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文综 卷I客观题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A. 孔孟之道的影响 B. 老庄哲学的影响 C. 韩非思想的影响 D. 墨家学说的影响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题目中的“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狂放不羁,隐逸行乐”均为先秦时期道家学派“逍遥”、“无为”等思想的具体体现。故排除与此不符的ACD三项,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老庄哲学 2. 有人说“儒家及老庄皆有政治思想……虽不相同,然皆从人民之观点,以论政治。……唯法家从‘一夫’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法家 A.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 B. 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C. 要求以“礼”约束百姓 D. 实行控制思想的“焚书坑儒”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所以题干中法家从‘一夫’出发指的是从君主统治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指的是为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所以本题答案选A,B、C、D与题干意思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 10 - 3. 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 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 博大精深但有一定的封闭性 C. 概括了世间所有规律 D. 内容丰富,探索世界的本原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丰富性与普遍性……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理学内容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体现了对夷务的排斥,故B项正确;“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说法过于绝对,理学还吸收了佛、道思想,故A项错误;“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内容丰富”说法过于片面,故D项错误。故选B。 4. 马丁·路德强调“独立的司法权”,各国应按照自己的法律行事,国家法庭具有终身判决权,凡属世俗的事,任何案件都不应送到罗马审理。这反映了马丁·路德 A. 倡导人性解放 B. 否定神学思想 C. 宣扬平等精神 D. 主张王权高于神权 【答案】D ............... 5.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两者共性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产物 ②在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③反对蒙昧,推崇人性 - 10 - ④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但其仅仅只是对教会神权提出质疑,没有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所以②④两项不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特征,应该排除,依据所学不难判断①③两项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共同特征,所以答案选C,A、B、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6. 某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 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③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的课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故选B。A错在纸质书,C错在楷书,D错在现实主义,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印刷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辉煌灿烂的文学·楚辞;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书法 7. - 10 -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古为西羌地,元朝归吐蕃等路宣慰司管辖。“玉树”这一名称据说出自神话传说中的仙树。唐代有一位诗人,其诗风壮浪恣肆,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和奇特的想像,写了一首《怀仙歌》: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该诗人应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杜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识记能力。通过“其诗风壮浪恣肆,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和奇特的想像” ,这种诗人性格及诗风符合的是唐代“诗仙”李白,故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文学艺术 8. 19世纪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和《物种起源》,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两者都 ①借鉴了前人的成果 ②是近代自然科学领域重大成就 ③对当时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 ④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共产党宣言》借鉴了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物种起源》借鉴了拉马克的成就,①说法正确;《共产党宣言》提出无产阶级用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物种起源》给神创论以重击,③说法正确;《共产党宣言》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历程,《物种起源》影响了中国的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共产党宣言》不是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排除含有②的D项和说法不全面的AB项。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 - 10 - 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 9. 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有: 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②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③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④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①②③④分别反映的是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因为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故正确答案为①②④,选A 。 考点:新文化运动维新思想 10. “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能够论证陈旭麓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A. 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B. 反映时代脉搏跳动的改革思想日渐增多 C. 清廷官僚体系由此开始发生被动转变 D. 向西方学习成为精英和民众一致的选择 【答案】B - 10 -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1860年”,“社会观念”等词。A项“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戊戌变法,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C项与题干无关,直接排除。D项表述不对,向西方学习仅仅是一小部分进步人士的看法,民众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1860年的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先进分子都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变革,所以本题答案选B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的历程·1860年的改革思想 11. 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些人的代表是 A. 魏源、林则徐 B. 康有为、孙中山 C. 陈独秀、胡适 D. 毛泽东、邓小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人主张否定和批判传统思想文化,属于新文化运动内容,陈独秀、胡适是其代表,因此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12.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人类先进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是 ①早期维新思想 ②三民主义 ③毛泽东思想 ④邓小平理论 A. ②③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内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内容 - 10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占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材料二: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矣。 材料三:革命的目的煌为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善至美的国家。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问答: (1)上述材料一、二、三、四分别代表了中国近代哪些政治力量?试各举两个代表。 (2)与上述材料相关的中国近代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3)从作用或影响方面具体说明这些观点是怎样推动近代历史发展的? 【答案】洋务派,如曾国藩、李鸿章。 资产阶级维新派。如康有为、粱启超。 资产阶级革命派,如孙中山。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如陈独秀、胡适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辛亥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政治力量、各自的主张和开展的斗争,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材料一、二、三、四分别代表的中国近代政治力量,可以根据材料分别反映的中体西用、“君权与民权合”、“革命”和“两位先生”等信息分析得出。 (2)与上述材料相关的中国近代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联系所学可知,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10 - (3)从作用或影响方面具体说明这些观点是怎样推动近代历史发展的,应当联系所学,从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辛亥革命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和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等方面来回答。 1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图,孙中山手书 (1)材料中图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三民主义在什么时候发展成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哪里? 材料二:如图,2009年的60周年国庆大阅兵。在阅兵典礼结束后的群众游行队伍中,出现了“毛泽东思想万岁”的标语方阵。 (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如图,1984年国庆35周年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长达十年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 10 - (3)结合史实,分析人们打出“小平,您好”横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答案】(1)民主共和(资本主义发展)。 1924年国民党一大。 “新”在明确反帝,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提出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 (2)形成标志:开创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影响: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3)原因:主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国策;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4)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本题考查了20世纪三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其中第一问主要考查了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对这一变化进行分析,分别从民族、民权、民生三个方面具体说明。第二问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第三问主要考查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做的主要贡献,要求学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国两制等方面回答。 15.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方吹来十月的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思想理论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走向胜利。 材料二:读下列两幅图片 - 10 - (1)中国共产党人怎样对待外来文化——“马克思主义”的? (2)邓小平为首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简要谈谈这一事件的重大影响。 【答案】(1)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毛泽东思想。 (2)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讲话。解放了人们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加强并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三大理论,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来分析回答。 (2)根据材料中的“东方风来满眼春”可知,图二反映的是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一事件的重大影响应当联系所学来回答。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 1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