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天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天一中学 2019 年春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学科(选修) 命题人:苏宏审阅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 1.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因素有 ①自然经济 ②宗法观念 ③社会习俗 ④理学思想 ⑤皇权专制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题干所给材料中“男耕女织”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家庭关系特征受自然经济的影响,因此①正确; 依据所学,题干所给材料中“男主外”、“女主内”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家庭关系特征受宗法观念的影响, 因此②正确;题干所给材料中“社会”、“家庭”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家庭关系受社会习俗的影响,因此 ③正确;题干所给材料中“夫为妻纲”、“夫唱妇随”、“男尊女卑”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家庭关系特征 受理学思想中三纲五常的影响,因此④正确;皇权专制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因此⑤错误。综上所 述,①②③④正确,⑤错误,故答案为 A,BCD 不符合题意,排除。 2.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 年河南辉县发掘了 5 座大型魏墓, 1 号墓出土铁器 65 件,其中农具占 58 件,包括䦆、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 期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答案】B 【解析】 紧扣材料中“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可知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提高了精耕细作水平。A 项 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在秦、魏等国……出土……生铁铸造的农具”不符;C 项中“必备品”的说法过 于绝对,应排除;D 项的表述从题目中无法看出,应排除。故 B 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3.明末清初有人这样安排生计:“瘠田十亩,自耕仅足一家之食;若雇人代耕则与石田无异若佃于人则计 其租入,仅足供赋税而已……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回,蓄池鱼”这说明明清时 期 A. 重农抑商政策废除 B. 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C. 从事商品交易的市出现 D.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蓄池鱼”强调的是农产品商品化,体 现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B 选项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政府一直坚持的政策,A 选项排除。从事商 品交易的市出现的时间在原始社会就出现,C 错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D 选项排除。 4.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 1600 年,从这里出口了 400 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 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 18 世纪,其产量约为 16 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 牙 A. 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 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 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 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虽从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金银,但并未将其转化为资本积累,而 是将之应用于向英、荷等国购买昂贵的奢侈品,排除 B 项;金银大量输入,导致“价格革命”,即金银价 值下降,物价暴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故本题选择 D 项;17、18 世纪的世界霸主分别为荷兰和英国。故排除 A 项;C 项应为荷兰和英国。与题目 中的国家“西班牙”不符,故排除。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 5.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 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 GDP 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 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 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④海外殖民掠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状况。①项,依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的荷兰和英国因为航海事业 的发展,加大了对外殖民扩张掠夺的力度,积累了大量资本,人均 GDP 增速较快。故①项正确。②项,英 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是在 19 世纪中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②项错误。③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 成于工业革命之后,至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完全形成,此处时间不符。故③项错误。④项,由于荷兰和英 国先后确立了海上殖民霸权,海外殖民地增加,双方都加速了殖民扩张掠夺,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加速,人 均 GDP 增速较快。故④项正确。综上所述,②③项错误,①④项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早期的殖民扩张·荷兰和英国 6.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 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 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 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 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 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答案】D 【解析】 光荣革命发生于 1688 年、《权利法案》颁布于 1689 年、内阁制建立于 18 世纪早期,均早于工业革命爆发 的时间“18 世纪 60 年代”,故排除 A、B、C 三项。