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湖南省浏阳二中、五中、六中高二期中联考(2017
2017年下学期高二年级二、五、六中期中联考 历史试卷 时量: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30*2=60) 1、20世纪初,立宪派成立了许多立宪团体,仅1906至1908年即多达50余个。与此同时,立宪派还创办了为数众多的宣传君主立宪的报刊杂志,曾多次开展国会请愿运动,形成为声势较大的政治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政治影响。这种现象( ) A.促进了中国人民的集体觉醒 B.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群众基础 C.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D.推动了民主宪政在中国的发展 2、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文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此语表明孙中山( ) A.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 B.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 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 D.借鉴分权制衡的思想 3、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分别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 4、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对于美德,我们仅止于认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努力培养它,运用它,或是采取种种方法,以使我们成为良善之人。”又强调“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他这样说是因为( )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5、《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 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 ) A.思想统一 B.三纲五常 C.君权神授 D.以刑辅德 6、 明神宗年间,礼科教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劾一人,声称其:“壮岁为官,晚年削发,近又刻《卓吾大德》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司马光论桑弘羊欺武帝为可笑,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狂诞悖戾,未易枚举,大都刺谬不经,不可不毁。”被劾之人应是( ) A.李贽 B.王阳明 C.黄宗羲 D.顾炎武 7、有人撰文称“四大名著”是中国人的四面镜子: 映照出中国人的雅趣; 映照出中国人的侠义; 映照出中国人的信仰; 映照出中国人的天下观。这“四面镜子”分别是( ) A.《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 B.《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C.《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 D.《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 8、有人称,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 ) A.追求气势,浪漫神秘 B.注重铺陈,追求神韵 C.体现了走向平民化的趋势 D.适应了早期城市资产阶级的需要 9、当代西方社会掀起的“马克思主义热”现象引人深思。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不能作为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传播的原因的是( ) A.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B.“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国人树立榜样 C.学习“西学”,改造中国的理想失败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其阶级基础 10、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可以把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和战友,是因为( ) A.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 自我” B.苏格拉底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 C.苏格拉底发现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和价值 D.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和“智慧”的化身 11、“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 ) 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信仰即可得救 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主张因行称义 12、“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下列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 A.神创论与进化论 B.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C.经典力学与量子论 D.相对论与量子论 13、英文的“Com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传播”“传达”“交通”和“交流”。有人说,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Communication。 对互联网的这一理解旨在强调互联网( )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B.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 C.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D.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与发展 14、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15、 “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在中国种业界与袁隆平齐名,被誉为“南袁北李”。李教授潜心研究玉米四十年,取得巨大成就。 李教授如果想了解玉米传入我国时的栽培方法,应该查阅( ) A.《氾胜之书》 B.《齐民要术》 C.《农书》 D.《农政全书》 16、蒸汽机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它说明( ) A.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工人阶级的劳动积极性 B.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C.机器的使用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D.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17、 19世纪中期,一位日本著名维新思想家在读到一本由中国翻译到日本去的书后,拍案感慨,在该书“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引导下,他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到学习西方的重大变化。这本书是( )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演论》 D.《孔子改制考》 18、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根本目的是( ) A.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B.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统治 C.提高民众的参政议政意识与能力 D.赋予传统儒学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 19、 《军政府宣言》中阐述到:“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描述的是( ) A.民权主义 B.民生主义 C.反帝反封建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20、1895年,严复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以上两则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 ) A.“进化论”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 B.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没有实质性变化 C.救亡图存是当时社会思考的焦点 D.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政治制度 21、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22、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 这主要是指他( ) A.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 B.强调个人利益 ,创立诡辩学派 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开始了对“人”本身的哲学认识 23、“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是由下列哪一问题引发( ) A.研究热辐射 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解释光电效应 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24、当代史学家评论,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超越”主要表现在( ) ①以“理性”为核心 ②将斗争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专制制度 ③抨击教会的腐朽 ④主张建立民主与法制的社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5、有一种科学理论在诞生之初受到宗教界的敌视,但初醒的民族主义者却对其大声喝彩;中产阶级以此为依据反对国家为促进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殖民主义者则用它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这一科学理论应是( ) A.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牛顿的力学体系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6、“为人不可有贪心,知足常乐;遇事要冷静,以静制动”。这一处事原则体现了(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7、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求贤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 ) A.要尚实,要有助于国计民生 B.要接触世间万事万物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功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28、奥地利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1838-1916)指出:“绝对时间既无时间价值,也无科学价值,没有一个人能提出证据说他知道关于绝对时间的任何东西,绝对时间是一种无用的形而上学的概念。”这一观点( ) A.验证了伽利略有关运动的概念 B.促成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C.推动了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研究 D.启发了普朗克量子假说的提出 29、有学者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 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 ) A.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C.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30、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一汉赋一唐诗一宋词一元曲一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元兼容 B.由落后到先进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D.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二、材料题 31、社会发展既要重视以人为本,又要注重法制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的根本吧! 材料二 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 材料三 “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 ——《王阳明集》 材料四 黄宗羲以“托古改制”的笔法,肯定“三代之法”是“天下之法”,而批评三代以下之“法”为“一家之法”。他倡导民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立公法、废私法……他指责封建法律是“一家之法”“非法之法”。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及其积极意义。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在立法的指导思想上和秦朝的不同之处,汉初这种立法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经世济民方案的核心内容,并分析他强调该核心内容的社会政治背景。 32、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二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賜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苏格拉底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指出这一观点在当时产生的积极意义。 3.与材料三作者所处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相比,材料二作者所处时代的人文主义有何新发展? 4.综上所述,你认为人文主义思想的根本内涵是什么? 3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心身,西学应世事。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康有为借助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用西学对其进行改铸,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 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康氏所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研究》 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新青年》 1. 据材料一说明洋务派对传统文化与西学关系的认识,并据材料二说明其认识的局限性。 2.据材料二、三,分析康有为为什么要利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3.据材料四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持有的偏见及原因。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2. D 3. B 4. 5. D 6. A 7. D 8. 9. D 10. C 11. B 12.B 13.D 14. D 15. D 16. D 17. A 18. A 19. A 20. C 21. B 22. D 23. A 24. C 25. B 26. A 27. C 28. C 29. C 30. B 二、材料题 31.答案: 1.核心:“仁”。积极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4分) 2.汉:减轻刑罚,断狱从轻;秦:严刑峻法。原因:吸取秦亡教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4分) 3.核心内容:致良知。背景:明代中后期,政治黑暗(或皇帝专制、特务横行、宦官专权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或“民之陷溺”);伪善流行(或社会风气败坏) (6分)。 32.答案: 1.核心观存:美德即知识。影响: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 “自我”,丰富和发展了古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4分) 2.观存而平等。积极意义:批判了封建等级观念,促进了人性的解放和思想自由。(4分) 3.新发展:从提倡人性到倡导理性,从批判基督教神权统治到直接批判封建专制制度。(2分) 4.内涵: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2分) 33.答案: 1.认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局限性: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导致其难以挣脱传统。(或坚持传统,不主张变革社会制度,继续维护封建统治) (4分) 2.原因:儒学与西学的双重影响;现实社会的需要;资产阶级力量弱小。(4分) 3.偏见:绝对否定儒家传统道德,绝对肯定西方文化。原因:“尊孔复古”逆流的影响;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影响。(6分)查看更多