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河北省承德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河北省承德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承德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卷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40小题,每题1. 5分,共60分)‎ ‎1. 孔子是国际公认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仁爱”“和而不同”等思想影响了古今中外。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日益升温。下列说法中,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发展最具借鉴意义的是 A. 克己复礼,贵贱有序 B. “天人感应”‎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C ‎【解析】A、B、D三项均属于儒家思想中落后、保守的部分。C项对处理人际间、国际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故C项正确。‎ ‎2. 阅读下表内容。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 ‎ 思想家 思想主张 孔子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制天命而用之”‎ 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A. 教育思想 B. 农本思想 C. 民本思想 D. 重农抑商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孔子“仁者爱人”、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都是在强调爱惜百姓、关注民生,即体现民本思想,C项正确。材料中只有孔子涉及教育思想,孟子和荀子没有涉及,排除A。民本思想是属于上述思想家的共同点,与重视农业的农本思想不符,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而强调民本思想是属于上述思想家的共同点,排除D。‎ 点睛:本题以早期儒家思想为切入点,抓住设问要求“共同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3.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派地位的 变化取决于 A. 儒家思想的自我更新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要求 C. 思想大一统的趋势 D. 手工业和商业的日益繁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是为专制统治服务的。儒家思想不管是否受到重视,都与当时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关。秦始皇“焚书坑儒”,重视法家,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为了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答案选B。ACD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秦汉儒家学派地位的变化•变化的原因 ‎4. “无农则无食,无工则无用,无商则不给,三者缺一,则人莫能生也。”中国古代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黄宗羲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局面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目可以看出,此思想家注重农业、手工业、商业,即工商皆重,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经济政策,是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开始的,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并没有农商皆重的主张,故A项错误;董仲舒重新改造儒学,使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主张重农抑商,故B项错误;朱熹是南宋时期继孔孟之后的一代大儒,为巩固封建统治,把儒学发展到理学,依然主张重农抑商,故C项错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张“工商皆本”,故D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局面·黄宗羲 ‎5.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 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 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在这个时期(明清),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黄宗羲等思想家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因此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表现 ‎6. 某中学举行历史辩论会,在对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评价时,有四位同学发表了以下观点,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A. 甲:动摇了封建传统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B. 乙: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C. 丙:是“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新思潮的萌发 D. 丁: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对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了冲击,但并未形成动摇之势,A项错误。B、C发生较晚,D是其作用,体现了时代特色。‎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评价 ‎【名师点睛】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主要表现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学说和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受到保护和鼓励;思想上,还批判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躬自实践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以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比整体评价是: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在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中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不仅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而且具有了向近代转化的意味。我们不能因为看到他们的新思想和对维护封建统治的宋明理学的批判,而将他们划出儒家思想的行列之外,在他们的思想里,我们能够看到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踪影。‎ ‎7.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己,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 )‎ A. 孟子的“仁政” B. 黄宗羲的“人民为主”‎ C. 王阳明的“心学” 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题干,作者认为学习的目的是要“明道”、“救世”,主张只是做些诗文,弄些雕虫小计,有什么大的好处呢?所以体现是经世致用思想,B正确;A没有治学思想;B中“人民为主”没有体现;C中属于作者反对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顾炎武思想 ‎【名师点睛】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1)一个范畴:封建传统的儒家思想。‎ ‎(2)两个局限:没有从根本上冲破封建思想藩篱;没有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社会形态的跃进。‎ ‎(3)三点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 ‎(4)四个人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8.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 ‎① 孔子的“礼” ②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 宗法制 ④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已学史实可知宗法制突出嫡长子继承制,材料中李世民的继位,违背了宗法制的原则,也是对孔子“礼”的违反,同时也违背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因此①②③均符合题意,而题干与“民贵君轻”不符,可以排除④。正确答案为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 ‎9. “理学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以下言论符合该观点的是( )‎ A.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B.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C.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D. “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讲的是理学的积极作用,首先排除A、B,D项主张平等,与题干无关。只有C项符合题意。‎ ‎10. 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 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 ‎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①体现的是个人修养问题,与社会责任感无关。其它表达的都与社会国家的发展、兴亡紧密联系,强调的都是人的社会责任感,答案为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11.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 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下列选项能支持“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观点的是 A.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B. 理学兴起,儒学复兴 C. 文化的世俗化趋势 D. 