工业革命期间,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壮大,急需摆脱政 治上无权的地位,故于 1832 年进行了议会改革,获得了政治权利。本题应选 D 项。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历程。 7. 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 B. 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 C. 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 D. 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迄今,我国尚未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故 A 项的表述错误;图片中未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故 排除 B 项;C 项的表述与建国初期,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的现状不符,故排除;图片中“一五”计划期间, 工人们在荒芜的土地上开展重工业建设的场景体现了工人投身于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热情。故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20 世纪 50 年代探索•“一五”计划 8.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 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 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该报告体现了 A. 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B. 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 C.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 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答案】B 【解析】 料中反映出中共八大主要论述了“自由市场”和“国家市场”的关系,提出将有计划组织部分自由市场, 这实际上是有意识地要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反思,B 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从 1958 年开始,而中共八大是在 1956 年召开的,排除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排除 C;材“一五计划”主要是实现“一化三改”重点发展重工业,而在八大报告中主要论述了“自由市场”和 “国家市场”的关系,排除 D。 9.1958 年 8 月,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作出的决议指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仆么遥远将来 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下列口号能 反映上述“形式”的是 A. “农业合作社,社会新气象” B.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 “吃喝不要钱,山子赛神仙” D. “谁穷谁丢人,谁富谁光荣” 【答案】C 【解析】 根据“1958 年”“人民公社”可知题干内容描述的“形式”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A 项,“农业合作社,社会新气象”是 1953-1956 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的口号。故 A 项错误。“人有 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形容的是“大跃进”运动。故 B 项错误。“吃喝不要钱,日子赛神仙”是典型的“大 锅饭”口号,体现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特征。故 C 项正确。“谁穷谁丢人,谁富谁光荣”是改革开 放后 80 年代的口号。故 D 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C。 点睛:口号是时代的写照,能够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甚至精神风貌。在判断时,首先要 弄清口号的基本意思,然后对照不同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10.1991 年 2 月,《解放日报》先后发表四篇署名“皇甫平”的社评,社评高举改革开放大旗,指出“我们 如果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随即,《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纷纷发 文,对“皇甫平”的观点进行指责和围攻。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 尚未形成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共识 B.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未确立 C. 仍然坚持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D. 苏联解体影响中国发展道路的抉择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991 年对“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说明市场经济体制大多数人还 不能接受,表明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共识尚未形成,故 A 项正确;1978 年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 B 项错误; 1978 年后改革开放就开始突破了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故 C 项错误;苏联解体是 1991 年 12 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名师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我们如果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对‘皇甫平’的观 点进行指责和围攻”即可。 11.下表反映的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部分年份的出口商品结构数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出口商品结构 年份 初级产品(%) 工业品(%) 1982 45 55 1986 36 64 1990 26 74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 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答案】C 【解析】 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从 1982 年到 1990 年我国出口的工业品比例增加,这主要得益于城市经济体制改 革全面展开,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增大,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C 项符合题意,故 此题选 C。 12.下面是 1929—1940 年间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变化曲线图。