎④文化专制政策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应结合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分析。15世纪前中国古代科技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但在16世纪后即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发展水平逐渐落伍,没有能够发展为近代科学,四个选项都是阻碍科技发展的因素,由此分析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A;BCD不全面,排除。‎ ‎11.2019年是农历己亥年,所属生肖是猪。根据汉字演变发展的脉络,下列“猪”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②①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④③②‎ D. ①②④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效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秦始皇统一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后又出现书写更为简便的隶书。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行书和草书也逐渐流行。东晋的王羲之被尊为书圣。字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2.唐诗兴盛的原因有 ‎①社会经济的繁荣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 ‎③民族融合和频繁的中外交往 ‎④科举取士和帝王的提倡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唐代社会经济高度繁荣是一切文学艺术发展的基础,①正确;唐代以科举取士,特别在高宗时开始形成的以诗取士制度,在客观上起了导向作用,推动了诗歌的普及和提高,③正确;唐代的民族融合和频繁的中外交往也有利于诗歌的发展,④正确;①③④正确,故选C;唐诗兴盛与市民阶层的扩大无关,排除②,排除ABD。‎ ‎13. 右图是明代杰出画家徐渭的《黄甲图》(局部),图中肥阔的荷叶已开始凋零,一只螃蟹缓缓爬行,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水,荷叶墨色淋漓,画蟹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此画所反映的中国文人画的典型特点是 A. 讲究工笔重彩 B. 强调个性表现 C. 重视气势雄壮 D. 追求摹写逼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徐渭的《黄甲图》属于文人画。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B项正确。A C D三项均体现不出文人画的特点。故选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的古代艺术·绘画 ‎14.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宋明理学思想注重忠孝节义,张飞和孔明的都体现了忠的内涵,①④正确,故选C;②项曹操“宁愿我对不起天下人,别教天下人负我”、③“贤臣择主而事”不符合儒家忠君爱国的思想主张,故排除AB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联系所学宋明理学的内容分析解答。‎ ‎15.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A. 仿制西式武器 B.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之路 C. 深入了解西方 D. 启迪人民觉醒,摆脱封建牢笼 ‎【答案】B ‎【解析】‎ ‎【详解】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想是开眼看世界的思潮,主张认识西方,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之路,故B正确;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主张认识西方,向西方学习,但没有仿制西式武器,排除A;C本身说法正确,但是不是新思想的核心,排除;开眼看世界思潮的代表人物是地主阶级的林则徐和魏源,他们不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或者摆脱封建束缚,D错误。‎ ‎16.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洋务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首先是在经济领域进行的改革,并对后来中国制度改革创造了条件,与题意相符,故C正确。‎ ‎【详解】‎ ‎17.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A. 民主共和思想 B. 三权分立学说 C. 君主立宪思想 D. 人文主义思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其政治主张就是要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A、B两项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主张,D项不是最主要的。故C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思想·特点 ‎18. 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 挽救民族危亡 B. 推动政治改革 C. 发展社会经济 D. 促进思想启蒙 ‎【答案】D ‎【解析】‎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其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促进了思想启蒙。‎ ‎19.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之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这说明李大钊 A. 能够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B.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 C. 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D. 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答案】A ‎【解析】‎ ‎【详解】‎ 李大钊一方面认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另一方面又认为“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反映了李大钊对传统文化能够批判地继承,而不是自相矛盾,故答案为A项。B项内容在材料中不能反映;新文化运动前期,存在着明显的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倾向,李大钊的观点已经摆脱了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排除C项;认为再造中华靠儒教,显示出李大钊此时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排除D项。‎ ‎20.鲁迅说:“凡是关心现代中国文学的人,谁都知道《新青年》是提倡‘文学改良’,后来更进一步而号召‘文学革命’的发难者。”最早提出“文学改良”的是 A. 陈独秀 B. 蔡元培 C. 胡适 D. 鲁迅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根据所学知识,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改良”。所以答案选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 ‎21.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思想相比较,新文化运动主要“新”在 A. 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B. 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和平等思想 C. 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D. 传播了达尔文的进化论 ‎【答案】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批判封建思想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思想文化运动,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是他们的共同点,都传播了西方的民权观念,排除。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出现在运动后期,还谈不上深入研究,C选项排除。