中枢权力的制约机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的世俗化趋势能支持“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观点,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文化的世俗化明显,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辉煌灿烂的文学·宋代 ‎12. “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由题干“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可以判断出这位书法家的风格是草书,故C项正确;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兰亭序》是著名行书,故A项错误;B,D两项都是楷书,故B,D两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草书 ‎【名师点睛】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13.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A. 市民阶层壮大 B. 农民娱乐的需求 C. 文人士大夫的雅好 D. 宫廷贵族的消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题眼是“社会根源”。题干中的这种艺术形式是词,它产生的社会根源是市民阶层的壮大,故A项正确;B、C、D三项皆不是根源,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4. 2012年是农历的壬辰年“龙年”,图是“龙年”剪纸画。对该画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 B. 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 C. 体现了中国画注重象征意义的风格 D. 可以反映文人画的发展和创新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民间剪纸属于民间风情画,和写意画注重画家的心境思想不同,民间风情画是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故选D。其他各项都是正确的。‎ ‎15. 《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A. 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 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 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D. 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可知这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描写,体现出的是一种现实主义;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与题干描述没有联系。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诗经》‎ ‎16. 下面是代表汉字四种字体的书法作品,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秦朝时期的隶书,B项是隶书,符合题意。A项是楷书,C项是行书,D项是草书,ACD项都不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的汉书的起源与发展知识点,关键信息: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注意题干考查的不是小篆。‎ ‎17. 下图为苏轼所绘的《枯木怪石图》,他曾自题其画云:“枯肠得酒芒角出,肺肝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留,写向君家雪色壁。”米芾也曾评论:“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儒学的精神影响了文人的绘画风格 B. 反映了作者不畏强权追求民主的时代精神 C. 集绘画、诗歌、书法、篆刻为一体 D. 具有崇高清远、追求格调神韵的意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绘画。《枯木怪石图》显示出了非凡的意境:怪石压在枯木之下,怪石的顽强似乎是感染了枯木,枯木的下半段同样是刚劲有力,顺着枯木向上似乎是要“乘风归去”。这幅《枯木怪石图》向人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顽强,正气,坚强,淡泊。所以A、D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通过示意图可知此画是文人画,这一时期绘画特点可知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追求民主”材料没体现,符合题意,故选B项。‎ ‎18. 《中国文学史》在论述先秦的一部作品时写道:“诗人采用象征、比喻的手法,把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山川日月、香草美人、千里流沙、蜿蜒八龙等罗织起来,构成一个绚丽多彩的虚幻世界;另一方面,诗人又通过一系列曲折迷离的情节来展示对现实政治和坎坷人生的悲剧性思考。”该作品的风格为 A. 内容古朴的现实主义 B. 脱离真实世界的唯心主义 C. 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 D. 关注自己内心的个人主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先秦的一部作品”“诗人采用象征、比喻的手法”“构成一个绚丽多彩的虚幻世界”“对现实政治和坎坷人生的悲剧性思考”可知,这部作品为屈原的作品,这部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屈原 ‎19. 鸦片战争前,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得出结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理由很简单:英国路途遥远,补给困难,怎有实力冒犯天朝?何况中英贸易近两百年,茶叶生丝等贸易利益重大,断不可能为了一些鸦片走私商人而大动干戈。这从本质上说明林则徐 A. 没有认识到英国的根本需求 B. 主张向西方学习 C. 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D. 认识到英国侵略中国是偶然的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林则徐坚信英国不可能会为了鸦片而与天朝开战,这从本质上说明林则徐没有认识到英国的根本需求是打开中国的大门,鸦片与战争都只是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手段而已,故A项正确;BD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从题干信息来看,林则徐对英国还是有所了解的,故C项错误。‎ ‎20. 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生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 A. 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B. 西学涌入致中西文化碰撞交融 C. 近代中国政局变化和社会转型 D.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A、B、D三项中的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都属于中国社会的变化和转型的具体表现,故C项正确,故本题选择C项。‎ ‎21. 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十月革命的影响 B. 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C. 民族主义的高涨 D.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关键要抓住时间信息“1924年”。1924年国民大革命开始,反帝爱国运动高涨,这与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的一面相吻合,所以陈独秀认同了义和团运动的作用和进步意义。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11辛亥革命后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排除B项;当时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C ‎22. 《剑桥中国晚清史》叙述道:“1861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最能佐证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 A. 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 B. 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 C. 主动撤销对越南和朝鲜的藩属制度D.涉外公文改“夷务”为“洋务”‎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中的信息表明中国在外交领域逐步打破了天朝上国的传统外交观念,用平等的眼光来处理对外关系,而清政府主动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这一实际行动最能说明材料中的观点,同时也体现了外交的近代化,故A答案符合题意;B答案知识反映了清政府了解西方,与题意无关;C答案“主动”表述有误,排除;D答案只是名称的变化,其实质并未发生变化,排除。故该题正确答案为A。‎ ‎23. 以下言论中,体现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思想的是 A. “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 B. “欲自强,必须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 C. “识时务者莫不以采西学制洋器为自强之道”‎ D.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洋务运动,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洋务派前期创办一些军事工业,但遇到了诸如资金、交通等诸多问题,这使他们认识到,“强”是建立在“富”的基础上的,B项表述体现了他们这种思想,所谓振兴商务,就是创办一系列民用工业,B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提及的是“中体”,与民用工业不符,排除;C项提及的是军用工业,排除;D项说的是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但说法过于笼统,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洋务运动·民用工业的创办 ‎24. 回到1917年的北京,你不会看到的是 A. 学校的进步青年热切期盼着下一期的《新青年》‎ B. 北京郊区多了不少浓烟滚滚的工厂 C. 一些学堂的孔子画像被涂抹 D. 报摊上出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本 ‎【答案】D ‎【解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11月,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已经是1918年,1917年在北京的报摊上还不会看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本,故答案为D项。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排除A项;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快速的发展,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期间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儒家思想被排斥,排除C项。‎ ‎25.