对该图数据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A. 自由放任促使国内生产总值持续上升 B. 凯恩斯主义盛行导致失业率急剧上升 C. 罗斯福新政推动失业率出现下降趋势 D. 国内生产总值持续下降引发经济危机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片数据可知,1935 年开始失业率出现下降趋势,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罗斯福新政推行的 结果,故 C 项正确;数据显示,1929—1933 年,国内生产总值是下降的,故 A 项错误;凯恩斯主义盛行应 该会带来就业率的上升,故 B 项错误;经济危机的冲击使国内生产总值持续下降,故 D 项错误。 13.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 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 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 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B. 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 C. 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经济模式 D. 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主旨是讲经济危机有一定的内在调整规 律,政府不能反映过度,不能一遇到经济危机就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西方处于经 济滞涨时期,美国国内有些经济学家主张反对凯恩斯主义中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也就是要增大自由经 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材料反对国家的过 度干预,主张减少计划杠杆的调节作用,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C 选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调整产业结构和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模式”出现于 20 世纪 90 年代克林顿执政时期,与材 料时间不符;D 选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反对国家过度干预经济,反对过度福利国家制度。故正确答案 为 A 选项。 14.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奉行“美国优先”战略,与各国大打“贸易战”,并迫使美国各跨国公司从海外 回流本土。可是,2018 年 11 月 26 日美国著名汽车生产商通用汽车公司仍宣布关闭五个本土的生产中心, 将生产重心逐渐转移至中国等国家。这表明 A. 全球化进程不可阻挡 B. 美国霸权日益衰落 C. 特朗普政府不得人心 D. 中国是贸易战赢家 【答案】A 【解析】 【详解】美国迫使美国各跨国公司从海外回流本土,但是美国著名汽车生产商通用汽车公司仍将生产重心 逐渐转移至中国等国家,说明美国的“贸易战”不符合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全球化进程不可阻挡,故 A 正 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美国霸权日益衰落,排除 B;材料反映特朗普政府实行“贸易战”不符合经济全球 化的潮流,无法体现特朗普政府“不得人心”,排除 C;材料表明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无法体现中国是 贸易战赢家,排除 D。 15.有学者评论古代某思想家:“孔子论政,以仁为主。……承其教而发为‘仁心’‘仁政’之论……以为 仁、义、礼、智四德,皆由人类天赋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引申发展而成。故‘人皆可以为尧舜’, 而仁心乃人类所共有。”该思想家应是 A. 孟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阳明 【答案】A 【解析】 孟子提出“仁政”学说,并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这与题干材料中 “承其教而发为‘仁心’‘仁政’之论”以及“以为仁、义、礼、智四德,皆由人类天赋侧隐、羞恶、恭 敬、是非之心,引伸发展而成”相对应,因而该思想家为孟子。故 A 项正确。董仲舒的儒学基础是“天人 感应”学说,而非“仁政”学说。故 B 项错误。朱熹的思想主张为“理学”而非“仁政”学说。故 C 项错 误。王阳明的思想主张为“心学”。故 D 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A。 点睛: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要弄清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来龙去脉。 16.感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学传统中,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关 于宇宙与人的形而上的思路未能探幽寻微,为自己的思想找到终极的立足点,而过多地关注处理现世实际 问题的伦理、道德与政治。”为此,儒学家提出 A. 君权神授 B. 三纲五常 C. 世界本原是理 D. 经世致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儒学传统中,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关于宇宙与人的形 而上的思路未能探幽寻微”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儒学没有解决“宇宙与人”之间关系,而是“过多地关 注处理现世实际问题的伦理、道德与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儒学的这个问题,宋明理学提 出了“理是世界的本原”,解决了“宇宙与人”之间的关系,故 C 项正确;AB 项是汉代儒学的内容,排除; D 项是明清时期的批判思想,排除。 17.刘梦溪在《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中说,在理念上研究中国的思想文化“三晚”最重要:一是晚周、 一是晚明、一是晚清。晚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的源头,晚明是一个文化冲突非常剧烈的时期,晚清 是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折点。其共同的时代特征是 A. 东西方文化碰撞融合 B. 社会动荡思想活跃 C. 社会转型新思想萌发 D. 改朝换代百家争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 动;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不安,出现了批判思想;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思潮不断萌发;因 此,不管是春秋战国,还是明末、晚清,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思想活跃的时期,故 B 项正确;A 项不 符合晚周时期的儒学,排除;C 项不适合明末,排除;D 项只适合春秋战国时期,排除。 18.马克思·韦伯认为,传统的天主教鄙视世俗劳动……与此同时,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造的财富……这 样在新教徒那里,狂热的劳动态度和谋利冒险精神与节俭精神结合起来…导致资本的积累。作者旨在强调 新教徒 A. 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B. 重视财富积累 C. 富有海外冒险精神 D. 