传播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22. 中国同盟会纲领中的核心内容是( )‎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23.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方面的新发展是 A. 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B. 提出“扶助农工”‎ C. 实行“耕者有其田”‎ D. 提倡普遍平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容易使人们把仇恨斗争的矛头单纯地集中于满洲贵族的统治而忽略了帝国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和实现中华民族独立的要求。故A正确;BC是民生主义,D是民权主义,BCD都不是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方面的新发展,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方面的新发展”,联系所学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分析解答。‎ ‎24.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它 A. 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 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 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D. 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答案】C ‎【解析】‎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从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C正确;A、B、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名师点睛】‎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是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都确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5.下列与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无关的是 A. 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 B. 毛泽东对建国之初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 C. 以中共为首的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与实践 D.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及其领导的诸多斗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20世纪20年代在井冈山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1949年新中国建立,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和毛泽东对建国之初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无关,B符合题意,故选B;ACD都符合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的背景,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与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无关”,联系所学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间和背景分析解答。‎ ‎26.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的根本问题是 A.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邓小平“南方谈话”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故D正确;ABC使邓小平理论的内容,但不符合“南方谈话”解决的根本问题,排除。‎ ‎27.“三个代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 如何在中国探索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B. 建设什么样的一个党和怎么样建设党 C. 如何能够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三个代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建设什么样的一个党和怎么样建设党的问题,故B正确;A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是邓小平“南方谈话”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排除AD;C是“三个代表”的内容之一,不符合题意,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三个代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联系所学“三个代表”的知识分析解答。‎ ‎28.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最早从理论上否定、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分别是 ‎①韩非子 ‎②黄宗羲 ‎③毛泽东 ‎④孙中山 A. ①③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韩非子最早从理论上提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黄宗羲最早从理论上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孙中山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①②④正确,故选B;毛泽东不符合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最早从理论上否定、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排除③,故排除ACD。‎ ‎29.有人评论辛亥革命说:“革命之举,必假借于暴民。天下岂有与暴民共事而能完成者乎?终亦必亡,不过举身国同毙耳。”这段话的意思是 A. 必须发动群众参加革命 B. 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统治 C. 革命只会导致社会动乱 D. 清政府统治一定会灭亡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的“暴民”“终亦必亡”等信息可知,材料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并认为革命必然导致亡国,C符合题意,故选C;A曲解了材料中“亡”的含义,排除;材料中“暴民”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并认为革命必然导致亡国,并非指“清政府统治一定会灭亡”,D理解错误,排除。‎ ‎30. 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A. 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B. 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C. 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 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题干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联系所学知识来分析即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想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随后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故ABD项符合史实,排除;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才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正确。‎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第Ⅱ卷(非选择题)‎ ‎31.