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陈独秀倡导“用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人生”。二者的区别是 ‎① 前者重在科学技术,后者重在科学精神、方法 ‎② 前者属于制度层面,后者深入到文化层面 ‎③ 前者用于反侵略,后者推动思想解放 ‎④ 前者思想来源于西方,后者思想源于传统文化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相关知识。学生要了解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根据所学,魏源的主张属于技术层面,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故②错误。此外,两者都是源于西方的思想文化,故④错误。而其余两项符合史实。故选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实质 ‎26. “中体西用”是晚清时期流行一时的思想观点,它主要阐述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也涉及政治思想领域。下面哪一主张不能明确体现这一思想 A. “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 B.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 “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体西用”的含义是以中国的儒家思想和政治体制为主,引进西方的近代军事技术和生产技术。ABD三项体现了以中国的思想为主,学习西方技术,不符合题意,均排除。C项表述认为中学和西学共同存在是相互对立的,相互融合会导致两败俱伤,不属于中体西用的内容,符合题意,正确。故选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洋务思潮·中体西用 ‎27. 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是 A. 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B. 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C. 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 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提到,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先进中国人相继经历了由“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即维新变法、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传播,故A正确,排除。当时先进中国人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故B正确,排除。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在1927年后,不符合20世纪头20年,故C错误,符合题意。维新变法、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传播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故D正确,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过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 ‎28. “很清楚,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的这段论述应出自( )‎ A. 《论十大关系》 B. 《新民主主义论》‎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答案】B ‎29. 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有较大进步,主要表现在( )‎ ‎①在民族主义方面,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②在民权主义方面,倡导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 ‎③在民生主义方面,充实了“耕者有其田”等具体内容;‎ ‎④提出了扶助农工的政策⑤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①②③④都是新三民主义的进步之处,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无论是旧三民主义还是新三民主义都没有也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故排除⑤,答案为A。‎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内容 ‎30.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 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 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C. 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 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故B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强调国民垄断,反对自由竞争,故C排除。‎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内容 ‎31. 网络问政(公民以网民身份通过互城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民众和政府之间搭建起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其制度化的建设也在逐渐展开.如人民网、南方网等网站都开设有专门的网络问政平台。关于网络 问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于网络的复杂和制度的不完善,网络问政不利于杜会主义协商民主 B. 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民众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 C. 垃吸信息、有害信息充斥其中,网络问政不必开设 D. 网络协商的广泛性和平等性一定理度上激发了公民的民主意识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在民众和政府之间搭建起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可知,AC项错误,网络问政有利于杜会主义协商民主;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网络协商的广泛性和平等性一定理度上激发了公民的民主意识,故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网络问政 ‎32. 袁隆平的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 A. 第一个选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2号”‎ B.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 他培育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D. 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答案】C ‎【解析】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这是袁隆平科技成就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故答案为C项。A项是科技成就,不是影响,排除;BD项是获得的荣誉,能反映科技成果的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排除。‎ ‎33.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并在14日21时11分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重大进步。下列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A.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升空 C.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 “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成功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1921年的中共一大、1945年的中共七大、1995年的中共十五大和2002年的中共十六大分别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故本题应选C项。‎ ‎34. 电影《高考1977》 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去设计考试场景,可以出现的是 A. 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 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 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 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目隐性考查历史时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是在1977年12月。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于1995年宣布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始于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光明日报》的公开发表。‎ ‎35. 1924年,孙中山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这里的“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同之处在于 A. 都能体现对资本主义的反思 B. 都主张彻底废除旧的土地所有制 C. 都提倡革命后土地完全公有 D. 都解决了夺取和建立政权的问题 ‎【答案】A ‎【解析】“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表明是为了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社会主义也是为了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两者都是对资本主义的反思,故A项正确;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没有彻底废除旧的土地所有制,故B项错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仍然是土地私有,没有提倡土地完全公有,故C项错误;解决了夺取和建立政权问题的是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故D项错误。‎ ‎36. 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A.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相结合 B. 开始探索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 已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路线 D. 