信奉苦行节欲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造的财富”和“这样在新教徒那里,狂热的劳动态度和谋利 冒险精神与节俭精神结合起来……导致资本的积累”说明新教的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 作用,故 A 项正确;B 项是 A 项的具体表现,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海外冒险精神,故 C 项排除;材 料中新教主张从事世俗生活中的职业,并非实行禁欲主张,故 D 项错误。 【点睛】“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造的财富”和“这样在新教徒那里,狂热的劳动态度和谋利冒险精神与 节俭精神结合起来……导致资本的积累”是关键信息。 19.他们面临着双重使命: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 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返,又要展示现代社会是一个 “全民嘉年华”的年代。下列符合“他们双重使命”的运动是 A. 智者运动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 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反映了反对宗教禁欲主义,主张人文主义,同时强调人的理性,这属于 启蒙运动的特点,启蒙运动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故 D 项正确;智者学派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 先河,故 A 项错误;文艺复兴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故 B 项错误;宗教改革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 的迷信,故 C 项错误。 20.2016 年“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下图是海昏侯刘贺(公元前 92 年一公元前 59 年)出土的一枚印章,印文是“大刘记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篆书印章端庄豪放 B. 当时书法处于自觉阶段 C. 隶书印文已经成熟 D. 印章已用于文人画创作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图片中篆书的表现形式及特点,可以看出篆书印章端庄而豪放,具有美感,故 A 项正确;书 法处于自觉阶段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故 B 项排除;材料强调篆书的艺术特色,并没有涉及到隶书,故 C 排 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印章应用于文人画,印章应用于文人画是明朝中后期,故 D 项排除。 21.“这种革命不是伽利略物理学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那种以否定为主并最终取而代之的革命。”“任何 一个史为将遍的理论,都应当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 本身之中。”上述论断评论的科学理论是 A. 经典力学 B. 生物进化论 C. 相对论 D. 量子假说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牛顿之前,伽利略已经在试验中发现经典力学的相关定律,但牛顿是最早用数 学描述把这些定律固定下来,因而牛顿的研究更多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是将以前的理论作为 一个局部的情况,这与题干意思不符,排除 A。生物进化论是对之前“神造人”学说的直接否定,而非将 先前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这与题干意思不符,排除 B。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 学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同时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并将其概括在相对 论力学中,C 项正确。量子假说研究微观粒子运动,扩展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 识微观世界的不足,但这并非将以前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的情况,并包含在本身之中,排除 D。综上所述, 本题正确答案为 C。 22.“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 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 进步。”文中“外来药”的影响是 A. 对思想解放起到了启迪作用 B. 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第一步 C. 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D. 完全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经世思想家们”指地主阶级抵抗派,以魏源为代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引导国人引 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思想解放起到了启迪作用,故 A 项正确;B 项是指洋务派,排除;C 项是指资产阶 级维新派,排除;D 项是指新文化运动,排除。 【点睛】“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是解题的关键。 23.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 异族之攘吾政府者,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下万倍于满洲。”这表明 他 A. 主张彻底反对帝国主义 B. 认可民生主义 C. 认为民族主义有局限性 D. 赞同民权主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中可以看出,章太炎认为孙中 山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把清政府作为最大的敌人,而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没有看清帝国主义对中国的 祸害远远大于清政府,指出了民族主义有局限性,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章太炎对三民主义的认识, 而不是“彻底反对帝国主义”,故 A 项排除;材料认为西方列强侵略对中华民族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满洲贵 族统治者的影响,这是对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认识,故 BD 项排除。 【点睛】关键信息是“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 24.广东、广西等南方省份定期发行关于农民运动的刊物。农民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基本上以“三民主 义”“自山平等”“农民解放”“耕者有其田”等为话题。这一现象应该出现于 A. 辛亥革命时期 B. 五四运动时期 C. 国民革命时期 D. 土地革命时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的“广东、广西等南方省份”“关于农民运动的刊物”以及“三民主义”“自由平 等”“农民解放”“耕者有其田”等可知,这一现象应该是 1924—1927 年的国民革命时期,故 C 项正确; 辛亥革命时期不符合“农民解放”“耕者有其田”等信息,故 A 项错误;五四运动时期是在 1919 年,故 B 项错误;土地革命时期是在 1927—1936 年,故 D 项错误。 