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著名的儒、墨、法、道四大学派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儒、墨、道的创始人和法家集大成者。‎ ‎(2)在秦统一中国过程中,哪一家学说起了决定性作用?为什么?‎ ‎(3)儒家学说什么时候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为什么?‎ ‎【答案】(1)孔子、墨子、老子、韩非子。‎ ‎(2)法家学说。因为法家主张适时改革,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适应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现实需要,故被秦始皇采用。‎ ‎(3)西汉(汉朝)。因为儒家的仁政思想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董仲舒又对儒学进行发挥,提出“大一统”的思想,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学思想占统治地位。‎ ‎【解析】‎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儒、墨、道的创始人分别是孔子、墨子、老子,法家集大成者是韩非子。‎ ‎(2)结合所学可知,法家学说在秦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决定性作用。原因:结合法家思想分析回答,即法家主张适时改革、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符合当时的现实需要。‎ ‎(3)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时期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原因:结合所学西汉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分别从儒家的仁政思想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董仲舒“大一统”思想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大力推行儒学教育等方面分析回答。‎ ‎32.有学者认为:明代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已经显露某些民主的、人文的近代社会的熹微晨光,其在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某些表现就是它的背影。阅读下列某校历史学习小组研习笔记,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的李贽对正统的思想进行了大胆的挑战。他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①,也就是说,“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②。他在批判理学家的“天理”“道心”的同时宣称“自私”是人的天性,他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③他所宣扬的自私在当时的背景下,显然具有反对“灭人欲”的维护个人利益的合理价值④。他是独具个性的思想家,他的观点具有浓厚的反正统意识,开启了明清之际思想的活跃局面。⑤‎ 材料二: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推动了工商业城市的兴盛,都市中的一些富商往往衣服屋宇,穷极华靡,金钱珠宝,视为泥沙⑥。伴随商业的发展,苏州等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现象(《明神宗实录》卷361)这表明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至清朝苏州已经是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⑦。与之相随的是,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社会生活亦趋复杂丰富。‎ ‎(1)材料一中,李贽的思想观点具有的最大特征是什么?在他生活的时代,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什么?‎ ‎(2)综合材料一,明代中叶以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的具有近代意义的思想文化倾向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一和材料二作为历史叙述,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评价和历史描述的综合运用。请选出与上述四种叙述类型相对应的带有下划线的文字序号。‎ ‎【答案】(1)反正统意识。理学(或心学)。‎ ‎(2)倾向:民主的、个性化的、世俗化的思想文化倾向(人文主义的、回归人性的思想文化倾向)。‎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 ‎(2)历史史料:①③。史料解释:②。历史评价:④⑤。历史描述:⑥⑦。‎ ‎【解析】‎ ‎【详解】(1)根据“李贽对正统的思想进行了大胆的挑战”得出反正统意识。结合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理学在思想界占统治地位。‎ ‎(2)倾向:根据“批判理学家的‘天理’‘道心’”得出民主;根据“宣称‘自私’是人的天性”得出个性化;根据“‘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得出世俗化。‎ 原因:根据所学,可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等角度分析总结。‎ ‎(2)历史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①③属于历史史料。史料解释是指后人对历史资料的解释,②属于史料解释。历史评价是指某人或者某类人对历史的一些看法等,④⑤是历史评价。历史描述指的是对历史事物进行客观合理的描述,⑥⑦是历史描述。‎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后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乃是这个运动未能全竟其功的原因。‎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从受压迫的青年和受压迫的妇女——激进分子们在他们的刊物上予以全面详尽论述的话题——受压迫的劳工大众,激进分子注意焦点的这一转变结果形成了他们与劳工大众的一种新的认同……不久,年轻的激进分子们就被劝告要到劳动人民中去工作,而且他们当中有人这样做了——彭湃在海陆丰的农民中间,张国焘和邓中夏在北方的铁路工人中间,毛泽东在长沙的工人中间,还有恽代英在武汉的工人中间。‎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认识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其“未能全竟其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激进分子”指什么人?与材料一相比,他们的政治活动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1)关键:促进国民的觉醒。实践:提倡“民主”和“科学”,发动新文化运动。‎ ‎(2)原因: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3)激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或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特点:把马克思主义和工农运动相结合。‎ 史实: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出版刊物;创办工人学校;建立中国共产党。‎ ‎(4)认识:民众(人民)的觉醒(觉悟)是社会进步(变革)的条件。(或先进的思想只有符合国情才能变革社会)‎ ‎【解析】‎ ‎【详解】(1)关键:根据“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得出促进国民的觉醒。实践:结合所学,陈独秀开展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 ‎(2)原因:根据“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得出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3)激进分子:根据“激进分子注意焦点的这一转变结果形成了他们与劳工大众的一种新的认同”得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 特点:根据“年轻的激进分子们就被劝告要到劳动人民中去工作”得出把马克思主义和工农运动相结合。‎ 史实:结合所学,可从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出版刊物、创办工人学校、建立中国共产党等方面分析回答。‎ ‎(4)认识:综合材料,可从民众的觉醒是社会进步的条件、先进的思想和国情相结合、先进的思想革命实践相结合等分析解答。‎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