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答案】B ‎【解析】材料“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一些缺点和错误”“当然更要引以为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B项正确,C项错误;A项是指邓小平理论;D项说法错误,错在“突破”。‎ 点睛:材料“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一些缺点和错误”“当然更要引以为戒”是解题的关键。‎ ‎37. 李立三(1899~1967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优秀党员,新中国的创建者之一。1930年6月,他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 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 A. 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 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 他注意联合农民阶级 D. 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文字“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说明李立三强调中心城市革命的重要性而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理念并不赞同,故答案选B。1927年中共找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李立三注意联合农民阶级,排除C;根据题干可知李立三没有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排除D。‎ ‎、‎ ‎38. 邓小平曾说:“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吗?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这一论断 A. 阐述的是政治路线的问题 B. 解决的是经济发展手段问题 C. 论证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D.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答案】B ‎【解析】“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解决的是经济发展手段问题,故B正确,A错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D材料未体现,排除。‎ ‎【名师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即可。‎ ‎39.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中写道:“‘什么农民协会,砍脑壳会,莫害人!’‎ 富农中态度恶劣的这样说。……中农呢?他们锅里有米煮,没有人半夜里敲门来讨账。独自皱着眉头在那里想:‘农民协会果然立得起来吗?’……而他们(贫农)中间有很多人,是‘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他们有什么不进农会?”。这段话意图是( )‎ A. 应该按照经济地位的不同区别对待农民 B. 经济地位的不同导致农民革命态度不同 C. 农民阶级不如工人阶级有坚定革命信念 D. 争取贫农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最重要保障 ‎【答案】D ‎【解析】说明由于经济地位不同,富农、中农、贫农对农民协会的不同态度也不同,应该按照经济地位的不同区别对待农民,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农民对农民协会的态度,没有体现农民对革命的态度,排除B;C选项材料无法体现;材料无法体现“争取贫农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最重要保障”,排除D。‎ ‎40.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 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 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还是罗斯福,这四人的改革都是从本国国情出发,取得成功的,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 卷Ⅱ 二、非选择题(此大题共2小题,4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4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在1840 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 阅读下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A、B、C、D、四类。‎ ‎(2)概述这四类人物所代表的派 别对学习西方的态度主张。‎ ‎(3)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化 尤其是西方文化? ‎ ‎【答案】(1)A类:⑤③;B类:⑧②;C类:⑥①;D类:④⑦。‎ ‎(2)林则徐、魏源代表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面对外国的侵略,主张了解世界,学习西方,巩固封建统治;曾国藩、李鸿章代表的是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科技,引进先进军事科技器物,达到富国自强的目的;康有为、梁启超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造中国政体;陈独秀、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以“民主”和“科学”为大旗,主张在思想文化变革中国。‎ ‎(3)提示:结合中国国情,以开放心态对待,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不断丰富中国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等。‎ ‎ ‎ ‎(1)对上述人物的分类,应当联系所学从近代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时间顺序,根据序号进行分类。‎ ‎(2)概述思想主张,应当联系所学,主要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和资产阶维新派和激进派结合各自的思想特点和主张来回答。‎ ‎(3)今天我们对待外国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态度,应当从这一进程反映出的问题,如要结合中国国情,以开放心态对待,吸取其精华,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来回答。‎ ‎4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荏苒三十年》林伯渠 材料二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同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戴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材料三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 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努力的史实。‎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毛泽东之所以当时引起美国《生活》杂志高度重视的原因最有可能是什么?请你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概括出毛泽东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的体系以哪两个重大事件为标志?从材料三中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什么关系。‎ ‎【答案】(1)史实:①建立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思想(暴力推翻封建政府的民主革命思想)并同改良派进行思想论战 ‎③发动武装起义,进行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 ‎④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⑤颁布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2)①长征胜利结束;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贡献:理论: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新民主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实践: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事件: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关系: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解析】本题考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开展的斗争、毛泽东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的贡献以及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努力,应当联系所学,从建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进行辛亥革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和颁布《临时约法》等史实来回答。 ‎ ‎(2)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联系所学可知,毛泽东当时引起美国《生活》杂志高度重视的原因最有可能是长征胜利结束、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毛泽东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的贡献,联系所学可知,从理论方面来说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从实践方面来说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等。‎ ‎(3)联系所学可知,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的体系,应当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根据材料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点睛:本大题的多数小题都需要联系所学内容来回答,如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努力的史实、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概括毛泽东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所作的贡献等等,属于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型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往往材料主题只是一根引线,需要回答的内容从材料中难以归纳得出,主要是根据教材相关内容来回答。解答这一类试题必须明确材料的指向,弄清材料主题指向教材的哪一部分内容,再看题目所问,然后根据教材相关内容来回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