25.迷感于所谓“一次革命论”…而不知革命有阶段之分,只能由一个革命到另一个革命,无所谓“毕其功 于一役”……如果说,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插一个资 产阶级专政的阶段,这是正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论。该论断出自 A. 《井冈山斗争》 B. 《论人民民主专政》 C. 《新民主主义论》 D.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插一个资产阶 级专政的阶段,这是正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论”中可以看出,材料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 论述,创造性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创造性提 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故 C 项正确;A 项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排除;《论人民民主专政》 一文,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大问题,故 B 项排除;《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 实践,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初步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 思想,故 D 项排除。 二、文字题:(本题共 4 小题,总分共 50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 保障体系。 材料一:在传统救灾救助体系中,历代政府十分重视对民办机构进行引导和管理。……从西周开始历 代政府都设立了职責包括救济在内的政府管理机构和官员。……还设立了救灾效果鲼效考核制度,对各级 官员的救灾业绩进行考核,以认定其高下优劣,奖罚十分严明,为了防范救灾过程中舞弊行为,制定了严 格的防范措施,……十分注重灾前预防,官方的社会救灾机构更加注重灾后的救助。 ——摘自张寿《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 材料二:本法蒙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 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 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 ——摘编自(美国)《社会保险法》(1935 年 8 月) 1980 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 10%,有 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 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 会”。 ——摘编自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材料三:战后英国陆续颁布了《家庭补助法》《国民工伤保险法》《国民救济法》《工资委员会法》等,…… 英国所有公民从出生那天起就有一张社会保障卡,从受抚养、上学、病残,就业和失业、丧偶或抚养子女、 年老退休直到死亡都可以按规定获得相应的社会保障,……20 世纪 80 年代后,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摘編自黄安年《西欧和北欧国家的福利保障政策》 请同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历代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具体做法。指出历代政府重视社会 保障的思想根源。 (2)根据材料二,分析罗斯福时期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方面的主要差异,并说明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二战后英国社会保障的显著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 世纪 80 年代后英国缩小 福利规模的原因。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的看法。 【答案】(1)具体做法:引导和管理民办机构;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建立救灾效果绩效考核制度;制定防 范救灾过程中舞弊行为的措施;注重灾前预防和灾后救助。思想根源:先秦儒家的民本观念(仁爱思想);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观念。 (2)差异:罗斯福时期社会保障的基金完全来自国家财政收入;里根时代则由政府、私人(雇主和工人)共同 承担。原因: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局面;里根时代,“福利国家”的实施增加政府财 政负担。 (3)特点:立法保障(法规完善);全面保障(种类多覆盖广);全民保障。 (4)看法: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制度设计法律保障);生产力发展是前提;有利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 福利政策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应调动全社会福利意识,拓宽福利资金渠道,适度减轻政府财 政负担;应在公平基础上维护劳动者积极性,防止产生懒惰思想;社会福利制度既要兼顾公平,又要注重 经济发展的效率;福利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要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解析】 【分析】 【详解】(1)具体做法:依据材料一“历代政府十分重视对民办机构进行引导和管理”得出引导和管理民 办机构;从材料“从西周开始历代政府都设立了职责包括救济在内的政府管理机构和官员”得出建立专门 的管理机构;从材料“还设立了救灾效果绩效考核制度,对各级官员的救灾业绩进行考核”得出建立救灾 效果绩效考核制度;从材料“为了防范救灾过程中舞弊行为,制定了严格的防范措施”、“十分注重灾前 预防,官方的社会救灾机构更加注重灾后的救助”得出制定防范救灾过程中舞弊行为的措施;注重灾前预 防和灾后救助。思想根源:结合所学可知,思想根源是先秦儒家的民本观念;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天人 合一”观念。 (2)差异:依据材料二“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 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 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个社会保险局”可以得出罗斯福时期社会保障的基金完全来自国家财政 收入;依据材料“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可以得出里根 时代则由政府、私人共同承担。原因,结合罗斯福新政和里根统治时期的时代特点分析即可。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局面;里根时代,“福利国家”的实施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3)特点:依据材料三“战后英国陆续颁布了《家庭补助法》《国民工伤保险法》《国民救済法》《工资委 员会法》等”可以得出立法保障;“英国所有公民从出生那天起就有一张社会保障卡,从受抚养、上学病 残、就业和失业、丧偶或抚养子女、年老退体直到死亡都可以按规定获得相应的社会保障”可以得出种类 多、覆盖广;全民保障。 (4)本小问的看法,属于开放性题,依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即可,言之有理即. 27.近代以来,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贸易联系开始增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到 1860 年,英国对几乎所有的货物,除 30 项外,全部免税,成为世界上第个实行自由贸易 的国家。不过,英国更积极于强迫其他国家实行自由贸易,向英国商品敞开大门。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在 1930 年,美国国会通过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案(Smoot- Hawley Act),开始向对美出 口商品的国家译行征收关税。随后,受到该法素影响的对美出口国也开始对美国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由 此引发的贸易战导致全球贸易额下降 66%之多,世界经济因此受到严重拖累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材料三:1996——2006 年世界总产出与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对比 ——联合国(2005——2006 年世界经济概览》 材料四:什么是贸易战?一方对对方进口产品采取多重制裁措施,包括加征高额关税、反倾销、反补 貼、实施贸易保障措施、增加非关税贸易壁垒、并以此要求对方国家开放市场调整汇率、改变其他经济贸 易政策,对方国家随即展开类似的或其他的反制及报复措施。贸易战可以一轮或多轮后休战,回到谈判来 上,也可能严重恶化拖延许多年,并波及两国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贸易政策变动的主要经济背景,这一政策的推行对世界巾场有何影响? (2 材料一中美国国会通过斯穆特一利关税法案是由哪一重大事件所引起的?当时的美国总统是谁?他推 行的经济政策是什么?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案的通过说明这一政策出现了什么问题?此后,美国的经济政 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三,概括图表信息反映的经济现象,结合国际贸易体系发展的史实说明该现象出现的原因。 (4)据材料四,指出贸易战的危害?面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我国应该采取什么立场? 【答案】(1)背景: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成为世界工厂;英国是“日不落帝国”,拥有最大的海外市场, 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影响:促使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2)事件: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总统:胡佛;政策:自由放任;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已经无法 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此后,罗斯福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3)现象:世界贸易总体上以高于世界总产出的速度增长。原因:1995 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规范化和法 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4)危害:影响两国经济的发展,并进而影响到其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影响到国际局势的发展。立场:谈, 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解析】 【详解】(1)从材料一“英国对几乎所有的货物,……敞开大门。”联系史实可知背景是当时的工业革命 完成,成为世界工厂,;英国是“日不落帝国”,拥有最大的海外市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影响:根据所 学可知促使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2)从材料二“开始向对美出口商品的国家译行征收关税。^世界经济因此受到严重拖累”联系所学可知 是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总统:胡佛;政策:自由放任;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已经无法适应资本主 义经济的新发展;此后,根据所学可知是罗斯福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3)现象:从材料三中“世界总产出与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对比”联系所学可知世界贸易总体上以高于世界 总产出的速度增长。原因:联系所学可知 1995 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4)从材料四“贸易战可以一轮或多轮后休战,回到谈判来上,也可能严重恶化拖延许多年,并波及两国 关系”联系所学影响两国经济的发展,并进而影响到其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影响到国际局势的发展。立 场可归纳为: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28.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孔子及儒家思想评价不一。阅读下列 材料: 材料一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 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 也。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孔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是非也,而可遽以定 本行罚赏哉! ——李贽《藏书》 材料三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 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四 今天的国学热是寻求大国崛起的民族自尊自强。历史有其必然的选择标准,符合时代潮流的 价值选择才能够经受住历史淘洗……如今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是时代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 地位不断上升,当今的世界竞争,已不再是单一军备力量的较量,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也已成为重点,对我 国而言,就是传统文化的复兴。 ——摘编自肖楚楚《“打倒孔家店”与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儒学成为“显学”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后期“显学”未受统治者重用的原 因。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该观点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要求?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主要目的。新文化运动期间,资产阶 级激进派对孔子的态度如何?维新派与资产阶级激进派对孔子不同态度的根源是什么? (4)据材料四,概括当前弘扬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答案】(1)因素:门徒的游说;学者的坚持;孟子、荀子的发展。 原因:不能适应当时诸侯兼并战争的需要。 (2)观点:反对以孔子是非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认为是非标准随时代变化的。 要求: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3)目的:减少变法阻力。态度:打倒孔家店(全盘否定)。 根源: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 (4)现实意义:是实现强国富民之举;是增强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增强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在世 界的影响。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儒学的发展。从先秦儒学、明清时期的儒学、近代儒学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 【详解】(1)第一小问因素,由材料一中的“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可以得出门徒的游说; 由“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可得出学者的坚持;由“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 学显于当世”可得出孟子、荀子的发展。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儒学不能适应当时诸侯 兼并战争的需要,因此战国后期儒学未受统治者重用。 (2)第一小问观点,从材料“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 夜更迭,不相一也”中可以概括出李贽的观点。第二小问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贽的思想反映了商 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需要。 (3)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变 法阻力。第二小问态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期间,资产阶级激进派对孔子的态度是彻底否定。 第三小问根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与资产阶级激进派对孔子不同态度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发展程度 不同。 (4)根据材料“国学热是寻求大国崛起的民族自尊自强”“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也已成为重点,对我国而言, 就是传统文化的复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实现强国富民、增强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等方面来分析出 答案。 29.20 世纪以来形成的三大理论成果,不断推动着中国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出身贫农,十岁始入私塾,但儒家思想对其影响至深,后来他曾说:“真正的民生主 义,就是孔子所望之大同世界,”并多次亲笔书写《礼运,大同》的全文以激助全党——1896 年广州起义 失败后,孙中山移居英国。后来他对张国焘说:“我在欧洲的时候,与社会主义各派的领袖人物都有过接 触,各派的理论也都研究过。我参酌了社会主义各派的理论,汲取它们的精华,并顾及中国的实际情形, 才创立三民主义。” ——秦正为《孙中山与社会主义中国化》 材料二: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 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 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红旗》(1930 年 5 月 24 日) 材料三:毛泽东思想承担的具体历史使命主要是回答和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向何处去的问 题,即新中国的建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并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得以巩固和发展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承担的具体历史使命是,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后,如何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摘编自张开年《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请问答: (1)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的实践成果。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分歧并分析其实质。 (3)指出材料三中两种理论的不同历史使命,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理论成果的认识。 【答案】(1)渊源:儒家的大同思想;社会主义思想。成果: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 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分歧: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还是城市中心论。实质:实事求是与教条主义的对立(或是依据中国国情革 命还是照搬苏俄经验革。 (3)历史使命:毛泽东思想:实现民族独立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巩固和发展社 会主义。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与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4)认识:理论创新要结合国情或与时俱进。 【解析】 【详解】(1)渊源:从材料“儒家思想对其影响至深”“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 界。”“参酌了社会主义各派的理论,汲取它们的精华,并顾及中国的实际情形,才创立三民主义”中可 以分析出答案。成果:根据材料“实践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推翻帝制、民国建立、颁布《临时约 法》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2)分歧,根据材料“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 行不通的”可以分析出答案。实质: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分歧实质上是实事求是 与教条主义的对立。 (3)历史使命:从材料“毛泽东思想承担的具体历史使命……新中国的建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担的具体历史使命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可以概括出答案。毛泽东 思想:实现民族独立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关系:根据所学 知识可以分析出,前者是后者的前提与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理论创新与国情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出答案。理论创新要结合国情或与时俱 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